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言
-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 急欲见佛易著魔
-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 勿慕见境
-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 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 念佛三昧不易得
-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 魔境胜境之分别
- 不可著外境相
-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 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 念佛勿闭目
- 不可著怕魔
-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 怨天尤人易著魔
- 不可刻期求往生
-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 大妄语决堕地狱
- 心存速证易着魔
- 破见之罪甚重
-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 不可落狂慧
- 不可著空魔
- 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 拨无因果为魔说
-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 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 不可约教而遗机
-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 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 不可妄期圣证
-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 学佛当具择法眼
- 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 法门须量力而修
- 勿欲为千古高人
-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 邪魔惑世
- 扶乩绝非正法
-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 外道大略之相
- 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 指归净土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 本章共 97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看经典切不可照今人读书之毫不恭敬,必须如佛祖圣贤降临一般,方有实益。汝果能如是,则心地正大光明,彼邪鬼邪神,便无地可安身矣。倘汝心先邪,则以邪招邪,何能令彼远离不扰也?他心通,鬼神虽有,小而且近。若业尽情空,则犹如宝镜当台,有形斯映。汝不至心念佛,而欲研究此之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种。譬如宝镜,无丝毫尘垢,自会照天照地。汝之心被尘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尘封深厚之镜,断不能发光,或有发者,乃妖光,非镜光也。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堕水火,如救头然(同燃)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复某居士书)
所言静坐用功,皆是用运气之功,绝无佛法气分,妄谓此为佛法。譬如以鱼目作真珠而宝贵之,谓为奇珍。及见光《文钞》,虽能老实念佛,究竟不肯弃捨炼丹运气之法,犹然谓此为佛法。口虽念佛,心中仍然注重外道,而外道皆以种种境界神奇鬼怪惑人。若阁下既知佛法,尽情弃捨先所修之炼丹法,则心中正念昭彰,如杲(gǎo明亮)日当空,何有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兴妖作怪之事?汝心地正大光明,彼妖魔鬼怪,自无存立之地。由阁下以邪作正,平常妄欲得神通,得先知,故惹起魔鬼,于汝身中妄现妖相。虽汝邪正不分,尚未全认作魔鬼之妖相为是,尚有可救。倘认做得道得通,则欲不魔死不可得也。险极险极!汝既问光,当依光说,从此以后,将从前所做之工夫,完全丢脱,不存一丝一毫之宝贵心。至诚恳切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必须身口意三业,专注于修持净业上。汝心中既无邪见,再加以佛名号之威德神力,彼魔鬼将逃避不暇,何敢少留而为汝作障碍乎?其作障碍者,乃汝邪心所招。(复徐紫焜居士书)
某友神经衰弱,一由贪色,二由过为妄想力不能得之事之所致。使释此二者,其病自愈。否则,后来丧心病狂,亦未可料也。慧净之病,更为深重,可叹之至。古云:“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著魔。”聪明自矜之人,多多犯此种病,以自心先含一种乖张戾气,故为魔乘之先容。若无浮躁自矜,魔将远避矣。(复念佛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