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卷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卷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卷一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卷一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卷二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 卷二 阴阳别论篇第七
- 卷二 灵兰秘典论第八
- 卷二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 卷二 五脏生成篇第十
- 卷二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 卷二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卷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卷二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卷二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卷二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卷二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卷二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卷三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 卷三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卷三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卷三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卷三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卷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卷三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卷三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卷三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卷三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卷三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卷三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卷四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卷四 刺热篇第三十二
- 卷四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卷四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卷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卷四 刺疟篇第三十六
- 卷四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卷四 咳论篇第三十八
- 卷五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卷五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卷五 刺腰痛论篇第四十一
- 卷五 风论篇第四十二
- 卷五 痹论篇第四十三
- 卷五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卷五 厥论篇第四十五
- 卷六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卷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卷六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卷六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卷六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卷六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卷六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卷六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卷六 针解篇第五十四
- 卷六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卷七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卷七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卷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卷七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卷七 骨空论篇第六十
- 卷七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卷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卷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卷八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卷八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卷八 着至教论篇第六十六
- 卷八 示从容论篇第六十七
- 卷八 疏五过论篇第六十八
- 卷八 征四失论篇第六十九
- 卷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
- 卷八 方盛衰论篇第七十一
- 卷八 解精微论篇第七十二
『素问识』卷八 着至教论篇第六十六
- 本章共 1.8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吴云:着。明也。圣人之教。谓之至教。
明堂 礼记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前汉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制。详见大戴礼。白虎通。独断。
诵而颇能解 太平御览。颇。作不。
足以治群僚 张云:群僚之情易通。侯王之意难测。所以有不同也。马云:外纪载纪官。举相则王侯。此时已有之。简按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
不足至侯王 足下。太平御览。有以字。
受树天之度 志云:所谓立端于始。表正于中。盖立端表。以测天之四时阴阳。星辰日月之度。以着于经书。乃传于后世。高云:上古树八尺之臬。参日影之斜正长短。以定四时。故愿得受树天之度。以定四时之阴阳。即以四时阴阳。合之星辰日月。分别明辨。以彰玑衡之经术。
四时阴阳合之 吴。改作合之四时阴阳。
疑于二皇 马吴张高。并据全本。疑。作拟。马云:二皇者。伏羲神农也。吴云:神农常以医药为教。今又上通神农。着至言以为教。是神农既皇。又一皇也。高云:不但上通神农。且拟于二皇。二皇。伏羲神农也。此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一脉相传。言大道也。
疑殆 扁鹊传。拙者疑殆。论语。阙疑阙殆。
夫三阳天为业 马云:三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业。事也。上下。手足也。三阳在人。为表之表。其尊为父。事与天同。张云:此三阳者。统手足六阳为言。简按张以下文三阳独至。又云三阳者至阳也之三阳。为太阳。此注非。
合而病至 马云:手足太阳经。不循常脉。合而为病。则阳气太盛。诸部阴阳各经。皆被偏害。吴云。若上下之气。失其常道。不以应天为业。则必内患外邪。合而病至。而偏害于阴阳也。
三阳莫当 吴云:言其义无当于心也。诸家仍王义。
三阳独至 张云:此三阳独至者。虽兼手足太阳。而尤以足太阳为之主。故曰独至。
内无正 马云:正。亦期也。吴云:内无痛苦可正。正。预期也。张云:内无名目可正。高云:并于外则外无期。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并于内则内无正。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正。
不中经纪 吴云:病不中经常纲纪。张同。简按诸家并仍王义。恐非。
诊无上下以书别 吴。七字句。诊云。诊无上下之殊。及可以书记先别者。张同。马云:书。即前阴阳传也。志云:故不能以脉经上下编之书别。简按王注为稳当。
臣治疏愈说意而已 高云:说。作悦。治。理也。疏。
远也。谓理治其言。疏远愈甚。不过悦其大意而已。简按疏。王注为稀。诸家仍王意。今从之。
三阳者至阳也 张云:太阳。至盛之阳。故曰至阳。
积并则为惊 吴云:积并。数并也。惊。今之痫也。马云:二经积并。即手太阳之里为心。足太阳之里为肾。心失神。肾失志。则皆为惊骇。
熊音劈历。吴云:霹雳同。病至如之迅。简按张衡西京赋。激而增响。是也。
滂溢 熊音。泛也。上普郎反。下逸。说文。滂。沛也。
干嗌喉塞 熊音。嗌。音益。咽也。吴云:阳气滂溢于诸经。干涸其嗌。而喉中壅塞。马云:其嗌干。其喉塞。正以心肾之脉。皆上通于嗌喉也。
直心 吴。改作为病二字。马云:凡三阳并合。则必直当其心。张云:谓邪气直冲心膈也。高云:三阳积并为病。谓之三阳直心。亢害已极。故坐不得起卧。志云:直。当也。
便身全 吴云:卧则经气约束。故身安全。马云:便是身患三阳之病之人也。简按马张志高。以坐不得起卧者。为一句。注意率同。皆以全为辞。王为安全之义。恐非。然而不若甲乙作身重为胜矣。
且以知天下 张云:且。犹将也。谓欲知天下之要道。尤当别阴阳应四时。
阳言不别阴言不理 高云:阳。犹明也。阴。犹隐也。明言之。不能如黑白之别。隐言之。不能如经纶之理。其中更有精微。
世主学尽矣 张云:邪并于阳则阳病。并于阴则阴病。阴阳俱病。故伤五脏。脏伤于内。则筋骨消于外也。医道司人之命。为天下之所赖。故曰世主。不明不别。于道何有。
是使圣人之学泯矣。志云:传世之主。学尽矣。
肾且绝 吴云:此上。必有诸经衰绝之候。盖阙之。今惟存肾绝一条尔。简按此注是。高云:史臣记雷公殚心帝教。而深思弗释也。公闻帝教。既竭心思。求之不得。中心如焚。一似肾且绝。可谓强解矣。
惋惋日暮 吴云:惋。音婉。肾者水脏。水畏土。日暮则阳明胃土主事。故惋惋不安。张云:真阴且绝。故惋惋不已。忧疑终日。志云:惋惋。惊叹貌。
从容不出 吴云:肾主骨。骨气衰弱。故虽从容闲暇。不欲出户。
人事不殷 吴云:肾主喜静。故虽人事之来。不欲以身殷受也。志云:殷。盛也。高云:一切人事不殷。殷。犹勤也。简按汉书平当传师古注。人事者。人情也。庄子。其不殷。注。殷。中也。此云人事不殷。盖谓心志迷妄。与人情不相主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