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三十六讲 背景
- 本章共 81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在抒情的、描写人物或事件的文章里,往往把周围的境界,如室内情形、市街情形、郊野情形、自然现象、时令特色等等,或简或繁地描写进去。这些项目统称为背景。这名称是从戏剧方面来的。舞台的后方张着画幅,或是山水,或是门窗,总之和剧情相称;演员在画幅前面演戏,就像背着山水或门窗一样。这就是背景。文章里描写周围的境界,犹如舞台上布置一幅相称的背景;靠着这背景,文章里的主人公(好比演员)的一言一动一颦一笑更见得生动有致。舞台上不能用和剧情不相称的背景,文章里不需要和主人公无关的境界的描写,那都是当然的。
那么,怎样才相称才有关呢?回答很简单:凡是具有衬托的作用的就相称就有关,否则就不相称就无关。画家有“烘云托月”的说法。月亮很不容易画,用线条画一个圆圈或是一个半圆,未必能显出月亮的神采来;所以给烘上一些云,在云中间留出一个圆形或是半圆形,比较单用线条钩成的月亮有意味得多了。这一些云对于月亮就具有衬托的作用。
描写背景的例子可以举元人马致远的一首《秋思》(《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头句句都是背景,只末了一句才说到那个主人公“断肠人”。主人公怎样呢?他并没有什么施为,作者只用“在天涯”三个字来说述他的情况。可是这许多背景的衬托的作用丰富极了。你想,枯藤老树,昏鸦飞鸣,小桥流水,人家三两,一条荒凉的古道,几阵寒冷的西风,瘦马前行,差不多全没气力,而太阳也疲倦了似地快要落下去了。一个出门人心绪本来就不很好,又在这样的境界之中,其愁烦达到何等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这和不画月亮而画云,却把月亮衬托了出来,情形恰正相同;可以说是专用背景来衬托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上面的例子是背景和被衬托的事物相一致的。在有些文章里,背景和被衬托的事物恰正相反,如满腔烦闷的人独处在欢声笑语里头,饥寒交迫的人倒卧在高楼华厦旁边,这叫作反衬。反衬显示出一种对比,用得适当,效果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