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提要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上
- 卷二下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之一
- 卷七之二
- 卷七之三
- 卷七之四
- 卷八上
- 卷八下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上
- 卷十九下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上
- 卷二十三下
- 卷二十四上
- 卷二十四中
- 卷二十四下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上
- 卷二十七下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上
- 卷三十中
- 卷三十下
- 卷三十一上
- 卷三十一下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上
- 卷四十三下
- 卷四十四上
- 卷四十四下
- 卷四十五上
- 卷四十五下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上
- 卷六十中
- 卷六十下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之一
- 卷七十三之二
- 卷七十三之三
- 卷七十三之四
- 卷七十三之五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上
- 卷一百三十二中
- 卷一百三十二下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上
- 卷一百三十八下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上
- 卷一百四十二下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上
- 卷一百四十九下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 卷一百七十四之九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一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上
- 卷一百八十九下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上
- 卷二百一下
- 卷二百二上
- 卷二百二中
- 卷二百二下
- 卷二百三上
- 卷二百三下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上
- 卷二百五下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上
- 卷二百七中
- 卷二百七下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上
- 卷二百九下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上
- 卷二百十一下
- 卷二百十二上
- 卷二百十二下
- 卷二百十三之一
- 卷二百十三之二
- 卷二百十三之三
- 卷二百十三之四
- 卷二百十三之五
- 卷二百十三之六
- 卷二百十四之一
- 卷二百十四之二
- 卷二百十四之三
- 卷二百十四之四
- 卷二百十四之五
- 卷二百十四之六
- 卷二百十五之一
- 卷二百十五之二
- 卷二百十五之三
- 卷二百十五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一
- 卷二百十六之二
- 卷二百十六之三
- 卷二百十六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五
- 卷二百十七之一
- 卷二百十七之二
- 卷二百十七之三
- 卷二百十七之四
- 卷二百十八上
- 卷二百十八下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中
- 卷二百二十三下
『雍正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二
- 本章共 1.0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二
朱批安修德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协理清查江苏钱粮事务监察御史【臣】安修德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黔末庸愚荷蒙
圣恩不次拔擢逾格栽培复
命协同办理清查江苏钱粮受
恩至深刻图报称本月初六日接到部颁
上谕指示周详【臣】捧读再四通行晓谕钦遵讫查官侵吏蚀之弊俱於册内将所侵户名删除揑分诡名零星飞洒以致混作民欠莫可分辨虽据自首仍有不实不尽近今究出各吏胥私记历年侵数竝揑造花名各种底簿据以清查官侵吏蚀渐有头绪再查花分诡寄不独侵蚀官吏为之绅衿富户
内亦有藉此弊混积年抗欠者现有查出一户揑分数十百户诡名积欠至千百两者此等积习若不剔除有关吏治民风且此等花分诡名不为查实则官吏侵蚀之花分诡名不得清楚民欠亦不的实是以设立并尸单俾各据实归并改注本名以免弊混竝非以官户富户派摊分赔官役侵蚀之钱粮
皇上洞鉴甚明为此缮摺奏
闻谨
奏
览汝称颂明鉴等语归美於朕此等虚文竟可不必汝等果能恪秉公忠将诸弊厘剔一清使官民从此蒙福朕之令誉自在其中假若奉行不善剔除不力纵朕能洞鉴於事亦何益之有此一差关系汝等一生人品心术可否信任毋稍漫忽一切处加慎加勉为之
同日又
奏为请除侵欠钱粮之源以清积弊事窃惟钱粮关系
国帑丝毫不容侵隐凡有弊源宜请杜絶【臣】不揣冒昧谨就见闻所及为我
皇上陈之一实徵额册宜造的名也一佥点粮总漕总之陋规宜禁革也一私借钱粮之弊宜禁革也一比较册籍不宜假手书办以滋舞弊也以上四条皆侵欠钱粮弊端是否可采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奏
斯皆汝等会同商酌办理之事何乃彼此不相通知各出己见耶若人人但欲炫露一己之能希朕见赏据臆渎奏参差互异朕未亲历其地未覩情形何所凭而批定是非乎观汝条奏殊非忠良居心明晓协恭和衷之理者似此朕不免有误用人之咎矣奈何
雍正八年二月初四日协理清查江苏钱粮事务监察御史【臣】安修德谨
奏为恭缴
朱批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臣】家人齎捧朱批奏摺二件到【臣】随恭设香案望
阙九叩跪读
谕旨感愧交深窃【臣】荷蒙
圣恩委用协同办理清查江苏钱粮自知才庸任重凡一应清查事宜俱与总理臣等公同酌议办理【臣】初学办事未谙陈奏之体缘现在查出弊端【臣】愚以为得请立法可杜将来弊混乃识见浅陋不知筹计系公同应办之事遽自条陈实属冒昧仰蒙
圣恩训【臣】以公忠和衷之大义【臣】深自愧感惟有恪遵圣训益加慎勉协同总理臣等秉公详慎斟酌办理以
仰副
皇上为民除累之至意谨将钦奉
朱批奏摺二件恭缴谨
奏
所言和衷者不与同事之人争能逞才之谓若不辨是非公私一味随声附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则又不可行矣总之为己心胜皆属私欲从未有怀私而能效忠之理返身自省勉之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