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第一回申孝思他乡卧病周敦礼苦口施方
- 第二回智玉楼偶成绝句谢杏村巧断奇冤
- 第三回作假券杨村行霸悬明镜开府惩奸
- 第四回李金华茅店思亲杜雨亭荒村养静
- 第五回紫竹院对月谈心绿杨溪盘膝观水
- 第六回谈三教一脉归源借四书群儒讲学
- 第七回闹禅林仆人仗义开圣教大众归心
- 第八回遇同乡逢凶化吉述往事入耳惊心
- 第九回娶双媳同胞分产养二子老叟伤心
- 第十回尽朋情因财设计听妇言显报通灵
- 第十一回父怜子带泪求神妇劝夫舍身立戒
- 第十二回灶主前立归正路灯光下坐待佳音
- 第十三回不得志客寓挥毫为求心禅堂请教
- 第十四回登法坛沙弥受戒说真谛乞士参禅
- 第十五回讲因果大众惊心说菩提沙门叩问
- 第十六回辞高僧偶逢店主访故友力劝农人
- 第十七回大施舍惠及穷民善说词罪归县牧
- 第十八回开新例善士恤贫改旧章穷民向化
- 第十九回申元德夜梦神医黄诚斋默求佛力
- 第二十回遭阴险幸逢乞丐施毒手误害亲生
- 第二十一回兄为弟竭力求方母因子苦思成疾
- 第二十二回黄孝子割股医亲陶万一良言劝妹
- 第二十三回辨是非众议惊人闻物议直言劝母
- 第二十四回立后嗣苦心用尽借他人数语陈明
- 第二十五回论闲言农人破弊修圣醮信女听经
- 第二十六回醮棚中老媪示众古道畔义士观风
- 第二十七回伤心诗孝思搁笔离母计毛胜传书
- 第二十八回作谣言央人代笔写回信大义参天
- 第二十九回讲家书承泽回心谒禅林陶同议馆
- 第三十回立新塾古刹延师回故乡禅林饯别
- 第三十一回客寓中直言立训行船上带醉闲谈
- 第三十二回养素舫欣赏良言衍庆堂乐观善语
- 第三十三回设法坛尊行三教垂慈训化及百工
- 第三十四回柏载厚立志修心申孝思正言训侄
- 第三十五回王笃生婉言劝友申应铸立愿放生
- 第三十六回江宁府同兴善社回龙涧力辟邪门
- 第三十七回崇正教引邪归正放生灵起死回生
- 第三十八回戒杀生杀生受报劝归正归正获安
- 第三十九回辨理欲邪正分明论是非死生立判
- 第四十回搜道要旁门露相讲心学正教归元
- 第四十一回八里桥计杀谢古三家店大战坤奇
- 第四十二回赵乾德发心助战杜鉴泉出榜招安
- 第四十三回借回军凯歌复奏赉圣诏荣任高升
- 第四十四回回故乡险遭贼劫被大难重励冰操
- 第四十五回难中难重逢命案错又错大破奇冤
- 第四十六回见州主细诉奇缘谕平民同归大化
- 第四十七回逢乞丐仗义恤孤避凶锋舍财怜寡
- 第四十八回毒妇人自遇毒缘善男子终获善报
- 第四十九回谒丛林诚心拜忏寓德水立志谋生
- 第五十回冯助善遇事惊心李金华携朋就馆
- 第五十一回立规模以古为型闲谈论如神暗助
- 第五十二回论天良信口谈天观法谕诚心问法
- 第五十三回道法中与僧无异宦场上惟利有灵
- 第五十四回明灯下细论忠奸照壁前详观政教
- 第五十五回佳徒弟才高责重酸秀才弊大心穷
- 第五十六回齐宗正戒人诟讼喻太初劝友完婚
- 第五十七回敦大义代友迎亲念旧恩抚孤送葬
- 第五十八回听友言一心归隐奉亲命双孝入庠
- 第五十九回郑子厚诚心求教贺淑媛竭力报恩
- 第六十回义中孝上格天心儒内仙往生佛国
- 第六十一回紫竹院杜淦显灵会试场金华获报
- 第六十二回保和殿承恩及第十间房挟势霸婚
- 第六十三回苦奔波沿途私访大显耀奉旨亲迎
- 第六十四回大慈悲金钟度世广劝化竹笔传奇
『金钟传』第六十三回苦奔波沿途私访大显耀奉旨亲迎
- 本章共 2.8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李金华在饭铺用过了饭,那跑堂的算了帐,向李金华道:“你老是上那里去的?”李金华道:“就到这里。”跑堂的道:“有甚么公事?”【为天下大公事。】李金华道:“到这里找个人。才刚你说这里府官甚是慌唐,到的是怎么些个事?”答道:“你老听着吾说个一两条:头一条包揽官私。虽然县官廉明,案理清白,在县里打输了,到府里雨上俩钱就可以翻案。【欺民欺君,黑心当诛。】第二条不理正事。终日喝一个醉,手忙脚乱,买了些娼妇肆行淫滥。【酒色之徒不堪居官。】第三条与本地的些个棍徒演戏作乐,无论闯下甚么祸有他当殃。【不除暴民反纵游民,当以治贼法治之。】第四条纵奴行霸。第五条可就该死了。他儿曾在乡里抢一民女。【造罪不浅。】后来人家不算,进京告他。他暗使凶奴截杀半路。”李金华道:“你怎么知道他是差人杀死的?”跑堂的道:“进京告他的死在半路。并无凶手,大约着说罢。”李金华道:“还有甚么事呢?”答道:“小事不计其数。只此数条要弄明白了,【已弄明白,何需再弄。】他就受用了,还说他别的做么?”李金华暗想道:“这就叫他受用了。”打发了钱,遂同李忠出门而去。
且说天津合城官员接到李金华南下,转牌预备公馆,伺候接差。自早至晚,不见踪影。到了天黑,李金华在街外碰见车轿,方乘轿南行。接差的接着,迎入公馆。
次早即有喊冤者。一日工夫接了呈子数十张,俱是卜文卿一案。其事多多,不堪枚举。及卜文卿前来问安,李金华便令人将他帽子摘下,将一切呈词俱摔在地下,叫他自己观看。虽多方强辩,无奈李金华置若罔闻,当即据实参奏,立刻革职撤任。一时闻者莫不称快。【官被革而民称快,亦可想其为人矣。】至于贪官污吏,莫不惊惶。【至此惊惶晚矣。】李金华在天津住了两日,沿街密访,得不孝男女二十余人,及为讼师者十余人。至于民间之不知天良者皆为上者之过,尚待教化。回至公馆,将一班逆子讼师尽为缉拿。李金华见此二者恨入骨髓,俱推出腰斩示众。【此两种人,已损到骨髓,故令人恨入骨髓。】诸事完毕,打发跟随等人齐赴山东,自己带领李忠回向通州一带,自西路沿州府县绕至山东。所有一切官民之善恶,尽行查清。笔之于簿,以待回京沿途缉拿。其跟随众等至山东省一月有余,不见钦差到来。又等了月余,方才接到。【万里巡行,躬亲密访。如李公之劳心劳力,其谁能及。】在公馆住了几日,竟差人在山东一带获得赃官一名,逆子讼师十余人。当日拿到,即推出立铡。主仆二人步行至两广。一路之上,被铡者不计其数。【将殄灭天下逆种,一无遗类才是金华本怀。】从两广始赴安徽,谢杏村早已闻知谢子莲叔侄二人荣耀回家,将李金华中后一切尽白诸谢公。谢公告于贺淑媛。其间之情难以笔罄。【淑媛前之受尽磨难,苦极矣。今闻此言,当必悲喜交集。与冀宠幸,慕尊荣者,相去不啻天渊。】
滁州接到转牌,预备公馆。等了十数日,方探知到境。合州官员迎出十里有余,见远远人马辏集,尘土风起,渐渐近来。前面三口铜铡,黄绫封里。不论善恶,见者汗溢。后面一乘行轿,李金华坐的端端正正,【端严名上品,中正大臣风。】威气逼人。好似天神下界促官员在路旁跪者跪、揖者揖,那敢抬头。人马过处,众官员紧紧跟随。入了公馆,各官员禀见,不见。惟滁州知州问了些风土人情。话毕,州官告退,其心方平。李金华怎么独见滁州知州?因前月余,早在滁州访过,闻其官声清洁,颇有爱民之术,故以礼待之。【前则威令难犯,此乃德容可亲,其所以独邀青顾者,诚以爱民,即所以忠君。金华之好恶不偏概见一班。】
众官退后,谢杏村也来禀见。李金华接出大门,与谢公携手而进,来至座中。让谢公上坐,谢公那肯从命,谦逊了半天,方各落座。谢杏村道:“大人远来,风尘劳碌,下查民情,上报皇恩,实不愧少年英杰也。”【倾心爱慕,相见恨晚。】李金华道:“既蒙皇恩,难惜其力,虽辛苦备尝,恐难答朝廷于万一焉。”【不愧封疆大臣语。】谢杏村道:“为国尽忠,莫大于除暴安良。大人初任,不失为臣之本。【向无其柄,欲除暴而不能,向无其威,欲安良而无术。今在位得权,德威并用,庶几一方肃泰,而万方效焉,安见天下民不同归于治哉。】闻者莫不拜服。”李金华道:“为朝廷效犬马之劳,岂堪挂人齿颊?老先生德备才全,无微不入,尚望不吝教诲,开晚生之茅塞。”谢杏村便言及谢子莲一事,称谢一回。李金华亦言及贺淑媛一节,备言感戴。谢杏村请了迎婚日期,告别而去。一时远近州县闻李金华成婚之日,所有官员尽来拜贺。常言说的好,官不打送礼的。李金华却想及此语,若非此说,来者尽将撤任矣。李金华接到禀帖,即令李忠回道:“吾们大人言过,自己私事众官员岂可离任来此?只要你们老爷们将忠字帖在心头,时时不忘,大人自有提拔。【贤哉李忠,始则代主受打。不为身谋继则积金艰辛。更物计,终则万里从役冒风霜。效奔走,不为爱财奴,合始终内外而如一。所谓君子者非耶,众官闻命之下,倘不将忠字帖在心头,不惟愧见君王,愧见大臣,亦并愧见盛使李忠矣。】众位老爷即刻回任,勿得迟延。吾们大人不喜这宗奉承。请罢!”众官员没贺成喜,惹了一个没滋味,几几乎没将前程送上,俱垂头丧气而去。
李金华仍私出寻访,到了完婚日期,即在公馆悬灯挂彩,一般荣华世所罕觏。鼓乐喧天,万民称贺。不时发轿迎娶,旗牌招展,自不必题。只见两乘绿轿,俱是八抬。【昔遭非常之险,今受非常之荣,足见报应不爽分毫。】李金华坐在轿内,秀雅宜人。一时迎娶至公馆,行过大礼,一切诸事完毕之后,即将贞孝夫人送往江宁,【洗净南朝金粉,淘尽盖世英雄,威名振破大江东。天地永清永静,孝义交辉梅月,贞操不亚松筠,贺仙姑去访真踪,春满回龙古洞。】自己带领跟随诸人从东路回京都而去。以前所过之府县,俱发给公文嘱托。后经之处亦然。不知所为何事,下回分解。
注解:
朝廷设官分职,只为国计民生,乃鄙卑者,以幸进启官途。以官场作利市,不顾设官分职之意,概无国计民生之谋,所以淫滥之行,秽气彰天,悖戾之举,怨声载道,岂不知王法之可惧哉。抑何其多不自爱也。李金华有拔乱反正之心,故勤劳王事,不惮辛苦,采月旦于靡遗。潜行四访,恐风声之走漏,止随一佣。仗天威以捕豺狼,神出鬼没。端士习以殴雀鼠柳往雪来,破釜沉舟。杀以济劝,一赋皇华,而乱臣贼子俱休矣。顾或者曰,贪官污吏,铡不姑贷固已,逆子讼师,似当罪疑为轻者,不知孝为明发之天良,不孝则蔑良蔑良者天不容,况乎孝则为人,不孝则不可为人,不可为人,又何可复立人间哉。苟不杀之雷必殛之。金华之独恨此辈者,亦奉天讨罪之义也。讼之为封终凶,构讼则蔑情,蔑情者天不宥。况乎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笔刀害人,甚于劫盗。即不遭显报,亦难逃冥刑,不孝不弟,讼师有之,且也意求伸,则无礼无义反复致词,再三渎诉。则无廉无耻,大异不知天良者之犹可徐化也。故亦在不赦之条也,若夫奔竞之徒,谓之上谄,纳之则胁肩,拒之则裹足。李金华绝其攀援,不开贿。之径,断其夤缘。永杜请托之门君子之难悦,不同小人之难事也。至于宴婚之时,不闻片词之狎昵,正士淑女,梗概端严,又不第王事靡监,不遑启居已也。李金华真堪为百世之坊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