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辨脉法 简介
- 辨脉法 平脉法上
- 辨脉法 平脉法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简介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中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上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此篇论阳明温病。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下篇:此篇论寒温两感,汗下双解之法。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附差后劳复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阴阳易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上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下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上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下:吐蛔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下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上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下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下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下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中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下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黄汗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肺胀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项背强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病下篇
『伊尹汤液经』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本章共 72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本无之。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里拘急,食不下,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卧反欲踡。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浮热,冷汗自泄,欲水自灌。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则心下痞坚。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微则为咳,咳则吐涎沫,下之咳则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项相牵,臂则不仁。极寒反出汗,躯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谷气多入则为中满,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
浮则为虚,数则生热。浮则为虚,自汗恶热。“恶热”当是“发热”之讹。一本作“恶寒”,与下文义复,且失韵,非。数则为痛,振而寒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满汗流,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此处为‘搏’不为‘抟’),其形如疟。医反下之,令脉急数,发热狂走,见鬼恍惚,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少腹甚坚,小便血出。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气实为孤阳。当小便难,胸中虚。
今以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虚烦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以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脉数者,久数不止,不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下之必烦利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