章节列表
- 辨脉法 简介
- 辨脉法 平脉法上
- 辨脉法 平脉法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简介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中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上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此篇论阳明温病。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下篇:此篇论寒温两感,汗下双解之法。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附差后劳复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阴阳易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上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下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上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下:吐蛔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下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上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下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下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下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中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下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黄汗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肺胀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项背强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病下篇
『伊尹汤液经』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本章共 75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不恶寒者,名刚痉。此条之文.旧与下名柔痉条之文相错。
此文宜为“不恶寒”,误为“恶寒”,下条宜为“恶寒”,误为“不恶寒”。明其为如此,因此条文中所云之“反恶寒”,与上“无汗”之义不合。因无汗当恶寒,不当云“反”故也。又《脉经》及《千金》本,其下条“名柔痉”句下,均有“旧注云:一云恶寒,恶寒为柔痉”。则不恶寒者,必为刚痉也明矣。此必是今本之传钞者,误将此文之“不”字,钞入下条,致下条多一“不”字,此条少一“不”字,遂与旧本乖异,而文义理法,亦因之以不安。今即据此互易正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恶寒者,名柔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者,为痉。
太阳病,热,发其汗,一本“发”字在“热”字上,非。因致痉。刚痉。
痉病,发其汗已,其脉浛浛如蛇,一云“其脉沧大”。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复弦者,必痉。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刚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孪急,其人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几几,强貌。古代玉几、雕几、漆几,其制皆两端上卷,故以其形容背反张之貌也。
在此本《伊尹汤液经》中,“栝蒌”有时作“栝楼”)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苦寒桂枝三两,辛温芍药三两,苦辛甘草二两,甘平生姜三两,辛温大枣十二枚,甘平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发热,其脉沉而细者,为痉,为难治,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主之”句当在前条“欲作刚痉”句下,大误。详审之,当在此条下,今移正之。
痉脉,按之筑筑而弦,直上下行。此与下条,论刚痉脉象。
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其汗。必拘急。
痉病,有灸疮,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