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方脉总论
- 卷二 方脉总论
- 卷三 方脉总论
- 卷四 方脉总论
- 卷五 方脉药性总论
- 卷六 五运六气图
- 卷七 运气图
- 卷八 运气图
- 卷九 运气图
- 卷十 运气图
- 卷十一 运气图
- 卷十二 运气图
- 卷十三 脏腑总论
- 卷十四 肝脏门
- 卷十五 肝脏门
- 卷十六 心脏门
- 卷十七 心脏门
- 卷十八 心脏门
- 卷十九 心脏门
- 卷二十 脾脏门
- 卷二十一 脾脏门
- 卷二十二 脾脏门
- 卷二十三 脾脏门
- 卷二十四 脾脏门
- 卷二十五 脾脏门
- 卷二十六 肺脏门
- 卷二十七 肺脏门
- 卷二十八 肺脏门
- 卷二十九 肾脏门
- 卷三十 肾脏门
- 卷三十一 肾脏门
- 卷三十二 肾脏门
- 卷三十三 肾脏门
- 卷三十四 胆腑门
- 卷三十五 胃腑门
- 卷三十六 胃腑门
- 卷三十七 大肠腑门
- 卷三十八 大肠腑门
- 卷三十九 大肠腑门
- 卷四十 大肠腑门
- 卷四十一 小肠腑门
- 卷四十二 膀胱腑门
- 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 卷四十四 头门
- 卷四十五 头门
- 卷四十六 头门
- 卷四十七 头门
- 卷四十八 头门
- 卷四十九 头门
- 卷五十 头门
- 卷五十一 面门
- 卷五十二 面门
- 卷五十三 耳门
- 卷五十四 耳门
- 卷五十五 耳门
- 卷五十六 鼻门
- 卷五十七 鼻门
- 卷五十八 口门
- 卷五十九 舌门
- 卷六十 咽喉门
- 卷六十一 咽喉门
- 卷六十二 咽喉门
- 卷六十三 咽喉门
- 卷六十四 咽喉门
- 卷六十五 牙齿门
- 卷六十六 牙齿门
- 卷六十七 牙齿门
- 卷六十八 牙齿门
- 卷六十九 牙齿门
- 卷七十 牙齿门
- 卷七十一 眼目门
- 卷七十二 眼目门
- 卷七十三 眼目门
- 卷七十四 眼目门
- 卷七十五 眼目门
- 卷七十六 眼目门
- 卷七十七 眼目门
- 卷七十八 眼目门
- 卷七十九 眼目门
- 卷八十 眼目门
- 卷八十一 眼目门
- 卷八十二 眼目门
- 卷八十三 眼目门
- 卷八十四 眼目门
- 卷八十五 眼目门
- 卷八十六 眼目门
- 卷八十七 诸风门
- 卷八十八 诸风门
- 卷八十九 诸风门
- 卷九十 诸风门
- 卷九十一 诸风门
- 卷九十二 诸风门
- 卷九十三 诸风门
- 卷九十四 诸风门
- 卷九十五 诸风门
- 卷九十六 诸风门
- 卷九十七 诸风门
- 卷九十八 诸风门
- 卷九十九 诸风门
- 卷一百 诸风门
- 卷一百一 诸风门
- 卷一百二 诸风门
- 卷一百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四 诸风门
- 卷一百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六 诸风门
- 卷一百七 诸风门
- 卷一百八 诸风门
- 卷一百九 诸风门
- 卷一百十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一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二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三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四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五 诸风门
- 卷一百十六 诸风门
- 卷一百十七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八 寒暑湿门
- 卷一百十九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
- 卷一百二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二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八 伤寒门
- 卷一百三十九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一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二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五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六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七 伤寒门
- 卷一百四十八 时气门
- 卷一百四十九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一 时气门
- 卷一百五十二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三 热病门
- 卷一百五十四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五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六 身体门
- 卷一百五十七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八 咳嗽门
- 卷一百五十九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 咳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一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二 喘嗽门
- 卷一百六十三 喘门
- 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五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六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七 痰饮门
-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 卷一百六十九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一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二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三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四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五 积聚门
- 卷一百七十六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七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八 消渴门
- 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 消渴门
- 卷一百八十一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二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三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四 诸气门
- 卷一百八十五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六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七 诸痹门
- 卷一百八十八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卷一百九十 诸血门
- 一百九十一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四 水病门
- 卷一百九十五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六 黄疸门
- 卷一百九十七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八 诸疟门
- 卷一百九十九 诸疟门
- 卷二百 诸疟门
- 卷二百一 霍乱门
- 卷二百二 霍乱门
- 卷二百三 霍乱门
- 卷二百四 膈噎门
- 卷二百五 膈噎门
- 卷二百六 呕吐门
- 卷二百七 泄痢门
- 卷二百八 泄痢门
- 卷二百九 泄痢门
- 卷二百十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一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二 泄痢门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五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六 小便淋秘门
- 卷二百十七 诸虚门
- 卷二百十八 诸虚门
- 卷二百十九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一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二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三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四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五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六 诸虚门
- 卷二百二十七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八 虚劳门
- 卷二百二十九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一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二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三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四 虚劳门
- 卷二百三十五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六 劳瘵门
- 卷二百三十七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八 尸疰门
- 卷二百三十九 诸虫门
- 卷二百四十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一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二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三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四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五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六 脚气门
- 卷二百四十七 疝门
- 卷二百四十八 疝门
- 卷二百四十九 疝门
- 卷二百五十 疝门
- 卷二百五十一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二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三 诸毒门
- 卷二百五十四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六 杂治门
- 卷二百五十七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八 食治门
- 卷二百五十九 食治门
- 卷二百六十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一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二 乳石门
- 卷二百六十三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四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五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六 服饵门
- 卷二百六十七 诸汤香煎门
- 卷二百六十八 杂录门
- 卷二百六十九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一 符禁门
- 卷二百七十二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三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四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五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六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七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八 诸疮肿门
- 卷二百七十九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一 诸疮肿门
- 卷二百八十二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三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四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五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六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七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八 痈疽门
- 卷二百八十九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 痈疽门
- 卷二百九十一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二 瘰门
- 卷二百九十三 瘰门
- 卷二百九十四 瘿瘤门
- 卷二百九十五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六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七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八 痔漏门
- 卷二百九十九 上部疮门
- 卷三百 上部疮门
- 卷三百一 下部疮门
- 卷三百二 金疮门
- 卷三百三 金疮门
- 卷三百四 刺疮门
- 卷三百五 杖疮门
- 卷三百六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七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八 诸虫兽伤门
- 卷三百九 折伤门
- 卷三百十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一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二 折伤门
- 卷三百十三 膏药门
- 卷三百十四
- 卷三百十五
- 卷三百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六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七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八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二十九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一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二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三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四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五 妇人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六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八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三十九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一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二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三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四 妊娠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六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七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八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四十九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一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二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三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四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五 产后诸疾门
- 卷三百五十六 产难门
- 卷三百五十七 产难门
『普济方』卷三百五 杖疮门
- 本章共 2.4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总论
论曰。凡杖疮入水。则两外作疮。年深未瘥。脓汁常有涓涓不干之状。盖由中焦有绿水此涎所阻。水随经而旁入疮中。故饮水则疮中水出。乃上涌寒痰。汗如水流。若绿水下尽。而痂自干。证亦无患矣。昔一男子被杖疮。痛发热。毒瓦斯入里。惊涎堵塞。牙禁不开。粥药不下。前后月余。百治无功。遂以三圣散吐青苍惊涎。次以利膈丸百粒。下臭恶燥粪。复煎通圣散数钱。热服之。以酸辣葱醋汤。发其汗吐交出。其人自活。
方
乳香膏
(出危氏方)
治老金疮、杖疮。神效。
乳香没药(各七钱)白芷当归羌活独活川牛膝(五钱)川芎自然铜(七钱)石为末。用欲成膏。
深者捻成之。
湿掺药
没药(三钱)乳香(三钱)轻粉密陀僧自然铜血竭(各一钱)黄蜡(四钱)磁盘末(蜡。令化诸药于疮孔内。仍
洗药
天南星草乌大黄贝母荆芥刘寄奴川椒降真香野紫苏上不以多少。用水半揭靥
治杖疮
脑子(五分重)麝香(五分重)龙骨胭脂密陀僧轻粉熟寒水石乳香没药(各一
乳香散
(出儒门事亲)
治贴杖疮肿痛。
大黄黄连黄柏黄芩(以上各三钱)乳香(另研)没药(另研以上各一钱)脑子(少许)上为末。后入后三味。冷水调匀。摊于绯绢上。贴杖疮上。
杖丹。
大黄黄连黄芩栀子白芷芒硝南星(各等分)上先将油布用皂荚汤煎去油。
水洗用水
神让散
(亦名鬼代丹出德生堂方)
治打着不痛。
地龙(二两)密陀僧(一两)无名异(三两)自然铜(火三两)木耳(一两)乳香没药杖疮少瘥。以大。每服一丸
杖疮有血。
(方见如圣散)
杖疮药
真绿豆粉(一斤)槐树皮(四两)上同入锅内。文武火炒令黄色。去槐枝。加乳香少许。为
五黄散
(一名乳香膏出济生拔粹方)
治杖疮。定痛、拔毒、消肿。
黄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乳香(以上各等分)上为细末。新水调成膏。用绯绢帛上
治杖疮方。
血竭轻粉干胭脂密陀僧乳香没药上各等分为末。冷水洗净。拭干。猪脂调搽。
龙脑润肌散。
(出宣明论)
治杖疮热毒疼痛。
黄丹(一两)密陀僧(半两)麝香(半两)轻粉(一钱半)龙脑(一字)上为细末。掺药在
治杖疮神效方。
(一名乳香散出济生拔粹)乳香没药(各三钱)茴香(四钱)自然铜(火烧醋淬七次)当归(各半两)上为细末。每
治金疮及棒疮。
风化锻石(入黄丹狗血研细作饼子挂当风令待干)血竭乳香龙骨没药(炒)上为细末
治棒疮方
黄连黄柏白蔹白芨五灵脂上等分为末。井水调涂。绵贴。不用洗。一服便好。
没药散
治杖疮。止疮痛。令疮不移。
密陀僧没药乳香(各一两)干胭脂(一两半)腻粉(半两)上为细末。次入龙脑少许。
若多更妙。烧葱与羊骨髓。生用。同研如泥。摊在绯帛上贴之。
灵异膏
治杖疮、金疮。扑、皮破、汤火所伤。久年恶疮。
川郁金(一两真者)生地黄(二两去土)粉草(一两)腊月猪板脂(一斤)上锉如豆粒大。
盛。贮水浸之止血定疼。
没药散
(出济生拔粹)
治杖疮。
干胭脂乳香没药轻粉(各等分)上同研极细。流洗了。掺疮上。
围药
治若四下肿胀不破。用于四下不破。围定消肿。定疼痛。
无名异(一钱半炒)木耳(去土一钱半炒)大黄(一钱半炒)上研极细。用蜜并药油。调围
治杖疮。及诸般肿毒。
白芨黄连黄丹上为末。入瓷碗内。用新水搅打。候药澄结。去水。以黑伞纸摊膏药贴
治杖疮
(出千金方)锻石(七斤)新猪血(一斤)上和为丸。熟烧之。破更丸。烧三遍。研为末敷上。
治杖疮方
木耳生芝麻上捣碎。围于杖疮上。其出血小毒。甚妙。
治杖疮。
(出千金方)用釜脐下土为细末。以油和涂讫。卧羊皮上瘥。
又方
(出千金方)服小便甚良。
治杖疮不作KT止痛。
(出本草)用黍米烧为灰和油。涂之。
治杖疮。
(出本草)以爵床汁涂患处立瘥。俗名赤眼老母草。
治杖疮。并打损疮。中风疼痛者。
(出本草)炒马驴湿粪。分取半。替换热熨之。冷即易之。日五十遍。极效。
治杖疮方
用冬青树叶捣汁。取乳鸡毛刷数次。即效。
又方
用平胃散、嚼带壳银杏、用蜜调。敷之。
鬼代丹
疗人打着不痛。甚妙。
用地龙去土。炒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后食黄蜡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细
神效杖疮恶疮膏。
(出永类钤方)黄芩(二两水飞)清油(六两)白胶香(四两)净黄连(半两)槟榔(六个)杏仁(一十个
治棒疮。
(出永类钤方)用连须葱煨热搽。甚妙。
杖疮不问轻重。先逐寒邪。方治疮口。切不可与酒。则寒邪不散。生他证不能便
愈。看老弱先服香苏散。有热服败毒散三四服。然后服十宣散。除桂。疮上用水调膏。
用绿豆粉、清油、白水各半调涂。住痛、用一黑散。赤龙鳞存性。即古松皮。退肿用
一黄散。郁金四钱。赤石脂三钱。白芷二钱。天花粉三两。肿甚加荆芥。一云。红内消
如不用。白芷加独活。并用茶调。贴疮口。外留口。其他疮如无脓。热酒调贴。如有浓
姜汁三分。茶清七分。调杖疮用乳香煎。调敷疮口内外。皆有用。仍加善应等膏药贴。
肉溃烂用生肉药掺。或肿不消。用破血药。外以针刺去瘀血。用一黄散敷贴。一黄散逐
时调下。早调下则不验。如臭、洗药中加藿香。或杖后被人施毒药。急烧百沸汤候温。
以芒扫梗五六寸二百茎。干净。一横一直。磊病臀上。用二人于病腿上压出瘀血。扛
出。于熟冷水中净洗。至无血为度。忌毒食、行房、不净席卧、登厕熏触。或在杖后苦
痛。只加乳没二药。
治杖疮。
(出本草)以七仙草捣枝叶。敷之。
治杖疮。
(出本草)取牛蒡叶贴之。永不畏风、不脓。亦捣敷之。
治杖疮。
(出本草)取古厕木烧烟。于疮上熏之。冷风不入。
治杖疮。
(出本草)用马齿苋捣。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