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提要
- 卷一上
- 卷一下
- 卷二上
- 卷二下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之一
- 卷七之二
- 卷七之三
- 卷七之四
- 卷八上
- 卷八下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上
- 卷十二下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上
- 卷十九下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上
- 卷二十三下
- 卷二十四上
- 卷二十四中
- 卷二十四下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上
- 卷二十七下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上
- 卷三十中
- 卷三十下
- 卷三十一上
- 卷三十一下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上
- 卷四十三下
- 卷四十四上
- 卷四十四下
- 卷四十五上
- 卷四十五下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上
- 卷六十中
- 卷六十下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之一
- 卷七十三之二
- 卷七十三之三
- 卷七十三之四
- 卷七十三之五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
- 卷一百二十五之八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四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八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九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上
- 卷一百三十二中
- 卷一百三十二下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上
- 卷一百三十八下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上
- 卷一百四十二下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上
- 卷一百四十九下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七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 卷一百七十四之九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四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七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一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 卷一百七十五之三
-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 卷一百七十六之五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六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 卷一百七十六之九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
-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上
- 卷一百八十九下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上
- 卷二百一下
- 卷二百二上
- 卷二百二中
- 卷二百二下
- 卷二百三上
- 卷二百三下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上
- 卷二百五下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上
- 卷二百七中
- 卷二百七下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上
- 卷二百九下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上
- 卷二百十一下
- 卷二百十二上
- 卷二百十二下
- 卷二百十三之一
- 卷二百十三之二
- 卷二百十三之三
- 卷二百十三之四
- 卷二百十三之五
- 卷二百十三之六
- 卷二百十四之一
- 卷二百十四之二
- 卷二百十四之三
- 卷二百十四之四
- 卷二百十四之五
- 卷二百十四之六
- 卷二百十五之一
- 卷二百十五之二
- 卷二百十五之三
- 卷二百十五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一
- 卷二百十六之二
- 卷二百十六之三
- 卷二百十六之四
- 卷二百十六之五
- 卷二百十七之一
- 卷二百十七之二
- 卷二百十七之三
- 卷二百十七之四
- 卷二百十八上
- 卷二百十八下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上
- 卷二百二十三中
- 卷二百二十三下
『雍正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八
- 本章共 1.3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八
朱批黄之隽奏摺
雍正三年八月十八日提督福建学政左春坊左中允【臣】黄之隽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臣】准督【臣】觉罗满保抚【臣】黄国材移准吏部咨
奉
上谕凡文武官员曾经面奉谕旨除不能记载外俱将训旨一一详细将年月日一同缮写进呈等因通行到【臣臣】蒙
皇上特恩命【臣】提督福建学政於雍正元年十一月初
二日恭请
圣训蒙
召见养心殿
圣谕云汝学问好此去尽心办事做官好朕知之不好朕亦知之【臣】随叩谢蒙
皇上重恩不次超擢【臣】惟竭尽【臣】职不敢纎毫苟且圣谕云非但不苟且凡地方上有所见闻可写摺子奏来所奏之语切不要使人知务必谨密但不可因此挟制他人凡奏事摺可令家人齎进请安摺附督抚皆可福建路甚远此去又有三年钦此【臣】字字铭心叩首而出自到任至今岁试八府一州已竣【臣】见闽省文武大吏皆由
皇上简择任用其人品行事皆在
宸衷洞鉴之内至於府县各官【臣】就按试时所见邵武府知府曹友夏清勤爱民漳州府知府耿国祚才优办事【臣】试汀州时署汀州府事同知李暲勤慎有守试建寜时知府办铜公出署建寜府事同知任焕亦有才干又如莆田知县朱子珑南靖知县彭璋长汀知县赵煌俱谨慎晋江知县叶祖烈勤敏福安知县傅植明亮至【臣】所经过县分一宿而去未能深悉就【臣】所见如此今奉
上谕谨将前所请
训旨缮写恭呈
御览因奉
训旨内令【臣】言所闻见谨连接缮写固封遣家人齎进
伏乞
睿鉴谨
奏
知道了将前面谕之旨另具摺单开写进呈
同日又
奏【臣】材质庸驽荷蒙
皇上简任督学闽省
陛辞之日跪领
圣训镂心铭腑到任後复蒙
皇上拔置坊僚两邀
宠擢感激无地伏念【臣】下之仰承
皇上如天之覆帱
皇上之知人善任如天之照临无微不瞩无远弗届【臣】今岁试已周谨将【臣】所已行者据实敷陈以仰求
训诲【臣】自奉
命以来日念督学一职首在端学术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次及衡文以阐明圣贤之道【臣】见闽地负山襟海形势壮固土俗皆能治生兵民皆知畏法良由
圣德所暨者远
圣化所洽者深是故文武协和兵民相安山陬僻壤素称刁悍之俗者亦皆率循至通省士子虽多向善守法而其间越礼犯科者亦所在而有【臣】仰体
皇上教戒至意反覆开导刋布禁约累数千言颁行府州县学示以义利祸福已禁而仍犯者即行褫革悔过而自新者亦量予开复又於学宫行香讲书之时和气正色令诸生旅进环立喻以
皇上崇儒育材广取士之额举孝亷之行严加等之法有善必奬有恶必惩欠粮包讼万万不可又恐言语未必尽通令教官以土音遍告之继蒙
钦颁
圣谕
广训
御制朋党论即选工敬刋分行各学令生童朝夕肄业务使身体而力行之又闽为宋儒理学之邦【臣】留心采访索其着述见诸生中有好学深思之士能发明理道之奥者意其行谊必有可取容【臣】核实而奨荐之庶理学一途人知所劝至於衡文以制义为凭【臣】谓不读五经则根柢不深不参宋儒则理解不的不读古文则笔力不高不法先辈则家数不合而又非为人深濳纯粹有所实得则亦不能畅然而成章【臣】刋发条约以此立教校试【臣】蒙
恩视学有造士之职苟非殚精竭诚何以上报圣主下酬夙志是以校试所至凡属生童视如弟子法严心慈手勤语复受任至今髪白眼昏而忘其劳瘁冀仰答
圣恩於万一今将科试各府略陈愚悃恭恳
圣慈再加
训示俾【臣】益有所遵守以勉所未能不致有负皇上重选使【臣】之至意【臣】谨
奏
百凡宜务实行不在文字语言间也至於颂圣谀词朕尤厌观今此奏甚觉浮泛不切类斯等奏章嗣後竟可不必朕实无暇披阅也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