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不单是为了纪念
 - 两点说明
 - 生命的三分之一
 - 不怕天
 - 欢迎“杂家”
 - 变三不知为三知
 -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 贾岛的创作态度
 - 三分诗七分读
 - 杨大眼的耳读法
 - 不要秘诀的秘诀
 - 少少许胜多多许
 - 从三到万
 - 大胆练习写字
 - “一无所有”的“艺术”
 - “初生之犊不怕虎”
 - 珍爱幼小的心灵
 - 说志气
 - 交友待客之道
 -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 植物中的钢铁
 - 烂柯山故事新解
 - 起死回生
 - 堵塞不如开导
 - 一个鸡蛋的家当
 - 两座庙的兴废
 - 磨光了的金币
 - 最现代的思想
 - “批判”正解
 - 卷前寄语
 - 谁最早发现美洲
 - “扶桑”小考”
 - 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 广阳学派
 - 吴汉何尝杀妻
 - 你知道“弹棋”吗?
 - 谈“养生学”
 - 姜够本
 - 种晚菘的季节
 - 甘薯的来历
 - 养牛好处多
 - 航海与造船
 - 《平龙认》
 - 华封三祝
 - 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 非礼勿
 - 事事关心
 - “胡说八道”的命题
 - 创作新词牌
 - 艺术的魅力
 - 形而上学的没落
 - 八股余孽
 - 不要空喊读书
 - 多学少评
 - “颜苦孔之卓”
 - 不求甚解
 - 不吃羊肉吃菜羹
 - 一把小钥匙
 - 新的“三上文章”
 - 作者的话
 - 人穷志不穷
 - “放下即实地”
 - “推事”种种
 - 涵养
 - 黄金和宝剑的骗局
 - 文天祥论学
 - 选诗和选文
 - 错在“目不识丁”吗?
 - 自固不暇
 - 北京的古海港
 - 南陈和北崔
 - 宛平大小米
 - 米氏三园
 - 昆仑山人
 - 保护文物
 - 古代的漫画
 - 书画同源的一例
 - 替《宝岛游记》更正
 - 水上菜园
 - 金龟子身上有黄金
 - 青山不改
 - 一品红
 - 雪花六出
 - 守岁饮屠苏
 - “玉皇”的生日
 - 中医“上火”之说
 - 三七、山漆和田漆
 - “无声音乐”及其他
 - 你赞成用笔名吗?
 - 编余题记
 - 共通的门径
 - 主观和虚心
 - 三种诸葛亮
 - 王道和霸道
 - 智谋是可靠的吗?
 - 握手与作揖
 - 不要滥用号码
 - 口吃、一只眼及其他
 - 向徐光启学习
 - 围田的教训
 - 地下水和地上水
 - 大豆是个宝
 - 多养蚕
 - 咏蜂和养蜂
 - 下雨趣闻
 - 发现“火井”以后
 - 茄子能成大树吗?
 - 讲点书法
 - 选帖和临池
 - 从红模字写起
 - 创作要不要灵感
 - 这是不是好现象
 - 变和不变
 - 有书赶快读
 - “半部论语”
 - 读书也要讲“姿势”
 - 观点和材料
 - 文章长短不拘
 -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 知识是可吃的吗?
 - 奉告读者
 -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 学问不可穿凿
 - 自学与家传
 - 行行出圣人
 - 一块瓦片
 - 讲一点教授法
 - “科班”的教育法
 - “烤”字考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由张飞的书画谈起
 - 老鹰能比英雄吗?
 - 谈谈养狗
 - 养猫捕鼠
 - 楮树的用途
 - 白开水最好喝
 - 长发的奇迹
 - 为什么会吵嘴
 - 生活和幽默
 - 他讽刺了你吗?
 - 马后炮
 - “三十六计”
 - 说大话的故事
 - 两则外国寓言
 - 古迹要鉴别
 - 为李三才辩护
 - 林白水之死
 - 昭君无怨
 - 燕山碧血
 -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 鸽子就叫做鸽子
 - 今年的春节
 - 再版后记
 
『燕山夜话』说志气
- 本章共 1.3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有一位青年朋友,准备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要求同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我鼓励他要有志气经过长期的努力,把我国落后的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农业。我强调要有这样雄伟的志气,不料他却不以为然。
他说,我们不应该讲什么抽象空虚的志气,以免浮夸不切实际。他认为,所谓志气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概念,根本不符合于唯物主义。我当时很直率地指出了他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我说,志气可以有唯心主义的解释,也可以有唯物主义的解释。现在觉得还有把我的意见写出来的必要,以供其他青年朋友的参考。
我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家,常常把志气讲得很玄妙。最著名的如朱熹,在《朱子全书》中说:“志者心之所之,比于情意尤重;气者即吾之血气而充乎体者也。”真德秀的《真西山集》也有一篇《问志气》,其中说:“志谓心志,气为血气。”这些宋儒的议论,实质上都是对于志气的唯心主义的解释。他们没有可能把问题说清楚,而只能似是而非地敷衍一番,令人费解。还有,元代的理学家许衡,在他所著的《鲁斋心法》中说:“云从龙,风从虎,气从志。龙虎所在而风云从之;志之所在而气从之。”这一类牵强附会的说法,在古书中就很不少,我们现在读古书,必须抛弃这些糟泊。要象沙里淘金一样,善于吸收古书的精华。
在这里,我倒希望大家读一读诸葛亮《诫外甥》的一封信。这封信写道:“夫志为存高远。慕先贤,绝**,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这位诸葛孔明先生,主要的活动都在公元第三世纪的初期,他的思想受了当时条件的限制,当然不可能都很完善,但是,他的见解与其他古人的相比,却有许多独到之处,确属难得。他首先主张要树立崇高远大的志向,反对庸俗下流的倾向。这一点就非常重要。我的那位青年朋友,害怕强调志气会产生浮夸的毛病,正是因为他不懂得立志高远的重要性。
其实,所谓志气,我以为应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说明它是物质性的。这个道理很明显。任何人都不能没有志向;任何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又都不能没有相当的气魄。一定的志向和实现这志向的气魄,归根到底乃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过程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人的高级神经这个物质本身活动的结果。
当你彻底地认识了我国农业十分落后的实际情况之后,在你的思想上就会发生一种强烈的反应,要把这落后的农业改造为现代化的农业。这无疑地是一种高尚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你又不能不从实际出发,分析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条件,从而下定决心,要进行长期的努力,去改造农业。这就是一种伟大的革命气魄。由此可见,把志气完全看成是抽象空虚的、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的概念,那是非常片面的、非常错误的。
试想一下,假若我们没有崇高远大的志向,而庸庸碌碌地只看到眼前的一切,那末,我们又怎么能够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和**的社会呢?
当然,这样的雄心大志,绝对不能只是一个人的志气,而必然是最大多数人的集体的志气。在这里,个人的志气和集体的志气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但是,在集体的力量支持下,从每一个个人来说,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树立雄心大志,并为它的实现而不怕一切困难,坚持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