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本章共 86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除开说明文,作者表示意见的文章还有议论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又有什么分别呢?
依以前所说的,说明文表示作者的理解。所谓理解,乃是说天地间本来有这么些道理,给作者悟了出来,明白地懂得了。议论文却表示作者的主张。所谓主张,乃是说某一些事情必须这样干才行,某一些道理必须这样理解才不错,如果那样干、那样理解就不对了。不经过理解的阶段,一个人很难作什么主张。所以,议论文实在是从说明文发展而成的。
因为一是表示理解,一是表示主张,在表示的态度上,二者就不一样了。仅仅表示理解,态度常常是平静的。对甲说是这样,对乙说也是这样,说了就完事,甲或者乙听不听、相信不相信,那是不问的。即使他们不听、不相信,也无碍于作者的理解。进一步表示主张可不然了,态度常常是激动的。非把读者说服不可,非使读者相信不可;预料读者将有怎样的怀疑和反驳,逐一把它消释掉,好比军事家设伏一般,唯恐疏忽了一着,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不能使读者相信等于白有了这个主张;作者要贯彻主张,就不能不用志在必胜的态度去对付读者。
说明文的题目的完整形式是:“××是什么?”“××是怎样的?”改从省略,把其他删去,只留“××”部分,才成为“图画”“读书”那样的题目。议论文的题目的完整形式是“××应当如此”“××是不对的”。改从省略,把其他删去,只留“××”部分,才成为“爱国”“战争”那样的题目。如果所有题目都写完整形式,那么单看题目就可以把说明文和议论文分辨出来了。可是实际上往往有取简略形式的,此外还有种种变化,这就混淆不清了;如“图画”“读书”“爱国”“战争”四个题目摆在一起,若不把四篇文章通体读过,谁也不能判定哪一篇是说明文,哪一篇是议论文。在读罢文章下判定的当儿,只要注意两点就不会有错儿:(一)这篇文章表示什么?(二)这篇文章态度怎样?
前面说过,议论文是从说明文发展而成的。议论文表示一种主张,非先把议论到的事物说明一下不可。如主张战争应当反对,就得先把战争给与人类的灾祸详细说明,才见得“应当反对”的主张确可信从。因此,说明文几乎是议论文中必具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