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目录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三
- 卷之二十四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七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一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三十九
- 卷之四十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四
- 卷之四十五
- 卷之四十六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
- 卷之五十一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四
- 卷之五十五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五十七
- 卷之五十八
- 卷之五十九
- 卷之六十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二
- 卷之六十三
- 卷之六十四
- 卷之六十五
- 卷之六十六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
- 元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四
- 卷之七十五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七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
- 卷之八十一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四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六
- 卷之八十七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八十九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一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三
- 卷之九十四
- 卷之九十五
- 卷之九十六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八
- 卷之九十九
- 卷之一百
- 卷之一百一
- 卷之一百二
- 卷之一百三
- 卷之一百四
- 卷之一百五
- 卷之一百六
- 卷之一百七
- 卷之一百八
- 卷之一百九
- 卷之一百一十
- 卷之一百一十一
- 卷之一百一十二
- 卷之一百一十三
- 卷之一百一十四
- 卷之一百一十五
- 卷之一百一十六
- 卷之一百一十七
- 卷之一百一十八
- 卷之一百一十九
- 卷之一百二十
- 卷之一百二十一
- 卷之一百二十二
- 卷之一百二十三
- 卷之一百二十四
- 卷之一百二十五
- 卷之一百二十六
- 卷之一百二十七
- 卷之一百二十八
- 卷之一百二十九
- 卷之一百三十
- 卷之一百三十一
- 卷之一百三十二
- 卷之一百三十三
- 卷之一百三十四
- 卷之一百三十五
- 卷之一百三十六
- 卷之一百三十七
- 卷之一百三十八
- 卷之一百三十九
- 卷之一百四十
- 卷之一百四十一
- 卷之一百四十二
- 卷之一百四十三
- 卷之一百四十四
- 卷之一百四十五
- 卷之一百四十六
- 卷之一百四十七
- 卷之一百四十八
- 卷之一百四十九
- 卷之一百五十
- 卷之一百五十一
- 卷之一百五十二
- 卷之一百五十三
- 卷之一百五十四
- 卷之一百五十五
- 卷之一百五十六
- 卷之一百五十七
- 卷之一百五十八
- 卷之一百五十九
- 卷之一百六十
- 卷之一百六十一
- 卷之一百六十二
- 卷之一百六十三
- 卷之一百六十四
- 卷之一百六十五
- 卷之一百六十六
- 卷之一百六十七
- 卷之一百六十八
- 卷之一百六十九
- 卷之一百七十
- 卷之一百七十一
- 卷之一百七十二
- 卷之一百七十三
- 卷之一百七十四
- 卷之一百七十五
- 卷之一百七十六
- 卷之一百七十七
- 卷之一百七十八
- 卷之一百七十九
- 卷之一百八十
- 卷之一百八十一
- 卷之一百八十二
- 卷之一百八十三
- 卷之一百八十四
- 卷之一百八十五
- 卷之一百八十六
- 卷之一百八十七
- 卷之一百八十八
- 卷之一百八十九
- 卷之一百九十
- 卷之一百九十一
- 卷之一百九十二
- 卷之一百九十三
- 卷之一百九十四
- 卷之一百九十五
- 卷之一百九十六
- 卷之一百九十七
- 卷之一百九十八
- 卷之一百九十九
- 卷之二百
- 卷之二百一
- 卷之二百二
- 卷之二百三
- 卷之二百四
- 卷之二百五
- 卷之二百六
- 卷之二百七
- 卷之二百八
- 卷之二百九
- 卷之二百一十
- 卷之二百一十一
- 卷之二百一十二
- 卷之二百一十三
- 卷之二百一十四
- 卷之二百一十五
- 卷之二百一十六
- 卷之二百一十七
- 卷之二百一十八
- 卷之二百一十九
- 卷之二百二十
- 卷之二百二十一
- 卷之二百二十二
- 卷之二百二十三
- 卷之二百二十四
- 卷之二百二十五
- 卷之二百二十六
- 卷之二百二十七
- 卷之二百二十八
- 卷之二百二十九
- 卷之二百三十
- 卷之二百三十一
- 卷之二百三十二
- 卷之二百三十三
- 卷之二百三十四
- 卷之二百三十五
- 卷之二百三十六
- 卷之二百三十七
- 卷之二百三十八
- 卷之二百三十九
- 卷之二百四十
- 卷之二百四十一
- 卷之二百四十二
- 卷之二百四十三
- 卷之二百四十四
- 卷之二百四十五
- 卷之二百四十六
- 卷之二百四十七
- 卷之二百四十八
- 卷之二百四十九
- 卷之二百五十
- 卷之二百五十一
- 卷之二百五十二
- 卷之二百五十三
- 卷之二百五十四
- 卷之二百五十五
- 卷之二百五十六
- 卷之二百五十七
- 卷之二百五十八
- 卷之二百五十九
- 卷之二百六十
- 卷之二百六十一
- 卷之二百六十二
- 卷之二百六十三
- 卷之二百六十四
- 卷之二百六十五
- 卷之二百六十六
- 卷之二百六十七
- 卷之二百六十八
『道法会元』卷之五十三
- 本章共 4.3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道法会元卷之五十三
清微禳却蛟虎文检品
奏九宸上三境伏魔心章
具位臣姓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百拜上言:臣奏据某投词,伏为本境昨於某月以来,忽有猛虎出入无时,啖物伤人,为害非小。乡坊震惧,无以安居。敬集愚诚,求为驱治。臣领词虔恪,切惟人不可以同於兽,物以群分;兽乃相率而食人,事非小故。岂里社之神,容非失职,抑人民之众,积衅所招。所合平除残害,谨为奉行符命,委请雷君,督勒地神,驱逐暴虎外,未敢自专,谨遵元降,进呈
三境伏魔心章上闻者。
空五寸篆符。
右章泄自太虚,流降三界。臣谨谨端肃,志心百拜上奏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宫太一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渌波天主帝君,可韩司丈人真君,九天采访使真君陛下。恭望天慈,允臣所奏,即赐恩命,降付省府,宣告九霄诸天台馆府阁,行下当境所属城隍土主,里域社令土地神祠,咸令照应。特与检会当境人民所犯罪业,咸与原赦。宣告法中阳雷神君苟留吉,阴雷神君毕宗远,神虎玉女等神,一合下降,督勒当境山君川后神祇主者,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得副下情,以彰正教。干冒天威,臣下情不胜激切俟命之至。伏候睿旨。
年 月 日具位臣姓某上奏。
谨 遣
九天捷疾符使杨杰操捧
上 达
可漏
神霄九宸上帝陛下具位臣姓某谨内封
方函
三境伏魔心章上诣
具位臣姓某谨外封
神霄九宸天宫进奏
笺九司上仲和妙道心章
具位臣姓某谨据入意。臣领词虔切,恪为奉行。
除已修具章书,上奏九霄宸廷,希恩照应外,谨遵元降,进拜冲和妙道心章上闻者。
空五寸篆符。
右章泄自太虚,流降三界。臣谨端肃,
上启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侍中,玉府左右仆射,天雷上相真君,玉枢使相真君,斗枢上相真君,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真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圣前。恭望圣慈,允俞所请,即赐保奏宸廷,请降恩命,告下城隍土主,里社神祠,成令照应。特与检会当境人民所犯罪业,咸与原赦。宣告法中阳雷神君苟留吉,阴雷神君毕宗远,神虎玉女等神,一合下降,督勒当境山君川后神祇主者,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得副下情,以彰正教。臣干冒圣威,下情不胜惶惧俟命之至。谨状。
年 月 日具位臣姓某上启。
笺魏元君引进
具位臣姓某再拜
上言:臣谨据入意。臣领词虔切,恪为奉行。以今修具章书一函,敢乞引进,奏达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九宸帝君陛下。未敢自专,谨具笺状,端拜上启祖师高元宸照法王清真紫虚元君道前。恭望师慈,允俞所请,俯念宗枝,不以他类章奏进达,敢祈速应。或恐奏文谬误,语句无伦,行列不端,不合玄范,就乞哀怜,削治正定。必使上合天心,毋令谴却。请颁恩命,告下城隍里社,土主神祠,咸令赦宥民愆,驱逐暴虎。次丐旨命上清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神虎玉女等神,一合下降,督勒当境山君川后神祇主者,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得副下情,以彰正教。臣干冒师严,下情不胜惶惧俟命之至。谨启。
年 月 日具位臣姓某上启。
谨 遣
九天捷疾符使杨杰操捧
上 达
家书上祖元君
具位嗣派孙姓某即日稽首再拜,书上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幕下。某草芥微生,雷霆小吏。上叨接引,获侍班行,夙夜兢惶,无由称谢。今据入意。除已拜奏章书,奏闻九宸玉陛,祖师玄省,请恩施行外,重念某德薄任重,过着功微,不足以感召真灵,斡旋造化,非资启迪,曷遂显扬。谨具家书上闻,伏丐师慈,俯念宗枝,垂怜末学,即赐转闻清微开基演派历代师真,保奏帝廷,颁降洪恩,告下城隍里社土主神司,咸与赦宥民愆,驱逐暴虎。仍丐旨命上清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神虎玉女等神,一合下降,督令当境山君川后地分神祇主者,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得副下情,以彰正教。冒读师严,伏冀原宥。不宣。
年 月 日具位臣姓某书上。
谨 遣
九天捷疾符使杨杰操捧
上 达
开天符诰
元始一炁开天通三界玉符
恭准
元降道旨,符文所至,三界咸遵,万神侍卫,奏入天门。
空三寸篆符。
右符谨请
天阙掌关诸君,三界主者,准此证应,毋得稽滞,速达帝廷,立俟昭报。一如天信。
年 月 日 时告下。
谨 遣
九天捷疾符使杨杰操捧
上 达
具位 臣姓某承诰奉行。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祖师金阙上保清真紫虚元君魏。
递牒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今据某投诃驱逐暴虎,保佑乡民事,谨具三境伏魔心章一函,笺状一函,上诣高元宸照宫请进。冲和妙道心章一通,家书一封,上诣雷霆九司真君圣前请进,金阙昭凝宫呈进。
元始一炁开天通三界玉符一道,告闻天阙掌关诸君,三界主者前请进。专仗神威,速为传达,守待恩命,颁下施行。凡历云程,严加防护。若有妖魔妄行遏截者,就便摄赴所在有司,依律治罪,以明天宪。事干济众,非比泛常,星火奉行,立俟昭报。须至牒者。
右牒上九天捷疾焚炎杨符使,请详事施行。
谨牒。
年 月 日时牒。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符告二雷君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玉符所至,万神奉行。今据入意。除已飞奏天阙宸廷,褊闻师省真司,希恩昭一应外,合行元降符命告下者。
空五寸篆符。
右奉玉符,速召上清神烈阳雷苟神君,神化阴雷毕神君,仰速遵承元降,告谕神虎玉女等神,所属城隍主者,一合督勒当境土主里社正神,山君川后地分神祇主者,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得符祈祷之诚,以广清微之化。事干济众,星火奉行,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玄科律令。
年 月 日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檄城隍
元始一炁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
玉符所至,万神奉行,违者斩尸。急急如律令。今据入意。除已飞奏
宸廷,徧闻
师省真司,希
恩昭一应外,合行
元降符命告下者。
空三寸篆符。
右奉
符命,速召某府城隍主者,仰速遵承,行下所属司局,里域社令,英烈土主神祠,咸令照应。特为当境人民检会平日所犯保愆重罪,并体太上宽恩,悉从原宥。即便大显威神,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下符祈祷之诚,上广清微之化。事干济众,星火奉行,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玄科律令。
年 月 日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檄土主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
玉符所至,万神奉行,违者斩尸。急急如律令。今据入意。除已飞奏
天廷,徧闻省府真司,希恩照应外,合行
元降符檄告下者。
空三寸篆符。
右符檄某庙主者,及当境祠庙,里域社令正神,山君川后地分神只主者,仰速遵承元降,原宥本境人民罪愆。即便昭显神威,驱逐暴虎。远遁无人之境,灭迹潜形;免为民物之灾,兴利除害。庶得安於境土,实有赖於帡幪。下符祈祷之诚,上广清微之化。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玄科律令急急奉行。
年 月 日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符牒二雷君止野兽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
玉符所至,万神奉行。今据入意。本司得此,除外#1,合行
元降玉符告下者。
空五寸篆符。
右符牒请上清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仰速遵承符命,督勒四野、五野、七野、九野都平君,城隍社稷,五谷神君,一合来下此方,辟斥害稼野兽乌鼠能一兔堵鹿,以至螟螣蟊蠈之类,不令侵害,靡有孑遗。物既无灾,消水旱凶荒之厄;民跻乐岁,获仓箱储积之收。式符祈恳之诚,以广清微之化。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
玄科律令急急奉行。
年 月 日 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祖师金阙上保清微至道元君魏。
符檄城隍止野兽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
玉符所至,万神奉行,违者斩尸。急急如律令。今据入意。本司得此,除已符牒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辟斥施行外,合行元降符檄告下者。
空五寸篆符。
右符檄某府城隍主者,仰速遵承,行下所属四野、五野、七野、九野都平君,社稷五谷神祇,咸令照应。特为本境人民祛除害稼野兽乌鼠熊兔猜鹿,以至螟螣蟊蟹之类,不令侵损。消水早凶荒之厄,护仓箱储积之收。物既无灾,民跻乐岁。上广清微之化,下符祈祷之诚。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玄科律令。
年 月 日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符檄土主止野兽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
玉符所至,万神奉行,违者斩尸。急急如律令入意。除已符牒雷君,核治施行外,合行元降符檄告下者。
空五寸篆符。
右符檄某庙主者神祇,仰速遵承,会同四野、五野、七野、九野都平君,城隍社稷五谷神君,一合戮力,辟斥害稼野兽乌鼠熊兔猪鹿,以至螟螣蟊蠈之类,不令侵害。消水旱凶荒之厄,获仓箱储积之收。物既无灾,民跻乐岁。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
一如玄科律令急急奉行。
年 月 日时告下。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符牒二雷君祛松蚕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
恭准
元降道旨,玉符所至,万神奉行。今据某投词,言念某等处世资生,取物为用。唯天生五行,莫先於木;而地载万物,所重者松。遂加封植之功,将待长成之用。岂期近日遽有虫灾,类乎蚤而多毛,处於枝而食叶。生意迨尽,延蔓可忧。不资神力之祛除,曷遂物灾之绝灭。投丐驱治施行。本司得此,合行元降符命告下者。
空五寸篆符。
右奉
玉符,速召上清神烈阴阳苗#2、毕二雷君,仰速遵承,告会霹雳昌阳闪烁王、昊二使者,一合下降,督勒当境城隍主者,里域土地等神,所属地分神祇,禀上命以祛除,起西风而肃杀,减灭种类,罔有孑遗。俾密叶繁阴,有蔽日如云之势;冀高枝直干,成昂霄耸壑之材。小足以给薪爨之资,大可以充栋梁之用。协成地利,曲副凡情。事干济众,非比泛常,不得有违,立俟昭报。一如玄科律令。
年 月 日时告下。 具位 姓某押。
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
祖师金阙上保高元紫虚元君魏。
牒皮圆封
符 牒
元始一炁万神雷司封
上清神烈阴阳苟毕二雷君
道法会元卷之五十三竟
#1『除』、『外』之间有夺讹,他文于此皆述已行事由。
#2『苗』当作『苟』,前后文书皆称苟、毕二雷君或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