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困学纪闻』大戴礼记
- 本章共 3.0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6
《大戴礼》《哀公问》、《投壶》二篇与《小戴》无甚异。《礼察》篇首与《经解》同。《曾子大孝篇》与《祭义》相似,而《曾子书》十篇皆在焉。《劝学》、《礼三本》见于《荀子》。《保傅篇》,则《贾谊书》之《保傅》、《傅职》、《胎教》、《容经》四篇也,《汉书》谓之《保傅传》。
《大戴礼》卢辩注,非郑氏。朱文公引《明堂篇》“郑氏注云‘法龟文’”,未考《北史》也。
《易本命篇》与《家语》同,但《家语》谓子夏问于孔子,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子夏曰:“商闻《山书》曰”云云。《大戴》以“子曰”冠其首,疑此篇子夏所著,而大戴取以为《记》。
《践阼篇》载武王十七铭。《后汉·朱穆传》注引《太公阴谋》:“武王《衣之铭》曰:‘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镜铭》曰:‘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觞铭》曰:‘乐极则悲,沉湎致非,社稷为危。’”《崔駰传》注引《太公金匮》:“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诫,随之以身。’几之书曰:‘安无忘危,存无忘亡,熟惟二者,必后无凶。’杖之书曰:‘辅人无苟,扶人无咎。’”《太平御览》诸书引《太公阴谋》:“笔之书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箠之书曰:‘马不可极,民不可剧。马极则踬,民剧则败。’”又引《金匮》:“其《冠铭》曰:‘宠以著首,将身不正,遗为德咎。’书履曰:‘行必虑正,无怀侥幸。’书剑曰:‘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则福,废则覆。’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反。’书镜曰:‘以镜自照,则知吉凶。’门之书曰:‘敬遇宾客,贵贱无二。’户之书曰:‘出畏之,入惧之。’牖之书曰:‘闚望审,且念所得,可思所忘。’钥之书曰:‘昏谨守,深察讹。’砚之书曰:‘石墨相着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书锋曰:‘忍之须臾,乃全汝躯。’书刀曰:‘刀利磑磑,无为汝开。’书井曰:‘原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蔡邕《铭论》谓:“武王践阼,咨于太师,作席几、楹杖、器械之铭十有八章。”参考《金匮》、《阴谋》之书,则不止于十八章矣。书于篇后,俾好古者有考。
“武王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丹书之言。”皇氏曰:“王在宾位,师尚父在主位,此王廷之位。若寻常师徒之教,则师东面,弟子西面,与此异。”
山谷以太公所诵《丹书》及武王铭,书于坐之左右,以为息黥补劓之方。朱文公亦求程可久写《武王践阼》一篇,以为左右观省之戒。《仪礼经传》删“且臣闻之”至“必及其世”。《大学或问》因汤《盘铭》及武王之铭。
《大戴记》之《夏小正》,《管子》之《弟子职》,《孔丛子》之《小尔雅》,古书之存者,三子之力也。
《诰志篇》孔子曰:“古之治天下者必圣人。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辰不孛。”慈湖谓:“尧、舜、禹之时,历年多无日食。至太康失邦,始日食。历家谓日月薄食可以术推者,衰世之术也,而亦不能一一皆中。一行归之君德,颇与孔子之言合。一行之术精矣,而有此论,则诚不可委之数。”
《说苑》引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与《大戴礼》、《荀子·劝学篇》略同。《隋》、《唐志》又有蔡邕《劝学篇》一卷,《易》正义引之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术。”晋蔡谟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谓《劝学篇》也。《荀子》“梧鼠”,《大戴》云“鼫鼠”;“蟹六跪二螯”,《大戴》云“二螯八足”。
《曾子》曰:“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董仲舒之言本于此。“行其所闻,则广大矣。”仲舒云:“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曾子制言》曰:“良贾深藏如虚,君子有盛教如无。”与《史记》老子之言略同。
《公(符)〔冠〕篇》载《孝昭冠辞》,其后氏曲台所记欤?《后汉·礼仪志》注引《博物记》云。《迎日辞》,亦见《尚书大传》。三句与《洛诰》同。
《哀公问五义》云:“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荀子》云:“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盖古字通用。杨倞云:“缪当为胶,肫与訰同。”非也。
贾谊“审取舍”之言,见《礼察篇》。
《四代篇》引《诗》云:“东有开明,避景帝讳也。于时鸡三号,以兴庶虞。庶虞动,蜚征作。啬民执功,百草咸淳。”庶虞,盖山虞泽虞之属。马融《广成颂》用“飞征”。
《虞戴德篇》:“昔商老彭及仲隗,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仲隗当考。
《小辨篇》:子曰:“缀学之徒,安知忠信?”刘歆书“缀学之士”,本此。
“传言以象,反舌皆至。”象者,象胥,舌人之官也。
“《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注谓“依于《雅》、《颂》”。张揖云:“即《尔雅》也。”《尔雅》之名,始见于此。
《保傅篇》: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从。邓元事唯见于此,当考。
《文王官人篇》:“其少不讽诵,其壮不论议,其老不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矣。”此言可以儆学者。
傅氏《夏小正序》:“郑注《月令》,引《小正》者八。”今按《月令》“孟冬讲武”注引《夏小正》“十一月王狩”,凡引《小正》者九。《诗·七月》笺引《小正》者一。朱子发曰:“《夏小正》具十二月而无中气,有候应而无日数。至《时训》乃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十日为节。岂《时训》因《小正》而加详欤?”
《孔子三朝》七篇。《艺文志》注:“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大戴礼记》《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闲》,凡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