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姓氏
- 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 第二回 陈孝意拒城死节 高君雅谋泄被诛
- 第三回 廖元赚取西河郡 世民罪斩高德儒
- 第四回 唐李渊登坛誓众 宋老生拒邑坚兵
- 第五回 严道宗谋说薛举 常仲兴兵败昌松
- 第七回 李密拥众寇东都 季珣死节箕山府
- 第八回 李世民兵会长安 段志贤单骑破虏
- 第九回 李世民深契李靖 王世充大破李密
- 第十回 杀翟让魏公据众 降李密王庆背隋
-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 第十二回 王世充金墉大战 李世民东都解围
- 第十三回 萧皇后进词侍宴 隋炀帝寝殿被弒
- 第十四回 隋侑帝南郊让位 孙伏伽御殿陈言
- 第十五回 徐世绩黎阳战败 王世充东都秉权
- 第十六回 王伯当劝谕魏公 唐高祖使迎李密
- 第十七回 窦建德乐城建号 薛仁杲泾州交兵
- 第十八回 李世民战败高墌 殷开山奋请从戎
- 第十九回 唐高祖征徐世绩 尧君素射李氏妻
- 第二十回 刘黑闼幽州救主 杨义臣魏县全朋
- 第二十一回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 第二十二回 贾闰甫忠劝魏公 盛彦师计斩李密
- 第二十三回 贵兴河右困李轨 世充东都僭帝位
- 第二十四回 郑王缢死隋侗帝 朱粲兵败奔菊潭
- 第二十五回 范愿聊城破强敌 李靖军中用火计
- 第二十六回 范愿大战司马雄 义臣克日擒化及
- 第二十七回 窦建德大胜唐兵 秦叔宝锏打潘林
- 第二十八回 程知节用反间计 秦叔宝弃郑归唐
- 第二十九回 李世民结纳叔宝 宋金刚寇打并州
- 第三十回 尉迟恭大战唐兵 刘武周威震关中
- 第三十一回 敬德大战美良川 世民遣将攻蒲坂
- 第三十二回 秦王乘夜窥柏壁 敬德部兵救并州
- 第三十三回 美良川锏鞭逞战 三跳涧勒马飞度
- 第三十四回 世民计袭柏壁关 唐主竟诛刘文静
- 第三十五回 李文纪上表辞官 刘树义袭封尚主
- 第三十六回 李世绩十面埋伏 尉迟恭孤城守节
- 第三十七回 秦王誓纳尉迟恭 世充怒斩李公逸
- 第三十八回 杨振兴计拒秦王 丘行恭阵战郑昊
- 第三十九回 李靖议守高平隘 世充兵救羊角城
- 第四十回 王君廓攻拔轘辕 李世民大战长堤
- 第四十一回 丘行恭单骑救主 段志贤匹马鏖兵
- 第四十二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尉迟恭刬马输忠
- 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 第四十四回 世充用贿谗凌敬 秦王定计破建德
- 第四十五回 杨武威生擒窦建德 李世民怒斩单雄信
- 第四十六回 五六烟尘归阙下 十八学士登瀛洲
- 第四十七回 王孝恭兴兵征萧铣 黄君汉列阵战苏胡
- 第四十八回 戴布帻萧铣纳降 设祭坛黑闼兴兵
- 第四十九回 李世民洺水交兵 罗士信相州死节
- 第五十回 黑闼战败投突厥 元璹持节使颉利
- 第五十一回 田留安义守魏州 刘黑闼囚诣昌乐
- 第五十二回 大亮招谕张善安 孝恭义斩辅公祏
- 第五十三回 元吉定计图秦王 建成称罪见高祖
- 第五十四回 秦王承诏征突厥 张谨调兵战颉利
- 第五十五回 建成画计邀元吉 叔宝拥盾救秦王
- 第五十六回 尉迟恭义辞建成 程知节忠劝世民
- 第五十七回 玄武门秦王射建成 临湖殿敬德诛元吉
- 第五十八回 李世民南面登基 孙伏伽禁中献玺
- 第五十九回 唐太宗论功封爵 孔颖达陈义讲经
- 第六十回 冯酋长扰乱岭南 崔仁师鞠狱青州
- 第六十一回 李百药奏出宫女 唐太宗分任廷臣
- 第六十二回 薛延陀分兵入寇 北颉利遣使请粮
- 第六十三回 张公谨献策阙下 李世绩兵出云中
- 第六十四回 苏阿力石城争功 唐李靖阴山建绩
- 第六十五回 苏厄失设计擒颉利 张宝相获俘会李靖
- 第六十六回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 封德彝排言斥魏征
- 第六十七回 唐太宗避暑九成宫 张公瑾哀闻辰日哭
- 第六十八回 侯君集左骑破虏 李药师两路分兵
- 第六十九回 侯君集冒雪驱兵 任成王飞骑斩虏
- 第七十回 高甑生计诬李靖 唐太宗分任诸王
- 第七十一回 马周上章陈王道 魏征进疏法唐虞
- 第七十二回 唐太宗大兴文学 侯君集兴师讨罪
- 第七十三回 李思摩大战薛延陀 徐世绩兵救阿思力
- 第七十四回 唐太宗省疾魏征 干太子娱乐元昌
- 第七十五回 魏王定计夺东宫 无忌预谋立太子
- 第七十六回 贞观中君臣论治 高丽国部将专权
- 第七十七回 唐太宗御驾征东 薛仁贵洛阳投军
- 第七十八回 李世绩大战盖牟郡 王大度智取卑沙城
- 第七十九回 程名振单马擒丽将 王道宗溃围退辽兵
- 第八十回 薛仁贵斩将立功 董世雄部兵解围
- 第八十一回 李思摩臂伤流矢 唐太宗白岩鏖兵
- 第八十二回 董世雄诈献降书 鲁揭里开城纳款
- 第八十三回 李世绩兵进安市城 薛仁贵智取黄龙坡
- 第八十四回 高延寿列阵战唐兵 薛仁贵夺围救主将
- 第八十五回 高延寿纳降李世绩 盖苏文保举束顶汉
- 第八十六回 王道宗筑土攻安市 程名振持兵出绿水
- 第八十七回 卢汉三建安死节 盖苏文铁勒征兵
- 第八十八回 白袍将百步穿杨 唐太宗独契英雄
- 第八十九回 张总管二路取石城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 第九十回 长孙臣劝回銮驾 唐太宗坐享太平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 本章共 3.0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卷一
起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迄于隋恭帝义宁二年,首尾共二年事实。按唐书实史节目。
钟谷子《述古风》一篇,单揭唐创立之有由:
天下纷纷隋炀帝,中原休呀草离离。
朝堂政事弃不理,唯教酒色行相随。
筑苑经营极奢侈,苍生费用如崩夷。
动马兴兵好侵侮,构仇招祸惹灾虞。
经年卒岁无休息,兵疲民困国空虚。
连郡盗贼如蠭起,繁华宫室一朝隳。
由来气运本无常,晋阳策马收隋缰。
审智世民劝父意,驱驰乘乱效剪商。
义旗一鼓而西往,关中豪杰悉来降。
躬诣长安成大业,以恩招抚定边疆。
位禅其子称太宗,混平不服为一宇。
元和文人白居易,七德舞中曲意美。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致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征梦见天子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疮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居易此篇陈王业,王业诚如七德舞。
后人兢谨勿怠荒,国祚绵长安似堵。
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太宗文武太圣大广孝皇帝,姓李讳世民,高祖次子也。初,唐公李渊娶于神武肃公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一女,适临汾王柴绍。
世民生四岁,有书生谒唐公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
及见世民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遇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
书生已辞去,唐公惧其语泄于人,使人追杀之,而不知书生所往。因以为神,乃彩其语,名之曰世民。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朝方乱,私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皆得其欢心。娶长孙晟女。晟有族弟长孙顺德,时为右勋卫。因避辽东之役,与右勋侍刘弘基皆亡命走归晋阳。二人因与世民相知。左亲卫窦琮,亦亡命在太原,素与世民有仇,世民尝加意待之,琮意乃安。时晋阳监裴寂与晋阳令刘文静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
文静笑曰:“时世可知。吾二人相得,何忧贫贱?即今唐公之子李世民,此人虽少,有命世才也。我与你当相结纳。
寂默然。
会李密反,刘文静与密连婚,被系狱中。世民私入视之,文静喜其来,以言挑之曰:“丧乱方盛,非汤、武、高光,不能定也。
世民曰:“怎知其无?但人自不识耳。我今来相省,非儿女之情,盖为世道将改,直欲共筹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
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
乃阴署宾客,以待兴举。而父渊未知,世民恐渊不从,久不敢言,又谋于文静。文静曰:“晋阳宫监裴寂,是我相知者,此人与唐公至密。在蒲时,尝饮酒连日夜。然裴寂为人最喜胜,好博奕。可令龙山县令高斌廉与寂博,诈不胜。寂得进物多,彼必喜,然后以情告,使寂得通知于唐公,事可成矣。
世民大悦曰:“此计甚妙!
乃出私钱数百万,饷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奕。寂连胜,尽得其钱,大喜。由是日与世民相亲。世民以兴举事情告之,曰:“隋政乖乱,天下愁怨日生。我欲乘时东向,以救倒悬之民。然父恐不我从。足下若能以深达其意,久后富贵实当共之。
寂许诺,因选晋阳宫人有美色者,私侍渊。
会突厥领数万众来寇马邑,候骑报入晋阳,李渊大惊,即遣副留守高君雅,将兵一万,前至与守将王仁恭拒之。数败不利,折伤士卒极多。渊闻知,恐并得罪,甚忧之。适裴寂令人来请渊赴宴,渊至寂宅,饮酒至半酣,寂乃以世民举兵情告之,因言:“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
渊大惊曰:“公等欲取灭族之患,以贻我耶?
寂曰:“正为宫人私侍公者,事发当诛,为此尔。
世民牖下闻之,因继进说之甚力。渊怒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
世民徐曰:“世民睹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大人必欲执我告官,亦不敢辞死。
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再出此言!
酒罢,渊辞归,数日不出,怀虑此事。人报:“唐俭有事见公。
渊命入,俭进,见渊带有忧色,以言挑之曰:“二郎建大计,公知否?
渊曰:“实不相瞒,痴儿谋事不臧,悬虑终日,正欲令人请公议之。
俭笑曰:“以我观公,日角龙廷,姓协图谶,系天下望久矣。若外哨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
渊曰:“汤武之事,岂可期?然丧乱方炎,私当图存。公欲拯溺者,吾方为公思之。
俭辞而出。
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无赏,身益危矣。惟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
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裴寂亦曰:“众情已协,公当从之。
渊曰:“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
后人读史至此,有诗叹云:
本来倡义救生灵,肯以忠贞一念轻?
淫污掖庭诚可恨,子孙继世乱名成。
却说隋帝,以李渊与王仁恭不能御寇,丧费折兵,遣使执渊诣江都问罪。诏下晋阳,李渊大惊。世民与裴寂复说渊曰:“事已迫矣!宜早定计。且晋阳士马精疆,宫监蓄积巨万,代王幼冲,关中豪杰并起,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奈何受单使之囚,坐取夷灭乎?
渊然之,即与其下,欲定大计。
会帝遣使者,驰驿赦渊与仁恭,因是渊谋亦缓。大理司直夏侯端谓渊曰:“今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谁乎?
司马许世绪进说曰:“天辅德,人与能乘机,不发后必蹈悔,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着谣谶,今揽五郡之兵,据四战之冲,苟无奇计,祸不旋踵。若收英俊为天下倡,帝王之业,一举可定也。
司铠武士彟前及勋卫唐宪等,皆劝渊起兵。是时,渊以建成、元吉尚在河东,故渊迁延未发,而所在盗贼益多:
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朱粲,起南阳,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平王。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号长乐王。王须拔,起恒定,号漫天王。汪华,起新安。杜威,起淮南,皆号吴王。李密,起巩,号魏公。王德仁,起邺,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罗艺,据幽州。左难当,据泾。冯昂,据高罗,皆号总管。梁师都,据朔方,号大丞相。孟海公,据曹州,号录事。周文举,据淮阳,号柳叶军。高开道,据北平。张长“,据五原。周挑,据上洛。杨士林,据山南。徐圆朗,据兖州。杨仲达,据豫州。张善相,据伊汝。王要汉,据汴州。时德睿,据尉氏。李义满,据平陵。暴公顺,据青莱。淳于难,据文登。徐师顺,据任城。莳弘度,据东海。王薄,据齐郡。蒋善合,据郓州。田留安,据章丘。张青,据济北。臧君相,据海州。殷恭邃,据舒州。周法明,据永安。苗海潮,据永嘉。梅知岩,据宣城。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宁长真,据郁林。
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者,不下数十,各拥兵扰乱东都近属,庶民愁苦不可胜言。后人有诗为证:
世乱漂伶独此身,干戈满目失亲邻。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闻州县略温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西山独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