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不单是为了纪念
- 两点说明
- 生命的三分之一
- 不怕天
- 欢迎“杂家”
- 变三不知为三知
-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 贾岛的创作态度
- 三分诗七分读
- 杨大眼的耳读法
- 不要秘诀的秘诀
- 少少许胜多多许
- 从三到万
- 大胆练习写字
- “一无所有”的“艺术”
- “初生之犊不怕虎”
- 珍爱幼小的心灵
- 说志气
- 交友待客之道
-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 植物中的钢铁
- 烂柯山故事新解
- 起死回生
- 堵塞不如开导
- 一个鸡蛋的家当
- 两座庙的兴废
- 磨光了的金币
- 最现代的思想
- “批判”正解
- 卷前寄语
- 谁最早发现美洲
- “扶桑”小考”
- 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 广阳学派
- 吴汉何尝杀妻
- 你知道“弹棋”吗?
- 谈“养生学”
- 姜够本
- 种晚菘的季节
- 甘薯的来历
- 养牛好处多
- 航海与造船
- 《平龙认》
- 华封三祝
- 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 非礼勿
- 事事关心
- “胡说八道”的命题
- 创作新词牌
- 艺术的魅力
- 形而上学的没落
- 八股余孽
- 不要空喊读书
- 多学少评
- “颜苦孔之卓”
- 不求甚解
- 不吃羊肉吃菜羹
- 一把小钥匙
- 新的“三上文章”
- 作者的话
- 人穷志不穷
- “放下即实地”
- “推事”种种
- 涵养
- 黄金和宝剑的骗局
- 文天祥论学
- 选诗和选文
- 错在“目不识丁”吗?
- 自固不暇
- 北京的古海港
- 南陈和北崔
- 宛平大小米
- 米氏三园
- 昆仑山人
- 保护文物
- 古代的漫画
- 书画同源的一例
- 替《宝岛游记》更正
- 水上菜园
- 金龟子身上有黄金
- 青山不改
- 一品红
- 雪花六出
- 守岁饮屠苏
- “玉皇”的生日
- 中医“上火”之说
- 三七、山漆和田漆
- “无声音乐”及其他
- 你赞成用笔名吗?
- 编余题记
- 共通的门径
- 主观和虚心
- 三种诸葛亮
- 王道和霸道
- 智谋是可靠的吗?
- 握手与作揖
- 不要滥用号码
- 口吃、一只眼及其他
- 向徐光启学习
- 围田的教训
- 地下水和地上水
- 大豆是个宝
- 多养蚕
- 咏蜂和养蜂
- 下雨趣闻
- 发现“火井”以后
- 茄子能成大树吗?
- 讲点书法
- 选帖和临池
- 从红模字写起
- 创作要不要灵感
- 这是不是好现象
- 变和不变
- 有书赶快读
- “半部论语”
- 读书也要讲“姿势”
- 观点和材料
- 文章长短不拘
-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 知识是可吃的吗?
- 奉告读者
-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 学问不可穿凿
- 自学与家传
- 行行出圣人
- 一块瓦片
- 讲一点教授法
- “科班”的教育法
- “烤”字考
-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由张飞的书画谈起
- 老鹰能比英雄吗?
- 谈谈养狗
- 养猫捕鼠
- 楮树的用途
- 白开水最好喝
- 长发的奇迹
- 为什么会吵嘴
- 生活和幽默
- 他讽刺了你吗?
- 马后炮
- “三十六计”
- 说大话的故事
- 两则外国寓言
- 古迹要鉴别
- 为李三才辩护
- 林白水之死
- 昭君无怨
- 燕山碧血
-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 鸽子就叫做鸽子
- 今年的春节
- 再版后记
『燕山夜话』起死回生
- 本章共 1.5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中国古代有许多起死回生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成分。我们从来都把这许多故事,当做无稽之谈,不去注意它们。但是,最近知道,保加利亚医生竟然救活了死去二十分钟的人,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重新研究起死回生的问题了。
那位死去二十分钟的纳伊德诺娃,是在工作时触了三百八十伏特的三相电流,心脏立即停止了跳动,呼吸也停止了。这个情形很象中国古书上所谓“暴蹷而死”。外科医生德雷江决定给死者动手术,他把手探入她的胸腔,按摩她的心脏,并且把一根橡皮管通进她的口里,向里面输氧。当德雷江的手触及存者的心脏,开始按摩的时候,她已经死去二十分钟了。按摩了九十分钟以后,死者的心脏才开始正常的收缩。这就是说,纳伊德诺娃是在死去一小时又五十分钟以后,才开始复活的。本来开刀的地方,一滴血也没有,这时候刀口才开始流血。手术后的第三天,她就恢复了神智。这件事充分地显示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医学,和其他事业一样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人的生命能够死而复生,这是多么伟大的胜利啊!
在这里,我想应该提起中国医学史上某些失传了的不完全的经验,以供我们的医学界,在进一步研究起死回生问题的时候,作为参考。
关于起死回生的故事,我国在纪元前三世纪以前就有了。从那以后,二千多年间都流传着一些文字记述,有的显然没有什么价值,有的则比较有价值。其中最值得注意的,首先应该提到汉代司马迁记述的一个故事。
据《史记》《扁鹊传》的记载,古代的名医扁鹊,路过虢国,正值虢太子“暴蹷而死”,并且“死未半日”。扁鹊自告奋勇要把他救活,虢君就请扁鹊去抢救。“扁鹊乃使弟子于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看来扁鹊指挥他的徒弟子阳、子豹,以针砭为主,以灸熨和汤药为辅,竟把死去半日的虢太子救活了。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很认真的历史家。他记载的史实,一般说来,都经过调查和考核。那末,这个故事恐怕也不是全无根据的。扁鹊进行针砭的部位是三阳、五会,他用的汤药是八减之剂,灸熨则在两胁的下面。如果有医学家细心加以研究,我想一定可以找到其中的奥妙,探索出一些道理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一书中,又说扁鹊到赵国的时候,刚巧赵太子“暴疾而死”,扁鹊“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醻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抹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这一段记载同《史记》所载的基本相同,也许是一件事的两种传说。但是,刘向所记的材料更多一些,除了针灸、药物之外,还有扁鹊的五个徒弟分别进行吹气、按摩等等动作,这些对于研究者无疑地将更有用处。
在扁鹊以后不很久,三国时代的东吴有一个神医,名叫董奉,也有起死回生之术。据《三国志》《吴志》卷四《士燮传》注:“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也记述了这个故事,它更具体地说,士燮是做交州刺史,得毒病死的;董奉给他吃的有三颗丸药。对于这类记载,我们过去根本不愿意去睬它,可是现在再看一下似乎还有一点道理。特别是这些故事中的死者,都属于暴疾、毒病而致死的,不同于自然衰老无可挽救的死亡现象,好象比较有可能复活似的,因此我在这里要大略加以介绍。
其他的故事我就不再列举了。希望对这些材料有研究兴趣的朋友们,专门进行研究,最好有中西医共同合作,把同类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加以甄别、批判和取舍,仔细分析和论证,把其中比较有用的资料做一番整理,以便对起死回生这个古代流传下来的老题目,能够进一步做出科学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