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第一回申孝思他乡卧病周敦礼苦口施方
- 第二回智玉楼偶成绝句谢杏村巧断奇冤
- 第三回作假券杨村行霸悬明镜开府惩奸
- 第四回李金华茅店思亲杜雨亭荒村养静
- 第五回紫竹院对月谈心绿杨溪盘膝观水
- 第六回谈三教一脉归源借四书群儒讲学
- 第七回闹禅林仆人仗义开圣教大众归心
- 第八回遇同乡逢凶化吉述往事入耳惊心
- 第九回娶双媳同胞分产养二子老叟伤心
- 第十回尽朋情因财设计听妇言显报通灵
- 第十一回父怜子带泪求神妇劝夫舍身立戒
- 第十二回灶主前立归正路灯光下坐待佳音
- 第十三回不得志客寓挥毫为求心禅堂请教
- 第十四回登法坛沙弥受戒说真谛乞士参禅
- 第十五回讲因果大众惊心说菩提沙门叩问
- 第十六回辞高僧偶逢店主访故友力劝农人
- 第十七回大施舍惠及穷民善说词罪归县牧
- 第十八回开新例善士恤贫改旧章穷民向化
- 第十九回申元德夜梦神医黄诚斋默求佛力
- 第二十回遭阴险幸逢乞丐施毒手误害亲生
- 第二十一回兄为弟竭力求方母因子苦思成疾
- 第二十二回黄孝子割股医亲陶万一良言劝妹
- 第二十三回辨是非众议惊人闻物议直言劝母
- 第二十四回立后嗣苦心用尽借他人数语陈明
- 第二十五回论闲言农人破弊修圣醮信女听经
- 第二十六回醮棚中老媪示众古道畔义士观风
- 第二十七回伤心诗孝思搁笔离母计毛胜传书
- 第二十八回作谣言央人代笔写回信大义参天
- 第二十九回讲家书承泽回心谒禅林陶同议馆
- 第三十回立新塾古刹延师回故乡禅林饯别
- 第三十一回客寓中直言立训行船上带醉闲谈
- 第三十二回养素舫欣赏良言衍庆堂乐观善语
- 第三十三回设法坛尊行三教垂慈训化及百工
- 第三十四回柏载厚立志修心申孝思正言训侄
- 第三十五回王笃生婉言劝友申应铸立愿放生
- 第三十六回江宁府同兴善社回龙涧力辟邪门
- 第三十七回崇正教引邪归正放生灵起死回生
- 第三十八回戒杀生杀生受报劝归正归正获安
- 第三十九回辨理欲邪正分明论是非死生立判
- 第四十回搜道要旁门露相讲心学正教归元
- 第四十一回八里桥计杀谢古三家店大战坤奇
- 第四十二回赵乾德发心助战杜鉴泉出榜招安
- 第四十三回借回军凯歌复奏赉圣诏荣任高升
- 第四十四回回故乡险遭贼劫被大难重励冰操
- 第四十五回难中难重逢命案错又错大破奇冤
- 第四十六回见州主细诉奇缘谕平民同归大化
- 第四十七回逢乞丐仗义恤孤避凶锋舍财怜寡
- 第四十八回毒妇人自遇毒缘善男子终获善报
- 第四十九回谒丛林诚心拜忏寓德水立志谋生
- 第五十回冯助善遇事惊心李金华携朋就馆
- 第五十一回立规模以古为型闲谈论如神暗助
- 第五十二回论天良信口谈天观法谕诚心问法
- 第五十三回道法中与僧无异宦场上惟利有灵
- 第五十四回明灯下细论忠奸照壁前详观政教
- 第五十五回佳徒弟才高责重酸秀才弊大心穷
- 第五十六回齐宗正戒人诟讼喻太初劝友完婚
- 第五十七回敦大义代友迎亲念旧恩抚孤送葬
- 第五十八回听友言一心归隐奉亲命双孝入庠
- 第五十九回郑子厚诚心求教贺淑媛竭力报恩
- 第六十回义中孝上格天心儒内仙往生佛国
- 第六十一回紫竹院杜淦显灵会试场金华获报
- 第六十二回保和殿承恩及第十间房挟势霸婚
- 第六十三回苦奔波沿途私访大显耀奉旨亲迎
- 第六十四回大慈悲金钟度世广劝化竹笔传奇
『金钟传』第五十六回齐宗正戒人诟讼喻太初劝友完婚
- 本章共 3.6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李金华丕与黄兴叙谈,见外面二人携手而进。黄兴看时,却是本庄齐宗正与化为福。李金华同黄兴迎入书房,分宾主落座。
齐宗正道:“黄大哥几时回来的?”黄兴道:“到不多时。”齐宗正道:“这一趟买卖若何?”黄兴道:“无大生机,多少落几个。见利虽微,却是一大喜事。”【得一善友胜于得利百倍。】齐宗正道:“甚么喜事?”李金华亦随口相问。黄兴道:“在德州无意之间偶得至友。真是倾亦可以从此歇心了。”【一点良心万金可托。】齐宗正道:“贵友姓甚名谁?”黄兴道:“姓冯名助善。”李金华忙道:“是天津人否?”黄兴道:“不错呀!先生认识此人么?”李金华道:“也算一面之交罢。”黄兴道:“先生怎么认识他?”李金华道:“先前此人曾在京都,弟路过天津,与他稍过家信。”黄兴道:“先生亦知此人家中如何否?”【代为全其室家比君之闻知更真切。】李金华道:“弟在天津路过,怎么会知道那些事,咱管人家家中如何作甚么?【妙在不说破。】如此说来,老大哥你必知道了?”黄兴道:“那是自然。他家里无挂无碍,甚是困苦,只有其妻高氏现已随来。这就是他家中事,知道不知道有何妨碍?”【亦妙在不言田氏之丑,但举高氏之贤,皆是口头阴德耳。】齐宗正道:“怎么作为至交呢?”黄兴遂将冯助善怎样讲天良,一一说了个明白。
在座者无不称赞。齐宗正道:“这天良二字,才没法说哩!这不是,化为福在此,他家种个五六十亩地,年年也彀过的。他有一块地,靠着陶家的。”黄兴道:“陶甚么家?”齐宗正道:“陶万一的侄子陶富家。仗恃着他叔叔的利害,硬不说理,【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便积无限阴骘,世人当以陶富为鉴】将化为福的地耕过两垄去。化为福看见了,说了说他,他还要打化为福。化为福也是难受哇,便要进城喊冤。吾劝了他一回,他总是难吃那个味,定准要去。吾拉他到这里来,求李先生开解开解他。”【排难解纷李先生于善庄不一而足。】化为福道:“不是咱不好说话,你看他家那个势利,还了的么?吾是得缠缠他,他那怕成了龙,吾也得扳扳他那脊角!”齐宗正道:“扳扳脊角没要紧,得花多少钱呢!花的那钱只值这两垄地么?你说,走到衙门口,谁不要钱?衙役也伸着手,书办也张着口,多少跟官的拉着也不叫走。羸了也是捉老斗,输了也是捉老斗,花一个七青八黄,落一个丧气垂首。有点么的还好,没有么的就现丑,掀不开锅,饿瘦了狗,【】一场病,闹一个没的有。这就是打官司的落头!【此一段抵得一篇息讼词,可以释怨忿,可以除烦恼,可以保身家。念彼乡老虽一钱一粟,皆从血汗中来,何苦剜血肉,供送衙胥。倘与行霸相争,不能强忍,其不伤身败产者几希,尚其熟读此言而痛忍之,则讼不劝而自息矣。】化为福你也想想。”李金华笑道:“齐老先生管许没见过阴骘文。阴骘文上说:‘勿坏人之名利。’【分明要人勿唆人之争讼,乃反言以出之,故妙。】衙门里的人刚说弄俩钱,你老先生这一棒给人家打散了。”【打散了正好免的人使作孽钱。】黄兴笑道:“先生莫凑趣了。”李金华道:“化大哥总要忍耐一二。【忍忍忍,福自稳万祸消化一无损。】若定准要成讼,花些个钱,他也不该个死罪,无非给你的地。还有么事呢?这两垄地还能有二亩么?”齐宗正道:“那里有那么些呢,不过二三分地处。”李金华道:“可有来呀。二三分地还值大些钱么?若一经官,不花不花,好么也就过了额哩。”【得不偿失尚其三思。】化为福道:“花俩钱也罢,吾到底看看他那个利害。”李金华道:“他利害么?官比他还利害哩!头一件他比你花的起。他的钱多,自然要占上分。你有俩钱,准买动官么?这会的官,就是认的钱,你当是他还认的你么?依着我说,你暂且吃些屈,自有个分晓。【能吃十分屈自受无穷福。】如不然,还有一个主意,这不是我那东家回来么,等等陶万一必然来看望他,叫我那东家陪他这里来。齐老先生领着化大哥到此,就说你们二位上他家去,听说上这里来了,故找到这里来。化大哥就说冒犯了,他侄子来求他莫怪着,特来赔礼。他必然问为着甚么,你就以实告。看他说么,我自有道理。”化为福道:“这又得先生费心。”李金华道:“没要紧的事,没要紧的事。”齐宗正道:“这也不错,还是先生见的是。”说着遂告辞而去。黄兴亦回家。
不多一时,黄兴陪进一人。走到院中,高声叫道:“先生你的乡亲来了!”李金华答道:“谁呀谁呀?”说着已走出门来。见是喻太初,遂拱手道:“你老先生那阵风刮了来的?”【一阵花信风,吹到月下老。】喻太初亦拱手道:“特来拜访。”说着遂进了书房。李金华道:“老先生怎么来的?”喻太初道:“骑牲口来的。”李金华遂叫马乐孝出去拿行李。马乐孝应声而去,李金华道:“老先生既然下降,不能无事。”喻太初道:“也算有点事罢。一句话可说不完。”【一夕美谈,千古佳话。】李金华道:“如此歇歇再说罢。”
这时马乐孝收进行李,遂到家告知马元龙。马元龙遂吩咐预备了饭,出来与喻太初相见。彼此问明名姓,说了回闲话,饭已齐备,遂留黄兴陪客。大家用过了饭,喝过了茶,李金华便问喻太初为何而来。
喻太初道:“说起来这话可就长了。四月底有一安徽人到咱们村中访问兄台,适遇我于村头。他问及兄台,我遂以实相告。那人跺脚道:‘登山涉水,扑了个空。’【怅然空返其情难安。】我问他姓甚名谁,家乡何处,为甚么到此。他说他是安徽滁州人,姓谢名联桂。他父现任山东青州知府,他祖父曾任直隶按察司,前坐过天津府。在天津时,因豪霸一案收了一女,姓贺闺名淑媛,曾许配兄台你,【淑媛矢志靡他非别,有所仰望终身也。】尚未婚娶。说许配之后,兄台你进京去了,并无音信。后来他祖父在天津差人进京问过,在保定也差人进京问过,卒无踪迹。后来他祖父卸事,路过沧州,被贼掳惊,他贺氏姑姑被贼抢去。”【比前之杨村豪霸一节,遭险更甚,愈令金华吃一大惊。】李金华听到这里,那脸便红了,那汗也不知从何处来。【贞女遭险谁不为之汗下。】喻太初见他那样遂忙道:“兄台不必着急,那谢联桂说的明白,说他贺氏姑姑死保其节。”李金华听此一句又不觉两泪流下。【非真玉碎香消埋没无闻也。李先生莫漫悼亡。】喻太初又忙道:“兄台不必伤心,你听着罢。那谢联桂说,多亏天津一个叫任习正的,救出他贺氏姑姑,埋于密松林内,又被他贼扒出,命不该死,幸而复生。【何不先及此言,免得汗出泪下。】那贼党哄到家去,又要霸占他贺氏姑姑。他贺氏姑姑打死贼子。那贼党无常鬼蒙眼,竟告在案下。那沧州官就是鉴泉杜公。审问之下,大破贼情,救出他贺氏姑姑,方保无虞。”李金华听到这里,神气少定。【阅是书者亦可略以歇眼。】喻太初又述谢联桂说谢杏村夫妇被劫始终,并后来怎样携贺淑媛同上青州的话备述一遍。李金华道:“那谢联桂从青州赴江宁去的么?”喻太初道:“不是。他说他祖父在青州住了几日,带他随他祖母及贺氏母女同回家去。到家之后,欲赴江宁寻找兄台你,怕差旁人不甚的当,故差他去。那知又扑了个空。余想家中无事,遂对他说余与兄台系至交,谢少爷不必忧虞,余情愿代走一趟,来找兄台你。【不辞远劳,非有他望也,正报前此力保其家之大德耳。】或回家完婚,或赴安徽完婚,余承当者事。那谢联桂遂千托万托,托了一遍。他说江宁府和大老爷系他家亲戚,遂投向府衙而去,也不知他是甚么亲戚。余既然应承,焉敢失信。到了次日,收拾行李,也坐船、也雇牲口,一路之上,甚觉平顺。兄台呀,急速起身,成全此事去罢!尊嫂在义亲门上,也不是久远之计。那怕花烛之后,急忙转回呢。”李金华道:“从来没有作难的事,这可碰上了。”黄兴道:“东家还挡着先生娶先生娘子么,作甚么难呢?”马元龙道:“姻婚大事。到了如今,岂可不办?况且有这些罗唆呢。”李金华反复踌躇,总觉难处。不知如何,下回分解。
注解:
尝思天地之命脉,根乎人心,发之则为正气秘之则为天良。故天良者气自正,既讲天良,必无瞒心昧己之行,黄兴之与冯助善,可谓知人善任矣。昧天良者气必偏,不讲天良,故有仗势压人之事,陶富之于化为福,未免欺人太甚焉。独是欺人之人,亦何地蔑有哉。有欺人而尚知天良者,即有欺人而不顾天良者,尚知天良,有时欺人,或有时不欺人,不顾天良,一味欺人。无一事不欺人。至被不顾天良者之欺,则欺我者蜂拥而出,其欺愈难忍受矣。人何故因一人之欺,更自投于群欺我者之林乎。齐宗正戒人诟讼,亦劝其永葆天良,容忍人欺,以直报怨已耳,夫天下惟以直报怨者,欺能以德报德。喻太初为友远劳,倘亦不昧天良,故以德报德,既已应承而无或欺人之议乎。观其备述一是,始知丧尽天良者,必将欺人之极惨。能存正气者,不避欺我之丛集也。贺淑媛如是之死而复生,寄人篱下,急急迎婚当不可旷日持久焉。然而沿天地之命脉者,转觉反复踌躇而难处矣。
理注:
却说李先生,正与黄东家叙谈。忽见从外来了二人,一是齐中正,一是化为福。齐庄中正端化为福,四人问答之间,黄兴又说得助善之友。下边才说,陶福多种化为福的地,陶化相争,皆是为净心地,有齐李二人调处,自然义气得平。言之未尽,又来了喻太初,原是理事同归善境。特来与李金华送信,言说谢联桂,访察李印堂迎亲之事是欲精神相会,大丹可成矣。
偈云:
中正化福心为祥,太初却来进善乡。
欲将东南成五数,须得探花到南方。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