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本章共 84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说明文和其他文体一样,大多数采用独语式。所谓独语式,就是作者一个人在那里说话,凡是必须使读者知道的都说在里头,直到说完,文章也就完篇的一种格式。
但有时为便利起见,不得不自己设问。设问就是提出一些问题来,自己再来解答。对于某一点,揣度读者也许会发生疑问,这当儿就来一下设问;接着给它个详明的解释,使读者不复致疑。对于某几处,揣度读者也许会弄不清头绪,这当儿也就来几个设问;然后分头说明,使读者理解得清清楚楚。这等地方,如果不用设问的方法,而用独语式述说下去,原也未尝不可;可是引起注意、点清眉目的效率比较用设问的方法差得多了。写文章给人家看,应该随时随地替人家着想,既然设问可以增加效率的话,为什么要吝啬这些相当处所的设问呢?
从偶或设问发展开去,有些说明文竟是全篇的问答。有一种叫作《地理问答》的书,它的体裁是这样的:某某省位置怎样?某某省在某某省的南面,某某省的北面。某某省有什么大山?某某省有某某山。某某省有什么大川?某某省有某某河。……这是和独语式完全不相同的问答式。每一个问题提示一个项目,答语就是对于这个项目的说明。头绪是清楚极了,即使阅读能力很差的人也不会缠错。我国古书里头有一种叫作《春秋公羊传》的,也全用问答式。它说明《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的意义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凡是应该说明之点,都给制成一个问题,然后一层一层加以疏解,像“剥蕉”一般。读者读了这样的文章,只觉得作者的态度极端冷静,一点也不掺杂个人的感情在内,比较独语式尤其偏于理智这方面。
动手写说明文,用独语式呢还是用问答式,这当然随作者的便。二者之间并没有优劣可分,只要述说得准确、清楚,能使人家充分理解,无论用哪一式都是好的。不过用独语式已经足够了的时候就可以不必用问答式,因为用问答式至少要多写一些问语,可省不省,未免浪费。至于前面说起的《地理问答》和《春秋公羊传》,那是全书的体裁如此,又另是一个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