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隋文帝带酒幸官妃 独孤后梦龙生太子
- 第二回 饰名节尽孝独孤 蓄阴谋交欢杨索
- 第三回 正储位谋夺太子 侍寝宫调戏宣华
- 第四回 不发丧杨素弄权 三正位阿摩登极
- 第五回 黄金盒赐同心 仙都宫重召入
- 第六回 同钓鱼越公恣志 挞宫人炀帝生嗔
- 第七回 选美女越公强谏 受矮民王义自宫
- 第八回 逞富强西域开市 擅兵戈蓟北赋诗
- 第九回 文皇死报奸雄 炀帝大穷土木
- 第十回 东京陈百戏 北海起三山
- 第十一回 泛龙舟炀帝挥毫 清夜游萧后弄宠
- 第十二回 会花阴妥娘邀宠 舞后庭丽华索诗
- 第十三回 携云傍辇路风流 剪彩为花冬富贵
- 第十四回 炀帝读史修城 庆儿拯君魇梦
- 第十五回 怨春偏侯夫人自缢 失佳人许廷辅被收
- 第十六回 明霞观李 北海射鱼
- 第十七回 袁宝儿赌歌博新宠 隋炀帝观图思旧游
- 第十八回 耿纯臣奏天子气 萧怀静献开河谋
- 第十九回 麻叔谋开河 大金仙改葬
- 第二十回 留侯庙假道 中牟夫遇神
- 第二十一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击大鼠
- 第二十二回 美女宫中春试马 奸人林内夜逢魑
- 第二十三回 陶榔儿盗小儿 段中门阻谏奏
- 第二十四回 司马施铜刑惧侫 偃王赐国宝愚奸
- 第二十五回 王弘议选殿脚女 宝儿赐司迎辇花
- 第二十六回 虞世南诏题诗 王令言知不返
- 第二十七回 种杨柳世基进谋 画长黛绛仙得宠
- 第二十八回 木鹅开河 金刀斩佞
- 第二十九回 静夜闻谣 清宵玩月
- 第三十回 幸迷楼何稠献车 卖荔枝二仙警帝
- 第三十一回 任意车处女试春 乌铜屏没人照艳
- 第三十二回 方士进丹药 宫女竞冰盘
- 第三十三回 王义病中引谏 雅娘花下被擒
- 第三十四回 赐光绫萧后生妒 不荐寝罗罗被嘲
- 第三十五回 来梦儿车态怡君 裴玄真宫人私侍
- 第三十六回 下西河世民用计 赐双果绛仙献诗
- 第三十七回 水饰娱情 鉴形失语
- 第三十八回 观天象袁充进言 陈治乱王义死节
- 第三十九回 宇文谋君 贵儿骂贼
- 第四十回 弑寝殿炀帝死,烧迷楼繁华终
『隋炀帝艳史』第三十七回 水饰娱情 鉴形失语
- 本章共 7.0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9
诗日:
世事忌到头,到头光景恶。
月落影渐昏,花飞红自薄。
国家残败时,气运自萧索。
雉鸡升鼎耳,龙藻流殿角。
莫言草木微,衰荣系强弱。
国事一差池,乾坤便无托。
任他铁石人,到此也错谔。
寄语治世君,盛时当斟酌。
话说炀帝正看吴绛仙诗句,忽背后一人夺去,急回头看时,却是萧后。忙问道:
“御妻为何悄悄走来?叫朕吃一惊。”萧后道:“妾走来何尝悄悄?还是陛下用心在诗上,不曾看见。”炀帝笑道:“诗虽然看到,实不曾用心。”
萧后也将诗细细看了说道:“陛下好意赐她双果,他到将这怨词来侮慢陛下,还只管思想这贱婢怎么?”炀帝道:“不是侮慢,其中有个缘故。”就要将黄门马急摇散双果的话,对萧后说。萧后道:“侮慢也罢,不侮慢也罢。只要陛下当得起,妾不管这些闲事。今日乃上已佳辰,杜宝学士制成《水饰图经》十五卷,皆备言水中之事,并献黄衮所造水饰七十二种,皆以木人为之,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罗绮,装以金碧,内有暗机,尽能运动如生。其余禽兽鱼鸟,无一件不穷极天人之巧。妾已陈设在九曲池中,欲请陛下去游览一番。不期陛下又思想吴绛仙,未有闲心肠去行乐。”
炀帝笑道:“御妻专会取笑,怎见得朕没心肠?”遂同萧后上辇,竟望九曲池来。
到了池边,只见众富人内相,早将许多水饰,都排列得齐齐整整。原来那水饰,用十二只方船装载,一船一船,次第而排。船上木人或旁山,或临水,或据磐石,或居宫殿,装成七十二般故事。船一移动,则木人笙箫弦管,齐齐奏乐,皆成美曲。或为百戏,抡枪舞剑,百般跳跃,与生人无异。又有妓船十二只,杂于水饰船中,亦皆木人制成,专司行酒。每一船一木妓擎杯,立于船头,又一木妓执壶斟酒于旁,又一木妓撑船于艄后,又二木妓荡桨,于中央围绕送酒,循环奉觞。每到客位前,便停船不去,献上酒来,候客饮干,方才移动。酒若不完,终不肯去。机械悉在水中,绝看不见。真个是穷神人圣,十分巧妙之极?有诗为证:
木鸢飞去争言巧,雕翎能回尽道奇。
何似池头陈水饰,神工鬼斧夺天机。
炀帝细细看了,满心欢喜道:“世间如何有这等巧人?真夺天地之造化矣。”遂叫移酒席到池边,同萧后并坐而观。只见那水饰,一船一船的流将过去,都妆扮着一桩桩、一件件近水的故事,共有七十二般,其实巧妙。你道是那七十二般?
第一,乃神龟负八卦出河,授于伏羲。
第二,乃黄龙负图出河。
第三,乃玄龟衔符出洛水。
第四,乃鲈鱼衔策图出翠妫之水,并授黄帝。
第五,乃黄帝斋于玄扈,风鸟降于河上。
第六,乃丹甲灵龟衔书出洛,授于苍颉。
第七,乃赤龙载图出河,授于尧。
第八,乃龙鸟衔甲文出河,授于舜。
第九,乃尧与舜游河,值五老人。
第十,乃尧见四子于汾水之阳。
第十一,乃舜渔于霄泽,陶于河滨。
第十二,乃黄龙负黄符玺图出河,授于舜。
第十三,乃舜与百工相和而歌,鱼跃于水。
第十四,乃白面长人而鱼身,捧河图授禹,舞而人河。
第十五,乃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
第十六,乃禹凿龙门。
第十七,乃禹过江,黄龙负舟。
第十八,乃玄夷苍水使者,授禹山海经。
第十九,乃禹遇两神女于泉上。
第二十,乃黄鱼双跃,化为黑玉赤文。
第二十一,乃姜源干河滨履巨人之迹。
第二十二,乃弃后稷于寒冰之上,鸟以翼复之。
第二十三,乃文王坐灵沼,于韧鱼跃。
第二十四,乃太予发渡河,赤文白鱼跃入王舟。
第二十五,乃武王渡孟津,操黄钺以麾阳侯之波。
第二十六,乃成王举舜礼,荣光幕河。
第二十七,乃穆天子奏钧天乐于玄池。
第二十八,乃猎于澡津,获玄貉白狐。
第二十九,乃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第三十,乃过九江鼋罨为梁。
第三十一,乃涂修国献昭王青凤、丹鹪,饮于洛溪。
第三十二,乃王子晋吹笙于伊水,风凰降。
第三十三,乃秦始皇人海见海神。
第三十四,乃汉高祖隐芒砀山泽,上有紫云。
第三十五,乃武帝泛楼船于扮水。
第三十六,乃游昆明池,去大鱼之钩。
第三十七,乃游洛水,神上明珠及龙髓。
第三十八,乃汉桓帝游河,值青牛自河而出。
第三十九,乃曹瞒浴谯水,击水蛟。
第四十,乃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
第四十一,乃杜预造河桥成,晋武帝临会,举酒劝预。
第四十二,乃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第四十三,乃仙人酌醴泉之水。
第四十四,乃金人乘金船。
第四十五,乃苍文玄龟衔书出洛。
第四十六,乃青龙负书出河,并献于同公。
第四十七,乃吕望钓蟠溪,得玉璜文。
第四十八,乃钓汴溪,获大鲤鱼,腹中得兵钤。
第四十九,乃齐桓公问愚公名。
第五十,乃楚王渡江得萍实。
第五十一,乃秦昭王宴于河曲。
第五十二,乃金人捧水心剑造之。
第五十三,乃吴大帝临钓台望乔玄。
第五十四,乃刘备跃马跳檀溪。
第五十五,乃周瑜赤壁破曹瞒。
第五十六,乃澹台子羽过江,两龙负舟。
第五十七,乃甾丘甾与水神战。
第五十八,乃周处斩蛟。
第五十九,乃屈原遇渔夫。
第六十,乃卞随投颍水。
第六十一,乃许由洗耳。
第六十二,乃赵筒子值津吏女。
第六十三,乃孔子值洛河女子。
第六十四,乃秋胡妻赴水。
第六十五,乃孔愉放龟。
第六十六,乃庄惠观鱼。
第六十七,乃郑弘樵径还风。
第六十八,乃赵炳张盖过江。
第六十九,乃阳谷女子浴日。
第七十,乃屈原沉汨罗水。
第七十一,乃巨灵开山。
第七十二,乃长鲸吞舟。
各船中歌舞递作,又有许多妓船,不住往来献酒。炀帝赏玩良久,十分畅快。
因说道:“帝王之福,朕与御妻亦享尽矣。”萧后道:“但保得两京无恙,方可谓之全福。”炀帝道:“朕为天子一十二年,朝朝罗绮,夜夜笙歌,若无厚福,安能如此?谅这些鼠窃群盗,安能摇动金瓯。”
正说未了,忽东京越王杨侗近侍哭拜于地,炀帝忙问道:“赵信,你到此何干?”
赵信奏道:“东京亡在旦夕。越王殿下遣奴婢潜身逃遁来奏知万岁爷。”炀帝道:
“东京兵马既多,钱粮叉广,即有李密窥伺,平之亦易,为何这等紧急?”
赵信奏道:“万岁爷有所不知,若单拒李密,也还易为。不幸近日兵权皆左仆射王世充执掌,王世充为人奸险,外虽矫饰,内实有阴谋篡逆之心,凡百所为,皆出其意。越王殿下,惟拱手听从,毫不能自主退进,实为狼狈。故遣奴婢奏知万岁爷,伏望早发良臣,前去救援,犹可瓦全万一;若弃而不理,不为李密所夺,定为王世充所有矣。”
炀帝道:“朕江都富贵享之不尽,何必定要东京?既如此危亡,可置之度外勿问矣。”赵信奏道:“先皇爷创业艰难,如何舍得?还该发兵救援为上。”炀帝道:“得失自有天数,岂汝小人所知。”赵信不敢再奏,只得磕一个头退将下来。炀帝想一想:又叫住道:“我且问你,西苑中近来风景何如?”
赵信道:“万岁爷不问,奴婢也不敢奏闻。西苑自圣驾东游,内中台榭荒凉,园林寂寞,朱户生尘,绿苔绕砌,十分冷落萧条,无复当时佳丽矣。”炀帝道:“湖海中鱼鸟,想犹如故?”赵信道:“余者如故,只有万岁爷昔年放生的那个大鲤鱼,二月内,一日风雨骤至,雷电交加,忽化为一条五色金龙,飞上天去,在半空中盘旋不已,京城内外,人皆看见。”
炀帝惊讶道:“那鱼毕竟成龙而去?大奇、大奇。”萧后道:“游北海时,妾见他头上有个角字,便有几分疑心,故劝陛下射他,不知天生神物,人力必不能害。”炀帝又问道:“花木一定无恙。”赵信道:“各种俱平常,惟有酸枣邑献的玉李树,近来一发茂盛。”
炀帝听见鲤鱼化龙,又见玉李茂盛,不觉打动心事,忙问道:“晨光院的杨梅树比旧何如?”赵信道:“一月前已枯死矣。”炀帝大惊道:“杨梅果然枯死?”赵信道:
“果然枯死。”炀帝忽拍案大叫道:“有这等事?天意何如此耶!”
吓得个赵信汗流浃背,不知为甚缘故,惟萧后知道炀帝索以杨梅台姓,观其荣枯,以卜兴亡。今闯其死,不觉失声。慌忙宽慰道:“无情草木,何关人事,陛下岂可认真。”
炀帝道:“事虽无据,亦自恼人,东京纵不残破,朕亦无心归矣。闻得江东风景秀美,丹阳、会稽、永嘉、余杭一带,山水奇特,朕欲另治宫室,徙都丹阳,同御妻恣意以娱此身,料天下必不能舍我为君也。”
萧后道:“江东虽僻,晋、宋、齐、梁、陈五代,皆相继建都,风景想亦不恶,陛下之言是也。”
炀帝大喜,也无心复观水饰,竟出便殿,召集群臣商议道:“两京皆为盗贼所据,朕不愿复归,意欲退保江东,以为子孙之计,不识众卿以为何如?”虞世基奏道:
“退保江东,不独立子孙万世之业,而以逸待劳,又可俟中原之自定,诚救时权宜之妙算也。”炀帝大喜,随传旨丹阳,重治宫阙,再挖新河,以通永嘉、余杭,限不日要成大功。
传旨未毕,只见御阶下闪出一人,俯伏在地奏道:“江东何可守也?望陛下再思。”炀帝视之,乃门下录事李桐客也。因问道:“江东五代建都,为何不可守?”李桐客奏道:“江东庳湿,土地隘狭,岂天子建都之所。五代偏安,已为万世笑。陛下巍巍天子,奈何效之?况禁卫士卒皆关中之人,日夜思归甚切,若再过江,安保其不为乱?以臣愚见,圣驾宜速返长安,会集勤王之兵,东诛李密,西扫李渊,克复两京,方见圣君贤主之作用也。”
炀帝道:“朕岂不知两京易复?但朕不欲北归,汝安得逆朕意也。”李桐客再要奏时,早有御史陈立出班劾之说道:“圣论已定,在廷大臣尚不敢议,李桐客小官,何得越职而忤圣意?当谪官以警其余。”炀帝准奏,即削李桐客官职,谪居岭表,不许复还。正是:
谀言能得主,忠口易休官。
漫道今时好,须知结局难。
炀帝既贬了李桐客,群臣遂领旨,开河的开河,治宫殿的治宫殿,各自去虐民祸国不题。
却说炀帝退入后宫,甚觉无聊。欲要到月观迷楼去游戏,又因萧后不允,遂带领宫人携酒去游雷塘。
原来雷塘在江都西北,虽无奇特山水,然平原旷野,树木交加,翕然蔚然,别有一种疏宕赏心之处。炀帝游赏良久,颇觉快畅,遂与众美人尽兴痛饮,饮到半醉之时,忽说道:“此处地脉丰隆,两京既失,就死埋于此,却也无妨。”众夫人皆惊说道:
“万岁贵为天子,春秋正盛,何出此言。”炀带笑道:“偶戏言之,不足听也。”大家依然又饮,只吃到日色沉西,方才起身还富。
炀帝此时已有十分酒意,不喜乘辇。骑了一匹逍遥马,带领两个内相,竞自放辔先归。行到半路,忽见一所台榭,松柏阴森,十分茂盛,墙垣虽则半颓,然规模阔大,不像个民间园圃。因问道:“此是何处?”内相答道:“此乃吴公宅,叫做鸡台,乃春秋时,吴王夫差行乐之处。”炀帝道:“朕到从不曾游。今既相遇,何不入去一观。”遂跳下马,步行人来。
只见内中虽然荒芜,尚有玩月楼、藏春阁,养鱼池、驯鹤径、木香亭、樱桃圃,许多游赏之处,炀帝一层一层的看将入来。将到大厅,忽听得内中有人笑语,忙抬头一看,只见一人软翅纱巾,团花氅衣,同一艳妆妇人,在里赋诗饮酒耍子,看见炀帝,遂迎下阶来说道:“陛下别来无恙?”
炀帝定睛一看,原来是陈后主与张丽华也。炀帝一来酒醉,二来精神恍惚,便记不起往日之事。因笑道:“卿与贵妃,为何在此?”陈后主道:“与陛下会晤不远,特特在此相候。”炀帝遂同走人厅来,只见案上杯盘狼藉,笔墨淋漓,因笑说道:“卿与贵妃这等受用,尊前得何佳句,何不献朕赏鉴?”陈后主道:“因前陛下开河,功绩为万世之利,聊述短章,宣扬圣德,但词俚意鄙,恐不堪御览。”炀帝道:“卿才华藻,何必太谦。”陈后主随于袖中取出一诗献上。炀帝接了细看,只见上写道:
隋室开兹水,初心谋太赊。
一千里力役,百万民咨嗟。
水殿不复返,龙舟成小瑕。
溢流随陡岸,浊浪喷黄沙。
两人迎客至,三月柳飞花。
日脚沉云外,榆梢噪暝鸦。
如今游子俗,异日便天家。
且乐人间景,休寻海上槎。
人喧舟舣岸,风细锦帆斜。
莫言无后利,千古壮京华。
炀帝看了一遍,贝内中言言带讽,字字含讥,便大怒道:“死生命也,兴亡数也,汝安知我开河为后人之利。”
陈后主道:“殿下不必怒。臣在江南,止造得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便以为太侈。殿下即当恤民节俭,致治在尧舜之上,为何土木繁兴,荒淫不已,亦为此太侈之事。大抵人生天地,幸得为君,自然各图快乐,当时何见罪之深也。三十六封书,使人至今快怏不悦,殿下宁不记忆乎?”炀帝道:“汝何人,今日尚敢呼我为殿下?”陈后主笑道:“今日与昔日何异,便呼一声殿下,却也无妨。”
炀帝忽醒悟道:“陈叔宝死久矣,汝乃鬼也,何得在此迷人?”遂大声叱之,倏忽之间,陈后主与张丽华寂然不见。炀帝吃了一惊不小,连酒都吓醒,痴呆了半晌。
此时天色渐晚,炀帝不敢再游入去,慌忙上马,离了吴公宅,竟自还官,对萧后说知此事,萧后劝慰道:“巍巍天子,此等亡魂,何足畏也。”炀帝道:“虽不足畏,然亦非桢祥之事。”萧后道:“陛下在东京北海上,亦曾相遇,数年以来,有甚不祯样?”
炀帝道:“御妻宫大有理。”口虽如此说,心下终有几分不安。
萧后忙又将酒来劝,炀帝勉强吃了几杯,自觉神情萧索,遂叫宫人将镜来照。
宫人取了一面菱花宝镜,送到炀帝面前,炀帝随低头一照,只见形神憔悴,满脸上都是酒色之气,自惊讶道:“何以消瘦若此?”萧后凑趣道:“正所谓渣滓日去,清虚日来也。”
炀帝细视良久,忽自抚其颈叹息说道:“朕这般一个好头项,不知谁当砍之?”
萧后大惊失色道:“陛下是何言也?”炀帝叉仰天大笑道:“御妻好不达。贵贱苦乐,人递为之,亦复何伤哉?”左右近侍闻此言者,无一人不惕然惊讶。正是:
良心不泯时时见,天理难消处处明。
漫道世人都是矫,人之将死见真情。
炀帝不以为异,又索酒与萧后对饮,只吃到酩酊之时,方才住手去睡。争奈心绪多端,睡不多一歇,便又醒来。醒在床上,无聊无赖,正唤醒萧后,要以云雨消遗,忽听得官门之外隐隐约约,就像有人唱歌,其声甚悲。炀帝惊讶道:“是谁唱歌,这等凄楚。”遂则耳细听,听了一歇,模模糊糊,不甚明白。随披了衣服,起来细听,走到帘栊之下,只见几个宫人围着一个宫人,听他唱新歌。那官人立在中间,也不慌,也不忙,信口唱道:
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
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实自然成。
那官人唱了一遍,众宫人齐声称赞。炀帝心下大惊道:“杨花李花,分明指我与李渊,一成一败,见乎词矣。官闱之中,何有此歌?”连忙走出叫那宫人来问。
官人原是无心唱了耍子,不期炀帝叫住问他,惊慌无措。炀帝道:“不要惊慌,我且问你,此歌是谁教你唱的,是你自家编了唱的?”官人答道:“此歌乃道路儿童所歌,非贱婢自编。”炀帝道:“儿童之歌,你何由得知?”宫人道:“贱婢有个兄弟在民间闻得,流传人官,故此得知。”炀帝询知是实,忽大叫道:“罢了、罢了,此天启之也,此天启之也。”
萧后听得炀帝叫唤,忙起来问道:“陛下为何不悦?”炀帝道:“歌声可恶,殊令人忿忿。”萧后道:“无根之言,何足信也,不如去安寝罢。”炀帝道:“此等光景,教人如何安枕?怎生贴席?惟酒可忘忧耳。”
众宫人听得,半夜里又慌忙取上酒来,炀帝也不逊让,拿起大杯,没好气的往口中乱吞一连吃了三四杯,愈觉怒气冲冲,又立起身来,在殿上走了数遍,又仰首向天咄咄了几声,依旧去拿酒吃,又吃了一两杯,情景无聊之极,忽大声歌唱起来,歌道:
官术阴阴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
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恋红辉。
炀帝歌罢,禁不住凄凄楚楚,两目中流下泪米,萧后忙劝慰道:“陛下为何这等悲切?”炀帝道:“朕亦安能自知,岂天不欲朕欢娱耶?”萧后道:“陛下歌中之意,妾殊不解。”炀帝道:“御妻休问,他日当自知也。且痛饮灯前,消此长夜,成败祸福,听于天矣。”说罢拿起洒来又饮,直吃到沉沉烂醉,方扶人宫中去寝。正是:
运去多方见谶,衰来无故兴悲。
总是天心好恶,岂曰人力能为?
炀帝睡去,不知毕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