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卷一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卷二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卷三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卷四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漳州罗汉琛禅师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卷五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卷六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卷七
- ├ 天台韶国师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瑞鹿先禅师
- 卷八
- ├ 圆通缘德禅师
- ├ 南塔光涌禅师
- ├ 洞山守初禅师
- └ 南安岩严尊者
- 卷九
- ├ 龙牙居遁禅师
- ├ 永明智觉禅师
- └ 云居简禅师
- 卷十
- ├ 重云晖禅师
- ├ 瑞龙璋禅师
- ├ 林阳端禅师
- ├ 双峰钦禅师
- ├ 九峰诠禅师
- └ 龟洋忠禅师
- 卷十一
- ├ 洞山聪禅师
- ├ 雪窦显禅师
- └ 天衣怀禅师
- 卷十二
- └ 荐福古禅师
- 卷十三
- ├ 福昌善禅师
- └ 大阳延禅师
- 卷十四
- ├ 神鼎諲禅师
- ├ 谷山崇禅师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卷十五
- ├ 衡岳泉禅师
- └ 法华举禅师
- 卷十六
- ├ 广慧琏禅师
- └ 翠岩芝禅师
- 卷十七
- ├ 浮山远禅师
- ├ 投子青禅师
- └ 天宁楷禅师
- 卷十八
- ├ 大觉琏禅师
- └ 兴化铣禅师
- 卷十九
- ├ 余杭政禅师
- └ 西余端禅师
- 卷二十
- ├ 言法华
- └ 华严隆禅师
- 卷二十一
- └ 慈明禅师
- 卷二十二
- ├ 黄龙南禅师
- └ 云峰悦禅师
- 卷二十三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卷二十四
- ├ 仰山伟禅师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卷二十五
- ├ 大沩真如喆禅师
- ├ 云居祐禅师
- ├ 隆庆闲禅师
- └ 云盖智禅师
- 卷二十六
- ├ 圆通讷禅师
- ├ 净因臻禅师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延恩安禅师
- 卷二十七
- ├ 明教嵩禅师
- ├ 蒋山元禅师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卷二十八
- ├ 法昌遇禅师
- ├ 杨岐会禅师
- └ 白云端禅师
- 卷二十九
- ├ 大通本禅师
- ├ 报本元禅师
- ├ 禾山普禅师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卷三十
- ├ 宝峰英禅师
- ├ 保宁玑禅师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补
- ├ 五祖演禅师
- ├ 云岩新禅师
- └ 南岳石头志庵主
『禅林僧宝传』宝峰英禅师
- 本章共 1.0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禅师名洪英。出于陈氏。邵武人。色幼警敏读书。五行俱下。父母钟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明论。至为真智慧无体性。不能自知无性。故为无性之性。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曰无明。华严第六地。曰不了第一义。故号曰无明。将知真智慧本无性。故不能自了。若遇了缘而了。则无明灭矣。是谓成佛要门。愿以此。法绍隆佛种。然今诸方。谁可语此。良久喜曰。有积翠老在。即日造黄檗。谒南禅师于积翠。夜语达旦。南公加敬而已。时座下龙象杂还。而英议论。尝倾四座。声名籍甚。尝游西山。遇南昌潘居士。同宿双岭。居士曰。龙潭见天皇时节。冥合孔子。英惊问何以验之。曰。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师以为如何。英笑曰。楚人以山鸡为凤。世传以为笑。不意居士。此语相类。汝擎茶来。我为汝接。汝行益来。我为汝受。汝问讯。我起手。若言是说。说个什么。若言不说。龙潭何以便悟。此所谓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以世尊之辩。亦不能加此两句耳。学者但求解会。譬如以五色。图画虚空。鸟窠无佛法可传授。不可默坐。闲拈布毛吹之。侍者便悟。学者乃曰。拈起布毛。全体发露。似此见解。未出教乘。其可称祖师门下客。哉九峰被人问。深山里有佛法之无。不得已曰有。及被穷诘无可有。乃曰。石头大者大。小者小。学者卜度曰。刹说众生说。三世炽然说。审如是教乘自足。何必更问祖师意旨耶。要得脱体明去。譬如眼病人。求医治之。医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明与之。居士推床惊曰。吾忧积翠法道。未有继者。今知尽在子。躬厚自爱。双岭顺禅师问。庵中老师。好问学者。并却咽喉唇吻。道取一句。首座曾道得么。英干笑已。而有偈曰。阿家尝醋三赤喙。新妇洗面摸著鼻。道吾答话得腰裈。玄沙开书是白纸。于是顺公屈服。以为名下无虚士。有同参在石门。分座接纳。英作偈寄之曰。万锻炉中铁蒺藜。直须高价莫饶伊。横来竖去呵呵笑。一任傍人鼓是非。凞宁元年。首众僧于卢山圆通寺。学者归之如南公。明年春。南公下世。冬十月英开法于石门。又明年六月。知事纷争。止之不可。初九日谓众曰。领众不肃。正坐无德。吾有愧黄龙。呼维那。鸣钟众集。叙行脚始末曰。吾灭后火化。以骨石藏普通塔。明生死不离清众也。言卒而逝。阅世五十有九。坐四十三夏。
赞曰。英厌纷争之众。而趋死。又诫以骨石藏普通塔。其以死生为儿戏乎。晋魏舒丧其室。一恸而止。曰。吾不及庄周远甚。桓温殷浩儿时戏。温弃鞭。而浩取之。温后喜曰。吾固知浩出吾下。古人哭泣戏剧之间。自验其材如此。英叹领众不肃。而愧黄龙。自鞭不赦。可以为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