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姓氏
- 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 第二回 陈孝意拒城死节 高君雅谋泄被诛
- 第三回 廖元赚取西河郡 世民罪斩高德儒
- 第四回 唐李渊登坛誓众 宋老生拒邑坚兵
- 第五回 严道宗谋说薛举 常仲兴兵败昌松
- 第七回 李密拥众寇东都 季珣死节箕山府
- 第八回 李世民兵会长安 段志贤单骑破虏
- 第九回 李世民深契李靖 王世充大破李密
- 第十回 杀翟让魏公据众 降李密王庆背隋
-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 第十二回 王世充金墉大战 李世民东都解围
- 第十三回 萧皇后进词侍宴 隋炀帝寝殿被弒
- 第十四回 隋侑帝南郊让位 孙伏伽御殿陈言
- 第十五回 徐世绩黎阳战败 王世充东都秉权
- 第十六回 王伯当劝谕魏公 唐高祖使迎李密
- 第十七回 窦建德乐城建号 薛仁杲泾州交兵
- 第十八回 李世民战败高墌 殷开山奋请从戎
- 第十九回 唐高祖征徐世绩 尧君素射李氏妻
- 第二十回 刘黑闼幽州救主 杨义臣魏县全朋
- 第二十一回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 第二十二回 贾闰甫忠劝魏公 盛彦师计斩李密
- 第二十三回 贵兴河右困李轨 世充东都僭帝位
- 第二十四回 郑王缢死隋侗帝 朱粲兵败奔菊潭
- 第二十五回 范愿聊城破强敌 李靖军中用火计
- 第二十六回 范愿大战司马雄 义臣克日擒化及
- 第二十七回 窦建德大胜唐兵 秦叔宝锏打潘林
- 第二十八回 程知节用反间计 秦叔宝弃郑归唐
- 第二十九回 李世民结纳叔宝 宋金刚寇打并州
- 第三十回 尉迟恭大战唐兵 刘武周威震关中
- 第三十一回 敬德大战美良川 世民遣将攻蒲坂
- 第三十二回 秦王乘夜窥柏壁 敬德部兵救并州
- 第三十三回 美良川锏鞭逞战 三跳涧勒马飞度
- 第三十四回 世民计袭柏壁关 唐主竟诛刘文静
- 第三十五回 李文纪上表辞官 刘树义袭封尚主
- 第三十六回 李世绩十面埋伏 尉迟恭孤城守节
- 第三十七回 秦王誓纳尉迟恭 世充怒斩李公逸
- 第三十八回 杨振兴计拒秦王 丘行恭阵战郑昊
- 第三十九回 李靖议守高平隘 世充兵救羊角城
- 第四十回 王君廓攻拔轘辕 李世民大战长堤
- 第四十一回 丘行恭单骑救主 段志贤匹马鏖兵
- 第四十二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尉迟恭刬马输忠
- 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 第四十四回 世充用贿谗凌敬 秦王定计破建德
- 第四十五回 杨武威生擒窦建德 李世民怒斩单雄信
- 第四十六回 五六烟尘归阙下 十八学士登瀛洲
- 第四十七回 王孝恭兴兵征萧铣 黄君汉列阵战苏胡
- 第四十八回 戴布帻萧铣纳降 设祭坛黑闼兴兵
- 第四十九回 李世民洺水交兵 罗士信相州死节
- 第五十回 黑闼战败投突厥 元璹持节使颉利
- 第五十一回 田留安义守魏州 刘黑闼囚诣昌乐
- 第五十二回 大亮招谕张善安 孝恭义斩辅公祏
- 第五十三回 元吉定计图秦王 建成称罪见高祖
- 第五十四回 秦王承诏征突厥 张谨调兵战颉利
- 第五十五回 建成画计邀元吉 叔宝拥盾救秦王
- 第五十六回 尉迟恭义辞建成 程知节忠劝世民
- 第五十七回 玄武门秦王射建成 临湖殿敬德诛元吉
- 第五十八回 李世民南面登基 孙伏伽禁中献玺
- 第五十九回 唐太宗论功封爵 孔颖达陈义讲经
- 第六十回 冯酋长扰乱岭南 崔仁师鞠狱青州
- 第六十一回 李百药奏出宫女 唐太宗分任廷臣
- 第六十二回 薛延陀分兵入寇 北颉利遣使请粮
- 第六十三回 张公谨献策阙下 李世绩兵出云中
- 第六十四回 苏阿力石城争功 唐李靖阴山建绩
- 第六十五回 苏厄失设计擒颉利 张宝相获俘会李靖
- 第六十六回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 封德彝排言斥魏征
- 第六十七回 唐太宗避暑九成宫 张公瑾哀闻辰日哭
- 第六十八回 侯君集左骑破虏 李药师两路分兵
- 第六十九回 侯君集冒雪驱兵 任成王飞骑斩虏
- 第七十回 高甑生计诬李靖 唐太宗分任诸王
- 第七十一回 马周上章陈王道 魏征进疏法唐虞
- 第七十二回 唐太宗大兴文学 侯君集兴师讨罪
- 第七十三回 李思摩大战薛延陀 徐世绩兵救阿思力
- 第七十四回 唐太宗省疾魏征 干太子娱乐元昌
- 第七十五回 魏王定计夺东宫 无忌预谋立太子
- 第七十六回 贞观中君臣论治 高丽国部将专权
- 第七十七回 唐太宗御驾征东 薛仁贵洛阳投军
- 第七十八回 李世绩大战盖牟郡 王大度智取卑沙城
- 第七十九回 程名振单马擒丽将 王道宗溃围退辽兵
- 第八十回 薛仁贵斩将立功 董世雄部兵解围
- 第八十一回 李思摩臂伤流矢 唐太宗白岩鏖兵
- 第八十二回 董世雄诈献降书 鲁揭里开城纳款
- 第八十三回 李世绩兵进安市城 薛仁贵智取黄龙坡
- 第八十四回 高延寿列阵战唐兵 薛仁贵夺围救主将
- 第八十五回 高延寿纳降李世绩 盖苏文保举束顶汉
- 第八十六回 王道宗筑土攻安市 程名振持兵出绿水
- 第八十七回 卢汉三建安死节 盖苏文铁勒征兵
- 第八十八回 白袍将百步穿杨 唐太宗独契英雄
- 第八十九回 张总管二路取石城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 第九十回 长孙臣劝回銮驾 唐太宗坐享太平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 本章共 3.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卷五
起唐高祖武德四年辛巳岁,(是岁夏王窦建德、郑主王世充、梁王萧铣亡,凡三国。)尽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岁。首尾共四年实事。
按《唐书》实史节目。
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州共尔论。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
若到西陵征战处,不看秋草自伤魂。
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却说封德彝领秦王命,径至京师,入见唐主。山呼毕,唐主问德彝边廷消息。德彝以秦王来命奏知唐主曰:“秦王自出将兵以来,屡得战胜。今世充号令所行,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近得敕旨,着令还国。秦王诚虑旋师,贼势复振,后必难图。特遣臣来复命。今陛下宽其日月,候在平定东都,然后凯还。
唐主从之,复差德彝赍诏往秦王军中,安抚其下。德彝领诏,离了京师,复回见秦王,宣读其诏:干戈鼎沸,实戎马在郊之日,天下未定,非臣子安枕之时。今尔秦王,总戎在外,三军遵指挥之令,贼众望旌旄而逃。近来中书省有司屡奏捷音,朕甚钦悦,特命内史侍郎封德彝赍诏宣谕,疾速进兵征剿凶孽,以静边陲,庶满一匡天下之志,勒若功千载邦家之光。旨不多及,想宜知悉。秦王得诏大喜,即以诏书宣示其下。遣人会王君廓出兵袭虎牢,以绝世充粮草;自督诸将,日夜攻打不辍。城中只是坚守,以待救兵。
却说夏主窦建德,自王世充侵他黎阳,他亦遣将袭破世充殷州。因是二国挟仇,信使不能。及唐兵围逼洛阳,世充屡遣使求救。夏主君臣正在议论间,忽报:“世充遣使段达来到。
遂请入问之。段达言:“郑主势已危,见退守洛阳,八面皆是唐军。望太王发兵救之。若退了唐军,当以重镇报之,决不相负。
建德曰:“侍郎少歇,待我与众商议。
段达去驿中安歇。中书侍郎刘彬言于夏主曰:“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矣。不如解仇除怨,发兵救之。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
建德从之,遂起倾国之兵以救郑。唐武德四年夏五月,夏主出兵,以刘黑闼、范愿为先锋,王伏宝、曹旦为左、右翼;宋正本、齐行善为合后;自督中军悉发孟每公、徐圆朗之众,西救洛阳。行至渭州,有世充行台仆射韩弘开城迎接。次日,建德攻陷管州、荥阳、杨翟等县,水陆并进,大兵三十余万,相属不绝,前抵成皋之东原屯扎,筑营板渚,遣使通知王世充,先令其臣李大师、魏处绘赍书以达秦王。
却说秦王正在中军商议攻城之策,人报:“世充往夏国求借救兵,即日窦建德会合本处人马,共三十余万,水陆并进,舡骑双行,出成皋而来。见有人赍书到此。
秦王接了书,启缄观之:
尝闻:“兵乃凶器,战者逆德。
夫春秋诸侯有软(歃)血之盟,未尝辄有征伐之兵。何尔唐主既得关中而王,志亦足矣,奚必生外衅,欲成一统天下耶?隋失其鹿,人共逐之,非惟尔有。今王莫若返骑解甲,为计之上。不然,吾与郑主时势相依,不得不救也。谨此先达。惟王谅之。
秦王看书毕,留之不答。集将佐议之。诸将皆言:“夏兵水陆并进,锋芒正盛,且退师拒长陵,少避其锐。
郭孝恪曰:“世充穷蹙,垂将擒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大王宜据武牢之险,伺其疲困而后动,破之必矣。
记室薛收亦曰:“世充府库充实,所将皆江淮精锐之众,但少粮食,故受我困。今建德自将远来,所部极其强壮。若放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之粟,而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混一无期,胜败未可知也。如今之计,莫若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勿与之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阻建德之来路,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之首可致麾下矣。
世民曰:“公言甚当。
有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皆劝秦王退保新安,以乘其弊。世民见诸将议论不一,因谓其下曰:“建德新克孟海公,将骄卒惰。吾今以众扼其咽喉,取之甚易。若其不战,旬月之间,贼入虎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有何弊可乘?吾计决矣。
即中分其军,使屈突通等副齐王守东都,防窦建德来寇;自督诸将东趋武牢。世民分拨已定。次日早晨,大兵离了北邙,抵河阳,望巩县进发。哨骑报入洛阳,世充欲开城追之。骁骑大将军何惠曰:“世民大军既退,必有暗计。若追之,恐坠其阱也。目下游骑来报,建德发水陆之众,鼓震而来,莫非虑郑兵袭其后,故分骑迎之。主公正宜养锐固守,坐观时势也。
世充迟疑莫测,竟不敢出。
却说世民大队人马已近虎牢,忽前面征尘蔽日,一枝人马来到。秦王着人体探,乃李世绩也,听的秦王部兵来到,故此迎候。秦王见了大喜,遂安下营垒,因问世绩攻克之事。世绩曰:“郑之资粮俱在虎牢,近日世充屡遣人入关运粮。守将王玄应出兵,被吾杀得片甲不回,坚闭不出。今王大军既集,并力攻之,若得了虎牢,粮草足支,世充破败之必矣。
世民曰:“虎牢已在掌中,唯有窦建德大势人马可虑。吾先出兵,挫其先锋,乘胜兵攻虎牢,此必取之势也。
即令段志贤引军五千,埋伏成皋之东;程咬金、马三宝引步骑三千,多带弓弩,埋伏于左路有杂木处,听炮响为号;李世绩、秦叔宝部军一万接应;秦王自将骁骑五百,出觇建德营寨。分拨已定。众将各依令去了。
及日中,秦王与骁骑带了乡道数人,离虎牢望石头山,绕出建德寨后来,周匝观视一回,果是旗帜齐整,队伍分明,连营二十余里,人马往来不息。早有游兵报入军中,建德大惊曰:“唐兵何神速耶!
即遣骁将殷狄引铁骑五百追之,自部众将开壁而出,喊声大举,鼓如雷动。秦王知的建德出兵来追,勒辔转阵前而走。未一里间,殷狄一骑尾其后。世民故意延缓,看定追骑将近,拽满雕弓,回头大呼曰:“贼将慢来!吾秦王也。
殷狄躲避不及,一矢正中面门,坠死马下,铁骑军皆不敢近。秦王按辔徐徐而行。建德自部兵赶到,前军报:“殷狄已被射死。世民不知从那条路去。
曹旦曰:“山路崎岖,世民谲计百出,倘四下有伏兵,如之奈何?
正相议间,忽树林中火炮齐举,更不知多少唐兵卷地而来,两旁箭如飞蝗。夏兵大惊,不战自乱。建德知入伏中,与诸将鼓勇杀出。未数里,东路金鼓齐鸣,一彪人马涌出,乃唐将段志贤也,大叫:“贼众不即纳降,更待何时!
建德前降大将刘黑闼,舞刀直取志贤。二人战上二十余合,不分胜负。随后李世绩、秦叔宝挥动人马,冲杀过来。外(故)黑闼不敢恋战,与众将保定建德,夺围走回成皋。秦王见夏兵去远,亦收回人马。
却说建德回至中军,怒气未息,集诸将议曰:“吾军初出,本来救郑,今日先挫此一阵,又折了大将殷钬,岂不惹诸侯耻笑!明日出大军,与世民决一死战,方雪此愤也!
曹旦曰:“因一战之失利,而即为报怨之举,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今唐军所虑者,惟在粮草不继,故引兵急围虎牢,意在得其地而资其食。若虑牢不下,彼众亦难久住。大王可遣人运回洛下之粟,为长守之计,世民自当退矣。何必急于战哉。
建德从其议,即着左卫将军黄琮、副总管苏有年运回粮草,遂坚壁不出。是时秦王引得胜兵,急攻虎牢,连数日不能下。忽细作报知:夏兵已运粮草入成皋。秦王听罢,正在沉吟之际,人报:“王君廓已从轘辕回。
秦王喜曰:“君廓来,吾事谐矣。
急召入问之,君廓曰:“闻王大兵出虎牢,目下要与夏兵交锋,特留廖平守轘辕,吾得东助大王出战。
秦王曰:“正有个大关系处,非公不能济。目下建德运洛下之粟出成皋,公肯代吾取之乎?
君廓曰:“食君之禄,受王之命。何所不可!
即引所部,慨然而行。秦王复唤过段志贤曰:“君廓若得了粮草,建德知之,必遣人来夺。汝可埋伏东原隘口,候夏兵过,从中截出,彼众自乱。
志贤领计去了。又唤马三宝、程咬金引五千马步军,截住窦建德来路。马三宝、程咬金各引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