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放光品第一
- 无见品第二
- 假号品第三
- 学五眼品第四
- 度五神通品第五
- 授决品第六
- 妙度品第七
- 舌相光品第八
- 行品第九
- 学品第十
- 本无品第十一
- 空行品第十二
- 问幻品第十三
- 了本品第十四
- 摩诃萨品第十五
- 问僧那品第十六
- 摩诃衍品第十七
- 僧那僧涅品第十八
- 问摩诃衍品第十九
- 陀邻尼品第二十
- 治地品第二十一
- 问出衍品第二十二
- 叹衍品第二十三
- 衍与空等品第二十四
- 合聚品第二十五
- 不可得三际品第二十六
- 问观品第二十七
- 无住品第二十八
- 如幻品第二十九
- 雨法雨品第三十
- 叹品第三十一
- 降众生品第三十二
- 守行品第三十三
- 供养品第三十四
- 持品第三十五
- 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
- 无二品第三十七
- 舍利品第三十八
- 功德品第三十九
- 劝助品第四十
- 照明品第四十一
- 泥犁品第四十二
- 明净品第四十三
- 无作品第四十四
- 等品第四十五
- 真知识品第四十六
- 觉魔品第四十七
-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
- 大明品第四十九
- 问相品第五十
-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
- 譬喻品第五十二
- 随真知识品第五十三
- 解深品第五十四
- 叹深品第五十五
- 阿惟越致品第五十六
- 坚固品第五十七
- 甚深品第五十八
- 梦中行品第五十九
- 恒加调品第六十
-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 阿惟越致相品第六十二
- 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
- 问等学品第六十四
- 亲近品第六十五
- 牢固品第六十六
- 嘱累品第六十七
- 无尽品第六十八
-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九
- 沤和品第七十
- 种树品第七十一
- 菩萨行品第七十二
-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
- 教化众生品第七十四
- 无坚要品第七十五
- 无倚相品第七十六
- 无有相品第七十七
-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
- 超越法相品第七十九
- 信本际品第八十
- 无形品第八十一
- 建立品第八十二
- 毕竟品第八十三
- 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
- 有无品第八十五
- 诸法等品第八十六
-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
-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
- 法上品第八十九
- 嘱累品第九十
『放光般若经』行品第九
- 本章共 2.6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於是世尊告须菩提言: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所从因成就般若波罗蜜。是时诸会菩萨大弟子诸天人意念言: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持辩才说耶是佛威神乎。须菩提知诸菩萨大弟子天人意之所念。语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说法所出音声所可教授。皆是世尊大士之务。佛所说法事与法不相违背。是善男子,学法以法作证。舍利弗。我等当承佛威神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非我等所入境界也。声闻辟支佛。不能为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於是舍利弗须菩提,共白佛言:唯世尊,言菩萨菩萨者,何所法中有言菩萨乎。我等初不见法有菩萨者,我初不见菩萨。亦不见菩萨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当为何所菩萨而说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及字。亦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两间中止。佛告须菩提,譬如字众生为众生。言我人言生是男是士是夫是作是知是觉。佛告须菩提,设是名法但著名字。亦不生亦不灭。从久远以来但共传字耳。佛语须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及菩萨字。但著字法从久远以来但行其字。亦不生亦不灭。须菩提,譬如所有色痛想行识但著字法。从久远以来因缘合为数。诸因缘合数法。亦不生亦不灭也。所谓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及菩萨字亦复如是,佛告须菩提,所谓眼耳鼻舌身意。从久远以来但著字法。亦不生亦不灭。色声香味细滑法亦复如是,亦不内亦不外。亦不生亦不灭。从久远以来但著字法。般若波罗蜜菩萨及字。亦不内亦不外。亦不在两中间止。佛告须菩提,譬如内身所有名为头。字为颈肩臂脊肋髀腨肠脚。是法亦不生亦不灭。亦不内亦不外。亦不两中间止。所谓般若波罗蜜菩萨及字亦复如是,佛告须菩提,譬如外诸所有草木枝叶茎节。从久远以来但著名字。是字亦不生亦不灭。亦不内亦不外。所谓般若波罗蜜菩萨及字亦复如是,佛告须菩提,譬如过去诸佛世尊,从久远来因字如祝是字亦不生亦不灭。亦不内亦不外。须菩提,譬如梦响幻热时之炎。如如来所化皆著字数法。所谓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及字。亦不生亦不灭。亦不内亦不外。亦不两中间止。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学字法合法及权法数。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色痛想行识字有常无常。亦不见五阴字有苦有乐。亦不见五阴有我无我。亦不见五阴空无相无愿。亦不见五阴净亦不见寂。亦不见著亦不见断。亦不见五阴生亦不见灭。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及十八性亦复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不於有为性中现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菩萨。亦不见菩萨字。亦复不於无为性中见。所以者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於诸法无想念故。行般若波罗蜜住於无想法。成三十七品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亦不见菩萨。亦不见菩萨字。行般若波罗蜜。成佛十八法。亦复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亦不见菩萨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已尽超越诸法之相。超越已亦不见亦不断。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学知字数合法。觉已不入色。亦不入痛想行识。亦不入眼耳鼻舌身意。亦不入色声香味细滑法。亦不入十八性。亦不入意识觉。亦不入苦乐。亦不入不苦不乐。亦不入有为性。亦不入无为性。亦不入檀尸羼惟逮禅。亦不入般若波罗蜜。亦不入相好。亦不入菩萨身。亦不入五根。亦不入慧度。亦不入度神通。亦不入度慧亦不入内外空。亦不入所有无所有空。亦不入教化众生。亦不入净佛国土。亦不入沤和拘舍罗。何以故?不见诸法当有可入者,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於诸法无所入。便增益六波罗蜜便履菩萨位。履菩萨位过阿惟越致地。具足诸神通具足神通已游诸佛国。育养众生供养礼事。净佛国土尽见诸佛。从诸佛求愿即随其所欲而皆得之。从诸佛世尊闻法。得诸陀邻尼三昧门。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无有断绝时。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具知是法数著字。於须菩提意云何。色痛想行识为是菩萨耶。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耶。须菩提对曰:非也世尊,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以色声香味细滑法为是菩萨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是菩萨耶。对曰:非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以地水火风空识为是菩萨耶。对曰非也。以痴为是菩萨耶。行识名色六入栽觉爱受有生死是菩萨耶。对曰非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离五阴六衰六情十八性地水火风空。离十二因缘。是菩萨耶。对曰非也世尊,佛告须菩提,五阴十二因缘如。为是菩萨耶。对曰非也世尊,於须菩提意云何。可离如为菩萨耶。须菩提对曰:非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而言五阴六衰十二因缘及如非菩萨。亦不离五阴六衰十二因缘及如为菩萨也。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初不见有众生。当於何许有菩萨。云何以五阴六衰十二因缘为菩萨。云何当离五阴六衰十二因缘为菩萨。如如亦非菩萨。离如亦非菩萨。无有是处。世尊赞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菩萨学当作无所见学。不见众生不见般若波罗蜜。於须菩提意云何。以五阴常故言菩萨耶。以五阴无常故为菩萨耶。以五阴是我所为菩萨耶。非我所为菩萨耶。以五阴空无相无愿故言是菩萨耶。须菩提对曰:非也世尊,佛言:离五阴空无相无愿为是菩萨耶。须菩提对曰:非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而言五阴空无相无愿非菩萨。亦不离五阴空无相无愿为菩萨乎。须菩提白佛言:初不见五阴。当云何以五阴故言菩萨。初不见有常。云何以无常故言菩萨。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初不见有乐。云何以五阴苦为菩萨。初不见有我。云何以五阴无我而为菩萨。初不见有人。云何以五阴空故而言有菩萨。世尊初不见有相。云何以五阴无相而为菩萨。世尊初不见愿。云何以五阴无愿而为菩萨。尔时世尊赞叹须菩提言:善哉善哉!菩萨摩诃萨学。当於五阴作空无相无愿无所见无所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佛告须菩提,汝向者所言:我不见法有菩萨。实如所言:须菩提,法法不相见。法不见法性。法性亦不见法。五阴性不见法性。法性不见五阴性。六情性不见法性。法性不见六情性。佛告须菩提,有为性不见无为性。无为性不见有为性。有为不离无为。无为亦不离有为。佛告须菩提,菩萨作是行般若波罗蜜。於诸法无所见。虽不见诸法。亦不恐亦不畏惧不悔亦不懈担何以故?以不见五阴。不见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色声香味细滑法故。亦不见淫怒痴。亦不见十二因缘。亦不见吾我。亦不见知见事。亦不见三界。亦不见声闻辟支佛意。亦不见菩萨亦不见菩萨法。亦不见佛亦不见佛法。亦不见道。一切诸法尽不见。亦不恐亦不怖亦不畏惧。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以故不恐不畏。佛告须菩提,以菩萨意识法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不恐不畏。菩萨当於诸法。当作无所得无所见学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菩萨。亦不见菩萨字。亦不见菩萨意。是则菩萨学是则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