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卷一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卷二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卷三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卷四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漳州罗汉琛禅师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卷五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卷六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卷七
- ├ 天台韶国师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瑞鹿先禅师
- 卷八
- ├ 圆通缘德禅师
- ├ 南塔光涌禅师
- ├ 洞山守初禅师
- └ 南安岩严尊者
- 卷九
- ├ 龙牙居遁禅师
- ├ 永明智觉禅师
- └ 云居简禅师
- 卷十
- ├ 重云晖禅师
- ├ 瑞龙璋禅师
- ├ 林阳端禅师
- ├ 双峰钦禅师
- ├ 九峰诠禅师
- └ 龟洋忠禅师
- 卷十一
- ├ 洞山聪禅师
- ├ 雪窦显禅师
- └ 天衣怀禅师
- 卷十二
- └ 荐福古禅师
- 卷十三
- ├ 福昌善禅师
- └ 大阳延禅师
- 卷十四
- ├ 神鼎諲禅师
- ├ 谷山崇禅师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卷十五
- ├ 衡岳泉禅师
- └ 法华举禅师
- 卷十六
- ├ 广慧琏禅师
- └ 翠岩芝禅师
- 卷十七
- ├ 浮山远禅师
- ├ 投子青禅师
- └ 天宁楷禅师
- 卷十八
- ├ 大觉琏禅师
- └ 兴化铣禅师
- 卷十九
- ├ 余杭政禅师
- └ 西余端禅师
- 卷二十
- ├ 言法华
- └ 华严隆禅师
- 卷二十一
- └ 慈明禅师
- 卷二十二
- ├ 黄龙南禅师
- └ 云峰悦禅师
- 卷二十三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卷二十四
- ├ 仰山伟禅师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卷二十五
- ├ 大沩真如喆禅师
- ├ 云居祐禅师
- ├ 隆庆闲禅师
- └ 云盖智禅师
- 卷二十六
- ├ 圆通讷禅师
- ├ 净因臻禅师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延恩安禅师
- 卷二十七
- ├ 明教嵩禅师
- ├ 蒋山元禅师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卷二十八
- ├ 法昌遇禅师
- ├ 杨岐会禅师
- └ 白云端禅师
- 卷二十九
- ├ 大通本禅师
- ├ 报本元禅师
- ├ 禾山普禅师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卷三十
- ├ 宝峰英禅师
- ├ 保宁玑禅师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补
- ├ 五祖演禅师
- ├ 云岩新禅师
- └ 南岳石头志庵主
『禅林僧宝传』蒋山元禅师
- 本章共 1.0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禅师名赞元。字万宗。婺州义乌人。双林傅大士之远孙也。三岁出家。七岁为大僧。性重迟。闲靖寡言。视之如鄙朴人。然于传记。无所不窥。吐为词语。多绝尘之韵。特罕作耳。年十五游方。至石霜。谒慈明禅师。助舂破薪。泯泯混十年。慈明移南岳。又与俱。及殁葬骨石于石霜。植种八年乃去。兄事蒋山心禅师。心殁。以元继其席。舒王初丁太夫人忧。读经山中。与元游如昆弟。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王益扣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一。更一两生来。恐纯熟。王曰。愿闻其说。元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王再拜受教。自凞宁之初。王入对。遂大用至真拜。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元未尝发视。客来无贵贱。寒温外无别语。即敛目如入定。客即去。尝馔僧。俄报火厨库。且及潮音堂。众吐饭苍黄。蚁窘蜂闹。而元啜啖自若。高视屋梁。食毕无所问。又尝出郭。有狂人入寺。手刃一僧。即自杀尸相枕。左右走报。交武于道。自白下门。群从而归。元过尸处。未尝视。登寝堂危坐。职事者侧立。冀元有以处之。而敛目如平日。于是稍稍隐去。卒不问。王弟平甫。豪纵于人物。慎许可。见元即悚然加敬。问佛法大意。元复有难色。平甫固请为说。元曰。佛祖无所异于人。所以异者。能自护心念耳。岑楼之木。必有本。本于毫末。滔天之水。必有原。原于滥觞。清净心中。无故动念。危乎岌哉。甚于岑楼。浩然横肆。甚于滔天。其可动耶。佛祖更相付授。必丁宁之曰。善自护持。平甫曰。佛法止于此乎。元曰。至美不华。至言不烦。夫华与烦。去道远甚。而流俗以之。申公论治世之法。犹谓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如何耳。况出世间法乎。元丰之初。王罢政府。舟至石头。夜造山拜坟。士大夫车骑。填山谷。王入寺。已二鼓。元出迎。一揖而退。王坐东偏。从官宾客满坐。王环视。问元所在。侍者对曰。已寝久矣。王笑之王。结屋定林。往来山中。又十年。稍觉烦动。即造元相向。默坐终日而去。有诗赠之。其略曰。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人以为实录。元祐之初。曰吾欲还东吴。促办严俄化。王哭之恸。塔于蒋陵之东。平甫状其行碑山中。
赞曰。舒王尝手题其像曰。贤哉人也。行厉而容寂。知言而能默。誉荣弗喜。辱毁弗戚。弗矜弗克。人自称德。有缁有白。来自南北。弗顺弗逆。弗抗弗抑。弗观汝华。唯食己实。孰其嗣之。我有遗则。予读此词。知其为本色住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