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提要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上
- 卷二下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之一
- 卷七之二
- 卷七之三
- 卷七之四
- 卷八上
- 卷八下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上
- 卷十九下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上
- 卷二十三下
- 卷二十四上
- 卷二十四中
- 卷二十四下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上
- 卷二十七下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上
- 卷三十中
- 卷三十下
- 卷三十一上
- 卷三十一下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上
- 卷四十三下
- 卷四十四上
- 卷四十四下
- 卷四十五上
- 卷四十五下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上
- 卷六十中
- 卷六十下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之一
- 卷七十三之二
- 卷七十三之三
- 卷七十三之四
- 卷七十三之五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上
- 卷一百三十二中
- 卷一百三十二下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上
- 卷一百三十八下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上
- 卷一百四十二下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上
- 卷一百四十九下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 卷一百七十四之九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一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上
- 卷一百八十九下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上
- 卷二百一下
- 卷二百二上
- 卷二百二中
- 卷二百二下
- 卷二百三上
- 卷二百三下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上
- 卷二百五下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上
- 卷二百七中
- 卷二百七下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上
- 卷二百九下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上
- 卷二百十一下
- 卷二百十二上
- 卷二百十二下
- 卷二百十三之一
- 卷二百十三之二
- 卷二百十三之三
- 卷二百十三之四
- 卷二百十三之五
- 卷二百十三之六
- 卷二百十四之一
- 卷二百十四之二
- 卷二百十四之三
- 卷二百十四之四
- 卷二百十四之五
- 卷二百十四之六
- 卷二百十五之一
- 卷二百十五之二
- 卷二百十五之三
- 卷二百十五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一
- 卷二百十六之二
- 卷二百十六之三
- 卷二百十六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五
- 卷二百十七之一
- 卷二百十七之二
- 卷二百十七之三
- 卷二百十七之四
- 卷二百十八上
- 卷二百十八下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中
- 卷二百二十三下
『雍正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九
- 本章共 2.8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九
朱批王世琛奏摺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四年十一月初八日【臣】接准部劄钦奉上谕二道一饬励士习一荐举优行【臣】跪读之下仰见皇上加意作人敦崇实行之
圣心【臣】职司学政敢不夙夜殚心正已率属宣扬圣化除通行各属晓谕外即每於各学生童试文後令伊等当堂公举品行优劣并采访平日乡评合之敎官所报分别惩奨应俟岁试毕造册送部任满之日缮疏彚
题至於有猷有为有守之士固未可多得【臣】现在悉心体访确实亦俟通省试毕後择其材品尤异灼然可信者方敢登诸荐牍不敢草率滥举以负
皇上鼓励学校化民成俗之意所有微【臣】现在钦遵上谕奉行绿由合行奏
闻谨
奏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者焉若能虚公采访莫虑时无真才也勉之毋忽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敬陈武生敎演之法以收实用事窃查武生原以储干城之选文义虽不可阙尤当以骑射膂力为重但入学之後敎官止能考课文义不能敎演武艺平日无事必至怠惰荒废或更恣其勇悍之气游手生事为害乡里势所必然【臣】愚以为宜就附近标营春秋开操时令该教官督率伊等一体演习该标营官加意敎导如有怠惰不率敎者该敎官责惩顽抗者详革处治如有弓马嫺熟为人勤谨可用者该弁与敎官呈送【臣】衙门考验确实即移咨抚镇衙门效用并酌定效用年分择其中材力出羣者比照年满千总例咨部引
见恩赐擢用如此则武生益加鼓舞不致怠废而每岁操演亦必无游手生事之患矣【臣】愚昧之见伏候
圣裁谨
奏
武生随营操演之说且缓至其为害乡里岂止於此而已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谨陈东省监谷积贮事窃惟常平仓谷每岁出陈易新存七粜三所以平谷价杜朽蠧法至善也而东省昔年所收捐纳备赈之谷分贮各道府州县仓者独未议及出陈易新之例【臣】闻初收捐时原止谷价後将价分发各处籴谷贮仓至今巳十余年久贮之谷恐至霉烂【臣】请
皇上敇部定议照常平仓例令各该管官每岁出陈易新则民间青黄不接时可以平价济民食而仓储亦不致浥烂矣【臣】又闻分发谷价有至今尚未籴足者有因前此亏空後经追出尚未籴谷者此项银两存贮府州县库恐易亏空【臣】愚以为宜分别府州县之大小酌定应贮之数竝查现在贮谷数多足备赈给者将未籴谷之价缴贮藩库其现在贮谷数少者将所存谷价酌量多寡限一二年内谷熟时籴谷入仓如此则两三年内仓皆新谷而存贮之价亦无亏空之虞矣【臣】愚昧之见伏候
圣裁谨
奏
出陈易新便於收贮原属良法系朕夙昔所知者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请杜生监干预公事之端事窃东省济兖东三府所属州县俱有漕米定例徵收本色兑运因州县之离水次远者运送维艰又滨海之沙土产米原少山僻之区车行不便此等州县向皆粮户折价与官官遣役往水次籴米兑运漕务无误民亦称便无如州县官明知折价之便民而惧违徵收本色之定例恐地方劣恶生监讦告阻挠故每年於徵漕时先集生监公议折价联名具呈州县乃据以申详上司出示徵收此【臣】所闻徵漕之事一也其他或更有如此类者亦未可定【臣】思此等事旣无误於公有益於民州县官即应详明上司定议奉行何必假借生监以示公论倘欲於公论之中存自利之私则劣恶生监必有逢合意指剥民媚官以为结交把持之端从此妄行生事州县官不复能制矣【臣】请
皇上敕下督抚凡地方公事应随时随地斟酌宜民者皆令地方官据实详明督抚小则批示大则请
旨如有假借生监呈议申详者即系假公济私将地方官生监一并参处如有地方官详议允协而生监故意阻挠者即行褫革从重治罪如此则有司尽职而生监安分干预公事之端可杜抑【臣】更有请者东省向来徵漕折价之州县仰恳
皇上敕下督抚於每年秋收时该州县将米谷时价详报督抚酌定折价数目晓谕粮户输纳州县官仍於水次籴米兑运如有於定价外浮徵者即行参处则州县无违例之嫌漕务易办官民俱沐
皇恩於无既矣谨
奏
九卿速议具奏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奏
闻事【臣】学识庸陋蒙
皇上简任督学山东岁试已周现在接行科试通省士
习仰被
圣天子训谕谆诚感激悔悟日就循谨至通省今岁夏秋两熟百谷俱各丰稔瑞麦嘉禾所在多有【臣】廵试所至目覩熙皥之休风沾被光华之
帝治得以策励驽钝勉奉职守实深庆幸兹据所闻士
习钱粮二事不揣愚昧缮摺恭呈
御览伏祈
圣恩裁鉴谨
奏
览
条陈地方事宜二摺留中至徵收隐弊之奏谅田文镜自能区画得法必另有一番整饬也
提督山东学政【臣】王世琛谨
奏为请杜州县徵收之隐弊事窃查东省州县拆封时皆令本学敎官监拆但新旧钱粮不一每番拆封时户名不啻千万计敎官岂能逐一查算自不得不随州县具文详报且闻柜书隐弊种种不一为今之计必先使现徵之银无可那动又必使粮户实完之数不由州县开报不俟拆封司府先巳知之而後那动之端可杜【臣】酌陈末议伏候
圣明俯赐裁择
一徵收之法设流水号簿连三串票而此每日徵收之数直俟拆封始行总报上司则改多为少司府何从查察【臣】以为宜於连三串票中再添解上司一票当粮户完银时柜书将给粮户解上司两票一并写交粮户亲齎赴学敎官验明骑缝号印始将两票截开一给粮户一存敎官再於流水簿外设日收簿每本百页骑缝用府印该县每日查对流水串根挨号钞入日收簿分晰新旧欵项算明总数钤印就所钞之若干页拆开於次日移送该学敎官将昨日粮户所交之票与该县所送日收簿挨号查对明晰即将所收之票若干张簿若干页每日各自封固钤用学印积至五日票解知府簿解藩司是不由州县开报不待拆封司府已皆知其实徵之数俟至半月或一月知府彚计总数一面详司一面委员监拆如数起解倘有不符即行严?如此则徵拆之数丝毫难以那动官役无从侵隐矣
一州县新旧交代查核完欠全凭流水串根今闻竟有揑造隐匿托言遗失者新任无凭查核若欲传集粮户细查蠧书等即贿买里民诡名承认新任信以为实便行接受後虽觉察而接受在前恐干处分转为掩护矣【臣】请嗣後离任官有将流水串根揑造隐匿托言遗失者新任官即行掲参先议处分查出实弊照例追?如【臣】所陈票解知府簿解藩司之处蒙
恩准行则新任官详请府司将收存票簿发出查对便
完欠了然奸蠧无所售其欺矣
一东省钱粮有粮户将银面交柜书秤估如式然後眼同封固入柜者有粮户自已封固入柜柜书据所开银数写给串票者此自已所封之银当拆封时或致低潮短少其中固有粮户作奸而柜书乘间偷换之弊亦多【臣】以为收银时宜悉令柜书秤估如式眼同粮户封固入柜倘有低少责之柜书赔补不得滥拘粮户则柜书偷换与粮户作奸之弊俱可杜矣
一敎官所有书役亦止办学政文移如【臣】所陈蒙
恩准行则每日收发串票缮写文牒其事较繁应另行募选书役专管照州县总吏例满考职以酬其劳如有於验票时收发迟延勒索纸笔费用者州县不时查察其查对不实遗漏票簿详解迟延并勾通州县柜书作弊者司府不时查察役则革处官则?参
以上诸欵在州县官吏必以为繁琐难行但钱粮关系重大若能不厌烦劳使蠧役无能作奸将行之渐熟竝亦不觉其烦上清
国课下恤民生而官之受益鸿多矣谨
奏
东省新命田文镜兼辖以田文镜之历练老成总督其地自必一一清理何庸汝未逹吏治之书生管见为耶且阅汝条奏内有许多窒碍难行处即或可行於简僻之州县而繁剧之处则万不能行夫既不能通行无碍止於简僻地方不论如何施设皆可又何必多此一番烦扰迂腐之诮汝何以免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