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不单是为了纪念
- 两点说明
- 生命的三分之一
- 不怕天
- 欢迎“杂家”
- 变三不知为三知
-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 贾岛的创作态度
- 三分诗七分读
- 杨大眼的耳读法
- 不要秘诀的秘诀
- 少少许胜多多许
- 从三到万
- 大胆练习写字
- “一无所有”的“艺术”
- “初生之犊不怕虎”
- 珍爱幼小的心灵
- 说志气
- 交友待客之道
-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 植物中的钢铁
- 烂柯山故事新解
- 起死回生
- 堵塞不如开导
- 一个鸡蛋的家当
- 两座庙的兴废
- 磨光了的金币
- 最现代的思想
- “批判”正解
- 卷前寄语
- 谁最早发现美洲
- “扶桑”小考”
- 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 广阳学派
- 吴汉何尝杀妻
- 你知道“弹棋”吗?
- 谈“养生学”
- 姜够本
- 种晚菘的季节
- 甘薯的来历
- 养牛好处多
- 航海与造船
- 《平龙认》
- 华封三祝
- 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 非礼勿
- 事事关心
- “胡说八道”的命题
- 创作新词牌
- 艺术的魅力
- 形而上学的没落
- 八股余孽
- 不要空喊读书
- 多学少评
- “颜苦孔之卓”
- 不求甚解
- 不吃羊肉吃菜羹
- 一把小钥匙
- 新的“三上文章”
- 作者的话
- 人穷志不穷
- “放下即实地”
- “推事”种种
- 涵养
- 黄金和宝剑的骗局
- 文天祥论学
- 选诗和选文
- 错在“目不识丁”吗?
- 自固不暇
- 北京的古海港
- 南陈和北崔
- 宛平大小米
- 米氏三园
- 昆仑山人
- 保护文物
- 古代的漫画
- 书画同源的一例
- 替《宝岛游记》更正
- 水上菜园
- 金龟子身上有黄金
- 青山不改
- 一品红
- 雪花六出
- 守岁饮屠苏
- “玉皇”的生日
- 中医“上火”之说
- 三七、山漆和田漆
- “无声音乐”及其他
- 你赞成用笔名吗?
- 编余题记
- 共通的门径
- 主观和虚心
- 三种诸葛亮
- 王道和霸道
- 智谋是可靠的吗?
- 握手与作揖
- 不要滥用号码
- 口吃、一只眼及其他
- 向徐光启学习
- 围田的教训
- 地下水和地上水
- 大豆是个宝
- 多养蚕
- 咏蜂和养蜂
- 下雨趣闻
- 发现“火井”以后
- 茄子能成大树吗?
- 讲点书法
- 选帖和临池
- 从红模字写起
- 创作要不要灵感
- 这是不是好现象
- 变和不变
- 有书赶快读
- “半部论语”
- 读书也要讲“姿势”
- 观点和材料
- 文章长短不拘
-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 知识是可吃的吗?
- 奉告读者
-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 学问不可穿凿
- 自学与家传
- 行行出圣人
- 一块瓦片
- 讲一点教授法
- “科班”的教育法
- “烤”字考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由张飞的书画谈起
- 老鹰能比英雄吗?
- 谈谈养狗
- 养猫捕鼠
- 楮树的用途
- 白开水最好喝
- 长发的奇迹
- 为什么会吵嘴
- 生活和幽默
- 他讽刺了你吗?
- 马后炮
- “三十六计”
- 说大话的故事
- 两则外国寓言
- 古迹要鉴别
- 为李三才辩护
- 林白水之死
- 昭君无怨
- 燕山碧血
-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 鸽子就叫做鸽子
- 今年的春节
- 再版后记
『燕山夜话』黄金和宝剑的骗局
- 本章共 1.3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古来的骗子真不少,他们设下了许多骗局,叫别人上当;而受骗的人大概都有种种弱点,给了骗子以可乘之隙,否则他们纵然有布置周密的大骗局,也不会发生什么作用。因此,研究一下历来著名的骗局,分析骗子施展的各种伎俩和受骗的人所以会上当的原因,我想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吧。
但是,骗子的故事在历代的笔记中连篇累牍,随手可得,从何谈起呢?我想找一部比较正经的有价值的笔记来看看。于是我选了《唐国史补》。这部书的作者李肇是九世纪初期的人,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当过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参与了李唐封建政府的机密大事。他写的这一部书从来被人认为是唐宋小说笔记中最严正的,对于每件事情的记载都有可靠的事实做根据。从这部书上,我发现了黄金和宝剑的骗局,很有意思。
故事发生在唐代的伊阙,即今之河南洛阳龙门附近,有一家姓薛的,祖上做过大官,是个富翁。忽然来了一个道士到他家里要喝一杯茶,说是走路口渴了,谈吐之间流露出一种高雅脱俗的风度,姓薛的对他的印象很好。这个道士看到谈话十分投机,就顺口问道:
“自此东南百步,有五松虬偃,在疆内否?”
“某之良田也。”姓薛的回答。
于是道士请求屏退左右,然后密语道:
“此下有黄金百斤、宝剑二口,其气隐隐,浮张翼间。张翼洛之分野,某寻之久矣。黄金可以分赠亲属甚困者;其龙泉自佩,当位极人臣。某亦请其一,效斩魔之术。”
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姓薛的。道士看看已经入港了,又进一步说道:“然若无术以制之,则逃匿黄壤,不复能追。今俟良宵,剪方为坛,用法水噀之,不能遁矣。”最后道士还再三叮嘱不可漏泄。姓薛的完全被他迷住了,就忙着设坛,准备了几案、香炉、裀褥、缣素甚多。道士却要求摆“祭膳十座,酒茗随之。”并且规定“器皿须以中金者。”
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东西呢?地下的金子还没有拿到手,就要先拿出一批金器,这不是很容易露出破绽来吗?为了使人信而不疑,道士“又言:某善点化之术,视金银如粪土,常以济人之急为务。今有囊箧寓太微宫,欲以暂寄。即召人负荷而至。巨芨有四,重不可胜,缄鐍甚严”。姓薛的一看这样沉甸甸的四大箱,心中满意,就什么也不怀疑了。
到了“吉日”,道士在那五棵松树的地方,摆下法坛,请姓薛的亲临拜祝,然后“亟令返居,闭门以俟。且戒勿得窥隙。某当效景纯散发衔剑之术,设为人窥,则祸立至。”姓薛的只得遵命回家。当时约定:“行法毕,当举火明召,可率僮仆,备畚锸来,及夜而发之,冀得静观至宝也。”可是,一等就是一个通宵,根本望不见报喜的火光,姓薛的才开始有些怀疑起来。
最后发现这个骗局已经太晚了。姓薛的久候不见火光,不得已开门往外观察,也没有任何影响。跑到五棵松树下面一看,情形就大变了。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什么法坛了,而是“掷杯复器,饮食狼藉;彩缕器皿,悉已携去;轮蹄之迹,错于其所。”道士竟把全部赃物都运走了。
受骗的人终于懊丧而归,气愤愤地“发所寄之笈,瓦砾实中。自此家产甚困,失信于人,惊愕忧惭,默不得诉”。受骗的人起先妄想会得到黄金百斤、宝剑二口,到头全成了泡影,反而丧头了大批财富,只剩下四大箱瓦片碎石,骗局至此全部揭穿。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李肇把它记录下来,目的大概是想警醒后人不要再受骗。可是唐以后的笔记小说证明,后来发生的骗局仍然层出不穷。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经过亲身的经验,那末,任何人恐怕都难免于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