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辨脉法 简介
- 辨脉法 平脉法上
- 辨脉法 平脉法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上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中篇下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上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简介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可发汗上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 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下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简介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上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中篇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上
- 病不可下证第十一 不可下下篇下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上篇:此篇论阳明温病。
- 病可下证第十二 可下下篇:此篇论寒温两感,汗下双解之法。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上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上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上:附差后劳复
- 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下篇下:阴阳易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上篇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上
- 结胸痞第十四 结胸痞下篇下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上篇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上
- 呕吐哕第十六 呕吐哕下篇下:吐蛔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上篇
- 吐利第十七 吐利下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上篇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上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中篇下
- 下利第十八 下利下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上篇
- 心下悸第二十二 心下悸下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上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中篇
- 发黄第二十八 发黄下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风水皮水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黄汗篇
- 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第三十 肺胀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刚痉柔痉篇
- 刚痉柔痉项背强第三十二 项背强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痛上篇
- 咽痛第三十三 咽病下篇
『伊尹汤液经』发汗吐下后第十三 发汗吐下后中篇下
- 本章共 58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苦饥不能食,但头汗出,属栀子汤证。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属栀子汤证。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属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汤方此与下栀子厚朴汤方内,均应有豉而无者,必为传钞者误遗之故。
栀子十四枚,擘,苦寒干姜二两,辛温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下后,烦而腹满,卧起不安,属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汤方栀子十四枚,擘,苦寒厚朴四两,炙,苦温枳实四枚,炙,苦寒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食饮,往来寒热,而未吐下,其脉沉紧,可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属栀子汤。若少气,栀子甘草汤。若呕,栀子生姜汤。若腹满,栀子厚朴汤。
栀子甘草汤方于栀子汤中加甘草二两即是。
栀子生姜汤方于栀子汤中加生姜五两即是。
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致升,属白虎汤。一作白虎加入人参汤。
大下后,口燥,里虚故也。
本条可能因为印刷故,使得排列介于低一格到两格之间,难以辨别。根据杨氏的排法,此不以伤寒起首,窃以为以低两格书写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