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二十讲 游记
- 本章共 92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和日记最相近的是游记,有许多游记就是用日记体写成的。游记有两种:一种只记某一名迹或某一园林、寺观,题材比较简单;一种记某一地方、山岳或都市,题材比较阔大。普通所谓游记指前者,旅行记则指后者。
游记之中含有两种成分,就是作者自己的行动和所游境地的光景。游记和日记不同,是预想有读者的文章。读者所想知道的是所游境地的光景,不是作者自己的行动。所以,关于作者自己的行动须写得简略,而关于所游境地的光景须写得详细。如“星期日没有事”“几点钟出发”“经过什么地方,碰到朋友某君,邀他同去”“这日天气很好”之类的话,如果和正文没甚关系,都该省去。
可是从别一方面说,写作者自己的行动是动的,是叙述;写所游境地的光景是静的,是记述。游记在性质上属于叙述文,目的在借文字“引人入胜”,生命全在流动的一点上。死板地去写记所游境地的光景,结果会使流动随时停止,减少趣味。最好的方法是将作者的行动和所游境地的光景合在一处写;这就是说,写作者行动的时候要和境地的光景有关联,写境地的光景的时候也要和作者的行动有关联。从前读过的文章中,属于游记一类的有朱自清氏的《卢参》3,冰心氏的《寄小读者·通讯七》4有几处也近于记游。现在从这两篇文章各举一处作例。
卢参在瑞士中部,卢参湖的西北角上。出了车站,一眼就看见那汪汪的湖水和屏风般立着的青山,真有一股爽气扑到人的脸上。
——朱自清《卢参》
……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麓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边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了开来。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这里面写所游境地的光景,都是从作者眼中看到或是心上感得的,这就把作者的行动和境地的光景打成一片了。所以读去很觉生动,并不嫌静止呆板。
游记是记述和叙述两种成分揉合的文章,一切记述和叙述的法则,如写述的顺序、要点的把捉等等,都可应用。说明及议论,如非必要,可以不必加入。(《卢参》中关于冰河有许多说明,是恐怕一般读者不知道冰河的情形,所以特加解释,对于读者可以说是必要的。)最要紧的是作者的行动和境地的光景的融合以及流动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