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姓氏
- 第一回 诸将佐具陈智略 李世民倡义起兵
- 第二回 陈孝意拒城死节 高君雅谋泄被诛
- 第三回 廖元赚取西河郡 世民罪斩高德儒
- 第四回 唐李渊登坛誓众 宋老生拒邑坚兵
- 第五回 严道宗谋说薛举 常仲兴兵败昌松
- 第七回 李密拥众寇东都 季珣死节箕山府
- 第八回 李世民兵会长安 段志贤单骑破虏
- 第九回 李世民深契李靖 王世充大破李密
- 第十回 杀翟让魏公据众 降李密王庆背隋
- 第十一回 李世民大破薛举 屈突通势尽归唐
- 第十二回 王世充金墉大战 李世民东都解围
- 第十三回 萧皇后进词侍宴 隋炀帝寝殿被弒
- 第十四回 隋侑帝南郊让位 孙伏伽御殿陈言
- 第十五回 徐世绩黎阳战败 王世充东都秉权
- 第十六回 王伯当劝谕魏公 唐高祖使迎李密
- 第十七回 窦建德乐城建号 薛仁杲泾州交兵
- 第十八回 李世民战败高墌 殷开山奋请从戎
- 第十九回 唐高祖征徐世绩 尧君素射李氏妻
- 第二十回 刘黑闼幽州救主 杨义臣魏县全朋
- 第二十一回 凌敬智说杨义臣 范愿受围刘黑闼
- 第二十二回 贾闰甫忠劝魏公 盛彦师计斩李密
- 第二十三回 贵兴河右困李轨 世充东都僭帝位
- 第二十四回 郑王缢死隋侗帝 朱粲兵败奔菊潭
- 第二十五回 范愿聊城破强敌 李靖军中用火计
- 第二十六回 范愿大战司马雄 义臣克日擒化及
- 第二十七回 窦建德大胜唐兵 秦叔宝锏打潘林
- 第二十八回 程知节用反间计 秦叔宝弃郑归唐
- 第二十九回 李世民结纳叔宝 宋金刚寇打并州
- 第三十回 尉迟恭大战唐兵 刘武周威震关中
- 第三十一回 敬德大战美良川 世民遣将攻蒲坂
- 第三十二回 秦王乘夜窥柏壁 敬德部兵救并州
- 第三十三回 美良川锏鞭逞战 三跳涧勒马飞度
- 第三十四回 世民计袭柏壁关 唐主竟诛刘文静
- 第三十五回 李文纪上表辞官 刘树义袭封尚主
- 第三十六回 李世绩十面埋伏 尉迟恭孤城守节
- 第三十七回 秦王誓纳尉迟恭 世充怒斩李公逸
- 第三十八回 杨振兴计拒秦王 丘行恭阵战郑昊
- 第三十九回 李靖议守高平隘 世充兵救羊角城
- 第四十回 王君廓攻拔轘辕 李世民大战长堤
- 第四十一回 丘行恭单骑救主 段志贤匹马鏖兵
- 第四十二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尉迟恭刬马输忠
- 第四十三回 窦建德兵救世充 小秦王箭射殷狄
- 第四十四回 世充用贿谗凌敬 秦王定计破建德
- 第四十五回 杨武威生擒窦建德 李世民怒斩单雄信
- 第四十六回 五六烟尘归阙下 十八学士登瀛洲
- 第四十七回 王孝恭兴兵征萧铣 黄君汉列阵战苏胡
- 第四十八回 戴布帻萧铣纳降 设祭坛黑闼兴兵
- 第四十九回 李世民洺水交兵 罗士信相州死节
- 第五十回 黑闼战败投突厥 元璹持节使颉利
- 第五十一回 田留安义守魏州 刘黑闼囚诣昌乐
- 第五十二回 大亮招谕张善安 孝恭义斩辅公祏
- 第五十三回 元吉定计图秦王 建成称罪见高祖
- 第五十四回 秦王承诏征突厥 张谨调兵战颉利
- 第五十五回 建成画计邀元吉 叔宝拥盾救秦王
- 第五十六回 尉迟恭义辞建成 程知节忠劝世民
- 第五十七回 玄武门秦王射建成 临湖殿敬德诛元吉
- 第五十八回 李世民南面登基 孙伏伽禁中献玺
- 第五十九回 唐太宗论功封爵 孔颖达陈义讲经
- 第六十回 冯酋长扰乱岭南 崔仁师鞠狱青州
- 第六十一回 李百药奏出宫女 唐太宗分任廷臣
- 第六十二回 薛延陀分兵入寇 北颉利遣使请粮
- 第六十三回 张公谨献策阙下 李世绩兵出云中
- 第六十四回 苏阿力石城争功 唐李靖阴山建绩
- 第六十五回 苏厄失设计擒颉利 张宝相获俘会李靖
- 第六十六回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 封德彝排言斥魏征
- 第六十七回 唐太宗避暑九成宫 张公瑾哀闻辰日哭
- 第六十八回 侯君集左骑破虏 李药师两路分兵
- 第六十九回 侯君集冒雪驱兵 任成王飞骑斩虏
- 第七十回 高甑生计诬李靖 唐太宗分任诸王
- 第七十一回 马周上章陈王道 魏征进疏法唐虞
- 第七十二回 唐太宗大兴文学 侯君集兴师讨罪
- 第七十三回 李思摩大战薛延陀 徐世绩兵救阿思力
- 第七十四回 唐太宗省疾魏征 干太子娱乐元昌
- 第七十五回 魏王定计夺东宫 无忌预谋立太子
- 第七十六回 贞观中君臣论治 高丽国部将专权
- 第七十七回 唐太宗御驾征东 薛仁贵洛阳投军
- 第七十八回 李世绩大战盖牟郡 王大度智取卑沙城
- 第七十九回 程名振单马擒丽将 王道宗溃围退辽兵
- 第八十回 薛仁贵斩将立功 董世雄部兵解围
- 第八十一回 李思摩臂伤流矢 唐太宗白岩鏖兵
- 第八十二回 董世雄诈献降书 鲁揭里开城纳款
- 第八十三回 李世绩兵进安市城 薛仁贵智取黄龙坡
- 第八十四回 高延寿列阵战唐兵 薛仁贵夺围救主将
- 第八十五回 高延寿纳降李世绩 盖苏文保举束顶汉
- 第八十六回 王道宗筑土攻安市 程名振持兵出绿水
- 第八十七回 卢汉三建安死节 盖苏文铁勒征兵
- 第八十八回 白袍将百步穿杨 唐太宗独契英雄
- 第八十九回 张总管二路取石城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 第九十回 长孙臣劝回銮驾 唐太宗坐享太平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第三十回 尉迟恭大战唐兵 刘武周威震关中
- 本章共 3.0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却说刘武周据并州、太原府,复欲使姜宝谊归顺。宝谊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愿受快刀,誓不顺贼也。
刘武周怒,令军人推出斩之。宝谊临刑,西向大哭曰:“臣无状,负陛下矣!
不移时,军士斩首回报。刘武周既斩了姜宝谊,复遣宋金刚部众五万陷晋州,执守将右骁卫将军刘弘基。武周欲杀之,罗孔阳曰:“弘基忠士也,可赦之为将。
武周从其请,复令领其本军。遂进逼绛州,陷龙门县,军势甚锐,所向望风而逃。边廷报急文书交驰于关中。高祖与其下议曰:“刘武周声势如此紧急,秦王总戎在外,亦是关要,谁可以退武周?
言未毕,齐王元吉出奏曰:“臣往日既失并州,又被宋金刚折却许多人马。今愿为国家出力,仍报旧仇,万死无恨也。
唐主即命元吉为大总管,调关中诸路军马,前去迎敌。李纲出班奏曰:“公子齐王素不曾习战,以致前日有失并州。今付以大任,非其宜也。更兼武周士卒精果,尉迟敬德勇冠诸军。非久熟韬略者,不可与敌之。
元吉叱之曰:“尔何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吾若不生擒武周,剪除敬德,誓不复回关中!
即辞帝,星夜出关中,集诸路军马,来与刘武周决取胜负。
却说刘武周听知齐王元吉引兵来到,遂下令军中,于平川旷野排开阵势。齐王大军列于对面。齐王坐跨骏马,手执长槊,立于门旗下,指宋金刚而骂曰:“不知天命草贼!日前误失计较,致陷并州。尚复侵扰边境。今日与你定个输赢。
金刚曰:“臭乳匹夫!被吾杀得片甲不回,今日又敢无礼!
顾谓诸将:“谁可出马擒之?
言未毕,一将涌身而出,面如铁色,虎须环眼,身穿皂色袍,头戴三山盔,坐跨乌锥骏马,手执竹节钢鞭,端的入阵有万夫不当之勇,众视之,乃朔州人氏,覆姓尉迟,名恭,字敬德。金刚大喜。唐阵中褊将军张达一骑迎敌。二将交马,战不三合,尉迟敬德逼开唐阵,提起钢鞭,将张达打落马下。
齐王见折了张达,勒马挺槊,直奔敬德。敬德举鞭还战。交锋才两合,敬德佯输,绕阵而走。元吉骤马追来。敬德举钢鞭在手,看的元吉较近,分头一鞭打来。元吉眼明,侧身一躲,肩辈(背)上早稍了一鞭。元吉伏在马上,口吐鲜血,逃回本阵。
金刚见唐阵稍败,摩动旌旗,左翼罗孔阳、右翼陈焕章,各引兵杀出。尉迟敬德欲展本事,在阵前抖擞精神,两条鞭径追中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迎头正遇淳州总管刘世让、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兵部尚书唐俭,齐来进攻。〔敬〕德独敌三将,并无惧怯。
独孤怀恩一条枪望敬德后胁刺来,被敬德接过枪柄,拨下马来,从骑进前捉了。唐俭见怀恩失利,引兵刺斜逃走,敬德拍马追去。比及相接,敬德绰起钢鞭,在臂上打中,唐俭负痛坠于马前。刘世让看见,一匹马飞跑来救。敬德故意卖弄,返骑诱之。世让挺枪从后追赶,大叫:“敬德休走!
敬德勒回马,交锋只三合,闪开火尖枪,刘世让措手不及,早被捉在马上,缓缓而退,人不敢近。此一回,尉迟敬德独战唐将八人,擒其三将:唐俭、刘世让、独孤怀恩,打死张达,元吉中伤,余三人小将不录。后人有诗赞云:
剑戟凌空杀气高,唐兵百万望风逃。功勋未上麒麟阁,先向并州识俊豪。又诗云:褰旗斩将逞威风,刃带征兵染血红。英武非惟平六合,将军真可倚崆峒。
却说刘武周见唐军丧气,挥动众兵,尽力四边追杀,杀的唐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元吉被伤,引败兵连夜走回长安去了。武周鸣金收军。自是风声所至,人怀忧惧。并州以西,晋州以南及长子、壶关,但闻敬德形影来,亦皆惊怕。消息传入京师,阁门大使奏知唐主。唐主大惊曰:“敬德何等人,有如此英雄!
且莫问他与唐军迎敌胜负,手敕令边廷诸侯:“画得尉迟敬德形像来与寡人观看。
诏下二日间,远近诸臣,俱进上敬德表仪。唐主命挂于殿前东壁,以示群臣曰:“敬德生的如此雄壮,真乃煞神出世也。若不降伏此人,刘武周焉能平克?
李纲奏曰:“秦王世民,部下战士如云,岂无一人能敌敬德者乎?陛下可调之征讨武周,必能成功。
高祖允其奏,即遣使诏秦王回,一面差人令裴寂守把浍州,以塞武周要冲。裴寂素性怯,无将略,及闻诏,忧惧无措,惟趋令军民入为堡伍,自相守护,遇有积聚悉焚之。民惊扰愁怨,皆起为盗。夏人吕崇茂杀其县令,率众攻裴寂。裴寂甲士各无斗志,大败走归长安,入诉。唐主责之曰:“卿任戎事,不审地利,致折兵损将于并州。朕宽宥尔罪,当效职补过,庶不负朕重托。今弗重民命,所有积聚悉焚之。此为何策?又搅乱一方,而来见朕。恐执法者难再容卿也。
裴寂无言可复,唯叩首丹墀而已。唐主下诏,与赵文恪俱属法吏。敕永安王孝基讨吕崇茂。
时刘武周结连蒲坂王行本,相应关中,精兵二十万,所向震骇。唐主与众臣议曰:“孤素知刘武周景城悍贼,辅之以宋金刚,如虎生翼。今据并州,新破裴寂十万众于上流,已斩姜宝谊,吾兵锐气频挫。近日兵部尚书唐俭、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刘世让俱被虏囚。张达已死,元吉负伤。若一旦兵到长安,何以当之?莫若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暂避其锐而已。尔众人以为如何?
高祖宣谕毕,群臣莫对。正在未决之际,适秦王世民至,闻唐主有此举,进说曰:“齐王不能固守,致失并州。裴寂未得地利,因折甲士。近日众人被掳伤者,皆轻敌故也。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今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平殄武周,克复汾、晋。陛下勿忧。
高祖曰:“武周部下有一员猛将,覆姓尉迟,英雄无敌。近日破我军,皆此人力也。藩外诸侯进得其形像在此,端的容貌绝异,真天人矣。
世民曰:“臣亦知敬德英武,临敌之际自有牢笼他的计策。
高祖正与世民议论间,值刘政会密表,具刘武周可平之状。于是高祖意决,更发关中精兵二万以益世民,使击武周。世民辞帝出朝,退居秦府中。诸将佐各参已毕,秦王将敬德仪形挂于堂上。众将观其人生得恶狞,皆有惊惧,惟秦叔宝端立不视。世民问曰:“秦兄亦惧否?
叔宝咬牙踏步而进曰:“若见此匹夫,誓生致之,以报主公知遇厚恩。
秦王喜而壮之。遂率领精兵五万,出教场练阅,问于世绩曰:“此去征克武周,试谓计从何出?
世绩曰:“可将京师关中人马分为十二军,一人总管,一将副之,遇敌则督之以战,闲暇则教之以耕。今武周深入晋州,其军利在速战。我众且耕且守,以老其师。此虽非一时之利,实能使武周不战而自困矣。
世民大喜,遂依其计,分十二军,统关内诸府,皆取天星为名,每军将、副各一人,督以耕战之务:
万年道按参旗星为名号,参旗军总管秦叔宝领之;长安道按鼓旗星为名号,鼓旗军总管程知节领之;富州道按玄戈星为名号,玄戈军总管侯君集领之;醴泉道按井钱星为名号,井钱军总管马三宝领之;同州道按羽林星为名号,羽林军总管李靖领之;华州道按骑官星为名号,骑官军总管刘政道领之;宁州道按析威星为名号,析威军总管段志贤领之;岐州道按平道星为名号,平道军总管钱九陇领之;幽州道按招摇星为名号,招摇军总管李安远领之;西麟道按苑游星为名号,苑游军总管陆德明领之;怪州道按天纪星为名号,天纪军总管殷开山领之;宜州道按天节星为名号,天节军总管屈突通领之。
秦王分拨已定,下令军中曰:“此回出兵,非往日之比。尔众甲士各宜奋厉,闻鼓以进,闻金则止,前后俱依队伍,临敌不许越节,以乱行伍,致误军情。如得贼人首级者,照数关赏;仍有弗遵约束之人,定以军法按之。
众将得令,各依号令而行。怎见的:旌旗闪耀,盔甲鲜明;正值暮秋九月,路上红尘随马足,塞边白草点征衫。秦王大军征进,以李世绩为大元帅,受麾节,挂大元帅印,总督诸军。自龙门县度河,离绛州二十里柏壁屯扎。时介休军民,闻世民来,莫不归附,至者日多。世民渐收其粮,军食以充。乃下令休兵秣马,唯令钱九陇、李安远等乘间抄掠,自领大军坚壁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