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自序
- 实用时期
- └ 第一章 画之起源与成立
- ├ 第一节 画之起源
- └ 第二节 画之成立
- 礼教时期
- ├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画学
- │ ├ 第三节 图画应用与三代政教
- │ └ 第四节 周秦间之画家
- └ 第三章 汉之画学
- ├ 第五节 概况
- ├ 第六节 画迹
- ├ 第七节 画家
- └ 第八节 画论
- 宗教化时期
- ├ 第四章 魏晋之画学
- │ ├ 第九节 概况
- │ ├ 第十节 画迹
- │ ├ 第十一节 画家
- │ └ 第十二节 画论
- ├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 │ ├ 第十三节 概况
- │ ├ 第十四节 画迹
- │ ├ 第十五节 画家
- │ └ 第十六节 画论
- ├ 第六章 隋之画学
- │ ├ 第十七节 概况
- │ ├ 第十八节 画迹
- │ ├ 第十九节 画家
- │ └ 第二十节 画论
- ├ 第七章 唐之画学
- │ ├ 第二十一节 概况
- │ ├ 第二十二节 画迹
- │ ├ 第二十三节 画家
- │ └ 第二十四节 画论
- └ 第八章 五代之画学
- ├ 第二十五节 概况
- ├ 第二十六节 画迹
- ├ 第二十七节 画家
- └ 第二十八节 画论
- 文学化时期
- ├ 第九章 宋之画学
- │ ├ 第二十九节 概况
- │ ├ 第三十节 画迹
- │ ├ 第三十一节 画家
- │ └ 第三十二节 画论
- ├ 第十章 元之画学
- │ ├ 第三十三节 概况
- │ ├ 第三十四节 画迹
- │ ├ 第三十五节 画家
- │ └ 第三十六节 画论
- ├ 第十一章 明之画学
- │ ├ 第三十七节 概况
- │ ├ 第三十八节 画迹
- │ ├ 第三十九节 画家
- │ └ 第四十节 画论
- └ 第十二章 清之画学
- ├ 第四十一节 概况
- ├ 第四十二节 画迹
- ├ 第四十三节 画家
- └ 第四十四节 画论
『中国画学全史』第十八节 画迹
- 本章共 2.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图画名迹,自遭萧世诚之厄,零落可慨。陈主肆意搜求,天下名迹,复集内府。及隋平陈,命元帅记室参军裴矩、高颎收之,得八百余卷。炀帝遂起所谓二妙台者以收藏之。后炀帝东幸扬州,尽将所有随驾而南,中道船覆,大半沦弃。炀帝既亡,并归宇文化及。化及至聊城,复为窦建德所取。其留东都者,则为王世充所取。于是帝室所藏,或沦亡,或散于臣民。此种妙迹,大数为先代作品,其经隋代之收藏情形概如此。至若隋人之手迹,见之记籍者,亦不可指数。兹举著者而言,约可分为卷轴画、壁画及其他画类三种,述如下:
卷轴画类 展子虔,山水及其他杂画,无所不能,其画迹之在卷轴者甚夥。而尤以人物为多。《贞观公私画史》载展画有法华变相图一卷,白麻纸长安车马人物图一卷,弋猎图一卷,杂宫苑一卷,南郊图一卷,王世充像一卷,凡六卷。《宣和画谱》上道释录有展画三十,皆御府所藏,自法华变相图已见于上外,有北极巡海图二,石勒问道图一,维摩像一,托塔天王图一,摘瓜图一,按鹰图一,故实人物图二,人马图一,人骑图一,挟弹游骑图一,十马图一,北齐后主幸晋阳图六;而《历代名画记》又有展画朱买臣覆水图等行世云。董伯仁与展氏,并为天生奇英,齐名一时,卷轴画亦不少。宣和御府所藏,道经变相图,最为著名。《贞观公私画史》载董画有周明帝田猎图一卷,弥勒变相图一卷,杂台阁样一卷,隋文帝上厩马图一卷,农家田舍图一卷。《历代名画记》亦并载之。郑法士,长于人物,《贞观公私画史》载有阿育王像一卷,隋文帝入佛空像一卷,杨素像一卷,贺若弼像一卷,陈叔英像一卷,擒卢明月像图一卷,洛中人物车马图样一卷,北齐畋游图一卷,贵戚屏风二卷。《宣和画谱》上人物,载有游春苑图四,游春图二,读碑图四,凡十卷。他如孙尚子有画五卷,曰美人诗意图一卷,屋宇样一卷,杂鬼神像三卷,见《贞观公私画史》。杨契丹有画六卷,杂物变相二卷,豆卢宁像一卷,隋朝王会图一卷,祭洛图一卷,贵戚游燕图一卷,尉迟跋质那画有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婆罗门图等;并见《历代名画记》。
壁画类 隋代画家,无不善作壁画。壁画之盛,据记籍所载,实过卷轴,可知我国壁画之风,至隋代而极盛,如定水寺、在上都寺内,东西及前面门上。崇圣寺、亦在上都寺东殿壁。海觉寺、在上都寺内,双林塔西面。龙兴寺、在东都寺内,西禅院壁东头,画八国王分舍利。甘露寺、在浙西寺。大殿外两壁。东安寺、江都。灵宝寺、长安。光明寺、长安。天女寺、洛阳。云华寺洛阳。等,皆有展子虔画。崇圣寺、上都寺西殿内。海觉寺、上都小殿前面。白雀寺、汝州。终圣寺、江陵。光严寺洛阳。等,皆有董伯仁画。海觉寺、上都寺内,双林塔后面,又西南院内北壁画神。永泰寺、寺东精舍,画灭度变相。开业寺、宝刹寺、光明寺、灵宝寺等,皆有郑法士画。龙兴寺、上都寺内佛像。纪国寺、寺西禅院小堂。大云寺寺东北两壁。皆有郑法轮画。崇圣寺、上都寺殿西北壁。东禅寺长安。等,郑德文画之。清禅寺、长安。禅定寺,上都。陈善见画之。兴善寺,长安。刘乌画之。定水寺、寺殿内东壁维摩诘。总持寺、上都寺佛殿内西面壁。敬爱寺、洛阳。西禅寺长安。等,孙尚子画之。光明寺、长安,与田僧亮、郑法士同画。宝刹寺,长安,亦与郑法士同画。杨契丹画之。永泰寺、上都殿及西廊神僧。开业寺、延兴寺,李雅画之。尉迟跋质那所画尤多。慈恩寺、上都寺塔下南门,及西壁千钵文殊。光宅寺、寺东菩提院内北壁东西偏,画降魔等变相。兴唐寺、寺西院中三门内东西偏。安国寺、寺东廊大法师院塔内。大云寺,东都寺门东两壁,鬼神,佛殿上菩萨六躯,净土经,变阁上婆叟仙。皆为其手笔。其余若蔡生画兴福寺,寺西北隅佛堂壁十光佛。释跋摩画增敬寺,寺内宝月殿北壁罗汉像。释玄畅画大石寺,成都画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释迦佛陀画少林寺,嵩山寺门上。亦皆称名迹焉。
寺之在长安者,多有壁画;成都次之,江南则绝少。较之南北朝时,适得其反。是盖江南诸寺,已经前朝绘饰,而京洛诸寺接近辇毂,宜加壮丽也。画迹最多者,首推展子虔;次之则为郑法士、尉迟跋质那。画材多取佛教故实。画有一人独作,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作者,可谓盛矣。
其他画类 由其应用方面而言,有关于劝功者,礼制者,学术者,灾祥者等。大业中,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山贼,罗士信固请自效,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陈之图,上于内史,是属于劝功者也。诸卫左右厢旗图样十五卷,五姓登场图一卷,周官礼图十卷。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乐悬图等,是皆属于礼制者也。瑞应图,祥瑞图,芝英图,祥异图,张掖郡玄石图等,则皆属于灾祥者也。灵秀本草图,芝草图,引气图,道引图,似皆道家画,庐山图,西域图等,是皆地理学画,皆有关于学术者也。按炀帝时,闻喜人裴矩,曾撰《西域图记》,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共成三卷,颇得帝悦,此亦关于地理学之画迹,但隋代对于地理颇能注意,地图之作,不仅此。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即其一例也。
据上所述,壁画固皆为装饰寺院之道释人物画。如卷轴画中,除少数之山水人物的风俗画,若游春图,农家田舍图等外,则为周明帝田猎图,朱买臣覆水图等历史故实画。而若维摩像、阿育王像、托塔天王图、道经变相图等道释画,亦不在少数。可知隋代绘画,仍以道释人物画为中心。其他画类,虽各有其部分之价值,然自汉而后,此类画迹,于画学史上已不占重要位置;至隋实无叙述之必要矣。至若山水,虽自南北朝来,有宗炳、王微等创为专论,阐其奥理;至隋展子虔等又出而刻意求工;然作品殊寥寥,总不及人物画之绚烂。虽因其出世也晚,不若人物画在一般赏鉴者眼中有历史上之权位;而不为当时君主所利用,或亦其一原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