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提要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上
- 卷二下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之一
- 卷七之二
- 卷七之三
- 卷七之四
- 卷八上
- 卷八下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上
- 卷十九下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上
- 卷二十三下
- 卷二十四上
- 卷二十四中
- 卷二十四下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上
- 卷二十七下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上
- 卷三十中
- 卷三十下
- 卷三十一上
- 卷三十一下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上
- 卷四十三下
- 卷四十四上
- 卷四十四下
- 卷四十五上
- 卷四十五下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上
- 卷六十中
- 卷六十下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之一
- 卷七十三之二
- 卷七十三之三
- 卷七十三之四
- 卷七十三之五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上
- 卷一百三十二中
- 卷一百三十二下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上
- 卷一百三十八下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上
- 卷一百四十二下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上
- 卷一百四十九下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 卷一百七十四之九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一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上
- 卷一百八十九下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上
- 卷二百一下
- 卷二百二上
- 卷二百二中
- 卷二百二下
- 卷二百三上
- 卷二百三下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上
- 卷二百五下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上
- 卷二百七中
- 卷二百七下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上
- 卷二百九下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上
- 卷二百十一下
- 卷二百十二上
- 卷二百十二下
- 卷二百十三之一
- 卷二百十三之二
- 卷二百十三之三
- 卷二百十三之四
- 卷二百十三之五
- 卷二百十三之六
- 卷二百十四之一
- 卷二百十四之二
- 卷二百十四之三
- 卷二百十四之四
- 卷二百十四之五
- 卷二百十四之六
- 卷二百十五之一
- 卷二百十五之二
- 卷二百十五之三
- 卷二百十五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一
- 卷二百十六之二
- 卷二百十六之三
- 卷二百十六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五
- 卷二百十七之一
- 卷二百十七之二
- 卷二百十七之三
- 卷二百十七之四
- 卷二百十八上
- 卷二百十八下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中
- 卷二百二十三下
『雍正朱批谕旨』卷四十七
- 本章共 1.6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七
朱批吕耀曾奏摺
雍正六年三月初一日四川按察使【臣】吕耀曾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猥以菲材荷蒙
皇上洪恩格外擢用由道府历陞今职於雍正六年二月十八日到四川按察使任所有微【臣】谢悃已详请抚【臣】宪德代
题本日署按察司建昌道【臣】刘应鼎交下
御制九日宴赏柏梁古体墨刻到【臣】随恭设香案望阙叩头祗领跪捧展读仰见
皇上龙章炳焕
圣藻辉煌喜起同风赓歌应律洵属太平盛事【臣】幸际昌期得邀
宠锡惟恭敬珍藏奉为至宝理合具摺叩谢
天恩谨
奏
览
尔之老成谨慎朕所稔悉但恐蹈柔善依违党援狥庇之习须事事秉公直循天理而无丝毫瞻顾囘护之心方为不负朕之任用也勉之
雍正七年二月十六日四川按察使【臣】吕耀曾谨
奏爲遵
旨摺奏事【臣】蒙
皇上洪恩给假回籍雍正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在西安府接京报一封内开怡亲王大学士张廷玉奉
上谕各省藩臬有准其具摺奏事者亦有本人未曾奏请具摺朕遂未曾降旨者今思藩臬乃地方大员应准其各就所闻所见具摺陈奏且即此可以观其人之居心办事尔等可即寄信与四川按察使吕耀曾伊若有陈奏事件初次具摺差人交门上奏事人转奏嗣後从何处转奏朕再降谕旨可也钦此遵
旨寄信前来【臣】叩头谢
圣泽兼访问各官奉行之善否二十七日至绵州闻御史吴鸣虞朝令夕更语多游移纵容家人生事招
欺隐理合具摺密
奏至四川通省仰赖
刁诬察吏安民以报我
皇上高厚之恩於万一至嗣後奏摺应交何处转奏伏
候
皇上谕旨钦遵奉行谨
奏
嗣後奏摺交大学士蒋廷锡转奏
同日又
奏为遵
旨条陈事窃思东南为财赋之地而江浙两省积欠或至数十万负逋或至二十年岂尽经徵各官惰废之故盖繁剧之区庶务杂遝而县令不能兼顾也钦惟我
皇上睿虑周详於苏松等郡分县治理诚已区画尽善
县丞印果三年内全完者即陞正印如徵不及数正印官罚俸一年者县丞则降一级欠至三分者革职如此则进身有阶既生其鼓舞向上之心而处分綦严自不肯以经徵之分数供正印之侵那矣再查直省地方有要缺中缺简缺我
敕各省督抚将该管地方分作要中简三等预为奏明如遇要缺则於中简之中择才守兼优者一面
人员补用一转移间可为地方收得人之效【臣】蒙
衔陞转於地方实有裨益【臣】冒昧条陈不胜战栗惶悚之至谨
奏
至如陞衔留任之说更属迂谬久任之益虽三尺之童亦皆知之若不因悬缺待人奚必止限三年须知一切陞调皆出於不得已而然汝可谓不谅朝廷用人之苦即?汝一人而论若川臬得人又岂忍夺情特命尔在任守制耶大员缺出不得不挨次陞补设将保荐之员俱以陞衔留任三年则此间大员要缺更将何人陞授所以云此论乃不通可笑之见也
此谕非因嗔责而发不必惊惧朕不辞劳烦谆谆训谕之意不过欲开拓汝之心胸兼亦令汝知朕用心之苦也向後如有陈奏不必过虑忌讳所奏是自当见之施行所奏非接朕训谕亦可增长识见有益无损也将此批谕与宪德赵弘恩看
雍正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署理四川布政使印务按察使【臣】吕耀曾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七年五月十九日奉
旨湖北廵抚印务着四川布政司赵弘恩前往署理四川布政司印务着按察司吕耀曾署理钦此随恭设香案九叩谢
恩伏思【臣】一介庸愚荷蒙我
皇上隆恩不次擢用历陞四川按察使又奉
旨在任守制今复蒙
圣恩着【臣】署理藩篆闻
命自天益深感戴於雍正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接准前司【臣】赵弘恩移交印信祗受视事一切应行事宜【臣】现在彻底清查次第举行惟有益加勉励恪供职守以仰报我
皇上高厚隆恩於万一除详请抚臣代
题恭谢
天恩外理合缮摺奏
谢谨
奏
矢志诚恳甚好勉之又勉可也
同日又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查直隶各州其地方较之各县谅必稍繁现在本管钱谷刑名赖其徵比审理而又责之以董率所属各县综理其刑名钱谷考课其贤否勤惰即才能谙练之员亦恐有不能兼顾之处况府属州县多者不过十余处少者或仅五六处或仅三四处今直隶一州其所辖之县竟有多至五六处者他省【臣】不敢知川省潼川州所属有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而又加以归并安岳之乐至并本管潼川州一切事件较之中等之府尤属繁冗州牧一身势未能彼此兼顾以【臣】愚见似应仰请
圣恩勅下督抚将潼川州改设知府一员统辖所属七处潼川即改作附郭之县再设经历一员如此则地方似有裨益矣是否可行伏祈
睿鉴谨
奏
总在得人何必易州为府耶殊非急务
所奏江西苎布一摺交部察奏
朱批谕旨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