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简介
- 目录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
- 卷之十三
- 卷之十四
- 卷之十五
- 卷之十六
- 卷之十七
- 卷之十八
- 卷之十九
- 卷之二十
- 卷之二十一
- 卷之二十二
- 卷之二十三
- 卷之二十四
- 卷之二十五
- 卷之二十六
- 卷之二十七
- 卷之二十八
- 卷之二十九
- 卷之三十
- 卷之三十一
- 卷之三十二
- 卷之三十三
- 卷之三十四
- 卷之三十五
- 卷之三十六
- 卷之三十七
- 卷之三十八
- 卷之三十九
- 卷之四十
- 卷之四十一
- 卷之四十二
- 卷之四十三
- 卷之四十四
- 卷之四十五
- 卷之四十六
- 卷之四十七
- 卷之四十八
- 卷之四十九
- 卷之五十
- 卷之五十一
- 卷之五十二
- 卷之五十三
- 卷之五十四
- 卷之五十五
- 卷之五十六
- 卷之五十七
- 卷之五十八
- 卷之五十九
- 卷之六十
- 卷之六十一
- 卷之六十二
- 卷之六十三
- 卷之六十四
- 卷之六十五
- 卷之六十六
- 卷之六十七
- 卷之六十八
- 卷之六十九
- 卷之七十
- 元卷之七十一
- 卷之七十二
- 卷之七十三
- 卷之七十四
- 卷之七十五
- 卷之七十六
- 卷之七十七
- 卷之七十八
- 卷之七十九
- 卷之八十
- 卷之八十一
- 卷之八十二
- 卷之八十三
- 卷之八十四
- 卷之八十五
- 卷之八十六
- 卷之八十七
- 卷之八十八
- 卷之八十九
- 卷之九十
- 卷之九十一
- 卷之九十二
- 卷之九十三
- 卷之九十四
- 卷之九十五
- 卷之九十六
- 卷之九十七
- 卷之九十八
- 卷之九十九
- 卷之一百
- 卷之一百一
- 卷之一百二
- 卷之一百三
- 卷之一百四
- 卷之一百五
- 卷之一百六
- 卷之一百七
- 卷之一百八
- 卷之一百九
- 卷之一百一十
- 卷之一百一十一
- 卷之一百一十二
- 卷之一百一十三
- 卷之一百一十四
- 卷之一百一十五
- 卷之一百一十六
- 卷之一百一十七
- 卷之一百一十八
- 卷之一百一十九
- 卷之一百二十
- 卷之一百二十一
- 卷之一百二十二
- 卷之一百二十三
- 卷之一百二十四
- 卷之一百二十五
- 卷之一百二十六
- 卷之一百二十七
- 卷之一百二十八
- 卷之一百二十九
- 卷之一百三十
- 卷之一百三十一
- 卷之一百三十二
- 卷之一百三十三
- 卷之一百三十四
- 卷之一百三十五
- 卷之一百三十六
- 卷之一百三十七
- 卷之一百三十八
- 卷之一百三十九
- 卷之一百四十
- 卷之一百四十一
- 卷之一百四十二
- 卷之一百四十三
- 卷之一百四十四
- 卷之一百四十五
- 卷之一百四十六
- 卷之一百四十七
- 卷之一百四十八
- 卷之一百四十九
- 卷之一百五十
- 卷之一百五十一
- 卷之一百五十二
- 卷之一百五十三
- 卷之一百五十四
- 卷之一百五十五
- 卷之一百五十六
- 卷之一百五十七
- 卷之一百五十八
- 卷之一百五十九
- 卷之一百六十
- 卷之一百六十一
- 卷之一百六十二
- 卷之一百六十三
- 卷之一百六十四
- 卷之一百六十五
- 卷之一百六十六
- 卷之一百六十七
- 卷之一百六十八
- 卷之一百六十九
- 卷之一百七十
- 卷之一百七十一
- 卷之一百七十二
- 卷之一百七十三
- 卷之一百七十四
- 卷之一百七十五
- 卷之一百七十六
- 卷之一百七十七
- 卷之一百七十八
- 卷之一百七十九
- 卷之一百八十
- 卷之一百八十一
- 卷之一百八十二
- 卷之一百八十三
- 卷之一百八十四
- 卷之一百八十五
- 卷之一百八十六
- 卷之一百八十七
- 卷之一百八十八
- 卷之一百八十九
- 卷之一百九十
- 卷之一百九十一
- 卷之一百九十二
- 卷之一百九十三
- 卷之一百九十四
- 卷之一百九十五
- 卷之一百九十六
- 卷之一百九十七
- 卷之一百九十八
- 卷之一百九十九
- 卷之二百
- 卷之二百一
- 卷之二百二
- 卷之二百三
- 卷之二百四
- 卷之二百五
- 卷之二百六
- 卷之二百七
- 卷之二百八
- 卷之二百九
- 卷之二百一十
- 卷之二百一十一
- 卷之二百一十二
- 卷之二百一十三
- 卷之二百一十四
- 卷之二百一十五
- 卷之二百一十六
- 卷之二百一十七
- 卷之二百一十八
- 卷之二百一十九
- 卷之二百二十
- 卷之二百二十一
- 卷之二百二十二
- 卷之二百二十三
- 卷之二百二十四
- 卷之二百二十五
- 卷之二百二十六
- 卷之二百二十七
- 卷之二百二十八
- 卷之二百二十九
- 卷之二百三十
- 卷之二百三十一
- 卷之二百三十二
- 卷之二百三十三
- 卷之二百三十四
- 卷之二百三十五
- 卷之二百三十六
- 卷之二百三十七
- 卷之二百三十八
- 卷之二百三十九
- 卷之二百四十
- 卷之二百四十一
- 卷之二百四十二
- 卷之二百四十三
- 卷之二百四十四
- 卷之二百四十五
- 卷之二百四十六
- 卷之二百四十七
- 卷之二百四十八
- 卷之二百四十九
- 卷之二百五十
- 卷之二百五十一
- 卷之二百五十二
- 卷之二百五十三
- 卷之二百五十四
- 卷之二百五十五
- 卷之二百五十六
- 卷之二百五十七
- 卷之二百五十八
- 卷之二百五十九
- 卷之二百六十
- 卷之二百六十一
- 卷之二百六十二
- 卷之二百六十三
- 卷之二百六十四
- 卷之二百六十五
- 卷之二百六十六
- 卷之二百六十七
- 卷之二百六十八
『道法会元』卷之八
- 本章共 2.3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道法会元卷之八
清微祈祷内旨
静中坐炼
每日清旦及遇闲时,入静室中,焚香,踟趺端坐,握固,定息凝神,思帝师在上,官将吏兵洋洋左右。却深入大定,待其时至,初觉天炁下降,次觉地炁上腾,二炁盘结交会于中黄之府,外闭五户,内视规中,有金书玉篆分明。良久,觉金光惭大,天门金光下接,地户雷光上冲,兆立其中,顶天履地。至静极而动,提起祖炁,目舌望巽虚书玉篆于前,若金蛇飞动之状。仍密念召将心咒,精思使者,苟毕诸将森立其中,拱立听令,分明如对。祝云:雷神雷神,尔职于天,受命于帝,风雷之祖,雨泽之源。聚灵会炁,守吾真元,金光火云,交映丹田。一如元始一炁制雷金光律令。却用鼻吸引归中黄之府。仍内视,呼吸定息,叩齿集神,静定良久,徐徐解坐。
服雷炁法
按《盟威经》云:每岁遇春雷初发声时,凝神叩齿请炁,咒云:吾受雷公之炁,电母之威声,以除身中万病,百姓同得以治形。令吾得使五行之将,六甲之兵。斩断百邪,驱灭万精,急急如律令。咒毕,鼻吸雷炁九次,九咽液,毕。又口纳雷炁十次,十咽之。常宜存养。凡治疾驱邪,布炁行符,无不验矣。凡遇雷动皆可为之。但不若新雷初动之为妙也。
祈祷说
清微祈祷,本无登坛,何也。夫天地不和,人事乖戾,致阳愆阴伏,晴雨不时。法师行持,当哀怜民庶,为忏罪尤,斋肃身心,升降水火,盖以斡旋造化,调燮阴阳,则天机可回,自然应感。所谓天地大天地,人身小天地。我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我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清微祈祷之妙,造化在吾身中,而不在乎登坛作用之繁琐也。傥平居能加修德辩惑之功,身中之造化明了,静裹之工夫又到,至行坛之际、发号施令,倒取横拈,莫非妙用。然又须得天地气候相符,而后发挥,其感通之理可必矣。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明身中造化,不行静裹工夫,不察天地气候,惟以登坛咒祝叱咤为务,其於祖师之心法既违,天人之机缄胥失,如是而求应感,万无此理。岂不闻白真人云:内惶造化外无炁,令牌打折空雷霆。政谓此也。或者苟得一雨,此不过自家命达而天运适回,实相邂逅耳。乃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夸耀世俗,揜取利名。人事可诬,天心难掩。此宜真固所耻之,而亦不愿效之也。凡我同志,当共加存养之功,以求感通之实。万一旱数不解,天机不回,亦尽吾济众之意;请祷之诚,庶几俯仰之间,期无愧作矣。然天地绝物,道不负人,顾力行何如尔。浚仪原阳赵宜真书。
祈祷誓霄建坛法式
登坛,焚净秽、争坛三信香符,启师述意请旨,毕,转身何巽方,依法先召里域社令、地祇、地司,及酆都诸将听候,方召天雷到坛,酌酒宣告催督符章。仍执鸡割血滴供酒中,掷鸡,云:符章宣告,雷神鉴知,咨尔威灵,听今誓命。秉令云:帝令付我,我令付汝。汝若有违,天律不许。祖师相传,有此誓愿。仰雷霆使者张某,神君苟某,毕某,雷部万神,毋负初盟,恪恭乃职,速出巽方,准令奉行。下令。次执鸡叱云:玉帝有敕命,号召雷部神。云旗飘六合,风云雨电生。吾奉玉皇上帝敕令。
噀水一口,展旗三招,蝢於巽上。次执剑指巽上,叱云:青华大帝敕,赐剑号长生,七星飞北斗,寒光耀日晶。若有违令者,寸斩无留停。吾奉青华大帝敕令。
噀水一口,仗剑巡坛一转,云:巡坛一匝,立召四灵,八卦神吏,五方龙君,荡涤厌秽,斩馘妖精,净吾坛所,召集雷霆。急急如律令。
噀水必口,再巡坛云:巡坛二匝,立召风神。浩荡使者,风火郎君。飞砂走石,昏暗乾坤。卫吾坛所,召集雷霆。急急如律令。
噀水一口,又巡坛,云:巡坛三匝,立召雷神,五方使者,四溟大神,轰雷掣电,驾风鞭霆,布降雨泽,云集坛庭。急急如律令。
噀水,巡至艮上卓剑。
啸命风雷行坛口诀
起风:精思天河水中雾气氤氲,急吸咽下,提起肾气,合肺气,候满,以目舌书风号帝令,哂吹出巽方。见风雾大开,如黑炁从巽出。起北方,用轻呬重吹。束风,用呬嘘。西风,用呬呬。南风,用呬呵。
转风:书大符,加转风符号、向风来方焚之,吸水噗去。精思使者张翅塞立其方,却向对方剑诀指定,目舌书转风符号,帝令,金光洞焕,喝使者二神转风。使者见号,即过号方,风亦转矣。
止风:如转风法,焚符噗水,思使者塞立,遏截风路,收念定息,风自止矣。
起云:精思天河水中黑炁腾腾,却吸其炁,以目舌书云号帝今於地。思地上之云腾起,与天河之云气相合盘结,与吾身之气蒸郁一般。仍书大符,加云号,放缸中,依前目舌书云号出,思蕾买气涌起。
团云掩曰:极静后,仰吸太阳光,咽液沉下丹田,心目皆注下元。精思北都海水阴炁腾起,包裹阳晶,上下蒸闭,真性赫怒。却书云号帝令于日中,猛出煞炁三口掩之。仍用大符一道,加号,对日焚之,以水嘤去,精思使者张翅鼓舞蕾买炁盖蔽。
动雷勾雨:五户闭塞,二炁升腾,包裹阳晶,与天地之炁候郁蒸酿雨一般。运上泥丸,赤龙搅动,直到华池一泓秋水为验。急以目舌书雷电雨号於煞方上,仍焚大符,催役使者二神报应。如消息未到,再作。如下砖符后,云炁合而雨不至,就坛上以皂纸刺鸡血和墨,急书雨号於大符上,放缸内,用剑搅动,吸水噗去。或雨下,下即止。急须紧握鳝鱼,割血书龙号於大符上,放缸中,掷鳝鱼,精思龙上天行雨。仍用剑搅动,吸水嘤之,雨大矣。若他方雨作而不到坛,就坛上以皂纸刺鸡血,急书雨号於大符上,放缸内,并告移降洞章,委使者移掇,里社迎接。却闭塞五户,收敛精神,守定此处,蒸郁一身,则雨至矣。
剪虹:急召使者二神,告符剪灭妖霓。却持茅草一根,仰吸虹炁一口,布茅化成妖霓。急取罡方上正炁一口,仍提祖炁合出,喝之,将茅草折断,虹即断矣。
祈晴:发符檄后,端坐,凝神静念,体同太虚,舌拄下腭,塞水,通风,五炁俱通,十方清肃。候至耳热,是其候矣。
凡打潭,先启师遣将,发人赍铁符、砖符前去的实有龙去处,直投湫内。明白取报而回。师当入靖,定中申饬将吏、隍司、里社等神,移山缩地。师外闭五户,内沉三光,疏辟下元,袪龙卷水,以取报应。
道法会元卷之八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