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姓氏
- 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 第二回 陈孝意拒城死节 高君雅谋泄被诛
- 第三回 廖元赚取西河郡 世民罪斩高德儒
- 第四回 唐李渊登坛誓众 宋老生拒邑坚兵
- 第五回 严道宗谋说薛举 常仲兴兵败昌松
- 第七回 李密拥众寇东都 季珣死节箕山府
- 第八回 李世民兵会长安 段志贤单骑破虏
- 第九回 李世民深契李靖 王世充大破李密
- 第十回 杀翟让魏公据众 降李密王庆背隋
-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 第十二回 王世充金墉大战 李世民东都解围
- 第十三回 萧皇后进词侍宴 隋炀帝寝殿被弒
- 第十四回 隋侑帝南郊让位 孙伏伽御殿陈言
- 第十五回 徐世绩黎阳战败 王世充东都秉权
- 第十六回 王伯当劝谕魏公 唐高祖使迎李密
- 第十七回 窦建德乐城建号 薛仁杲泾州交兵
- 第十八回 李世民战败高墌 殷开山奋请从戎
- 第十九回 唐高祖征徐世绩 尧君素射李氏妻
- 第二十回 刘黑闼幽州救主 杨义臣魏县全朋
- 第二十一回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 第二十二回 贾闰甫忠劝魏公 盛彦师计斩李密
- 第二十三回 贵兴河右困李轨 世充东都僭帝位
- 第二十四回 郑王缢死隋侗帝 朱粲兵败奔菊潭
- 第二十五回 范愿聊城破强敌 李靖军中用火计
- 第二十六回 范愿大战司马雄 义臣克日擒化及
- 第二十七回 窦建德大胜唐兵 秦叔宝锏打潘林
- 第二十八回 程知节用反间计 秦叔宝弃郑归唐
- 第二十九回 李世民结纳叔宝 宋金刚寇打并州
- 第三十回 尉迟恭大战唐兵 刘武周威震关中
- 第三十一回 敬德大战美良川 世民遣将攻蒲坂
- 第三十二回 秦王乘夜窥柏壁 敬德部兵救并州
- 第三十三回 美良川锏鞭逞战 三跳涧勒马飞度
- 第三十四回 世民计袭柏壁关 唐主竟诛刘文静
- 第三十五回 李文纪上表辞官 刘树义袭封尚主
- 第三十六回 李世绩十面埋伏 尉迟恭孤城守节
- 第三十七回 秦王誓纳尉迟恭 世充怒斩李公逸
- 第三十八回 杨振兴计拒秦王 丘行恭阵战郑昊
- 第三十九回 李靖议守高平隘 世充兵救羊角城
- 第四十回 王君廓攻拔轘辕 李世民大战长堤
- 第四十一回 丘行恭单骑救主 段志贤匹马鏖兵
- 第四十二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尉迟恭刬马输忠
- 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 第四十四回 世充用贿谗凌敬 秦王定计破建德
- 第四十五回 杨武威生擒窦建德 李世民怒斩单雄信
- 第四十六回 五六烟尘归阙下 十八学士登瀛洲
- 第四十七回 王孝恭兴兵征萧铣 黄君汉列阵战苏胡
- 第四十八回 戴布帻萧铣纳降 设祭坛黑闼兴兵
- 第四十九回 李世民洺水交兵 罗士信相州死节
- 第五十回 黑闼战败投突厥 元璹持节使颉利
- 第五十一回 田留安义守魏州 刘黑闼囚诣昌乐
- 第五十二回 大亮招谕张善安 孝恭义斩辅公祏
- 第五十三回 元吉定计图秦王 建成称罪见高祖
- 第五十四回 秦王承诏征突厥 张谨调兵战颉利
- 第五十五回 建成画计邀元吉 叔宝拥盾救秦王
- 第五十六回 尉迟恭义辞建成 程知节忠劝世民
- 第五十七回 玄武门秦王射建成 临湖殿敬德诛元吉
- 第五十八回 李世民南面登基 孙伏伽禁中献玺
- 第五十九回 唐太宗论功封爵 孔颖达陈义讲经
- 第六十回 冯酋长扰乱岭南 崔仁师鞠狱青州
- 第六十一回 李百药奏出宫女 唐太宗分任廷臣
- 第六十二回 薛延陀分兵入寇 北颉利遣使请粮
- 第六十三回 张公谨献策阙下 李世绩兵出云中
- 第六十四回 苏阿力石城争功 唐李靖阴山建绩
- 第六十五回 苏厄失设计擒颉利 张宝相获俘会李靖
- 第六十六回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 封德彝排言斥魏征
- 第六十七回 唐太宗避暑九成宫 张公瑾哀闻辰日哭
- 第六十八回 侯君集左骑破虏 李药师两路分兵
- 第六十九回 侯君集冒雪驱兵 任成王飞骑斩虏
- 第七十回 高甑生计诬李靖 唐太宗分任诸王
- 第七十一回 马周上章陈王道 魏征进疏法唐虞
- 第七十二回 唐太宗大兴文学 侯君集兴师讨罪
- 第七十三回 李思摩大战薛延陀 徐世绩兵救阿思力
- 第七十四回 唐太宗省疾魏征 干太子娱乐元昌
- 第七十五回 魏王定计夺东宫 无忌预谋立太子
- 第七十六回 贞观中君臣论治 高丽国部将专权
- 第七十七回 唐太宗御驾征东 薛仁贵洛阳投军
- 第七十八回 李世绩大战盖牟郡 王大度智取卑沙城
- 第七十九回 程名振单马擒丽将 王道宗溃围退辽兵
- 第八十回 薛仁贵斩将立功 董世雄部兵解围
- 第八十一回 李思摩臂伤流矢 唐太宗白岩鏖兵
- 第八十二回 董世雄诈献降书 鲁揭里开城纳款
- 第八十三回 李世绩兵进安市城 薛仁贵智取黄龙坡
- 第八十四回 高延寿列阵战唐兵 薛仁贵夺围救主将
- 第八十五回 高延寿纳降李世绩 盖苏文保举束顶汉
- 第八十六回 王道宗筑土攻安市 程名振持兵出绿水
- 第八十七回 卢汉三建安死节 盖苏文铁勒征兵
- 第八十八回 白袍将百步穿杨 唐太宗独契英雄
- 第八十九回 张总管二路取石城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 第九十回 长孙臣劝回銮驾 唐太宗坐享太平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八十一回 李思摩臂伤流矢 唐太宗白岩鏖兵
- 本章共 2.7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李思摩力战董琦不下,董世雄引铁骑随后继进,将李思摩围住垓心。李思摩大呼曰:“今日当围死战,以报天子。
手起刀落,杀死丽兵无数。董魁见思摩勇不可当,按住兵器,探飞鱼袋中,取出狼牙箭,架上宝雕弓,指定思摩矢来。思摩只顾贪战,不知提防,右臂已着一箭,负痛不能抵敌,跑马夺围走出。董世雄下令曰:“休教走了唐将!
驱兵掩杀,唐兵大乱,各四散逃生。思摩正在危急中,东营张士贵人马已从丽兵后截出。丽兵慌乱,才救了思摩。两下混战,金鼓连天。待李世绩大军已到,董世雄已收兵马入东门,放下吊桥,渡进去了。士贵人军中,见世绩曰:“丽兵已入白岩城,今合城中人马,声势盛大。李思摩已中流矢,左(右)臂伤重不起。总管可奏知圣驾,会聚诸将战敌,方可成功。
世绩曰:“公之言诚是。
一面申奏天子,仍将各营人马分四门攻打,使城中无计,然后议交锋也。士贵引兵去打西门,张亮引水军攻打南门,不在话下。
却说御驾已离辽东城,望白岩城不远。沿路报马报:“唐兵与丽兵交战,杀伤盛多。
太宗听此消息,连敕诸将:“各人见机而动,勿为贪功,有致疏危。
忽报:“大将李思摩因昨日与丽兵逆战,右臂中流矢,伤重不起。
太宗闻之大惊曰:“吾所以不与诸人轻敌者,正恐有伤名将也。今果然。
即促驾至白岩城下。各营总管迎接,圣驾屯扎于中军。世绩等入候起居毕,奏曰:“辽兵婴城不出,近日臣分诸营攻击,未能下。今思摩伤重,请陛下御驾暂宿中军,不久此城亦在目下破也。
太宗曰:“朕当亲视思摩所伤。
即与世绩一派战将,径至西营,看李思摩。西营守军报入账中:“今有御驾亲来,看视将军箭疮。
思摩听的,即披衣忍痛出帐外迎接。时御驾已到辕门。思摩拜伏在地。太宗御手扶起,入账中,太宗坐定,随将各立帐外。思摩拜曰:“臣因小敌,不持防,丽将一矢毒深入骨,不能为陛下克敌清道而伺圣驾,臣之过也。
太宗曰:“闻公力战,中流矢,忧怀终日。得城池不足喜,倘公有疏失,朕复何望!
因令思摩解手臂视之。思摩乃解下缚帛,去了金疮药,四边皆青肿,中箭镞处烂成死肉,犹有瘀血未散。太宗看见,亲自将口吮出瘀血。思摩拜而泣曰:“臣有何功,能敢屈陛下看视箭伤,又污圣口,罪该万死也。
太宗曰:“君臣犹父子矣,公之体,亦吾之体,有何污哉。
帐前将士,观者莫不感动。太宗命思摩养息箭疮,且休妄动。思摩顿首拜谢。静轩先生有诗曰:斩将搴旗不顾身,未防流矢贯袍筋。太宗深有君臣意,弗惜仓皇吮箭痕。御驾乃出。思摩直送至辕门。次日招各营人马进兵不题。
却说白岩城达鲁揭里、刘士安、丽三高、董世雄等,终日在军中议论退敌,近日已知唐天子御驾亲临城下,督诸军攻打。丽三高曰:“今唐兵迸集,战之若胜,则吾威复张,天子之驾自当退去。若战不胜,众人胆落,此城必难保。成败实在此举。丽王虽着救兵来到,唐兵声势如此,焉能抵挡?为今之计,莫若烧毁城中仓廒府库,将一应可充军马之食者,尽行去了,引本部精兵,乘夜开西门走奔安市城,与大势兵马相合,以拒唐兵。况安市城比白岩城濠堑坚完,城郭如铁桶一般。吾等坐守其中,若不出战,唐兵一年过不得。彼军深入吾地,劳师经年,众人必有思乡念也。乘舆岂能久驻乎?未知此举,你众人肯依否?
刘士安以丽三高此策可行,董世雄叱之曰:“丽将军何如仍弱也?今唐天子御驾到此,不取此城,岂肯干休?若待白岩城已破,安市城有泰山压卵之危,何复拒守哉?近者丽王遣下官特救来到,正以白岩城实为安市城之门户也。其外咽喉之地,尽被唐军所取。止有此城,将复弃而与唐将得之!今城中精兵不下数十万,猛将何止一二千。吾救兵初到之日,唐兵望风而逃,被杀伤者无数。目下未与大敌,胜败岂可逆料?主帅正须点集城中兵马,来日平明,分作前后队而出:刘士安引精兵二万,打初阵;丽三高引步骑二马,第二阵;董琦、董魁引铁骑为左右翼;我与主帅统大兵为合后。选羸兵与文墨官守城。
达鲁揭里依其议。董世雄分拨已定,丽兵各各准备交锋,不在话下。
却说李世绩军中,探马回报曰:“岩城插起战旗,来日平明,要与唐军决一雌雄。
世绩知的,即入中军,见御驾奏曰:“明日与辽兵交锋,陛下保重圣躬,待诸将自用前敌,慎勿轻万乘之重,而损威望也。
太宗笑曰:“公以吾得天下,非戎马之间取乎?朕未登基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渭水岸边,曾与突厥驰骤和亲,突厥部落下马不敢仰视。寡人非是深宫未经大敌者。比来日朕亲临阵,杀死辽蛮。公可调度兵马迎敌。
世绩辞帝而出,入账中唤过契苾何力曰:“君引精兵二万,列阵于东门,遇有敌兵出城,抵住交锋。吾自有兵来应。
契苾何力引兵去了。又唤过薛万备曰:“来日圣驾亲出阵监战,你引精骑二万,紧靠其后。见两下鏖战,天子有调遣处可离,若无调遣,只在御前守护。
薛万备领命去讫。又遣小校约南营水军总管张亮:“持水军截住辽兵阵后,待辽兵已入垓心,两下夹攻,必自乱矣。
小校领命去讫。
世绩各调已定。其余各营将士,照依队伍而进。各营得令,个个弓弩上弦,枪刀出鞘,按住寨门营垒,伺候交锋。次日平明,城中战鼓三通,一声炮响,东门卷出一彪丽兵,踏地而来。为首丽将刘士安,银盔铁甲,跨马横刀,立于门旗下,连叫:“唐将有强者出马!
对阵中契苾何力拍马挺枪,指来将骂曰:“杀不尽逆贼!尚敢阵前摇舌哉?
刘士安大怒,舞刀直取何力。何力约退数步,挺枪迎敌。两下金鼓齐鸣,二人战上二十合,不分胜负。太宗打起龙凤日月旗,坐在銮驾中,左、右随军,各金盔银甲,红锦战袍,团团守护着。太宗看契苾何力打初阵,亲击战鼓助威。辽将丽三高放出二万步骑夹攻,契苾阿(何)力要在天子面前立功,挺身奋斗,冲入阵中。丽三高勒兵死战,举起长槊,望契苾何力当胸刺下。何力贪战,躲避不及,侧过身,左腰已中一槊,坠落马下。太宗远远望见,即遣御前薛万备救之。万备得令,单马驰入辽阵。丽三高正待再复一槊,万备马已近前,大喝一声:“辽将慢来!
杀退丽三高,救契苾何力上马,溃围而出,正遇刘士安副将李铁率丽兵阻住。薛万备更不打话,一刀挥为两截,丽兵散而复合,万备在前,步兵在后。救出契苾何力于万众之中。何力回营,用帛束了伤痕,再整兵甲出战,冲入丽阵。刘士安正在阻住唐兵,契苾何力鼓勇杀进,刘士安抵敌不住,跑马骁伴而走。何力杀奔西门,与薛万备合骑奋战。是时唐将结住阵脚交锋。董琦、董魁二员将,分左、右翼突出,勇不可当,杀奔东营来。
东营总管张士贵舞刀跃马,抵董琦交锋。战未数合,董琦提起方天戟,将士贵拨于马下。先锋薛仁贵声如巨雷,一匹马跑出阵前,来战董琦。两马相交,战得正酣,仁贵手起枪落,董琦死于非命。杀散余骑,勒回马救了士贵,回本阵。右翼董魁见折其兄,大惊曰:“不雪冤仇,更待何时!
拍马挥铁锤,追在仁贵马后来。仁贵望见辽兵骤至,回马曰:“一发结果了此贼。
拨丈八矛直取董魁。董魁死战仁贵,一连数合,胜败不分。仁贵卖阵便走,董魁那里肯放,纵马复追。仁贵拈弓搭箭,觑定董魁已近,弦响箭到,董魁面门着了一箭,翻身落马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