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辨脉法 简介
 - 辨脉法 平脉法上
 - 辨脉法 平脉法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简介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中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上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此篇论阳明温病。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下篇:此篇论寒温两感,汗下双解之法。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附差后劳复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阴阳易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上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下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上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下:吐蛔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下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上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下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下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下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中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下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黄汗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肺胀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项背强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病下篇
 
『伊尹汤液经』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本章共 87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太阳病,先发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解其外则愈。属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千金》作麻黄汤,又作桂枝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大下以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再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续在,先与小柴胡汤。呕止小安,其人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呕止小安”,一作“呕不止,心下急”。
凡柴胡汤证而下之,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此本当柴胡汤,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再服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属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胡汤方柴胡二两十六铢,苦平黄芩苦平人参甘微寒甘草炙,甘平生姜辛温,各一两,切半夏一合,洗,辛平大枣四枚,擘,甘平右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以解其外。不解更作。
柴胡加芒硝汤方右,以前七味,以水七升,下芒硝三合,大黄四分,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汤再服,以解其外。
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伤寒五六日,其人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此为未解,属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八两苦平桂枝三两,辛温栝楼根四两,苦寒黄芩三两,苦平牡蛎二两,熬,碱平甘草二两,炙,甘平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温服一升,日二服。初服微烦,汗出愈。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柴胡四两苦平黄芩苦平人参甘微寒生姜切,辛温龙骨甘平牡蛎熬,碱平桂枝辛温茯苓甘平铅丹辛微寒,各一两半大黄二两苦寒半夏一合半,洗,辛平大枣六枚,擘,甘平右一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