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方脉总论
- 卷二 方脉总论
- 卷三 方脉总论
- 卷四 方脉总论
- 卷五 方脉药性总论
- 卷六 五运六气图
- 卷七 运气图
- 卷八 运气图
- 卷九 运气图
- 卷十 运气图
- 卷十一 运气图
- 卷十二 运气图
- 卷十三 脏腑总论
- 卷十四 肝脏门
- 卷十五 肝脏门
- 卷十六 心脏门
- 卷十七 心脏门
- 卷十八 心脏门
- 卷十九 心脏门
- 卷二十 脾脏门
- 卷二十一 脾脏门
- 卷二十二 脾脏门
- 卷二十三 脾脏门
- 卷二十四 脾脏门
- 卷二十五 脾脏门
- 卷二十六 肺脏门
- 卷二十七 肺脏门
- 卷二十八 肺脏门
- 卷二十九 肾脏门
- 卷三十 肾脏门
- 卷三十一 肾脏门
- 卷三十二 肾脏门
- 卷三十三 肾脏门
- 卷三十四 胆腑门
- 卷三十五 胃腑门
- 卷三十六 胃腑门
- 卷三十七 大肠腑门
- 卷三十八 大肠腑门
- 卷三十九 大肠腑门
- 卷四十 大肠腑门
- 卷四十一 小肠腑门
- 卷四十二 膀胱腑门
- 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 卷四十四 头门
- 卷四十五 头门
- 卷四十六 头门
- 卷四十七 头门
- 卷四十八 头门
- 卷四十九 头门
- 卷五十 头门
- 卷五十一 面门
- 卷五十二 面门
- 卷五十三 耳门
- 卷五十四 耳门
- 卷五十五 耳门
- 卷五十六 鼻门
- 卷五十七 鼻门
- 卷五十八 口门
- 卷五十九 舌门
- 卷六十 咽喉门
- 卷六十一 咽喉门
- 卷六十二 咽喉门
- 卷六十三 咽喉门
- 卷六十四 咽喉门
- 卷六十五 牙齿门
- 卷六十六 牙齿门
- 卷六十七 牙齿门
- 卷六十八 牙齿门
- 卷六十九 牙齿门
- 卷七十 牙齿门
- 卷七十一 眼目门
- 卷七十二 眼目门
- 卷七十三 眼目门
- 卷七十四 眼目门
- 卷七十五 眼目门
- 卷七十六 眼目门
- 卷七十七 眼目门
- 卷七十八 眼目门
- 卷七十九 眼目门
- 卷八十 眼目门
- 卷八十一 眼目门
- 卷八十二 眼目门
- 卷八十三 眼目门
- 卷八十四 眼目门
- 卷八十五 眼目门
- 卷八十六 眼目门
- 卷八十七 诸风门
- 卷八十八 诸风门
- 卷八十九 诸风门
- 卷九十 诸风门
- 卷九十一 诸风门
- 卷九十二 诸风门
- 卷九十三 诸风门
- 卷九十四 诸风门
- 卷九十五 诸风门
- 卷九十六 诸风门
- 卷九十七 诸风门
- 卷九十八 诸风门
- 卷九十九 诸风门
- 卷一百 诸风门
- 卷一百一 诸风门
- 卷一百二 诸风门
- 卷一百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四 诸风门
- 卷一百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六 诸风门
- 卷一百七 诸风门
- 卷一百八 诸风门
- 卷一百九 诸风门
- 卷一百十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一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二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四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六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七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八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九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八 时气门
- 卷一百四十九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一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二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三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四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五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六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七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八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九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二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三 喘门
- 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五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六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七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 卷一百六十九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一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二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三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四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五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六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七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八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一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二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三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四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五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六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八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四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六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七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九 诸疟门
- 卷二百 诸疟门
- 卷二百一 霍乱门
- 卷二百二 霍乱门
- 卷二百三 霍乱门
- 卷二百四 膈噎门
- 卷二百五 膈噎门
- 卷二百六 呕吐门
- 卷二百七 泄痢门
- 卷二百八 泄痢门
- 卷二百九 泄痢门
- 卷二百十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一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二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五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六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七 诸虚门
- 卷二百十八 诸虚门
- 卷二百十九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一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二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三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四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五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六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七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八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九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一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二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三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四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五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六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七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八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九 诸虫门
- 卷二百四十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一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二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三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四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五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六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七 疝门
- 卷二百四十八 疝门
- 卷二百四十九 疝门
- 卷二百五十 疝门
- 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二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三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四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六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七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八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九 食治门
- 卷二百六十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一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二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三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四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五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六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 卷二百六十八 杂录门
- 卷二百六十九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一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二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三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四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五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六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七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八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九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一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三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四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五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八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二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三 瘰门
- 卷二百九十四 瘿瘤门
- 卷二百九十五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六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七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八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九 上部疮门
- 卷三百 上部疮门
- 卷三百一 下部疮门
- 卷三百二 金疮门
- 卷三百三 金疮门
- 卷三百四 刺疮门
- 卷三百五 杖疮门
- 卷三百六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七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八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九 折伤门
- 卷三百十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二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三 膏药门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六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八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九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一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二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三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四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六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七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八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九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一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二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三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四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六 产难门
- 卷三百五十七 产难门
『普济方』卷六十八 牙齿门
- 本章共 4.5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虫蚀牙齿
(附论)字书谓凡动皆风。虫以风动化血。手阳明支脉入于齿。其经虚损。骨髓不荣。风邪乘之。
攻宣夫牙齿虫者。是虫蚀牙齿。而令疼痛也。皆牙齿根有孔穴。虫居其内。蚀一牙齿尽。又度蚀
方
牢牙膏
治齿疳蚀齿。及唇鼻风疼。齿肿宣露。
猪脂(五两)羊脂(二两)野驼脂(一两)黄蜡(三分半)盐(炒半两)雄黄[研二(一)两]分)细辛(香(半两)焙半两)升麻(后取三般脂令鸡
矾石散
治牙齿疼痛。风龋虫蚀。挺出摇落者。
白矾(熬枯)藜芦(去芦头)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干姜(炮)白术蜀椒(去目及温酒调三钱
细辛散
(出和济方)
治风牙疼。牙龈宣烂。牙齿动摇。腮颊浮肿。皆能治之。
红椒(去目炒)鹤虱牙皂荜茇缩砂(去壳各半两)荆芥(去梗)细辛(去苗各一两)时用温酒
七香散
(出圣济总录)
治风牙疼。及牙宣。
蔓荆实(去皮)荆芥穗地骨皮防风(去叉)莎草根(炒去毛)白芷(各一分)草乌头(
升麻散
(出余居士选奇方)
治风牙疼。齿根动摇。
升麻细辛(去土叶)荜茇胡椒川芎甘草(去土一作甘松)香白芷川椒(各等分)
又方
(出海上方)
治风牙疼。
草果蝉壳地松白僵蚕蜂房牛膝荆芥细辛(各等分)上锉碎。用水一碗。
煎至
治牙齿风疼痛。
(出圣济总录)乌头(炮裂去皮脐)芎甘草(炙锉)地骨皮细辛(去苗叶)白芷高良姜(各等分)
乳香膏
(出御药院方)
治虫蛀牙齿疼痛。去虫止痛。
乳香雄黄细辛(净)皂角(炙存性各一钱)莽草麝香(各半两)上为细末。
溶黄蜡和卧。
荜茇散
(出海上方)
治风蛀牙疼不可忍者。名曰当面可。
良姜荜茇白芷细辛蜂窠鹤虱(各三钱)上为细末。以擦之。如牙蛀。用饭一粒药
芎散疗心气虚寒。口臭冲人。又虫齿痛。
芎(八分)白芷(七分)甘草(五分炙)桂心(四分)杜蘅(四分)当归(五分)上捣筛
虾蟆散
(出圣惠方)
治牙齿痛有虫。
虾蟆(端午日取一枚烧灰)青黛(半两细研)柑子皮(半两微炙)干姜(半两)麝香(一分
治蛀牙疼。
(出本事方)川乌草乌(各一个)白附子(半两)附子脐尖(三七个)朱砂(少许别研)上为末。
每服
治风蛀牙疼。
细辛荜茇草乌头良姜胡椒(各等分)上为咀。白水煎。热漱口。效。
麝香散
(出圣惠方)
治牙齿痛。日夜不止。齿龈臭烂。
麝香雄黄白矾(烧灰)石胆川升麻(各一分)上捣细。罗为散。绵裹一字。
纳孔中
治牙齿有虫。疼痛不可忍。
(出圣惠方)砂雄黄锻石(炒令黄色)虾蟆头(烧灰以上四味各一分)巴豆(五粒去皮心纸裹压去以血
附子丸
(出圣济总录)
治久患牙疼。及齿。
附子(去皮脐一两生用)胡椒荜茇黄蜡(各一分)上为末。熔蜡和丸。如桐子大。
每绵
治牙齿风疼痛。
(出圣济总录)猪牙皂角(炙去皮子)露蜂房(炒)蜀椒(去目并合口炒)细辛(去苗叶等分)上为散。每
治牙有孔疼痛。
(出圣济总录)巴豆(一粒去皮炒)石亭脂(少许研)干姜(少许为末)麝香(研少许)上为细末。熔蜡和
赴筵散
(出医方集成)
治风牙牙。攻肿疼痛。昼夜不止。痛不可忍。睡卧不安。牙龈宣露
或腮颔浮肿。龈烂血出。并能疗之。
良姜(去芦)草乌(去皮)细辛(去土叶)荆芥(去梗)上各二两。碾为末。
每用少许。
于炭
雄黄散
治虫牙痛。
雄黄(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熔黄蜡为丸。安在牙虫蚀窍中。
荜茇散
(出海上方)
治风蛀牙疼。
鹤虱良姜荜茇草乌(各等分)上为末。用青盐碾细。逐旋拌匀。每用少许。于疼处擦
又方
(出海上方)
治牙。一切风蛀疼痛不止者。
防风荆芥蜂窠(有蛹者佳)乌梅(各等分)上煎熟。乘大热漱。吐出勿咽。冷再热漱
又方
(出海上方)石膏(末八钱)白芷白茯苓(各二钱半)鼠尾细辛上等分和匀。临睡盥漱。
用手指
蝎附散
(出澹氏方)
治风牙疼。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出血。口气等疾。
蝎梢〔一(三)枚不去毒〕附子脐蜈蚣头(去嘴毒)川乌头尖(各二个)上为末。先用竹处。开
治血风蛀牙。
(出危氏方)雄黄乳香(各一钱研为粉)麻黄(半钱)白芷(一钱)上为末。先以荆芥穗咬住痛处。口
鹤虱丸
(出直指方)
治虫蚀齿痛。
猪牙皂角(三枚)川椒(一钱半)生明矾鹤虱(各一钱)上为末。蒸饭搜丸。
如麻子大。
巴豆丸
(出圣惠方)
治牙齿虫蚀。有孔。疼痛不可忍。
巴豆(一枚醋煮令热去皮)硫黄(一字)麝香(一字)上都研令匀。消黄蜡和丸。
如粟米大
白矾丸
(出圣惠方)
治牙齿被虫蚀。有蛀孔疼痛。牙齿根朽烂。
白矾灰黄丹(各一钱)蝙蝠粪(五十粒)巴豆(一粒微炒去皮)上同研细。以软粟米饭。
韭子丸
(出圣惠方)
治牙齿有虫。疼痛甚者。
韭子(一两)乳香(一分)臭黄(一分)干蝎(半两)上捣罗为末。消黄蜡成汁。和丸如弹出。
青盐散
(出圣济总录)
治牙齿蛀。牢牙秘精。补益漱咽。
青盐龙骨(生各四两)湿鸡头(一升以青盐拌一宿炒令通黑)上为散。平旦及临卧。
先漱
乌头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风牙疼。
乌头(二枚坐正角炙生者去皮脐)干姜(生用去皮)甘草(二味各用一枣子大)上为散。每
乳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蛀牙。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研)胡椒阿魏(各等分)上为末。煎皂荚子胶。和丸如绿豆大。每用裹一丸。
安在
蜂房汤
(出圣济总录)
治牙齿痛有虫。
蜂房(一枚炙碎擘)豉(四十九粒)蜀椒(去目并合口二七粒)上水二盏半。煎十余沸。去
蜀椒汤
(出圣济总录)
治牙齿虫疼痛。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桂(去粗皮各一两)白矾(烧灰半两)上捣筛。每用三钱。
水一盏。
立止散
(出圣济总录)
治风牙疼。
肥皂荚(去皮子取肉)草乌头(不去尖各一两)乳香(研一钱)上为末。薄面糊丸。梧桐子
治风蛀牙齿疼。
(出海上方)草乌头槐花荜茇上等分。碾为末。每用半钱。蘸擦痛处。用醋汤漱之。
扫痛丸
(出经验方)
治风牙疼。引太阳穴痛。
川乌(半两泡)鹤虱(一两焙干)良姜(一两以青盐炒半两)上为末。风牙痛。
牙上炒盐同
细辛散
(出海上方)
治蛀牙。
细辛草乌(尖)乳香(各等分)上为细末。溶黄蜡为条。用时就火丸塞孔中。良久效。
无
铅白霜散
(出宣明论方)
治牙齿腐蚀。气臭出血。及口疮。
铅白霜铜绿白矾(枯等分)上细研。干贴患处。良久。温浆水漱之。小儿不消漱之。
蜂房散
(出直指方)
治虫蛀牙痛。
直僵蚕蜂房(炒二件各等分)樟脑(半分)上为末。皂角肉按浓浆煮少顷。和作小丸。
塞
治牙被虫蚀。有孔。痛不可忍方。
(出圣惠方)猪牙皂荚(一挺)川椒(一七粒)莽草叶(七片)上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黍米大。
每
乳香散
(出传信适用方)
治牙疼蛀。风虚上攻。连脑疼痛。
乳香(一分)补骨脂(炒半两)上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揩疼处。有蛀眼。则用软饭和药作锭
麝香散
(出圣济总录)
治虫蚀牙齿。片片自落。
麝香石胆(各一分)上为散。每用一字掺敷患处。日三。以瘥为度。
地龙丸
(出十便良方)
治牙齿虫痛。
干地龙(末三分)麝香(研一分)上和匀。熔蜡丸如麻子大。每有牙虫孔。即以一丸纳之。
白虎散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风牙痛不可忍者。
砒霜铅丹(各一分)上先取砒霜细研。人青葱梢内。轻轻扎定。次入杆草内。如缚粽子样入于
二白丸
(出圣济总录)
治齿痛孔。
白僵蚕(炒)白矾(熬枯各半两)上为细末。以腊月猪脂。丸纳于虫孔中。
莽草散
(出千金方)
治齿有孔。不得食。面肿。
莽草(七叶)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上咀。以浆三升。煮取一升。满口含。
倦即
信效散
(一名麝香散出宣名论)
治风热上客。阳明之经。牙齿疳蚀。龈宣腐臭。血出色黄。
气腐注闷。动摇疼痛。作发有时。兼解金石一切毒药。
上好咸土(不以多少)麝香(真好者少许)上热汤淋取汁。去滓用清汁。银石器中熬煮。刮
乳香膏
(出百一选方)
治牙痛。孔有虫不可忍。
光明白矾(枯过)滴乳香(各等分)上为细末。熔蜡。量多少和膏旋丸。看牙孔子大小填
又方
入染腊胭脂少许。和令深桃花色。只作散。遇牙痛用一字。以纸揩擦良久。乃温盐汤口。又方以饭和丸。
青盐散
(出百一选方)
治风牙。疼痛不可忍。每用少许。揩牙患处。吐涎。及咽津不妨。
存性。
取上
治风等牙。
(出经验良方)象斗子(五个以青盐在内火)盐袋内皂荚(一条火存性)上为细末。先用荆芥汤漱讫。
治风蛀。牙疼不可忍。腮颊浮肿。
(出海上方)莽草芫花上等分。水煎十余沸。通口灌。风涎壅出即效。
治虫牙痛。
川巴豆肉(三枚)明乳香(一钱)上同研。溶蜡为丸。麻子大。每服一丸塞孔(危氏方云。
又方
(一名椒豆膏出朱氏集验方)
治牙疼痛。
红川椒末(一钱)大巴豆肉(一粒)上研细。蒸饭丸如麻子大。以薄绵包塞孔。昔有人牙
治牙蛀痛方。
(出直指方)蚕纸(烧存性)直僵蚕(炒各等)上为末。敷良久。盐汤漱口。
金针丸
治虫牙疼不可忍。
骨碎皮乳香上等为末。面糊为丸。如豆大。塞虫牙孔。
莽草散
(出圣惠方)
治牙齿虫蚀。有孔。
莽草(五钱)山椒皮(一握)上捣罗。每用三钱。以酒水各半盏。煎五七沸。去滓。
热含冷
治牙疼痛。
(一名定痛散出肘后方)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脐。捣为末。熔蜡如粟大。每服用绵裹一丸。纳孔中。虫出。一方为
治虫牙齿。
(出千金方)以莨菪子三合。如无。葱子。韭子并得。以青钱七文。烧令赤。取小口罂子。令可口含得者出。
悉主
又方
(出千金方)用白杨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出肘后方)用米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虫立出。
又方
(出卫生家宝方)取桃仁少许。以钗头穿。向灯上烧之。烟出。经少时吹灭。即纳入口。安虫齿上咬之。
不过
又方
(出千金方)
治疳虫蚀齿根
用地龙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面蘸取。却待凝浓。取以纳病齿上。又以皂荚去
又方
(出千金方)用KT麻子。烛烬。研以井水。涂之。
又方
(出千金方)以黑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烧铁锄斧凿令赤。内其中烟出。以布单覆头。令烟气入口熏
治蛀牙肿痛。
(出华佗中藏方)用不蛀皂角一锭。去皮子。却用巴豆。每用皂子处。安巴豆一粒。用盐泥固济烧灰。研为细
治蛀牙
(出仁存方)用乳香如小豆大。安痛牙上。烧铜箸令热。淬香上。令溶立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