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全史』第十七节 概况

  • 本章共 1.2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绘画之进步,要在民众文艺思想之自由。自由思想,往往在列国纷争之世而益发达。故我国绘画,春秋战国较为发达,至秦汉帝制统一,即被拘束,先例章然。自魏晋而南北朝分疆力争以来,凡三百余年,画非一门,各有专家,其发达之度,可谓空前。及隋统一南北,绘画思想,即稍稍被束缚。开皇二年,曾敕夏侯朗作三体图,系一种历史的故实画,寓儒教之旨于美术。此种被专制君主所利用之绘画,即足束缚南北朝以来之新绘画思想。终隋之世,凡用于政教上之绘画,上好下趋,其取材范围,大率不能越此。炀帝大业元年,营显仁宫于洛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四年,又造汾阳宫;土木频兴,其间绘画之饰施,穷极奢侈。加以当时京洛一带寺院道观等之建筑杂起,靡不以绘画为饰,我国壁画之风,盖至是号称极盛。故工匠派之绘画,极巧至精;而非工匠派之绘画,亦因炀帝之好,不堕先绪。炀帝尝自撰古今艺术图五十卷,又于东都起二妙台,东曰妙楷,藏古法书;西曰宝迹,庋古名画,一时巨匠名士,争起用世,展子虔自江南至,董伯仁自河北至。当董、展之相见也,初存轻视;后则互益。乃知南北朝以来南北异趋之画风,至是因政治区域之统一,君主专制之撮合,遂相调和。阎毗、杨契丹、郑法士兄弟等,亦应时出世,与展、董等共从事于土木之饰。逢迎君意而作之绘画,固非能有自由思想之特现;然其受束缚也,亦不过限于取材方面,其时平凡之画家,因取材之不自由,自足妨其思想艺术之全部;其杰出者,则亦不然。以人物论,当时外国僧人之来中国者,较前为多,所作绘画,自关于佛教者外,多写外国风俗,如东土耳其之尉迟跋质那,印度之僧昙摩拙义及跋摩等,均以善西域风俗画著名于时;其于当时艺术思想,不无冲动。而展子虔之细描色晕,神意具足,世夸为唐画之祖;孙尚子之魑魅魍魉,参灵酌妙,其战笔甚有气力,尤为他人所莫能效。以山水论,亦颇进步。展子虔之咫尺千里,江志之模山拟水,要皆突过前人。其为隋画之特色者,则更有人物与山水两者间之台阁画。盖隋代名家,如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辈,无不擅长台阁。其作人物也,多精意于台阁;作山水也,多精意于台阁;至若贵游宴乐等人物山水画,更无不精意于台阁;而董、郑所作,尤为巧赡。董亡所祖述,台阁之工,论者谓展不及之。郑师僧繇,每于层楼叠阁间,衬以乔木嘉树,碧潭素濑,旁施群英芳草,令见者熙熙然动春台之思;其与台阁相衬之一石一树,亦极工巧,所谓状石务雕透,绘树多刷镂也。此种绘画,盖新从人物背景脱胎而来,而又刻意求山水画之成功,故有以间于人物山水特尚工巧之作风;抑亦受当时大兴土木之影响也。就此作风而推论之,可知隋人趋重山水画之研究;亦即可觇唐代将以山水画代人物画而兴之趋势。然是时纯粹之山水画,作者殊少,台阁画擅长者虽多名家,亦皆与人物或山水等合图,如展画之北齐后主幸晋阳图,董画之周明帝田猎图,郑画之游春苑图等,其画迹固多,终不如应时奉行寺院间之道释人物画之显赫,故隋代绘画,亦属宗教化时期,其调和南北之画风,与力求山水之成功,于唐则为过渡时期也。

隋代道释人物画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