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困学纪闻』卷十九
- 本章共 8.2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6
评文
《穀梁》隐四年《传》注云:“建储非以私亲,所以定名分。”邓润甫《草东宫制》云:“建储非以私亲,盖明万世之统;主器莫若长子,兹本百王之谋。”盖出于此。
晏元献《谢升王记室表》云:“衣存缺衽,式赞于谦冲;馔去邪蒿,不忘于规谏。”《韩诗外传》周公诫伯禽曰:“衣成则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
《九章算术》:“五雀六燕,飞集于衡,衡适平。一雀一燕,飞而易处,则雀重而燕轻。”陆农师《谢吏部尚书表》:“六燕相亭,试铨平其轻重。”盖用此。
《周书·王会》东越海,或误为“侮食”,而王元长《曲水诗序》用之,其“别风淮雨”之类乎?
骆宾王云:“类同心异者,龙蹲归而宋树伐;质殊声合者,鱼形出而吴石鸣。”龙蹲,谓孔子。《春秋演孔图》:孔子“坐如蹲龙,立如牵牛”。
杨盈川叙郡守云:“代临本州,则元宾之父喜形于色;继为本守,则张翕之子迎者如云。”叙县令曰:“仁之所怀,幼童不能击将雏之雉;明之所断,老父不能争食粟之鸡。”对的语工。
苏许公《制》:“右掖司言,伫光于五字。”常衮表:“五字非工。”张南史诗:“唯有五字表。”《魏志》: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辄不可意。中书侍郎锺会取视,为定五字,松悦服。西掖用“五字”本于此。
张文定庆历中草两制,《荐举敕》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之盛王,其必由之。如闻外之议云:‘是且启私谒告请之弊也。’予不以是待士大夫,何士大夫自待之浅邪!”又《察举守令敕》云:“夫天下之大,官吏之众,独不闻循良尤异者之达予听,外台之职,岂非阙欤?抑朝廷未有以导之也?其视守令,能以仁政得民,民心爱之,如古循吏然者,宜以名上,予得以褒慰之;亦以使四方之民,知予不专宠健吏,所贵仁者尔。”尤延之谓二诏:大哉言乎!简而尽,直而婉,丁宁恻怛之意,见于言外。至今诵之,盎然如在春风中。岂特公之文足以导上之德意志虑,亦当时善治足以起其文也。
文定又行《范文正公参政制》云:“大恩之下难为报,大名之下难为处。矧兼二者,可无勉哉!尔尚朝夕以交修,予允迪前人勤教,邦其永孚于休。”训辞温雅,可以见太平之象。
端平元年九月,真文忠公除翰林学士,洪舜俞命词曰:“迪惟仁祖,有若臣修。朝京师于甲午之元,拜内相于季秋之月。”欧阳公之除,在至和元年九月,岁皆甲午。用事切当如此。
庆元初,嗣秀王辞中书令,赐赞拜不名。郑溥之草制云:“天下之达尊三,德兼爵齿以俱茂;人臣之不名五,老与亲贤而并隆。”《公羊传》注:“礼,君于臣不名者有五:诸父兄不名,上大夫不名,盛德之士不名,老臣不名。”《说苑》:伊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咸淳初,嗣荣王赐诏书不名,余草制,用《说苑》事。
开禧追贬秦桧。周南仲代草制云:“兵于五材,谁能去之,首弛边疆之禁;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忍忘君父之雠。”又云:“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金虏南迁录》载孙大鼎疏言:遣桧间我以就和。桧之奸状著矣。嘉定之牵复,几于失刑。
韩文公《王仲舒铭》云:“敷文帝阶,擢列侍从。”野处《谢敷文阁直学士表》云:“宣布中和,方歌盛德之事;擢列侍从,遽复敷文之阶。”虽借用而切当。
“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晋人之称卫玠,盖所尚者清谈也。正始,魏齐王芳年号。胡武平启,以“正始之遗音”对“夺朱之乱雅”,陆务观尝擿其误。王季海行《东坡赠太师制》云:“博观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恐亦袭武平之误也。若正始之清谈,非所以称坡公。
胡文定《以亲辞成都学事》云:“矧当喜惧之年,深计短长之日。”曾文清《求归侍》云:“朝则倚门,暮则倚闾,常恐失望;父曰嗟子,母曰嗟季,曷敢弭忘?”
上官仪《册周王文》:“识表魏舟之象,词掩汉台之驾。”上句用曹苍舒事,下句用《柏梁台》诗,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或以“驾”为“卦”,引沛献王占雨事,非也。
洪景卢《周茂振入馆谢启》虽不若董彦远之博,如“桃、莱难悟,桺、丣本同”;“幼妇外孙之义,女郎世子之名”,亦俪语之工者。
野处草《梁叔子制》云:“鼎学士之大称。”盖用刘禹锡《天平军壁记》“以牙璋玉节鼎右仆射官称”之语。又草《叶顒左相制》云:“学圣人之道”,“高天下以声”。或云:“叶语音高,故以戏之。”然“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史记》谓殷纣也,不当用之王言。
徐渊子《上梁文》云:“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间想;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初寮启云:“得知千载,上赖古书。作吏一行,便废此事。”皆全句。
李宗道《春秋十赋》,属对之工,如:“越椒熊虎之状,弗杀必灭若敖;伯石豺狼之声,非是莫丧羊舌。”“王子争囚,而州犁上下;伯舆合要,而范宣左右。”“鲁昭之马将为椟,卫懿之鹤有乘轩。”“于奚辞邑,而卫人假之器;晋侯请隧,而襄王与之田。”“星已一终,鲁君之岁;亥有二首,绛老之年。”“作楚宫,见襄公之欲楚;效夷言,知卫侯之死夷。”“鸡惮牺而断其尾,象有齿而焚其身。”“虞不腊矣,吴其沼乎。”“好鲁以弓,请谨守宝;赐郑以金,盟无铸兵。”“蛇出泉台声姜薨,鸟鸣亳社伯姬卒。”
晏元献《进牡丹歌诗表》云:“永平神爵之颂,孝明称美者五人;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第于三等。”按《论衡》云:“永平中,神雀群集,诏上《神雀颂》。百官上颂,文比瓦石,唯班固、贾逵、傅毅、杨终、侯讽五颂金玉,孝明览焉。”贞元事,见《刘太真传》。
宁皇《服药赦文》,陈正父所草也。“虽不明不敏,有辜四海望治之心;然无怠无荒,未始一毫从己之欲。”天下诵之,谓写出宁皇心事。
卢思道《贺甘露》云:“神浆可挹,流味九户之前;天酒自零,凝照玉阶之下。”常衮《贺雪》云:“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皆俪语之工者。
俗语皆有所本。如利市,出《易·说卦》、《左传》。难为人,出《表记》。担负,出《诗·玄鸟》笺。折阅,出《荀子》。生活,出《孟子》。家数,出《墨子》。服事,出《周礼·大司徒》。伏事,出陆士衡诗。分付,出《汉·原涉传》。交代,出《盖宽饶传》。区处,出《黄霸传》。多谢,出《赵广汉传》。丁宁,出《诗·采薇》笺。什物,出《后汉·宣秉传》。自由,出《五行志》。晓示,出《童恢传》。主者,出《刘陶传》。意智,出《鲜卑传》。卑末,出《栾巴传》。告示,出《荀子》。“仁者好告示人。”布施,出《周语》。“布施优裕。”比校,出《齐语》。行头,出《吴语》。当日,出《晋语》。地主,出《左传》、《越语》。相于,出《晋·后妃传》。料理,出《王徽之传》。长进,出《和峤传》。消息,出《魏·少帝纪》。功夫,出《王肃传》。普请,出《吴·吕蒙传》。手下,出《太史慈传》。牢固,出《陆抗传》。郑重,出《王莽传》。分外,出魏程晓上疏。小却,出《宋纪》。间介,出《长笛赋》。“间介无蹊。”娄罗,出《南史·顾欢传》。本分,出《荀子》。“见端不如见本分。”措大,出《五代·东汉世家》。假开,出《王峻传》。本色,出《唐·刘仁恭传》。古老,出《书·无逸》注。商量,出《易》商兑注。不宣备,出杨德祖《答临淄侯》。“不能宣备。”生人妇,出《魏·杜畿传》。私名,出《列子》。家公,出《庄子》。“主人公也。”致意,出《晋·简文纪》。传语,出《后汉·清河王庆传》。收拾,出《光武纪》。寻思,出《刘矩传》。不审,出《韩诗外传》。世情,出《缠子》。“不识世情。”尔来,出孔明《出师表》。朅来,出《思玄赋》。和买,出《左传》正义。阿谁,出《蜀·庞统传》。罢休,出《史记·孙武传》。惭愧,出《齐语》。安排,出《庄子》。比数,出《周礼·大司马》注。见在,出《稾人》注。孩儿,出《书·康诰》注。老境,出《曲礼》正义。牵帅,出《左传》。先辈,出《诗·采薇》笺。如今,出《杕杜》笺。居士,出《玉藻》。可人,出《杂记》。道人,出《汉·京房传》。寄居,出《息夫躬传》。某甲,出《周礼·职内》注。道士,出《新序》。介子推云。主人翁,出《史记·范雎传》。小家子,出《汉·霍光传》。不中用,出《史记·外戚世家·王尊传》。我辈人,出《晋·石苞传》。对岸,出《乐志》。十八九,出《汉·丙吉传》。“至今十八九矣。”浩大,出《后汉·马廖传》。两两相视,出《周嘉传》。年纪,出《光武纪》。杂碎,出《仲长统传》。细碎事手下,出《吴·吕范传》。合少成多,出《中庸》注。若干,出《礼记》。如干,出《陈·何之元传》。胶加,出《九辩》。胶音豪。加,丘加反。牢愁,出《扬雄传》。“畔牢愁。”《集韵》:“愁音曹。”墨杘,出《列子》。音眉痴。冗长,出陆士衡《文赋》。无状,出《史记·夏本纪》。擘画,出《淮南子》。前定,出《中庸》。细作,出《左传释文》。叙致,出《世说》。留连,出《后汉·刘陶传》。问息耗,出《窦后纪》。已分,出魏文帝书。物色,出《淮南子》。本师,出《史记·乐毅传》。祖师,出《汉·外戚·丁姬传》。生熟,出《庄子》。有瓜葛,出《后汉·礼仪志》注。发遣,出《陈寔传》。天然,出《贾逵传》。新鲜,出《太玄》。钝闷,出《淮南子》。夸张,出《列子》。愺恅,出《洞箫赋》。近局,出陶渊明诗。提撕,出《诗·抑》笺。本贯,出晋江统论。十字街,出《北史·李庶传》。见钱,出《汉书·王嘉传》。
梁简文《为子辞封表》云:“日蚀之余,无黄童之对;荷戟入榛,异子乌之辨。”又云:“熙祖流聪慧之称,方建临淮之国;元仲表岐嶷之资,乃启平原之封。”荷戟入榛,扬雄童乌事。熙祖,晋太子遹字。元仲,魏明帝字。元丰末,《皇弟似封普宁郡王制》,全用熙祖、元仲一联,然熙祖非美事也。
王元之表:“风摧霜败,芝兰之性终香;日远天高,葵藿之心未死。”刘元城表云:“志存许国,如万折而必东;忠以事君,虽三已而无愠。”斯言可以立懦志。
“驴非驴,马非马”,《汉·西域传》。“乌不乌,鹊不鹊”,《战国策》。可以为对。傅景仁云:“烹羊炰羔,唯‘带牛佩犊’可对。”
嘉定受宝玺,南塘贺表云:“函封远致,不知何国之白环;瑑刻孔章,咸曰宁王之大宝。”宗室入翰苑者三人:彦中、汝谈、汝腾。
王岐公《答韩魏公诏》:“岂朕郁于大道,未昭治乱之原;将卿保其成功,自洁进退之分。”崔大雅《答周益公诏》:“岂朕不德,未达好贤之诚;将卿既明,自全引退之节。”盖仿其意。
郑安晚再相,应之道草制云:“彦博重入中书,特令纳节;王曾再登揆席,俛就集贤。”
黄伯庸为《贺雪表》云:“招来众俊,无昼卧洛阳之人;奖励三军,有夜入蔡州之志。”语工而健。“上天同云,平地尺雪”,范蜀公表也,周益公用之。
耿直之守京口,复陈少阳之后,曰:“如可赎兮百身,犹将宥之十世。”
“亿载万年,为父为母;四海九州,悉主悉臣。”迂斋对。
李显忠复节钺,汪圣锡草制云:“念秦伯用孟明之意,与冯唐面文帝之言。”又云:“与人之周,庶几得颇、牧而能用;共武之服,尔其继英、卫之善兵。”
倪正父草《寿皇尊号诏》云:“率百官若帝之初,丕讲非常之礼;于万年受天之祜,聿迎滋至之休。”周益公《辞免表》云:“逊于殳斨、伯与,敢忘稽首;有若虢叔、闳夭,尚助迪威。”正父答诏云:“殳斨、伯与固可逊,未闻虞帝之必从;虢叔、闳夭虽曰贤,盖视周公而不及。”
真文忠为《原贷盗贼诏》云:“弄潢池之兵,谅非尔志;烈崑冈之火,亦岂予心?”又云:“自有宇宙至于今日,未闻盗贼得以全躯。”其言足以感动人心。
王卿月为《澹庵制》云:“吾宁身蹈东海,独仲连不肯帝秦;至今名重泰山,微相如何以强赵?”
卢肇《海潮赋后序》“马褐”、“牛衣”,古未有对者。
崔大雅草《史直翁制》云:“皇祐之诏二老,设几以须;熙宁之遇四臣,赍书而访。尚有斯礼,勿遐尔心。”二老:杜衍、任布。四臣:韩、富、文、曾。
吕成公代其父仓部《自黄州易守池州启》云:“爰考唐朝,有杜牧把麾之旧;其临秋浦,亦齐安解组之余。虽后先迁徙之偶同,顾今昔风流之非匹。”
端平初,济王夫人吴氏复旧封,其父与蒋右史良贵有连,良贵托先君代为《谢丞相启》,其末联云:“孤忠未泯,敢忘漆室之忧葵;厚德难酬,愿效老人之结草。”良贵称赏。
真文忠除参政,辞以疾。赵南塘草诏曰:“汉御史大夫吉当封,病,上忧之。夏侯胜谓必瘉,果然,后遂至相。朕之贤卿,甚于宣帝之德吉也。卿其亲医药自厚,且先即舍拜命,少间可就车。朕遣黄门召见卿矣。”此诏有西汉风。
郑威愍公骧《新除谢上章》云:“关陕六七任,不挂权臣之横恩;崇观二十秋,靡沾故相之余润。”公之大节如此。冯翊之死义,其处之有素矣。
傅至乐《上周益公启》云:“东门之柳自凋,玄都之桃何在?彼刀头之舐蜜,得未锱铢;况井眉之居瓶,怳如梦寐。”盖指张说也。
或上朱文公启云:“行藏勋业,销倚楼看镜之怀;窈窕崎岖,寄寻壑经丘之趣。”
宋正甫诗:“三甲未全,一丁不识。”
或试县学见黜,后预乡荐,以启谢县令,有不平之意。令答云:“大敌勇,小敌怯,昔固有之;今日是,前日非,吾无愧矣。”
毛宪守长沙,《谢韩平原》云:“湖南之地二千里,序诗幸托于昌黎;平原之客十九人,脱颖愿同于毛遂。”
毛泽民启云:“扬子云貌寝官卑,经虽玄而谓白;九方堙机深识妙,马本骊而为黄。”李清卿启云:“斯风未泯,则朝取温造而暮拔石洪;吾道不行,则近舍皇甫而远求居易。”
洪舜俞荐于乡,巩嵘监试。后巩为江东宪使,舜俞分教番阳,启云:“东坡倅钱唐,曾在门外鹄袍之列;半山宪江左,亦赏梁间燕语之诗。”
徐渊子为越教,《答项平甫》云:“正恐异时风舞雩之流,不无或者月离毕之问。”或《答洪舜俞》云:“鲁直大名,有皎洁江梅之句;少游下蔡,无丁东玉佩之词。”
有郡守招士人教子辞曰:“士而托于诸侯,非其义也;师不贤于弟子,将焉用之?”
张宣公《答教官》云:“识其大者,岂诵说云乎哉;何以告之,曰仁义而已矣。”
真文忠为江东转运,有民困于买鸠之役,来诉。公判云:“诏捕鵁鶄,若水尚还其使;岁贡蚶蛤,孔戣犹疏于朝。况为州县之官,可恣口腹之欲!”
攻媿《为姜氏庆七十致语》云:“今日王孙,犹有承平之故态;旧时竹马,得见会昌之新春。”承平、王孙,见柳文《姜志》。
衢州稽古阁书《皋陶谟》于屏,其《上梁文》云:“皋陶若稽古,事三朝稽古之君;孔子与斯文,为万世斯文之主。”
王相爚嘉熙间,以亲老辞督府辟,其书曰:“昔温太真绝衿违母以奉广武之檄,心虽忠而人议其失性;徐元直指心恋母以辞豫州之命,情虽窘而人予其顺天。”
吕倚《谢王岐公馈钱酒》,用“白水真人”、“青州从事”,岐公称之。
夏文庄表云:“诗会余蚳之文,简凝含酖之墨。”余蚳,见《诗》“贝锦”笺。“笔锐干将,墨含淳酖”,出《文心雕龙》。
“独孤《驯象》,世以为工。子云《甘泉》,晚而悔作。”晏元献谓赋也。独孤绶《放驯象赋》云:“返诸林邑之野,归尔梁山之隅。时在偃兵,岂婴乎燧尾?上惟贱贿,宁恤乎焚躯?”
唐律赋《鸡鸣度关》云:“念秦关之百二,难逞狼心;笑齐客之三千,不如鸡口。”
绍兴中,省试《高祖能用三杰赋》,第四韵用“运筹帷帐”。考官谓《汉书》乃“帷幄”,非“帐”字,不敢取。彻棘,以语周益公,益公曰:“《史记》云‘运筹帷帐之中’,非误也。”淳熙中,省试《人主之势重万钧赋》,第一联有用“洪钟”二字者,考官哂之。洪文敏典举,闻之曰:“张平子《西京赋》‘洪钟万钧’,此必该洽之士。”遂预选。绍熙中,四明试《航琛越水》诗,有用东坡“舶趠”二字而黜者。决得失于一夫之目,其幸不幸若此。
“东都之季,清议扶之而有余;强秦之末,壮士守之而不足。”前辈作《风俗万世之基》末韵。“亶聪明而有作,无作聪明;由仁义以安行,非行仁义。”舜由仁义行。
“非刀匕是共,膳宰举席间之觯;释椎凿而上,轮人议堂上之书。”此工执艺事以谏赋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