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本章共 83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看了前一讲文话,说明文和叙述文的分别也就不难明白。
叙述文所讲到的是事物的变迁,或者说经过情形。事物的变迁和经过情形也许近在当时,也许远在古代,也许是作者所身历,也许从传闻得来,总之占着或短或长的一段时间,有着或简或繁的一番进展。如果这变迁没有发生,作者当然无从写作;这变迁既已发生了,作者要把它告诉别人,这才提起笔来。所以,叙述文和记述文同样,是取材于外界的。即使像小说和寓言,其中事实往往出于虚构,并不曾在这世界上真实发生过,但作者写来像记载真事实一样,自己又不表示什么意见,分明是取材于外界的格式。故而小说和寓言也还是叙述文。
另外有一种文章也讲到事物的变迁和经过情形,但并不就此为止,文章的主脑也不在此而在别的部分。譬如,讲到某一回战争,更推求它的所以发生的原因、此胜彼败的理由,以及给与各方的影响,那推求的部分并且占着文章主脑的地位。这就是表示作者对于这回战争的理解,不仅记载了发生于外界的事实,而且写出了存在于内面的东西。不用说的,这样的文章是说明文。
在这里我们还得把小说、寓言等东西说一说。小说、寓言等东西往往是作者对于人生、社会有了一种意见才虚构出来的,为什么不说它们是说明文呢?回答是这样:小说、寓言等东西固然表示作者的意见,但表示的方式和说明文绝不相同。那是借着事实的本身表示;使读者知道了事实之后,自己悟出其中所含的意见来。作者决不在叙述事实的当儿突然露脸,说着“这是怎样的”“这事情的关系怎样”一类口气的话儿。因此,从形式上看,只见作者在那里报告,自己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那当然不是说明文了。
再就前面所举的例子来说。要说明某一回战争所以发生的原因、此胜彼败的理由,以及给与各方的影响,往往须叙述这回战争的大概情形以及连带发生的有关事件。这样,才能使读者按照事实来理解作者所理解的。除非这回战争的经过情形已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的了,那才不必再行叙述,径自说明作者的理解就得了。但这样的例子是很少有的。所以,这一类的说明文常常包含着叙述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