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讲 文章面面观
- 第二讲 文言体 1 和语体(一)
-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第六讲 应用文
-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第十九讲 日记
- 第二十讲 游记
-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第二十四讲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
- 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
-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第四十二讲--第四十三讲
-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第五十讲--第五十一讲
-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演绎
-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归纳
-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七十二堂写作课』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本章共 1.03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最简单的说明文同以前所提及的说明文题目的完整形式相当。譬如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相当于“××是什么”,“人是两手工作、两脚跑路的”相当于“××是怎样的”。“有理性的动物”只有“人”,“两手工作、两脚跑路的”只有“人”。用“人”的特点来说明“人”的概念,读者自然明白理解,不生误会。于是说明文的任务就完毕了。
但多数的说明文却要复杂得多。虽说复杂,也无非是许多简单说明文的集合和引申而已。复杂的说明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共有六项:
一、所属的种类 要使所说明的事物和关系较远的事物分离开来,必须说明它所属的种类。譬如要使“人”和植物、矿物分离开来,就说他是“动物”。
二、所具有的特点 要使所说明的事物和关系较近的同种类的事物分离开来,必须说明它所具的特点。譬如要使“人”和一切别的动物分离开来,就说他的特点——“有理性的”或是“两手工作、两脚跑路的”。
三、所含的种类 要使读者更易理解,而且理解的内容更见充实,那就必须把事物所包含的种类一一说明。分类原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在说明种类的当儿,又须把所用的标准同时点出。譬如就“书籍”说明它所含的种类,可作下面的说法:“书籍在版本上,有木刻的,铅印的。在装订上,有线装的,洋装的。在文字上,有汉文的,洋文的。在内容上,有关于文学的,关于科学的,关于哲学的,等等。”
四、显明的实例 如果加上显明的实例,那就更见得明了。譬如对于“书籍”,可以说:“爸爸那部《吴诗集览》是木刻的,线装的,汉文的,关于文学的;我的这本《科学概论》是铅印的,洋装的,洋文的,关于科学的。”
五、对称和疑似 单就事物的本身说明,有时还不容易明了,如果把对称的或者疑似的事物作为对照,那就更可使该事物明白显出。所谓对称的,就是大门类相同而小门类不相同的事物。所谓疑似的,就是好像同门类而实则并不相同的事物。学术上的名词大概有对称的。通常的事物多半有疑似的。把对称的作为对照的例子,如说:“植物是生物中不属于动物的那一些。”把疑似的作为对照的例子,如说:“习字纸也是用笔写的,但目的并不在代替谈话,所以不是书信。”
六、语义的限定 语义因使用纷繁,往往发生分歧,对于同样一个词儿,两个人的理解未必全同。作说明文的时候,如果遇到容易引起误会的词儿,就得特别限定它的语义。譬如对于“共和”,可以说:“共和是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行政首长也由人民选出来的一种国体,不是‘周召共和’的共和。”
以上六项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确为读者所熟悉的时候,当然也不妨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