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论教育之宗旨
- 文学与教育
-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
- 教育小言十二则
- 教育小言十则
- 教育小言十三则
- 哲学辨惑
- 孔子之美育主义
- 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
- 叔本华与尼采
- 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 去毒篇
-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 人间嗜好之研究
- 屈子文学之精神
- 释史
- 《史籀篇疏证》序
- 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
- 《史记》所谓古文说
- 《后汉》所谓古文说
- 说文所谓古文说
- 周代金石文韵读序
- 六朝人韵书分部说
- 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
- 李舟《切韵》考
- 书吴县蒋氏藏唐写本《唐韵》后
- 五声说
-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自序☆
- 书郭注《方言》后一☆
- 书郭注《方言》后二☆
- 书郭注《方言》后三☆
- 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
- 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二)☆
- 宋越州本《礼记正义》跋
- 《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
- 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 殷周制度论
- 殷墟书契考释跋
- 殷墟书契考释序
- 《宋代金文著录表》序
- 《国朝金文著录表》序
- 生霸死霸考
- 《毛公鼎考释》序
- 说觥
- 说环玦
- 魏石经考一
- 魏石经考二
- 魏石经考三
- 魏石经考四
- 魏石经考五
- 隋铜虎符跋☆
- 《齐鲁封泥集存》序
- 书《齐鲁封泥集存》后
- 桐乡徐氏《印谱》序
- 简牍检署考(节选)
- 《流沙坠简》序
- 《流沙坠简》后序
- 敦煌汉简跋一☆
- 敦煌汉简跋二☆
- 敦煌汉简跋三☆
- 敦煌汉简跋四☆
- 敦煌汉简跋五☆
- 敦煌汉简跋六☆
- 敦煌汉简跋七☆
- 敦煌汉简跋八☆
- 敦煌汉简跋九☆
- 敦煌汉简跋十☆
- 敦煌汉简跋十一☆
- 敦煌汉简跋十二☆
- 敦煌汉简跋十三☆
- 敦煌汉简跋十四☆
- 唐写本残《职官书》跋
- 唐写本《食疗本草》(残卷)跋
- 唐写本《灵棋经》(残卷)跋
- 唐写本失名残书跋
- 唐写本《大云经疏》跋☆
- 唐写本《老子化胡经》(残卷)跋
- 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
-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 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
- 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
- 宋初写本《敦煌县户籍》跋
- 说商
- 说殷
- 明堂庙寝通考
- 太史公行年考
- 汉魏博士考☆
- 记现存历代尺度
- 秦都邑考
- 秦郡考
- 汉郡考
- 浙江考
- 鬼方昆夷玁狁考☆
- 西胡续考
- 匈奴相邦印跋
- 九姓回鹘可汗碑跋
- 高昌宁朔将军麹斌造寺碑跋
- 书虞道园高昌王世勋碑后
- 《唐贤力宓伽公主墓志》跋
- 鞑靼考
- 萌古考
- 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
- 《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
- 致藤田博士书一
- 致藤田博士书二
- 金界壕考
- 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
- 元铜虎符跋
- 蒙文《元朝秘史》跋
- 《圣武亲征录校注》序
-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序
- 《蒙鞑备录》跋
- 《黑鞑事略》跋
- 黑车子室韦考
- 蒙古札记
- 《东洋史要》序
- 《欧罗巴通史》序
- 论近年之学术界
- 论新学语之输入
- 《国学丛刊》序
- 《国学丛刊》序
- 国朝三百年学术
-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 译本《琵琶记》序
- 《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
- 《殷虚文字类编》序
- 《金文编》序
- 传书堂记
- 库书楼记
- 经学概论讲义
- 致沈兼士
- 致何之兼等
- 罗君楚传
- 论政学疏
-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 宋代金石学
『王国维文存』唐写本《大云经疏》跋☆
- 本章共 916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此卷亦狩野博士所录,前后阙。以文义观之,盖武后载初元年所作《大云经疏》也。卷中所引“经曰”及“经记曰”云云,均见后凉昙无谶所译《大方等无想经》。此经又有竺法念译本,名《大云无想经》(此本已佚。上虞罗氏藏六朝人所书一卷,系第九卷,亦阙前半)。昙公译本中亦屡见“大云”字,故知此为《大云经疏》也。案《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载初元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又《薛怀义传》:“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则天革命称周。”“其伪《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坐讲说。”
《新唐书·后妃传》所纪略同。宋次道《长安志》记大云经寺亦云:武太后初,光明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寺。”皆以此经为武后时伪造。然后凉译本之末,固详说黑河女主之事,故赞宁《僧史略》谓“此经晋代已译,旧本便曰,女王,,于时岂有天后”云云,颇以《唐书》之说为非。志磐《佛祖统纪》从之,故于武后载初元年书“敕沙门法朗九人重译《大云经》,,不云“伪造”。
今观此卷所引经文,皆与凉译无甚差池!岂符命之说皆在疏中!经文但稍加缘饰,不尽伪托欤?又此疏之成!盖与伪经同颁天下,故敦煌寺中尚藏此残卷。第一段中历释《广武铭》,其文完具,盖亦《洛水宝图》之类。中有“千秋不移宗”语,案《唐书·宗楚客传》载中宗时右补阙赵延禧陈符命,引谶曰“百代不移宗”,《宣室志》言“上元初,郜城县民得寇谦之铭,曰,李代代不可移宗”,,盖即指此。第二段云神皇临驭天下,频得舍利,前开祥于光宅。”
案《长安志》云:“光宅坊横街之北光宅寺,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兴气。敕令掘得石函,函中有佛舍利骨万余粒,遂立光宅寺。”所谓“开祥光宅”者指此。第三段引《孔子谶》及《卫元嵩谶》。案《周书·艺术传》:“有蜀郡卫元嵩者,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兴废及皇家受命,并有征验。”此所引八句即是也。通观此卷,附会穿凿,无所不至,怀义等所修自应如此。赞宁于法朗辈尚有恕词,盖未见伪经及此卷欤?嘉兴沈乙庵先生初见此卷,告余内典中自有黑河女主之事,因赞宁之言,遂检得之,并论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