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提要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上
- 卷二下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之一
- 卷七之二
- 卷七之三
- 卷七之四
- 卷八上
- 卷八下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上
- 卷十九下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上
- 卷二十三下
- 卷二十四上
- 卷二十四中
- 卷二十四下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上
- 卷二十七下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上
- 卷三十中
- 卷三十下
- 卷三十一上
- 卷三十一下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上
- 卷四十三下
- 卷四十四上
- 卷四十四下
- 卷四十五上
- 卷四十五下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上
- 卷六十中
- 卷六十下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之一
- 卷七十三之二
- 卷七十三之三
- 卷七十三之四
- 卷七十三之五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上
- 卷一百三十二中
- 卷一百三十二下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上
- 卷一百三十八下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上
- 卷一百四十二下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上
- 卷一百四十九下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 卷一百七十四之九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一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上
- 卷一百八十九下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上
- 卷二百一下
- 卷二百二上
- 卷二百二中
- 卷二百二下
- 卷二百三上
- 卷二百三下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上
- 卷二百五下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上
- 卷二百七中
- 卷二百七下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上
- 卷二百九下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上
- 卷二百十一下
- 卷二百十二上
- 卷二百十二下
- 卷二百十三之一
- 卷二百十三之二
- 卷二百十三之三
- 卷二百十三之四
- 卷二百十三之五
- 卷二百十三之六
- 卷二百十四之一
- 卷二百十四之二
- 卷二百十四之三
- 卷二百十四之四
- 卷二百十四之五
- 卷二百十四之六
- 卷二百十五之一
- 卷二百十五之二
- 卷二百十五之三
- 卷二百十五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一
- 卷二百十六之二
- 卷二百十六之三
- 卷二百十六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五
- 卷二百十七之一
- 卷二百十七之二
- 卷二百十七之三
- 卷二百十七之四
- 卷二百十八上
- 卷二百十八下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中
- 卷二百二十三下
『雍正朱批谕旨』卷一百十七
- 本章共 4.2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七
殊批孙继宗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加衔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恭请
圣安以申犬马恋
主微忱事窃【臣】备兵军前并无寸效上岁逆贼跳梁【臣】
仰仗
圣主天威遵承大将军指示率领官兵奋勇堵剿逆贼
溃散此臣子常分乃荷
皇上弘恩授【臣】总兵官职衔
赐戴孔雀翎子频颁
优旨如此
恩遇虽捐糜顶踵未能仰酬万一今西海平定又蒙恩旨下颁闻
命增惭感激思奋【臣】远在边外恋
主之心实难自已为此缮摺恭请
圣安谨
奏
西边自前岁有事以来尔之尽心効力处甚属可嘉朕实奨悦之至将来更有大受朕恩之日也勉之
雍正三年七月十一日陕西安西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钦奉
圣旨恭谢
天恩事窃【臣】标署前营守备任大汉齎捧
钦赐金翎管孔雀翎子并银蘂茶各色珍药到【臣臣】郊
迎至署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祗受讫又任大汉口传面奉
圣谕【臣】一一跪聆仰见我
圣主明同日月无微不照【臣】查盖造兵房实属窄小不堪屯田牛具骡马实以疲瘦损坏者充数至【臣】口外行走之处竟遭年羮尧隐蔽犬马微劳【臣】自分无由上达而仰蒙
皇上垂鉴洞悉无遗似此
主知之特达实千古希有之遭逢【臣】惟矢心刻骨图报洪恩敬遵密
旨将城工兵房屯田牛具骡马等项逐一细查细估并
将【臣】行走之处及拣选保
奏官员缮具密摺四本恭呈
睿览谨
奏
朕虽未见尔面尔之居心为人朕已洞悉无遗勉力为之所奏保举人员一摺效力行走一摺参奏王嵩一摺留览潘之善居官优劣何如据尔所见所知密奏以闻
同日又
奏【臣】钦遵密
旨拣选得现驻安西肃州镇标右营游击周文正肃州镇属山丹营游击王廷瑞寜夏镇标右营游击彭云隆肃州镇标右营中军守备邹文麟现驻安西凉州镇属高沟堡守备方玘英凉州镇标前营千总任大汉肃州镇标前营千总侯攀桂肃州镇标右营把总张振此八员者前在布隆吉地方行走并进剿插汉乌素地方遇敌则身先士卒平时则训练有方允属实心办事勤劳素着之员相应密摺据实保
奏伏祈
圣主睿鉴谨
奏
此数将弁朕曾问过岳锺琪据云皆不深知
雍正三年八月初三日陕西安西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密摺奏
闻仰祈
圣主睿鉴事窃【臣】闻凉州镇属永昌营副将刘绍宗於逆贼罗卜藏丹津未叛之先即知逆贼叛逆之事不即调遣兵马筹画扑灭之策先与新城堡守备李国祥商议搬移家口躱避之计至逆贼侵陵新城堡与永昌咫尺刘绍宗又不前往救援以致新城堡失陷守备李国祥亦遭贼害逆贼见无官兵又将附近永昌庄村禾场放火攻烧四野百姓逃难蜂拥永昌城下刘绍宗闭门不纳再查新城张义两堡失陷亦系刘绍宗怯懦无能以致人民竟遭涂毒年羮尧闻知其事不即题参以正
国法反行袒护徇庇檄令带甘凉兵马赴布隆吉驻劄雍正三年四月内奉文搬接衆兵家口刘绍宗带领兵八百七十五名各回甘凉肃本处搬接因又奉文更番迭戍其原去之兵於七月内陆续仍抵安西刘绍宗借办理更番及永驻兵丁之事夤缘擅住内地似此怯懦无能不谙军务以致失陷城池之员【臣】本欲具疏指名
题参但系凉州镇统辖【臣】未便越俎理合缮摺密奏再甘肃提标马匹在甘州大草滩地方牧放被贼赶去四十七匹提【臣】王嵩据报不即遣兵跟追乃竟听从中军参将马纪师勒令游守千把及放马兵丁出银赔补【臣】受
恩深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访闻的确谨缮摺密奏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奏
如此据实直陈朕甚嘉之刘绍宗之事朕虽早已闻之尚恐不确览尔此奏则诚然矣今命尔署理提督事务应参劾者竟行参奏应料理处即行料理非比日前有越俎之嫌也勉之勉之
雍正三年十月初三日陕西安西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恭报微【臣】叩领
朱批谕旨日期事窃【臣】前密奏副将刘绍宗提【臣】王嵩
一摺於本年十月初一日蒙
圣主朱批到【臣臣】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祗领讫所有微【臣】密领
朱批谕旨日期理合缮摺具
奏伏乞
睿鉴谨
奏
知道了王嵩才具庸常且系巧诈不堪之人也
同日又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吏部尚书公舅舅【臣】
隆科多等到布隆吉尔口传面奉
谕旨【臣】跪听钦承感激无地随望
阙九叩谢
恩讫伏念前岁青海逆贼蠢动布隆吉蒙古等亦因之作乱【臣】一军孤悬卒能抵敌制胜保护地方者实仗
皇上天威克奏荡平之绩仰荷
天恩擢【臣】总兵且叠蒙
奨赏有加无已【臣】即竭尽犬马何能仰报
高深於万一从前年羮尧到布隆吉时【臣】因赋性愚拙未尝逢迎以致失其欢心从未将【臣】荐举且将失伤守备作为【臣】罪啓奏若非
圣明照鉴知【臣】无罪则【臣】遭年羮尧之陷害寃同覆盆
何由得伸今【臣】得以全躯复蒙
优擢实出
皇上再造之恩【臣】惟有益加奋励恪供职守严谨边防
以图仰答
圣主洪恩於万一耳所有微【臣】感激愚忱理合缮摺奏谢谨
奏
览尔奏谢真诚朕甚嘉悦尔将来乃受朕大恩之人其加勉勿懈
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一日陕西安西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遵
旨具奏事窃【臣】钦遵
朱批谕旨查得副将潘之善曩在巴尔库尔出征时历练营伍熟谙屯田後於元年十一月内从巴尔库尔赴布隆吉地方应援兼程前来允属急公又在布隆吉驻劄两月【臣】见其为人忠厚办事实心【臣】钦遵
圣谕谨缮摺具
奏所有节次奉到
朱批谕旨合并齎缴谨
奏
去岁据年羮尧奏朕云尔极道潘之善之劣处朕因疑其言所以有前此之询今览所奏诚乃揑造之语也将年羮尧在西寜之奏?来尔看岂不可笑之极
雍正四年三月初四日署理甘肃提督【臣】孙继宗谨
奏为密摺奏
闻仰祈
圣主睿鉴事窃【臣】前奏刘绍宗王嵩一摺钦奉
朱批巳命【臣】署甘州提督应参奏者参奏应料理者料理钦此【臣】於到甘之日复加细访甘标马匹於雍正三年五月内被盗赶去原於失马之後勒令官兵赔补失去马匹已经补足继闻奉
旨严查之信参将马纪师将银给还兵丁今部议失去马匹着落王嵩照数赔补守备王珽千总邓洪印把总廖大成三员系专管放马之人并不小心看守以致马匹被贼盗去俱照溺职例革职等因具
题钦奉
谕旨通行到【臣臣】查守备王珽千总邓洪印并非放马之员但有疎防隘口之责而王嵩以疎防之王珽邓洪印作为放马之员以官兵巳经赔出之银两报称尚未捐收以已经补足之马匹报称於马匹收厰起支草料之时买补种种揑词巧饰已蒙
圣主洞鉴革职效力赎罪边塞官兵咸颂我
圣主明同日月举错严明至甘属标路官兵【臣】不时劝训申饬如有阳奉隂违者【臣】当会同总督参奏今将节奉
朱批五摺恭缴伏祈
睿鉴谨
奏
王嵩不堪小人也朕因闻其虚名有儒将之称所以前此阅尔参奏之摺尚怀疑惑及至面见始知真属轻薄小人似此等类一经朕目何能逃其妍媸也
同日又
奏为遵
旨具奏事窃【臣】前奏覆潘之善一摺钦奉
朱批并?来年羮尧之奏着令【臣】看【臣】听闻之下仰见
我
皇上聪明睿智事事精详凡大小臣工之贤否无一不
在
圣明洞鉴之中【臣】思年羮尧身膺显爵位极人臣不思
进贤退不肖反行害正以引邪若非
圣主烛其奸险察其隐微则潘之善必被陷害【臣】一介
孤微蒙
皇上推心置腹待以股肱耳目【臣】断不敢一念徇私有
负
天恩所以前奉
旨下询【臣】见潘之善并无不好之处故据实陈
奏良心难昧
圣明难欺也所有原奉
朱批谕旨并?来年羮尧之奏另摺齎缴外为此缮摺
具奏伏乞
睿鉴谨
奏
所奏知道了潘之善实系好员
朕近日闻尔竟不识字何乃一切摺奏如此通顺妥当耶
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署理甘肃提督【臣】孙继宗谨
奏为叩祝
万夀事窃【臣】身际昌期恭逢
万夀圣节薄海臣民莫不欢呼顶祝【臣】受
恩深重恋
主情殷前经奏请
陛见荷蒙
俞允兹者正拟束装赴京随班拚舞缘新任提【臣】马会
伯尚无抵甘之信【臣】是以未敢即赴
阙廷【臣】谨率【臣】属将弁兵丁呼嵩遥祝
圣主夀与天齐永绵亿万载无疆之福谨
奏
马会伯抵任尚早一切事务不可因系署理稍致推诿因循勉力为之毋怠
雍正五年二月初十日陕西延绥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由绥德南路赴京
陛见回由宣大边路抵任阅历延属塘舖大墩多有破损烟墩低小不堪又未?立旗杆陈列器械有名无实於地方殊无裨益【臣】到任之日即严饬各营汛整理器械每塘舖派兵五名常川防范复令乘春暖天和将墩台烟墩一切修整务令严防密缉
月得雪二次有八九寸一尺一二寸者今岁正月二月又得雪三寸四寸不等地气润湿易於布种
奏
条奏千把一摺甚属可嘉朕近日正为此事特降谕旨尔所奏适与朕意相合已发部议矣
雍正五年三月二十五日陕西延绥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查延绥素称三边重地防卫控御全恃城垣【臣】到任後阅视延绥城窃见北面黄沙自边墙直拥至北城护城已被压没而大城东北角至西舖楼竟成沙山拥压城头约高一丈五六尺【臣】随咨呈督抚二臣委员会同踏勘设法刨运讫【臣】清查营伍有初安塘拨减余守兵空粮一十七分随饬各营路招募补额外复点验营马惟设立驮礮马六十匹俱瘦小不堪【臣】在口外年久知驮马不及
驮载之用再查军兴以来各营军器锣锅帐房等项残缺甚多亦应亟为整理【臣】呈准督【臣】岳锺琪借给银二千两分?各营路制造其银在公费项内按季扣还今先挑出不堪使用枪二百一十四
闻伏乞
睿鉴谨
奏
旗帜锣锅帐房等项军器固属必需然营伍第一以训练为主故云制梃可以挞坚甲利兵教导士卒使明晓大义操演技勇令勤习精熟尤为要务不可专留心於外饰勉之
雍正五年七月十三日陕西延绥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前奏旧设驮礮马匹变易骆驼并改造鸟枪
一摺奉有
朱批谕旨大哉
王言诚万古练兵不易之良法也【臣】随将驮礮马匹变易驼只之处咨会提臣转咨督臣商酌讫再【臣】改造鸟枪二百一十四杆续又挑出不堪枪三十杆俱已打造齐备给兵操演外其余军器现在次第修整【臣】仰遵
谕旨教训痛除营伍积习又每於三六九操演之余必
谆谆教诫朔望传集公所讲解
圣谕
广训使之咸知忠孝大义【臣】惟敬凛
圣训实在奉行万不敢专务外饰沽名要誉自欺欺人
有负我
皇上委任隆恩也为此谨
奏
凡百只以务诚实为要况尔乃武臣目不识丁既无机巧诈伪之才何如率真而行之为善也老练奸猾皆取辱之道丝毫无益勉之勉之
雍正六年三月初十日陕西延绥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臣】属各营呈报各该汛地方去冬得雪大小三次二三寸至五六寸不等入春至二月尽又连得雨雪四次入地五六寸七八寸不等地气潮润天气融和现在布种至於各地方米粮价值甚平理合具摺奏
闻谨
奏
深慰朕怀全赖尔等封疆大臣文武和协实心爱养兵民有以上感
天和也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臣】思军中器械火器最为紧要每兵百名必得鸟枪三四十杆方为足用查【臣】标四营除城守营置立鸟枪一百杆止敷汛防墩舖之用其中左右三营止有鸟枪五百五十杆【臣】思延绥乃三边重地倘有事调遣行走每千名兵止有鸟枪一百八十杆近经派赴西藏兵丁携带三百七十杆仅存一百八十杆委属不敷【臣】欲再添造鸟枪三百五十杆合共九百杆每营三百杆始足备战守之用再查四营步守兵盔甲尚缺少铁碗盔二百四十九顶今【臣】一并补造足数总以公费办公务俾营伍实有裨益伏祈
皇上睿鉴批示遵行谨
奏
好武备火器为重应行添造者一面补造一面将奏准情节咨部存案或具本题明亦可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