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卷一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卷二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卷三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卷四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漳州罗汉琛禅师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卷五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卷六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卷七
 - ├ 天台韶国师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瑞鹿先禅师
 - 卷八
 - ├ 圆通缘德禅师
 - ├ 南塔光涌禅师
 - ├ 洞山守初禅师
 - └ 南安岩严尊者
 - 卷九
 - ├ 龙牙居遁禅师
 - ├ 永明智觉禅师
 - └ 云居简禅师
 - 卷十
 - ├ 重云晖禅师
 - ├ 瑞龙璋禅师
 - ├ 林阳端禅师
 - ├ 双峰钦禅师
 - ├ 九峰诠禅师
 - └ 龟洋忠禅师
 - 卷十一
 - ├ 洞山聪禅师
 - ├ 雪窦显禅师
 - └ 天衣怀禅师
 - 卷十二
 - └ 荐福古禅师
 - 卷十三
 - ├ 福昌善禅师
 - └ 大阳延禅师
 - 卷十四
 - ├ 神鼎諲禅师
 - ├ 谷山崇禅师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卷十五
 - ├ 衡岳泉禅师
 - └ 法华举禅师
 - 卷十六
 - ├ 广慧琏禅师
 - └ 翠岩芝禅师
 - 卷十七
 - ├ 浮山远禅师
 - ├ 投子青禅师
 - └ 天宁楷禅师
 - 卷十八
 - ├ 大觉琏禅师
 - └ 兴化铣禅师
 - 卷十九
 - ├ 余杭政禅师
 - └ 西余端禅师
 - 卷二十
 - ├ 言法华
 - └ 华严隆禅师
 - 卷二十一
 - └ 慈明禅师
 - 卷二十二
 - ├ 黄龙南禅师
 - └ 云峰悦禅师
 - 卷二十三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卷二十四
 - ├ 仰山伟禅师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卷二十五
 - ├ 大沩真如喆禅师
 - ├ 云居祐禅师
 - ├ 隆庆闲禅师
 - └ 云盖智禅师
 - 卷二十六
 - ├ 圆通讷禅师
 - ├ 净因臻禅师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延恩安禅师
 - 卷二十七
 - ├ 明教嵩禅师
 - ├ 蒋山元禅师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卷二十八
 - ├ 法昌遇禅师
 - ├ 杨岐会禅师
 - └ 白云端禅师
 - 卷二十九
 - ├ 大通本禅师
 - ├ 报本元禅师
 - ├ 禾山普禅师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卷三十
 - ├ 宝峰英禅师
 - ├ 保宁玑禅师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补
 - ├ 五祖演禅师
 - ├ 云岩新禅师
 - └ 南岳石头志庵主
 
『禅林僧宝传』澧州洛浦安禅师
- 本章共 1.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禅师名元安。生淡氏。凤翔南游人也。幼依怀恩寺祐律师。剃发受具。既长通经论。初造翠微。无所契悟。北至临济。临济称其俊爽可教。安自负辞去。至夹山。庵于冢巅。夹山讶之。以书抵安。诫使者曰。此僧得书不发。明日当来。发之不来也。安得书果置之不答。使者具以告夹山。夹山曰。旦暮必至矣。俄报安至。夹山望见呵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安乃问曰。自远趋风。请师一接。夹山曰。目前无阇梨。此间无老僧。安曰。错。夹山曰。住住。且莫草草匆匆。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则不无。阇梨争教无舌人解语乎。安茫然不知答。夹山以杖击之。夹山殁。众以安次补。住持久移居洛浦。谓众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欲知上流之士。不将佛祖言教。贴在额上。如龟负图。自取丧身之祸。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学道先须识得自己宗旨。方可临机。不失其宜。只如锋铓未兆已前。都无是个非个。瞥尔暂起见闻。便有张三李四。胡来汉去。四姓杂居。不亲而亲。是非互起。致使玄关固闭。识锁难开。疑网罗笼。智刀劣剪。若不当阳晓示。迷子何以知归。欲得大用现前。但可顿忘诸见。诸见若尽。昏雾不生。智照洞然。更无他物。以今学人触目有滞。盖为因他数量作解。被他数量该括方寸。不能移易。所以听不出声。见不超色。假饶并当门头。净洁自己。未能通明。还同不了。若也单明自己。法眼未明。此人只具一只眼。所以是非欣厌贯系。不得脱坼自由。谓之深可慜伤。各自努力。唐光化元年戊午。秋八月。诫门弟子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况其他哉。切须在念。时不待人。至十二月一日。又曰。吾旦夕行矣。有问问诸人。若对得。分付钵袋子。曰若道这个是。即是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觅活。堂中第一座对曰。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安曰。去。汝扶吾宗不起。有彦从上座曰。去此二途。请和尚不问。安曰。未在。更道。彦从曰。彦从道不尽。安曰。我不管汝道不尽。曰彦从无侍者。祗对和尚。安乃归方文。中夜唤彦从至曰。汝今日祗对老僧。甚有道理。据汝合体得先师意旨。先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所到。且道那句是宾。那句是主。彦从茫然不知。安曰。苦苦。二更时。众请安代答。安曰。慈舟不泛沧波上。剑峡徒劳放木鹅。泊然而化。阅世六十有五。坐四十六夏。
赞曰。洞山价。夹山会。皆药山的骨孙。其锻炼钳锤。可谓妙密。然价之宗至膺。才有同安察。后云居简而已。会之宗。遂止于洛浦安公。庄子曰。北溟有鱼。其名曰鲲。化而为鹏。九万里风。斯在下。然听其自化。也使之化。则非能鹏也。膺安似之。其绝也理之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