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辨脉法 简介
- 辨脉法 平脉法上
- 辨脉法 平脉法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简介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中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上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此篇论阳明温病。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下篇:此篇论寒温两感,汗下双解之法。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附差后劳复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阴阳易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上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下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上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下:吐蛔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下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上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下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下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下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中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下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黄汗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肺胀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项背强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病下篇
『伊尹汤液经』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本章共 58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者,即呕。行者,必数更衣。反少,当温,其上灸之。旧注云:“一云灸厥阴可五七壮”。案“当温”句,言当温之也。“其上灸之”者,谓灸少阴也。
少阴病,下利,脉微,服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白通汤方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辛温干姜一两辛温葱白四茎,辛温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猪胆汁十合人屎[1]五合。
右二味,内前汤中,和令相得,温分再服。若无胆,亦可用。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辛温人参三两,甘微寒生姜六两,切,辛温大枣十二枚,擘,甘平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即于通脉四逆汤中,加猪胆汁半合即是。甘草二两,甘平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辛温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辛温猪胆汁半合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服之,其脉即出。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吐利止而身体痛不休,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1]注:“人屎”之“屎”乃讹字,当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