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自序
- 实用时期
- └ 第一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 ├ 第一节 画之起源
- └ 第二节 画之成立
- 礼教时期
- ├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 │ ├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 │ └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 └ 第三章 汉之画学
- ├ 第五节 概况
- ├ 第六节 画迹
- ├ 第七节 画家
- └ 第八节 画论
- 宗教化时期
- ├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 │ ├ 第九节 概况
- │ ├ 第十节 画迹
- │ ├ 第十一节 画家
- │ └ 第十二节 画论
- ├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 │ ├ 第十三节 概况
- │ ├ 第十四节 画迹
- │ ├ 第十五节 画家
- │ └ 第十六节 画论
- ├ 第六章 隋之画学
- │ ├ 第十七节 概况
- │ ├ 第十八节 画迹
- │ ├ 第十九节 画家
- │ └ 第二十节 画论
- ├ 第七章 唐之画学
- │ ├ 第二十一节 概况
- │ ├ 第二十二节 画迹
- │ ├ 第二十三节 画家
- │ └ 第二十四节 画论
- └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 ├ 第二十五节 概况
- ├ 第二十六节 画迹
- ├ 第二十七节 画家
- └ 第二十八节 画论
- 文学化时期
- ├ 第九章 宋之画学
- │ ├ 第二十九节 概况
- │ ├ 第三十节 画迹
- │ ├ 第三十一节 画家
- │ └ 第三十二节 画论
- ├ 第十章 元之画学
- │ ├ 第三十三节 概况
- │ ├ 第三十四节 画迹
- │ ├ 第三十五节 画家
- │ └ 第三十六节 画论
- ├ 第十一章 明之画学
- │ ├ 第三十七节 概况
- │ ├ 第三十八节 画迹
- │ ├ 第三十九节 画家
- │ └ 第四十节 画论
- └ 第十二章 清之画学
- ├ 第四十一节 概况
- ├ 第四十二节 画迹
- ├ 第四十三节 画家
- └ 第四十四节 画论
『中国画学全史』第二十节 画论
- 本章共 38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隋人论画无专著,盖时代太促之故。关于画理方面,尚有一二名言足述者。杨契丹尝与田僧亮、郑法士同于长安光明寺画塔,郑图东壁北壁,田图西壁南壁,杨画外边四面,是称三绝。杨以簟蔽画处,郑窃观之,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障蔽?”又求杨画本。杨引郑至朝堂,指宫阙衣冠车马曰:“此是吾画本也。”郑深叹服。杨、郑皆为隋代画苑领袖,郑闻杨言而叹服,则当时图画之偏重于真实描写可知。古之图画,宫阙衣冠车马……各与其时其地之制度风俗有关,真实描写,不稍假借。故读其画,不难推知作者生何时,居何地,及其当时当地之制度风俗焉。隋唐犹然。董有展子车马,展无董之台阁,非不能画,地不同也;仲由带木剑,而笑吴生,昭君著帏帽,而讥阎令,非不尽美,时不当也。杨氏之言,虽极简冷,可以服郑氏之心,实足表当时作者之真实态度。
隋画大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