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卷一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卷二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卷三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卷四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漳州罗汉琛禅师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卷五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卷六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卷七
- ├ 天台韶国师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瑞鹿先禅师
- 卷八
- ├ 圆通缘德禅师
- ├ 南塔光涌禅师
- ├ 洞山守初禅师
- └ 南安岩严尊者
- 卷九
- ├ 龙牙居遁禅师
- ├ 永明智觉禅师
- └ 云居简禅师
- 卷十
- ├ 重云晖禅师
- ├ 瑞龙璋禅师
- ├ 林阳端禅师
- ├ 双峰钦禅师
- ├ 九峰诠禅师
- └ 龟洋忠禅师
- 卷十一
- ├ 洞山聪禅师
- ├ 雪窦显禅师
- └ 天衣怀禅师
- 卷十二
- └ 荐福古禅师
- 卷十三
- ├ 福昌善禅师
- └ 大阳延禅师
- 卷十四
- ├ 神鼎諲禅师
- ├ 谷山崇禅师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卷十五
- ├ 衡岳泉禅师
- └ 法华举禅师
- 卷十六
- ├ 广慧琏禅师
- └ 翠岩芝禅师
- 卷十七
- ├ 浮山远禅师
- ├ 投子青禅师
- └ 天宁楷禅师
- 卷十八
- ├ 大觉琏禅师
- └ 兴化铣禅师
- 卷十九
- ├ 余杭政禅师
- └ 西余端禅师
- 卷二十
- ├ 言法华
- └ 华严隆禅师
- 卷二十一
- └ 慈明禅师
- 卷二十二
- ├ 黄龙南禅师
- └ 云峰悦禅师
- 卷二十三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卷二十四
- ├ 仰山伟禅师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卷二十五
- ├ 大沩真如喆禅师
- ├ 云居祐禅师
- ├ 隆庆闲禅师
- └ 云盖智禅师
- 卷二十六
- ├ 圆通讷禅师
- ├ 净因臻禅师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延恩安禅师
- 卷二十七
- ├ 明教嵩禅师
- ├ 蒋山元禅师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卷二十八
- ├ 法昌遇禅师
- ├ 杨岐会禅师
- └ 白云端禅师
- 卷二十九
- ├ 大通本禅师
- ├ 报本元禅师
- ├ 禾山普禅师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卷三十
- ├ 宝峰英禅师
- ├ 保宁玑禅师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补
- ├ 五祖演禅师
- ├ 云岩新禅师
- └ 南岳石头志庵主
『禅林僧宝传』隆庆闲禅师
- 本章共 1.4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禅师名庆闲。福州古田卓氏子也。母梦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娠。及生白光照室。幼不近酒胾。年十一。事建州升山沙门德圆。十七得度。二十远游。性纯至。无所嗜好。唯道是究。貌丰硕。寡言语。所至自处。罕与人接。有即之者。一举手而去。以父事南禅师。南公钟爱之。时与翠岩顺公。同在黄檗。顺时时诘问闲。闲横机无所让。顺诉于南公曰。闲轻易。且语未辩触净。南公曰。法如是。以情求闲。乃成是非。其可哉。闲尝问南公。文首座(即云庵也)。何如在黄檗时。南公曰。渠在黄檗时。如人暴富。用钱如粪土。尔来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南公尝以事至双岭。闲自翠岩来上谒。南公问。什么处来。对曰。百丈来。又问。几时离。对曰。正月十三。日南公曰。脚跟好痛与三十棒。对曰。非但三十棒。南公喝曰。许多时行脚。无点气息。对曰。百千诸佛。亦乃如是。曰。汝与么来。何曾有纤毫。到诸佛境界。对曰。诸佛未必到庆闲境界。又问。如何是汝生缘处。对曰。早晨吃白粥。至今又觉饥。又问。我手何似佛手。对曰。月下弄琵琶。又问。我脚何似驴脚。对曰。鹭鸶立雪非同色。南公咨嗟。而视曰。汝剃除须发。当为何事耶。对曰。只要无事。曰。与么则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也。闲曰。是何言欤。曰伶利衲子。闲曰。也不消得。南公曰。此间有辩上座者。汝著精彩。对曰。他有什么长处。曰。他拊汝背一下。又如何。闲曰作什么。曰。也展两手。闲曰。甚处学得这虚头来。南公大笑。闲却展两手。南公喝之。又问。[怡-台+龍][怡-台+龍]松松。两人共一碗。作么生会。对曰。百杂碎。曰。尽大地是个须弥山。提来掌中。汝又作么生会。对曰。两重公案。南公曰。这里从汝胡言汉语。若到同安如何过得(时英邵武在同安。作首座。闲欲往见之)。对曰。渠也须到这个田地。始得。曰。忽被渠。指火炉曰。这个是黑漆火炉。那个是黑漆香卓。甚处是不到处。对曰。庆闲面前。且从恁么说话。若是别人。笑和尚去。南公拍一拍。闲便喝。明日同看僧堂。曰。好僧堂。对曰。极好工夫。曰。好在甚处。对曰。一梁拄一柱。曰。此未是好处。闲曰。和尚又作么生。南公以手指曰。这柱得与么圆。那枋得与么匾。对曰。人天大善知识。须是和尚始得。即趋去。明日侍立。乃问。得坐披衣。向后如何施设。闲曰。遇方即方。遇圆即圆。曰。汝与么说话犹带唇么在。对曰。庆闲即与么。和尚又作么生。曰。近前来。为汝说。闲抚掌云。三十年用底。今朝捉败。南公大笑云。一等是精灵。南公在时。学者已争归之。及殁。庐陵太守张公鉴。请居隆庆。未期年。钟陵太守王公韶。请居龙泉。不逾年。以病求去。庐陵道俗。闻其弃龙泉也。舟载而归。居隆庆之西堂。事之益笃。元丰四年三月七日。告众将入灭。说偈乃入浴。浴出裸坐。方以巾搭膝。而化。神色不变为。著衣手足和柔。发剃而复出。太守来观。愿留全身。而僧利俨曰。遗言令化阇维。薪尽火灭。跏趺不散。以油沃薪。益之乃化。是日云起风作。飞瓦折木。烟气所至。东西南北。四十里。凡草木沙砾之间。皆得舍利如金色。碎之如金沙。道俗购以金钱。细民拾而鬻之。数日不绝。计其所获。几数斛。阅世五十有五。坐三十有六夏。初苏辙子由。欲为作记。而疑其事。方卧痁梦有呵者曰。闲师事何疑哉。疑即病矣。子由梦中作数百言。甚隽伟。而其铭略曰。稽首三界尊。闲师不止此。愍世狭劣故。聊示其小者。子由其知言哉。
赞曰。潜庵为余言。闲为人气刚而语急。尝同宿见其坐。而假寐。梦语衮衮。而领略识之。皆古衲机缘。初以为适然。已而每每连榻。莫不尔。盖其款诚于道。精一如此。唐道氲讥明皇。曩于般若。闻薰不一。而沉伫想。自起现行。闲之去留。践履之验。非闻熏不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