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提要
- 第一回申孝思他乡卧病周敦礼苦口施方
- 第二回智玉楼偶成绝句谢杏村巧断奇冤
- 第三回作假券杨村行霸悬明镜开府惩奸
- 第四回李金华茅店思亲杜雨亭荒村养静
- 第五回紫竹院对月谈心绿杨溪盘膝观水
- 第六回谈三教一脉归源借四书群儒讲学
- 第七回闹禅林仆人仗义开圣教大众归心
- 第八回遇同乡逢凶化吉述往事入耳惊心
- 第九回娶双媳同胞分产养二子老叟伤心
- 第十回尽朋情因财设计听妇言显报通灵
- 第十一回父怜子带泪求神妇劝夫舍身立戒
- 第十二回灶主前立归正路灯光下坐待佳音
- 第十三回不得志客寓挥毫为求心禅堂请教
- 第十四回登法坛沙弥受戒说真谛乞士参禅
- 第十五回讲因果大众惊心说菩提沙门叩问
- 第十六回辞高僧偶逢店主访故友力劝农人
- 第十七回大施舍惠及穷民善说词罪归县牧
- 第十八回开新例善士恤贫改旧章穷民向化
- 第十九回申元德夜梦神医黄诚斋默求佛力
- 第二十回遭阴险幸逢乞丐施毒手误害亲生
- 第二十一回兄为弟竭力求方母因子苦思成疾
- 第二十二回黄孝子割股医亲陶万一良言劝妹
- 第二十三回辨是非众议惊人闻物议直言劝母
- 第二十四回立后嗣苦心用尽借他人数语陈明
- 第二十五回论闲言农人破弊修圣醮信女听经
- 第二十六回醮棚中老媪示众古道畔义士观风
- 第二十七回伤心诗孝思搁笔离母计毛胜传书
- 第二十八回作谣言央人代笔写回信大义参天
- 第二十九回讲家书承泽回心谒禅林陶同议馆
- 第三十回立新塾古刹延师回故乡禅林饯别
- 第三十一回客寓中直言立训行船上带醉闲谈
- 第三十二回养素舫欣赏良言衍庆堂乐观善语
- 第三十三回设法坛尊行三教垂慈训化及百工
- 第三十四回柏载厚立志修心申孝思正言训侄
- 第三十五回王笃生婉言劝友申应铸立愿放生
- 第三十六回江宁府同兴善社回龙涧力辟邪门
- 第三十七回崇正教引邪归正放生灵起死回生
- 第三十八回戒杀生杀生受报劝归正归正获安
- 第三十九回辨理欲邪正分明论是非死生立判
- 第四十回搜道要旁门露相讲心学正教归元
- 第四十一回八里桥计杀谢古三家店大战坤奇
- 第四十二回赵乾德发心助战杜鉴泉出榜招安
- 第四十三回借回军凯歌复奏赉圣诏荣任高升
- 第四十四回回故乡险遭贼劫被大难重励冰操
- 第四十五回难中难重逢命案错又错大破奇冤
- 第四十六回见州主细诉奇缘谕平民同归大化
- 第四十七回逢乞丐仗义恤孤避凶锋舍财怜寡
- 第四十八回毒妇人自遇毒缘善男子终获善报
- 第四十九回谒丛林诚心拜忏寓德水立志谋生
- 第五十回冯助善遇事惊心李金华携朋就馆
- 第五十一回立规模以古为型闲谈论如神暗助
- 第五十二回论天良信口谈天观法谕诚心问法
- 第五十三回道法中与僧无异宦场上惟利有灵
- 第五十四回明灯下细论忠奸照壁前详观政教
- 第五十五回佳徒弟才高责重酸秀才弊大心穷
- 第五十六回齐宗正戒人诟讼喻太初劝友完婚
- 第五十七回敦大义代友迎亲念旧恩抚孤送葬
- 第五十八回听友言一心归隐奉亲命双孝入庠
- 第五十九回郑子厚诚心求教贺淑媛竭力报恩
- 第六十回义中孝上格天心儒内仙往生佛国
- 第六十一回紫竹院杜淦显灵会试场金华获报
- 第六十二回保和殿承恩及第十间房挟势霸婚
- 第六十三回苦奔波沿途私访大显耀奉旨亲迎
- 第六十四回大慈悲金钟度世广劝化竹笔传奇
『金钟传』第七回闹禅林仆人仗义开圣教大众归心
- 本章共 2.8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李杜二人尚未早起,忽听外面打门,不知何事。仆人李忠听见打门,便出来开门。刚将门拴抽下,外面多少人一齐拥入,皆高声道:“抓出姓李的那个小子来。”李忠道:“甚么事?甚么事?”那些人乱道:“【皆乱道人也。】不必分说,抓去!”李忠道:“抓那个姓李的?”那些人又乱道:“他叫甚么李金华。”
李忠看事不巧,便道:“那就是吾,你们要做甚么?”【见义必为,毫无恐惧。】内中有人答道:“既然是你,也跑不了你,先与你讲个理儿。”【懂的么。】后面忽闪出一个人来,挽着纥【音各】繨【音搭】纠子,捋着胳【音各】膊【音波】,高声喝道:“那里有闲工夫与他讲理,给他个先打后问!”说罢,抓住李忠按倒在地,这一下,那一下,打个不了。正打中间,忽又闪出一人道:“不必打了,不必打了,问问他是个甚么东西?敢乱言骂人。”【前所论,此乃名正言顺,岂是骂人。】这才撒开李忠。李忠那里担得这个,虽然未死,也就不能动了。【替主被伤,其身不动,其心更不动。】那些人还着脚踢着他道:“滚起来。你可再说呀!”
李金华在屋中听见,也不知是甚么事,虽然李忠替他应承,他也不能妆无事的,慌忙起来,到了院中。虽然问那些人话,那些人只管打李忠,何从听得他说话。直等到不打了,才听见有人问他们:“为的甚么事?”内中一人答道:“只因昨日晚晌,这庄里马金二位先生,上这里来,与这个小子说话,不料他言语之间,将念书的人作践了个不用题。他二位全是老实人,竟是听着他说,直等到回去,马先生合他儿子说了一遍,他儿子便有点气,马先生还说是好话,真令人可笑。他儿子听他一一说完,即出来叫开吾的门,与吾一说,吾才同他找这些人,与这个小子算帐。你是甚么人?问此作甚?”
李金华听毕,哈哈大笑道:“这就是了。人也打了,气也出了,有话可漫漫说罢。”【度量虽大,也是不吃眼前亏。”】那些人道:“我们就是为此,别无可说,叫起他来说罢。”李金华道:“众位既然说李金华言语不周,到底可知他说些甚么?”内中一人答道:“他说为学之人,不解为学之事,闹的不孝不悌,以至不忠不信,无礼无义,便是无廉无耻。八个字,人们全都不记得,这不是活活的骂人么?”【你还怕骂么。】李金华道:“众位这不是拿着个屎盆子向自己头上戴么?”那人道:“这话怎讲?”李金华道:“众位既然给为学的出气,众位必然是为学的人了?既然是为学的人,万不可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既然不可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又何必生这歪脖子气?若是生气,便是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的人。【这便是揭他的秃疮疙胗。】众位固然不是不孝不弟,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的人,这岂不是拿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戴么?”【议论风生,众口驳倒。】那些人听见此话,大眼看小眼,竟是一言不赞。
李金华道:“众位中必有马先生之子,即请出来,吾有一言相劝。”内中一人,拉出一人来,【不愿见人么。】向李金华道:“这就是那马先生的儿子。”李金华道:“少兄台不必烦恼,吾有几句话,可愿意听否?”那人也不答言。李金华道:“吾说这话,少兄莫怪。你父亲向你说的,他既然说是好话,你就该遵着行去,才是孝子。你不问是非,反来找吾,吾便是李金华,你们打的那是吾的仆人。你们可将心定一定,到底想想,该呀不该?”
“那书上说的明白,君子有三戒,有戒之在斗一言。【妙在不直斥其非。】君子有三畏,有畏圣人之言一句。吾虽非圣人,吾所说实圣人之话。况上面又有几章,更当遵行。吾前所讲,乃是《论语》前四章,后道千乘之国章,那是治己方能治国话。这五章恐人不能深懂,所以第六章,乃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章是令为学者次序行去。学莫先于孝,故先教之以孝,这个孝字,是为学者万不可缺的事。【万化造端,士责攸赖。】况这个孝,是为子之心,并非外来的。【人性本善,孝从心生。】若是不知孝,便是没了心了。人若无心,诚禽兽有所不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物尚有心,人何昧本。】如问怎样行孝?须将父母爱我之心,反而加之父母。如不知父母怎样爱我,须想我有儿女,我怎样爱他。在这爱中添上一番恭敬谨慎心,便是孝思不匮。【言简意赅。】至于这个弟字,较着孝字似乎难行。若以诚心行去,亦甚不难。如与己之兄长,须想我不敬,我父母必有所不欲,不但不悌,反成不孝。或与我之伯叔更当易父也。就是父母不欲你敬他,还须拿为兄弟之心,徐徐劝解父母,必令父母如意,依然敬他。如此行走,不但成全弟道,亦并成全父母之仁。既为尽弟,更为尽孝。”
“至于亲戚朋友之长于我者,亦须以长我之心挂在心头。人长于我。必有长于我者之德,岂可轻视?然我并非敬他,实敬其德耳。如谓其无德,我就该远他,更不可得罪他。其次再加之以谨,谨之中更能信。如果不信,则谨便非真。谨既非真,便是巧言令色之流。再者人皆说是父兄之教不当,反给父兄落些怨言,则孝弟亦因之俱废。如此则谨而信,更要紧的很,下边所说之泛爱众,是教为弟子者自成其仁恐其不能,又须常常亲近仁者。至于文之一事,虽不可不学,亦须待其余力。下章之贤贤易色,非亲仁者不能。事父母能竭其力,非入则孝者不能。事君能致其身,非出则弟者不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非谨而信,泛爱众者不能。故子夏谓其为学中人。其见为学中人者,非见其行之皆当,而有文之可观么。下章又紧紧赘上不重不威等语,是诚教人不可过于文,苟过于文,其学必不坚固。所以又叮咛教人以忠信为主,以益友为尊。如此为学,亦难免无过,只要速改,众位如此实过于过,还须速速改了。书上说了这三章,又紧紧赘上慎终追远,无非还是教人尽孝之意。若能尽得孝字,到了慎终追远地步,自然去治国的时候,而民德万无不归厚之理。”【你们曾听见这一讲否?从孝字贯彻到此,联络串珠,一一发明,学者阅此,当细心体会焉。】
“众位千万莫怪,若是怪着,可就成了些怪人了。【怪人甚于怪妖,中华国中,焉容此物。】况且吾也吃不起这场打,幸而没将李忠打死,若是打死,这场人命官事,可就要连累你们了。到那时受刑不禁,以至丧命,将父母遗体毁伤了还是小事,如无兄弟子嗣,岂不绝了祖宗香烟么?不孝之罪,到此已极。是与不是众位想想。”正说中间,从外面来了几个人,跑的直是上喘,不知为甚?下回再明。
注解:
圣学莫先于教孝,惟孝可以端始基。圣学莫重于行孝,惟孝可以继圣统。圣人以孝弟等事教弟子。曾子独得真传,首着孝经一部者职是故也,乃孔门以孝弟为急务。而今也以伦常为闲情,只求文字之工拙,不顾实行之缺欠。悯世者有见于此,故不惜词费,融会贯通,创新解以济圣教之穷,揭真谛以救气数之偏。并非迫人以难能,自可希贤而希圣世之业儒者。何弗取此章。而三复之也耶。
理注:
话说,杜李二人,是入定未出,忽听有人打门,却是外尘来扰。李忠者,慧也。李忠挨打,原是理欲相交,定乃慧之主也。李金华焉能得安?略定定再说。是定能治乱,定乃体也,慧是用也。所以马元龙,又来到将众人赶散,是用意将群魅打退,拉住他儿子,与李金华陪罪,是除邪崇正矣。
偈云:
外客群邪起,冲动内里功。
定力来相助,才用马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