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方脉总论
- 卷二 方脉总论
- 卷三 方脉总论
- 卷四 方脉总论
- 卷五 方脉药性总论
- 卷六 五运六气图
- 卷七 运气图
- 卷八 运气图
- 卷九 运气图
- 卷十 运气图
- 卷十一 运气图
- 卷十二 运气图
- 卷十三 脏腑总论
- 卷十四 肝脏门
- 卷十五 肝脏门
- 卷十六 心脏门
- 卷十七 心脏门
- 卷十八 心脏门
- 卷十九 心脏门
- 卷二十 脾脏门
- 卷二十一 脾脏门
- 卷二十二 脾脏门
- 卷二十三 脾脏门
- 卷二十四 脾脏门
- 卷二十五 脾脏门
- 卷二十六 肺脏门
- 卷二十七 肺脏门
- 卷二十八 肺脏门
- 卷二十九 肾脏门
- 卷三十 肾脏门
- 卷三十一 肾脏门
- 卷三十二 肾脏门
- 卷三十三 肾脏门
- 卷三十四 胆腑门
- 卷三十五 胃腑门
- 卷三十六 胃腑门
- 卷三十七 大肠腑门
- 卷三十八 大肠腑门
- 卷三十九 大肠腑门
- 卷四十 大肠腑门
- 卷四十一 小肠腑门
- 卷四十二 膀胱腑门
- 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 卷四十四 头门
- 卷四十五 头门
- 卷四十六 头门
- 卷四十七 头门
- 卷四十八 头门
- 卷四十九 头门
- 卷五十 头门
- 卷五十一 面门
- 卷五十二 面门
- 卷五十三 耳门
- 卷五十四 耳门
- 卷五十五 耳门
- 卷五十六 鼻门
- 卷五十七 鼻门
- 卷五十八 口门
- 卷五十九 舌门
- 卷六十 咽喉门
- 卷六十一 咽喉门
- 卷六十二 咽喉门
- 卷六十三 咽喉门
- 卷六十四 咽喉门
- 卷六十五 牙齿门
- 卷六十六 牙齿门
- 卷六十七 牙齿门
- 卷六十八 牙齿门
- 卷六十九 牙齿门
- 卷七十 牙齿门
- 卷七十一 眼目门
- 卷七十二 眼目门
- 卷七十三 眼目门
- 卷七十四 眼目门
- 卷七十五 眼目门
- 卷七十六 眼目门
- 卷七十七 眼目门
- 卷七十八 眼目门
- 卷七十九 眼目门
- 卷八十 眼目门
- 卷八十一 眼目门
- 卷八十二 眼目门
- 卷八十三 眼目门
- 卷八十四 眼目门
- 卷八十五 眼目门
- 卷八十六 眼目门
- 卷八十七 诸风门
- 卷八十八 诸风门
- 卷八十九 诸风门
- 卷九十 诸风门
- 卷九十一 诸风门
- 卷九十二 诸风门
- 卷九十三 诸风门
- 卷九十四 诸风门
- 卷九十五 诸风门
- 卷九十六 诸风门
- 卷九十七 诸风门
- 卷九十八 诸风门
- 卷九十九 诸风门
- 卷一百 诸风门
- 卷一百一 诸风门
- 卷一百二 诸风门
- 卷一百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四 诸风门
- 卷一百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六 诸风门
- 卷一百七 诸风门
- 卷一百八 诸风门
- 卷一百九 诸风门
- 卷一百十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一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二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四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六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七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八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九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八 时气门
- 卷一百四十九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一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二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三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四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五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六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七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八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九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二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三 喘门
- 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五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六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七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 卷一百六十九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一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二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三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四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五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六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七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八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一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二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三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四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五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六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八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四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六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七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九 诸疟门
- 卷二百 诸疟门
- 卷二百一 霍乱门
- 卷二百二 霍乱门
- 卷二百三 霍乱门
- 卷二百四 膈噎门
- 卷二百五 膈噎门
- 卷二百六 呕吐门
- 卷二百七 泄痢门
- 卷二百八 泄痢门
- 卷二百九 泄痢门
- 卷二百十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一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二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五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六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七 诸虚门
- 卷二百十八 诸虚门
- 卷二百十九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一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二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三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四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五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六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七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八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九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一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二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三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四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五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六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七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八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九 诸虫门
- 卷二百四十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一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二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三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四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五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六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七 疝门
- 卷二百四十八 疝门
- 卷二百四十九 疝门
- 卷二百五十 疝门
- 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二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三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四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六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七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八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九 食治门
- 卷二百六十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一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二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三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四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五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六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 卷二百六十八 杂录门
- 卷二百六十九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一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二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三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四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五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六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七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八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九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一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三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四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五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八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二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三 瘰门
- 卷二百九十四 瘿瘤门
- 卷二百九十五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六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七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八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九 上部疮门
- 卷三百 上部疮门
- 卷三百一 下部疮门
- 卷三百二 金疮门
- 卷三百三 金疮门
- 卷三百四 刺疮门
- 卷三百五 杖疮门
- 卷三百六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七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八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九 折伤门
- 卷三百十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二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三 膏药门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六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八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九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一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二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三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四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六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七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八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九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一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二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三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四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六 产难门
- 卷三百五十七 产难门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四 产后诸疾门
- 本章共 1.11 万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寒热
(附论)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故四阴阳不和也。增损四物汤用法不一。皆随病加减。乍寒乍热荣卫不和。难以轻议。若其败血不散。岂止入脾肺二脏邪。大抵一阴一阳闭。即作寒热。阴胜故寒。阳胜故热。只可云败血循经流入。闭诸阴则寒。闭诸阳则热。血气与卫气解则休。遇再会而复作。大调经散、五积散。入醋煎佳。
方
红蓝花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寒热。头痛。手足疼。恶露不快。心腹刺痛。
红蓝花(一两)甘菊花当归(锉微炒)芎蓬莪术赤芍药鬼箭羽桂心(以上各一(以上各三服。
黄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乍寒乍热。骨节疼痛。四肢无力。面色痿黄。
黄(一两锉)附子(三分锉去皮脐)鬼箭羽(半两)当归(三分锉微炒)芎(半两)桂心(半两)牡丹(半两)赤芍药(三分)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牛膝(三分去苗)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疗产后恶寒壮热。一夜三五度发。恶语。口中生疮。时时干呕。困乏闷绝。
人参独活白藓皮葛根防风远志青竹茹(各六分)茯神(八分)白蔹(十分)玄升。
分
猪肾汤
(出圣惠方)
治产后体虚。寒热发歇。四肢少力。心神烦闷。不思饮
食
。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作四片)豉(半两)生姜(半两拍碎)白粳米(一合)桂心(半两)人大盏。煎至
赤芍药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血气不散。乍寒乍热。骨节酸痛。唇口干焦。
心
胸闷乱。
赤芍药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当归(锉焙)生干地黄红蓝花藕节(以上各一黑豆五
增损四物汤
(出大全良方)
治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如有恶露未尽。停
滞
胞络。亦能令人参当归芍药干姜(各一两)甘草(四钱)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
作寒卫气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寒热头痛。
石膏(二两)黄芩(一两半)桂心(一两半)生干地黄(一两)牡蛎(二两烧过)赤芍药(
蓬莪术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恶血滞留。憎寒壮热。心腹疠痛。
蓬莪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蒲黄(三分)桂心(三分)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桃
治产后乍寒乍热。通身温壮。心胸烦闷。
(出肘后方)知母生干地黄刘寄奴鬼箭羽羌活当归(锉微炒以上各三分)柴胡(一两去苗)鳖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芎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血气不散。体虚。乍寒乍热。骨节疼痛。四肢少
力
。
芎芍药黄芩(各二两)桂心(一两)甘草(二两炙)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壮热憎寒。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知母当归(锉微炒)鬼箭羽刘寄奴白术(以上各二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候。
疗产后寒热。心闷极胀及百病。
(出肘后方)以羚羊角烧末。用酒服方寸匕。未瘥再服。
横产后寒热。心闷极胀及百病。
以马通绞取汁一盏。以酒和服之瘥。
疟疾
(附论)产后血气未至和平。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与卫气大会。阴阳交争。虚实更作。寒热相渴欲有后热最简方
方
秦艽汤治产后疟先寒后热。头痛发渴。骨节痛。
秦艽(去苗土)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乌梅(去核炒)常山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去黑皮各一两发时再
草果饮方
(出危氏方)
治妇人产后疟疾。寒热相半者。或多热者。
半夏(炮)赤茯苓甘草(炙)草果(炮去皮)川芎陈皮白芷(各二钱)青皮(去白)枣二枚。同
犀角饮治产后寒热疟。往来不歇。
犀角屑麦门冬(去心焙)升麻(洗焙)知母(切)当归(切焙)甘草(炙)生干地黄(焙)服五钱。以水一盏半
木香丸治产后一切疟。
木香常山(锉)牡蛎(炙烧赤)大黄(炮锉)知母(焙)鳖甲(炒炙去裙)乌梅(去核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
芍药饮治产后寒热疟。头疼体痛。烦渴。
赤芍药(一两)当归(切焙二两)柴胡(去苗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黄芩(去黑心用醋炙二两)滓。
温
人参饮治产后寒热往来不已。烦渴体痛。
人参甘草(炙)浓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三分)知母(半两)常山(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以水一盏半
生熟饮子
(出危氏方)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肉豆蔻草果仁浓朴(生去粗皮)半夏陈皮甘草大枣(去核)生姜上各等分。细煎至七分
乌梅饮治寒热疟。产后发渴头痛。
乌梅肉(炒)黄连(去须)柴胡(去苗)人参(各一两)甘草(炙三分)当归(切焙一两半)片。
枣二枚
知母饮治产后寒热疟发。或间日发。
知母(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乌梅肉(锉三分)大青(半两)麦门冬(焙去心一两)水一盏半。生
柴胡汤治产后诸疟。寒热往来。烦渴。
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人参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甘草(炙)猪苓(去黑皮卧服
七胜饮治产后寒热疟。烦渴引饮。头疼体痛。
干姜(半两炮)黄连(去须)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当归(切焙)常山(锉)柴胡(去苗)空心温服
常山饮治产后寒热疟。
常山甘草(各一两)黄芩(去黑心)石膏(碎各二两)乌梅(去核熬十四枚)当归(切焙煎至八分
小柴胡汤治产后寒热疟。
大黄散治妇人天行疟病。因产后心下痞闷。气逆潮热。小便涩秘不通者。
大黄陈皮黑牵牛(各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三钱。清茶调下。若加半两木香。名大通散。
无忧散
(出卫生家宝方)
治产后疟疾。
萝卜子(不拘多少炒)上一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只一服立效。
治产后肾劳如疟者。
如妇人体热。用猪肾。体冷用狗肾。烧灰酒服之。
大小便秘涩
(附论)内经谓大肠与膀胱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妇人大小肠本挟热者通也。
方
三脘散治产后脏腑壅滞。肠胃燥涩。大小便秘。兼治脚气。
大腹皮(炙锉)紫苏茎叶沉香木瓜(切焙)独活(去芦头各一两)白术芎木香钱。以水一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心腹胀满。气促。
槟榔(一两)车前子(三分)冬瓜仁(三分)川大黄(一两锉)木通(一两锉)桂心(半两)为散。每服三钱。水
柴胡汤治产后内热。大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焙)泽泻石膏(椎碎)羚羊角(镑各三八味。
每
榆白皮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榆白皮(三分锉)木通(一两锉)黄芩(半两)当归(三分锉)葵子(半两)赤芍药(半两)盏。生姜半分。
茯苓丸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赤茯苓(去黑皮)赤芍药当归(切焙)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白术(锉炒)大麻仁(别如梧桐子大
栀子仁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栀子仁石膏(碎)黄芩(圆小者)泽泻柴胡(去苗)赤芍药(锉)葳蕤(各一两半)车
槟榔散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脐下疼痛。兼腹满急胀。
槟榔(锉半两)桂(去粗皮)芎独活(去芦头)木香(各半两)大黄(锉炒)郁李仁(以利为
木通饮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木通(锉炒)冬葵根(锉各三两)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当归(切焙)蒲黄(微炒)至八分去滓
桃仁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心腹胀满。时时拘作疼痛。
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葵子(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炒)甜瓜子(一两)青橘皮(每服三钱。
木通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木通大麻黄葵子滑石槟榔枳实甘草(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
赤芍药丸治产后风虚壅结。大小便不通。
赤芍药(一两一分)桂(去粗皮一两)瞿麦(取穗三分)大黄(锉炒半两)槟榔(锉)当归下。
以利
木香丸治产后因肿满小腹急胀。大小便不通。
木香(一两炮)牵牛子(二两炒别捣为末)防己陈橘皮(去白炒各半两)诃黎勒(炮去核)煎生姜橘皮
石苇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脐下妨闷兼痛。
石苇(去毛)赤芍药(各一两)当归(二两锉炒)赤茯苓(去黑皮)瞿麦(取穗一两半)冬温服。
以利为度。
大黄丸治产后关格闭塞。大小便不通。
大黄(一两锉炒)芒硝(一两别研)黄芩(去黑心)赤芍药赤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十丸。
食
疗产后大小便不利下血。
(一名蒲黄散出便产须知)车前子黄芩蒲黄牡蛎芍药(各六分)生地黄(半两)上为细末。空心米饮服方寸匕。忌面、蒜。
芍药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腹胀气急。
赤芍药芒硝(别研)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一两)大黄(锉炒)大麻仁(三分研如膏)半。
煎至
当归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当归(二两锉炒)黄芩(一两)紫葛(一两锉)白茅根(三分锉)川朴硝(二两)甘草(半
牵牛子丸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腹胀疼痛。
牵牛子(一两)大麻仁(一两)当归(一两锉炒)川大黄(一两锉炒)木通(一两锉)桃仁以利
榆白皮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榆白皮(锉碎四两)桂(去粗皮)当归(切炒)甘草(炙锉)滑石(各一两)上粗捣筛。每
木香丸治产后胸膈噎塞。心下痞坚。行滞气。消饮食。大小便通利。
木香(二两)牵牛子(二十四两炒香别捣取末十二两)荜澄茄补骨脂(炒)槟榔(酸粟米饭裹湿纸煨熟去饭各四两)上捣四味为末。与牵牛末和匀。渐滴井花水和丸如绿豆大。
每
麻仁丸
(出鲍氏方)
治产后大便秘涩者何。答曰。产后水血俱下。肠胃虚
竭。
津液不足。是
未能出耳。宜津润
。
麻仁枳壳人参大黄(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
未通则固生地半皆难轻试。
疗产后津液燥竭。大小便不通。
(出永类钤方)芍药大黄枳壳麻仁(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热水下二十丸。
一
疗产后劳伤热燥。大小便赤涩。
鸡苏(一分)通草(十分)冬葵子(三合)芍药滑石芒硝(各八分)生地黄(十二分)
桃花散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桃花葵子滑石槟榔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葱白汤。空心调下。
芫花丸
(出圣惠方)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坐卧不安。
芫花(半两醋炙干)滑石(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炒)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疗产后血渗入小肠大肠。
(出永类钤方)车前子汁(一升)蜜(一大合)上相和。煎一沸。分为二服。
葱胶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葱白(一握)牛胶(一片广二寸长四寸)上锉研。以水三升和煮。消尽。去滓。顿服。
木香煮散治产后冷热不调。大小便不通。
木香(炮为末)青黛(研各一两)上再研令匀。每服二钱。以水半盏。麻油少许。
同煎十余
濡脏汤治产后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闷。气短汗出。腹胀满
。
生葛根(五两切无生者用干葛一两)大黄(半两锉炒)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
又方
(出便产须知)
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此是津液少。不可服通利药。宜润
其
肠。若通利之以麻仁粥每用半盏。擂仁取水煮粥服之。
治产后大小便不通。并服泻药。腹胀气喘方。
用青盐半斤。炒令变色。先以浆水一斗半。煎沸下盐末。在汤中搅和。倾盆中。看冷热通手即入盆中坐浸腰腹。须臾便通畅。或渐冷。即入新热汤投之。常令稍热。人困即扶起。
少
又方
(出圣惠方)用羊蹄根一两。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为二服。食前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用桃花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枳壳丸
(出卫生家宝方)
治产后大小便涩滞。
枳壳(一两麸炒)大黄(一两)木香(三钱)麻仁(炒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
麦散
(出大全良方)
疗产后五七日不大便。切不宜妄服药。先宜用之。
大麦芽(不拘多少)上炒黄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与粥间服。
大便不通
(附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产后津液减耗。胃中枯燥。润养不足。糟粕壅滞。故大便难而或不通。凡新产之人喜病此者。由去血多。内亡津液故也。
产后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若过五六日。腹中闷胀者。
此有阳消
方
调胃散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大黄(锉炒)当归(切焙)麦门冬(去心焙)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菖蒲(锉)鳖甲(醋须各三分)桂(去炒半两)上为散。
每服二钱。以温水调下。空心食前服。
三脘汤
(一名三脘散)
治产后大小便不通。
治产后大小便不利。
(出余居士选奇方)大黄芍药麻仁(各八分)枳壳(五分)甘草(三分)山栀(三分)上为末。
炼蜜和丸如
十圣丸治产后大便不通秘涩。脐腹坚痛。
槟榔(锉)木香芎羌活(去芦头)桂(去粗皮各一两)大黄(锉蒸)郁李仁(去皮尖入郁李
又方治产后热燥。大便秘涩。
升麻枳实(去瓤麸炒)黄芩(去黑皮各二分)大黄(锉)栀子仁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盏。
煎至七
大腹皮汤治产后热毒瓦斯结燥。大便不通壅滞。气闷疼痛。腰重胁胀。
大腹皮(五枚细锉)枳壳(去瓤麸炒)赤芍药(锉各一两)秦艽(去黑皮)羌活(去芦头各皮炒半两)
大黄丸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大黄(锉炒)当归(切焙)赤芍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大蜜和丸
诃黎勒丸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诃黎勒(炒去核)大黄(锉炒)当归(切焙)熟干地黄(焙)人参大麻仁(别研如膏各一饮
浓朴丸治产后大肠虚结。秘涩不通。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人参陈橘皮(去白焙)大黄(锉)郁李仁(去皮别研如膏各一子大。
升麻汤治产后大便秘涩。
升麻大黄(锉各一两)当归(切焙二两)生地黄(焙三两)前胡(去芦头二两半)山栀子
人参丸治产后大便不通。
人参槟榔(锉各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三分)郁李仁(去双子大。
每服
产后大便不通。皂荚纳药方。
猪牙皂荚(生)杏仁(汤退皮尖双仁)蛇蜕皮(微炒)干姜(炮各一分)蜜(半两)上先服
大黄丸治产后风热。大便秘涩。
大黄(微炒)大麻仁(研如膏)当归(切焙各三分)生干地黄(焙切四两)上捣罗三味为
郁李仁饮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
郁李仁(去皮尖双仁)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将二味粗捣
治产后大便不通。大肠结燥。腹中壅胀内药方。
皂荚(不蛀者一挺去皮子酥炙捣为末)盐豉(半合研细)白蜜(一合)上先熬蜜令消。
次下纳三五丸。即效。药在内自化。如得通利即随出。
中和散治大便不通。不问老幼皆可服。
附子(一两一半生一半炒)大黄(一两一半生一半炒)上同碾为散。每服二钱。以温米饮调
治产后大肠热燥。糟粕结硬。药势不入。大便不通。宜以皂荚导方。
以皂荚肥不蛀者去皮子一挺为末。炼蜜和丸如枣大。取一丸纳下部中。须臾即通。
治产后下部闭塞。大便秘结不通。以乌梅导方。
用乌梅十四枚。温汤浸取肉。捣丸如小槟榔大。每服用一枚纳下部中。立通。
温中丸治产后大便不通。七八日以上者。
以硫黄(用柳木细研飞过生用)上一味用水浸炊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
麻苏粥
(出永类钤方)
治妇人产后有三种疾。郁冒则多汗。汗则大便秘涩。
故
难于用药。唯紫苏子大麻仁上等分净洗研令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啜之。此粥不唯食辨之。予曰前药皆误。此疾正是老人风秘。脏腑壅滞。聚于膈中。则腹胀恶心。不喜食。又上于巅则头痛。神不清也。若得脏腑流畅。诸疾悉去矣。予令作此粥。两啜而气泄。先下结屎如班班者十余。后渐得通利。不用药而自愈。
葱涎丸治产后大便秘涩。由产后水血俱下。肠虚津液不足所致。若过五六日。腹
中闷胀。
麻仁枳壳(各等分)上为末。葱涎调腊茶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葱茶下之。
必
阿胶枳壳丸
(出三因方)
治产后虚羸。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
便
秘涩。
阿胶枳壳上各等分。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别研滑石为衣。温水下二十丸。半日以来。
未
蜜兑法疗产后热结。大便不通。
以白蜜五合。慢火煎令如硬饧。以投冷水中。良久取出。捻如拇指大。长二寸。纳谷道中即
调导饮
(出直指方)
治妇人产前产后大便不通。
当归川芎防风枳壳(制各四钱)甘草(炙三钱)上细锉。每服三钱。水一盏。
姜枣煎
小便不通
(附论)产后气血俱虚弱。津液虚少。将温过度。热入膀胱。气脉内燥。壅塞不通。始则淋沥。
甚则
方
发灰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乱发(烧灰)车前子大黄(锉炒)桂(去粗皮)当归(切焙)滑石(各一两)冬瓜子(五服。日三夜一
榆白皮散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榆白皮(锉)木通(锉炒)黄芩(去黑心)葵子(炒各半两)芎芍药(炒)滑石(水飞
葵根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葵根(二两洗锉)乱发灰(半两)大黄桂(去粗皮)滑石当归(锉炒)木通(各一两)
泽泻散治产后小便不通。
泽泻(锉三两)井泉石(半两研)车前子(洗焙干)赤茯苓(去黑皮锉)当归(切焙各一两调下。食前。日再
木通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木通(细锉)黄芩(去黑心)石苇(去毛各一两)榆白皮(细研二两)甘草(炙三分)白术温服。
滑石汤治产后小便不通。烦闷。
滑石当归(切焙)木通(锉各一两)冬葵子(炒)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当归汤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当归(切焙一两)白芷(锉微炒)紫葛芎(各半两)白茅根胡荽(各三分)上细锉。
黄芩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黄芩(去黑心)瞿麦(取穗)当归(切焙)冬葵子(炒)木通(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
车前子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车前子(焙洗)瞿麦(取穗)当归(切焙各一两)黄芩(去黑心洗)郁金(锉各半两)上粗
葵子汤治产后小便不通。
葵子(炒)石膏(生研)滑石(各一两)阿胶(炒令燥半两)贝齿(四枚)上粗捣筛。每服
治产后小便不利。
用鼠妇七枚。一味熬为膏。作一服。酒调下。(鼠妇俗名温生虫)
治产后小便不通。
(出余居士选奇方)蒲黄芍药黄芩牡蛎车前子(各四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
疗卒不得小便。
用杏仁十四枚。去皮尖。炒为末。和饮顿服。立通。
疗脬转小便不通。八九日。
滑石(十三分)寒水石(八分)上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分三服。
葱饼子
(出余居士选奇方)
治产后妇人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盖
缘
未产之前。内用盐于产妇脐中填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缚切作一指浓片。安在盐上。
用
疗产后小便不通。
用陈皮一两去白为末。空心温酒调二钱。一服便通。效。
治产内小便不利。心腹胀满。
(出朱氏集验方)葱白(五寸)灯心麦门冬(各少许)荆芥(七穗)姜(五片)上咀。水一盏。煎半盏。
葱白
治产后小便不通。
(出圣惠方)上用葱捣烂蜜调。以纸花贴脐下。
淋沥
(附论)产后诸淋。因产有热气客于脬中。内虚则起数。热则小便涩痛。故谓之淋。
治诸产前产后淋秘。其法不同。产前当安胎。产后当去血。如其冷、热、膏、石、气、淋等方
茅根汤
(出三因方)
治产后诸淋。无问冷、热、膏、石、气结悉主之。
白茅根(八两)瞿麦穗白茯苓(各四两)葵子人参(各二两)蒲黄桃胶滑石甘草盏半。
姜三橘
当归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卒淋涩。小腹疼痛。
当归(半两锉炒)生干地黄(三分)石苇(半两去毛)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赤茯为散。
每服
石苇汤
(出千金方)
治产后卒淋。气淋、血淋、石淋。
石苇黄芩通草甘草(各二两)榆皮(五两)大枣(三十枚)葵子(二升)白术(产宝生姜。崔
葵根汤
(出千金方)
治产后淋沥。
葵根(二两)车前子(一升)乱发(烧灰)大黄桂心滑石(各一两)通草(二两)生姜服。千金翼不用冬瓜
茅根汤
(出千金方)
治产后淋沥。
白茅根(一斤)瞿麦茯苓(各四两)地脉人参(各二两)生姜(三两)桃胶甘草(各
黄芩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肠结热淋沥。心神烦躁。口舌干焦。不思饮
食。
黄芩(半两)瞿麦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半两)滑石木通车前子葵子(各一两)
葵子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肠风气隔闭。淋沥不通。
葵子(一两)滑石(三分)黄芩瞿麦(各三分)灯心(一分)石白英粉(一两)防葵(半日三四服。
疗产后患淋。小便不通。此气虚挟热。产前当安胎。产后当思逐血。
(出永类钤方)通草(三两)大枣(三十枚)葵子(一升)白术(一两)榆白皮(五两)石苇黄芩(各二
疗产后小便痛及血淋。
(出圣惠方)白茅根(五两)瞿麦车前子(各二两)冬葵子(二合)鲤鱼齿(十个为末)通草(三两)
葵根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淋沥。脐下妨闷。
冬葵根(一两)车前子(三分)滑石(一两)冬瓜仁(三分)木通(锉一两)川大黄(三分三四服。
疗产后卒患淋。小便渗痛。及至尿血。
冬葵子(一升)通草(三两)石苇(去毛三两)滑石末(别处四两)茯苓黄芩(各二两)
螵蛸散
(出便产须知)
治产后房劳。举重。能令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露不
止
。
海螵蛸枯矾五倍子(各等分)上为末。研桃仁拌匀敷之。
鲤鱼齿汤
(出便产须知)
治产后淋痛及血淋。
鲤鱼齿(一百二十个)葵子(三合)黄芩(五钱)瞿麦(二钱)车前子木通(各二钱)上
滑石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淋沥。心神烦闷。
滑石(一两)木通(二两)车前子(一两)葵子(三分)黄芩麦门冬(去心各三分)上为
疗产后小便涩痛或血淋者。
瞿麦黄芩冬葵子(各二两)通草(二两)大枣(十一枚)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作
大麻仁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淋沥疼痛。
大麻仁(一两)榆白皮(一两锉)葵子(一两)瞿麦(半两)甘草(一分炙锉)上为散。每
滑石散治产后淋。
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疗产后血淋。
车前子瞿麦(各四两)黄芩(三两)郁金末(一两)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下郁金末。分
瞿麦汤治产后淋痛。因虚损有热气客于胞中。血随小便出。为血淋。淋者如雨之
淋者也。内虚则起数。内热则小便涩痛。乃曰淋。
瞿麦黄芩通草(各半两)大枣(十二枚)上以水一盏半。药四味。每四钱。煎至大半盏
治产后小便淋不通七八日。
滑石(六钱)葵子(三钱)寒水石(四钱)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大半盏。空
治产后小便淋沥不通。
葵子(一合)朴硝(八分)上水二升煮取八合。下硝分四服。
又方熨法。
用蛇床子炒。乘热布裹之。熨患处。亦治阴痛。
治产后小便淋沥。腹胁胀满。时腹疼痛。
用鼠妇半两。炒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治产后小便血
(附论)夫产后损于血气。虚而挟瘀热。血气得热则流散。渗于脬。故血随小便出也。
方
石苇散治产后脏有积热。致小便出血。
石苇(去毛三两)榆白皮(锉三两)黄芩(三两)木通(锉二两)赤芍药(一两)冬葵子(温服。一方无甘草。
茜根散治产后小便出血。
茜根(一两)石苇(去毛)木通(锉各二两)子芩(一两)生干地黄(一两)滑石(二两)
又方
瞿麦(一两)黄芩冬葵子木通(锉)茜根当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
又方
贝齿(五枚烧灰)葵子(一两)车前子(一两)滑石(二两)生干地黄(一两)茜根(一两)
又方
车前子(二两)瞿麦黄芩郁金蒲黄(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茅根汤。
食前调下
又方治产后小便出血。
乱发灰(洗净烧)滑石(各半两)上为末。令匀。每服一钱。生地黄汁调下。一方无滑石。
又方
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
又方
生干地黄阿胶(捣炒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茜根汤调下。
小便频数不禁
(附论)夫产后小便频数不禁者。此由脬内宿有冷气。因产后发动。冷气入腹。虚弱不能制其小便
方
鸡汤治产后小便频。
鸡(二三具)鸡肠(三具洗)干地黄当归甘草(各三两)麻黄(四两)浓朴人参升去滓。
纳
鹿茸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脏虚。小便数多。
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黄(锉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烧为末)人参(一两去芦头)熟干一两半)上为
栝蒌汤
(出千金方)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
栝蒌根麦门冬甘草黄连(各二两)人参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五枚)桑螵蛸(二
桑螵蛸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数。此胞有宿冷。冷气又入腹中。虚弱不
能
制其小便。故桑螵蛸(三十个烧)鹿茸(酥炙)黄(各三两)牡蛎()人参浓朴赤石脂(各二两)
龙骨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数多。
龙骨(一两)牡蛎(一两烧为粉)桂心(半两)菝(锉一两)乌药(一两)桑螵蛸(炒半煎至六分。
又方
(出圣惠方)鸡(十具炙)熟干地黄(半两)当归(锉半两)牡蛎(一两烧为粉)浓朴(三分去粗皮
又方
(出圣惠方)黄(锉一两)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桑螵蛸(一两微锉)牡蛎(一两烧为粉)鸡(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产后小便数兼烦渴。
麦门冬(去心三分)龙骨(三分)当归(三分锉微炒)黄(三分锉)甘草(一分炙锉)上
又方
(出圣惠方)桑螵蛸(半两炒)龙骨(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粥饮调下。
疗产后遗尿不知出。
(出便产须知)白薇芍药上等分。为细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疗产后小便不通。
(出圣惠方)用鸡尾烧作灰。细研。温酒调方寸匕。日三。
固脬散
(出杨氏家藏方)
治妇人临产时手伤胞破。小便不禁。
用黄丝绢自然黄者。不用染。成三尺。以灰汁煮极化烂。用清水洗去灰。令净。入黄蜡半两服之
治产后遗尿。
用故鸡窠中草。烧作末。酒服二钱匕。瘥。
治产后小便不禁。
(出肘后方)用鸡屎烧灰。空心酒服方寸匕。
治产后小便不禁。
用鸡子烧灰。酒服日三。
治产后小便不记度数。小肠虚损方。
(出护命方)当归五味子石斛牛膝牡蛎(火各半两)萆白芷(各三分)益智子(去皮一两只作
补脬饮
(出危氏方)
治妇人产后伤胞动破。终日不能小便。但漏湿不干。
黄丝绢(生者一尺剪碎)白牡丹皮末(千叶者它无效)白芨末(一钱)上用水一碗。煎至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