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卷一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卷二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卷三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卷四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漳州罗汉琛禅师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卷五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卷六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卷七
- ├ 天台韶国师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瑞鹿先禅师
- 卷八
- ├ 圆通缘德禅师
- ├ 南塔光涌禅师
- ├ 洞山守初禅师
- └ 南安岩严尊者
- 卷九
- ├ 龙牙居遁禅师
- ├ 永明智觉禅师
- └ 云居简禅师
- 卷十
- ├ 重云晖禅师
- ├ 瑞龙璋禅师
- ├ 林阳端禅师
- ├ 双峰钦禅师
- ├ 九峰诠禅师
- └ 龟洋忠禅师
- 卷十一
- ├ 洞山聪禅师
- ├ 雪窦显禅师
- └ 天衣怀禅师
- 卷十二
- └ 荐福古禅师
- 卷十三
- ├ 福昌善禅师
- └ 大阳延禅师
- 卷十四
- ├ 神鼎諲禅师
- ├ 谷山崇禅师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卷十五
- ├ 衡岳泉禅师
- └ 法华举禅师
- 卷十六
- ├ 广慧琏禅师
- └ 翠岩芝禅师
- 卷十七
- ├ 浮山远禅师
- ├ 投子青禅师
- └ 天宁楷禅师
- 卷十八
- ├ 大觉琏禅师
- └ 兴化铣禅师
- 卷十九
- ├ 余杭政禅师
- └ 西余端禅师
- 卷二十
- ├ 言法华
- └ 华严隆禅师
- 卷二十一
- └ 慈明禅师
- 卷二十二
- ├ 黄龙南禅师
- └ 云峰悦禅师
- 卷二十三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卷二十四
- ├ 仰山伟禅师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卷二十五
- ├ 大沩真如喆禅师
- ├ 云居祐禅师
- ├ 隆庆闲禅师
- └ 云盖智禅师
- 卷二十六
- ├ 圆通讷禅师
- ├ 净因臻禅师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延恩安禅师
- 卷二十七
- ├ 明教嵩禅师
- ├ 蒋山元禅师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卷二十八
- ├ 法昌遇禅师
- ├ 杨岐会禅师
- └ 白云端禅师
- 卷二十九
- ├ 大通本禅师
- ├ 报本元禅师
- ├ 禾山普禅师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卷三十
- ├ 宝峰英禅师
- ├ 保宁玑禅师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补
- ├ 五祖演禅师
- ├ 云岩新禅师
- └ 南岳石头志庵主
『禅林僧宝传』云峰悦禅师
- 本章共 1.4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禅师生徐氏。名文悦。南昌人也。七岁剃发于龙兴寺。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常默坐下板。念耆宿之语。疑之曰。吾闻临济。在黄檗三年。黄檗不识也。陈尊宿者教之。令问佛法大意。三问而三被打。未闻谆谆授之也。至大愚而悟。则为江西宗。耆宿教我。意非徒然。我所欲闻者异耳。斯时荆州金銮有善。筠州大愚有芝。悦默欲先往造芝。或不契则诣荆州。至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芝自提笠。日走市井。暮归闭关高枕。悦无留意。欲装包发去。将发而雨。雨止而芝升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后生趁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饭去。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敢违。即请行。及还自冯川。芝移住西山翠嵓。悦又往从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汝不念乍住。屋壁疏漏。又寒雪。我日夜望汝。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汝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营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汝。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揵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后架。架下束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寝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而芝没。东游三吴。所至丛林改观。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每集众茶。横设特榻。示礼异之。闻南禅师住同安。自三衢入鄱阳。来归谒古塔主。遂首众僧于芝山。南禅师遣使迎之。又首众僧于同安。久之南昌移文。请住翠嵓。方至首座出迓问曰。德山宗乘即不问。如何是临济大用。悦厉语曰。汝甚处去来。首座拟对。悦掌之。又拟申语。悦喝曰。领众归去。于是一众畏仰。示众曰。昔年曾到。今日复来。非惟人事重荣。抑亦林泉增气。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良久曰。天高东南。地倾西北。问僧曰。汾州言。识得拄杖子。行脚事毕。举杖曰。此是拄杖子。阿那个是行脚事。僧无对。悦荷之曰。直入千峰万峰去。又问僧。盘山言。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如何。僧无对。悦曰。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从何得此消息耶。住山俭约。躬自力田。田夫夜穴塍窃水。悦遣两力。逻得之。田夫窘推甲堕水。视之已死。乙走白县。吏来验则甲盖诈也。抵狱坐。使之当著缝掖。龙兴一老僧。以医出入府中。夜闻往。恳白府坐曰。如悦者佛法龙象也。岂宜使出丛林耶。府坐曰。法如是。奈何以度牒付之。悦得以夜驰。依吉州禾山。山中有忌之者。将不利于悦。悦又造南岳。依承天勤禅师。十年不出户。道遂大显著。学者归心焉。乃出住法轮。给舂监刈。皆自董之。见挟幞负包而至者。则容喜之。见荷担者。颦頞曰。未也。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悦与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铣住持久。老于迎送。悦屡劝其。弃之归林下。铣不果。一日送客。堕马损臂。以书诉于悦。悦以偈答之曰。大悲菩萨有千手。大丈夫儿谁不有。兴化和尚折一枝。只得九百九十九。铣笑曰。负负无可言。俄迁住云峰。嘉祐七年七月八日。升座辞众。说偈曰。住世六十六年。为僧五十九夏。禅流若问旨皈。鼻孔大头向下。遂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黄檗大用如涂毒鼓。尝挝之而死临济。置之二百年。矣芝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余读其语句。如青山白云。开遮自在。碧潭明月。捞漉方知。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发晦堂以见积翠。至公法道。则有大愚陈睦州之韵。呜呼丛林方叹。其不肯低手。故嗣之者无间。是何足以知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