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目录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三
- 卷之二十四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七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一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三十九
- 卷之四十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四
- 卷之四十五
- 卷之四十六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
- 卷之五十一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四
- 卷之五十五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五十七
- 卷之五十八
- 卷之五十九
- 卷之六十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二
- 卷之六十三
- 卷之六十四
- 卷之六十五
- 卷之六十六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
- 元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四
- 卷之七十五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七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
- 卷之八十一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四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六
- 卷之八十七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八十九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一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三
- 卷之九十四
- 卷之九十五
- 卷之九十六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八
- 卷之九十九
- 卷之一百
- 卷之一百一
- 卷之一百二
- 卷之一百三
- 卷之一百四
- 卷之一百五
- 卷之一百六
- 卷之一百七
- 卷之一百八
- 卷之一百九
- 卷之一百一十
- 卷之一百一十一
- 卷之一百一十二
- 卷之一百一十三
- 卷之一百一十四
- 卷之一百一十五
- 卷之一百一十六
- 卷之一百一十七
- 卷之一百一十八
- 卷之一百一十九
- 卷之一百二十
- 卷之一百二十一
- 卷之一百二十二
- 卷之一百二十三
- 卷之一百二十四
- 卷之一百二十五
- 卷之一百二十六
- 卷之一百二十七
- 卷之一百二十八
- 卷之一百二十九
- 卷之一百三十
- 卷之一百三十一
- 卷之一百三十二
- 卷之一百三十三
- 卷之一百三十四
- 卷之一百三十五
- 卷之一百三十六
- 卷之一百三十七
- 卷之一百三十八
- 卷之一百三十九
- 卷之一百四十
- 卷之一百四十一
- 卷之一百四十二
- 卷之一百四十三
- 卷之一百四十四
- 卷之一百四十五
- 卷之一百四十六
- 卷之一百四十七
- 卷之一百四十八
- 卷之一百四十九
- 卷之一百五十
- 卷之一百五十一
- 卷之一百五十二
- 卷之一百五十三
- 卷之一百五十四
- 卷之一百五十五
- 卷之一百五十六
- 卷之一百五十七
- 卷之一百五十八
- 卷之一百五十九
- 卷之一百六十
- 卷之一百六十一
- 卷之一百六十二
- 卷之一百六十三
- 卷之一百六十四
- 卷之一百六十五
- 卷之一百六十六
- 卷之一百六十七
- 卷之一百六十八
- 卷之一百六十九
- 卷之一百七十
- 卷之一百七十一
- 卷之一百七十二
- 卷之一百七十三
- 卷之一百七十四
- 卷之一百七十五
- 卷之一百七十六
- 卷之一百七十七
- 卷之一百七十八
- 卷之一百七十九
- 卷之一百八十
- 卷之一百八十一
- 卷之一百八十二
- 卷之一百八十三
- 卷之一百八十四
- 卷之一百八十五
- 卷之一百八十六
- 卷之一百八十七
- 卷之一百八十八
- 卷之一百八十九
- 卷之一百九十
- 卷之一百九十一
- 卷之一百九十二
- 卷之一百九十三
- 卷之一百九十四
- 卷之一百九十五
- 卷之一百九十六
- 卷之一百九十七
- 卷之一百九十八
- 卷之一百九十九
- 卷之二百
- 卷之二百一
- 卷之二百二
- 卷之二百三
- 卷之二百四
- 卷之二百五
- 卷之二百六
- 卷之二百七
- 卷之二百八
- 卷之二百九
- 卷之二百一十
- 卷之二百一十一
- 卷之二百一十二
- 卷之二百一十三
- 卷之二百一十四
- 卷之二百一十五
- 卷之二百一十六
- 卷之二百一十七
- 卷之二百一十八
- 卷之二百一十九
- 卷之二百二十
- 卷之二百二十一
- 卷之二百二十二
- 卷之二百二十三
- 卷之二百二十四
- 卷之二百二十五
- 卷之二百二十六
- 卷之二百二十七
- 卷之二百二十八
- 卷之二百二十九
- 卷之二百三十
- 卷之二百三十一
- 卷之二百三十二
- 卷之二百三十三
- 卷之二百三十四
- 卷之二百三十五
- 卷之二百三十六
- 卷之二百三十七
- 卷之二百三十八
- 卷之二百三十九
- 卷之二百四十
- 卷之二百四十一
- 卷之二百四十二
- 卷之二百四十三
- 卷之二百四十四
- 卷之二百四十五
- 卷之二百四十六
- 卷之二百四十七
- 卷之二百四十八
- 卷之二百四十九
- 卷之二百五十
- 卷之二百五十一
- 卷之二百五十二
- 卷之二百五十三
- 卷之二百五十四
- 卷之二百五十五
- 卷之二百五十六
- 卷之二百五十七
- 卷之二百五十八
- 卷之二百五十九
- 卷之二百六十
- 卷之二百六十一
- 卷之二百六十二
- 卷之二百六十三
- 卷之二百六十四
- 卷之二百六十五
- 卷之二百六十六
- 卷之二百六十七
- 卷之二百六十八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八十三
- 本章共 1.9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八十三
上清五元玉册九灵飞步章奏秘法
章印第五
九灵飞步章奏司印
紫微玉文印
右印总司申牒行遣,及蜡印用之。
玉文印印阳精函上下。
玉清通章印
透天关印
右印印阳精函中姓名上。 右印印洞华函中姓名上。
九老仙都印
上印文,乃正一派所传,下印文乃九灵所传。今通用正一印文为主。
章绛印
九天上章灵官印
右印印洞华函下
飞玄三炁玉章印
右印印正阳函上
三天内讳印
右印印正阳函中
三天太上之印
右印印正阳函下
三天门下合同印文
阳精合同
洞华合同
正阳合同印契
先各印於申状函发去,次以印於各方函黄额,之下右边。
章中十二小印
除首尾外,并印於各字之右。
章首 泰玄都 再拜下 再拜上 以闻上 以闻下臣姓名 太清腰 太清下 太岁 章尾 腰封黄神印佩於左
背文
越章印佩於右
背文
章诀第六
凡上章,并当佩符,预宜存想行持。服符,沐浴,入室东向诵上清天宝咒,习步天斗纯熟,始可集神拜章。
九灵飞步局诀祖法
先寻日中元建子时,次分拜章时属甚甲,次以青龙加时支上,次天罡加何方。然后推自青龙立,次举左足,乘青龙,右足历蓬星,左足穿明堂,江右足上太阴,左足并。呼存玉女。左足出天门,右足并。呼天门神。右足入地户,左足并。呼地户神。次以左足履文昌,右足登下台,历中台,过上台,皆傍斗表,循三台内行。至斗口,遥拜天皇。游天一历下,存天一。惟步九灵,出天英,左手披帷出。至瑶光,拜大角,左足登大明,右足上北极,左足透天辅。次步衡蹑权,并足。次踏弼,步旋入阳明,并足。
林先生云:叶先生有年者,并不用此,即步九灵罡,中步一座七星罡斗,却就斗罡中立拜章,并不用上来祖法,只是面北向天门乾上拜,后学多效之。
元纲流演图
元纲流演,三十二天。输转无色,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飞神罡诀望天门立,玉清诀。
咒曰:闭气默念三遍。
无上太清玄元帝君,保生护命,勅摄三魂。灵符卫魄,立示鬼神。令我朝阙,度我玄门。请登玉庭,面侍高真。往来分明,恭奏臣诚,玉帝勅命,急急奉行。
服五神符咒曰:
玉府玄宫,紫气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监神黄庭。太灵守卫,若欲飞行,形诣玉清。饥兮渴兮,吞饮玉晶。急急如太一真人三台玉皇勅。
右服符毕,步三台罡。
少立,存玉清玉女各持旌节,引卫飞罡。
咒曰: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玉室,五芝荣生。玄灵紫盖,照映我形。玉童玉女,为我致灵。九帝齐景,三光同軿。得乘华盖,升入帝庭。急急如律令。
右法,存变如初,步入黄道,即外天门也。至天门,驿从官吏住,却同三将军入内门也。至此,掐金城化身诀,咒曰:
天苍地黄,我身升阳。步行魁斗,化身天罡。水火凶灾,悉离吾傍。神飞金宫,面朝玉皇。上对玉穹,金光十方。急急如律令。
右存金光下映,身非我有。左右手各掐二指上节,望东南方取炁,吹左右,闭炁步之。
九灵斗
次以左足并为三步,坎离相济,而九迹矣。
右步至天蓬星位,出奇门,咒曰:
乘天众,步九玄。履元斗,行飞仙。得天仙,万神欢。隐形变,化万端。
敢有干试,收系斗门。扫除不祥,正真明分。左焕火铃,右挥金珰。威光万里,啸命立前。玉帝所祝,靡不如言。急急如律令勅。
右咒毕,乘罡若踏太虚,而出奇门也。
七星斗咒曰:
阳明大魁,元极文昌。阴精太极,太上璇玑,飞罡一吸,万鬼伏藏。玄明瑶光,紫微闿阳。丹元至真,神炁吐威。
北极天□,回通玄神。天关玉女,荣侍以归。魂真魄神,举体仙飞。急急如律令。
右步谒帝处展坛,三礼,长跪,词诚奏告。叩齿九通,咽液九过,变神为白鹤仙人。存左日右月,七星盖头,罡星指前,四灵侍卫,项生圆象,皆九色光映十方,内外朗彻。行用如法。先服诸符,次存二十八宿,如细雨密雾,围绕左右。次出官,露章如法。次步伏章罡,存香中有紫赤之炁,上冲九天。
右法,罡风皆有青紫绿炁氤氲交结,度此而登天门。神吏请上章驿吏,如风雷之迅。凡度罡风,见五色云青紫黄白黑赤绿也,皆不定,寒凛霜雪,冷风严劲,如闻雷声。当凝神静思,次见青黄道,若世之王者,引进入黄道。若悟真之士,则入青道,不得犯黄道。若犯黄道,魂魄不返,致成失魂。拜章之时,须认黄道,其炁如旋风,状如海螺,极光明,详认而入,自然有童子幢节来迎。至第一天门阳精之门,或为民祈福,即候唐将军通奏上帝,旨允而还。此是第一天门内司天枢府,呈章契勘合同。如为国家,或禳水火妖旱不祥,或求嗣,宫庭祈福之事,再入第二洞华天门,即系葛将军引见,契勘合同。如为国兵火疫疠社稷之事,则入第三门金华寥阳之门;名正阳门,即系周将军引见天师张君紫青府,引见呈章奏帝乞旨。此为国家大事,兵革水火,求嗣社稷,奏取帝旨报应也。
道法会元卷之一百八十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