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隋炀帝艳史』第二十九回 静夜闻谣 清宵玩月

  • 本章共 6.5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9

词日:

世事不可极,极则天忌之。试看花开烂熳,便是送春时。况复巫山顶上,岂堪携云握雨,更上最高枝。莫倚月如镜,须臾残蛾眉。百恩爱,千缱绻,万相思。急喉易醉,岂能饮此长命卮。打破五更热梦,送我一杯寒土,此际冷飕飕。丝竹尚在室,已被他人吹。

——右调《水调歌头》

却说炀帝腰斩了麻叔谋,枭示了陶榔儿,削贬了段达。睢阳宁陵一带百姓闻知,尽鼓掌称快道:“只说天没眼睛,谁知也有今日。”男男女女都到河边来看,见了尸首,你一砖,我一瓦,登时打成肉酱。炀帝因民心快畅,知道为食子之故,随差刘岑将麻叔谋私受的三千两金子,分赏众百姓,以慰民情。众百姓得了金子,都一齐叩谢,欢声振地。炀帝望见,亦觉欢喜。只看众百姓散去,方才退入船官。

萧后接住问道:“此事如何处了?”炀帝即将斩麻叔谋,百姓快畅,及金子的事,说了一遍。萧后道:“麻叔谍食小儿,盗国宝,其实该斩,怎么保护睢阳城池,却也是罪?”

炀帝道:“御妻记不得了?昔时耿纯臣曾奏睢阳有天子气,故叫他凿损龙脉,以除灭此气。他回护城池,便不伤龙脉,岂不是罪?”萧后道:“原来为此,妾到也忘记了。但不知这天子气,端的有无?”炀帝道:“据耿纯臣是这等说,连朕也不知。”

萧后道:“陛下自识天文,今又近在雌阳城下,晚间何不登龙舟阁上,观看一回,便知此等事情是虚是实。”炀帝道:“御妻之言有理。”随叫安排夜膳,酒只略饮几杯,也不叫吴绛仙、袁宝儿们来劝,只等一黑,便登阁望气。

不多时,红日西沉,早换上一天星斗。此时乃四月尽间,夜气正清。炀帝与萧后同登舟阁之上,四周一望,月虽未上,只见银汉斜横,疏星灿烂,一派夜景,其实清幽。有诗为证:

露下烟销夜气清,星河拂槛转分明。

令严万乘不闻语,野鹤掠舟时一声。

又云:

野旷天低云影薄,危栏隐隐接高辰。

不知明月在何处,落落疏星来照人。

炀帝同萧后,灯也不点,悄悄的凭栏而坐。起初还似黑暗,略坐了一歇,便觉明亮。炀帝因得袁紫烟传授,晓得些星辰步位,便用手一个一个指示与萧后看。萧后看了,却又问长问短,二人闲话了半晌,渐近二更,此时河里虽有万余龙舟,两岸虽有无数军马,只因炀帝性暴法严,无人敢犯他的旨意。故四下静悄悄,绝无一人敢言语喧哗。

炀帝徘徊良久,四下里观看,并不见什么天子气出现,因笑对萧后说道:“尽信书,不如无无书。这些腐儒之谈,安可尽信。”萧后道:“今日看了,方见明白。若不如此,终久有些疑惑。”二人叉立了一回,渐渐风露逼人,有个凉意。

二人正要下楼,忽听得岸上隐隐有悲泣之声,炀帝忙移步到栏杆边来细听,却不是悲泣,乃是人在岸上唱歌。声音唱的凄惨,却就像哭泣的一般,先还觉远,又听了一歇,渐渐的歌到船边,竟听得明明白白。其歌道: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炀帝细细听了大怒道:“此歌明明怨朕征辽游幸,不爱惜军士。甚人敢高声大气,竟到朕龙舟边来唱。”随即叫左右近侍,快赶去拿住。

左右领旨,二三十人作一阵,忙往下跑,跑到船外,尚听见歌声音未完。及赶上岸看时,莫要说人,就连鬼影也没一个。二三十个内相,在两岸上分作四头乱赶。

不一刻,各龙舟上听得有旨拿人,众内相就有三五百,都灯笼火把,一齐跳上岸来,四围赶捉,哪里有一毫踪影。

炀帝大惊道:“却难怪。歌声还未曾了,朕就叫人去拿,如何这等躲的快,就没一毫形迹?”又叫人到各营去寻,众内相寻了一回,来奏道:“各营俱静悄悄的,哪里有一人动静。”炀帝又问道:“你们众人可曾听见歌声?”众内相道:“奴婢俱明明听见,赶到船外,还隐隐歌声未绝,及走上岸,就不见了。”炀帝沉吟了半晌,对萧后说道:“莫非是鬼?怎敢来讥诮寡人!”

萧后见炀帝彷徨着急,只得好言劝解道:“宇宙中古往今来,奇奇怪怪,何所不有,俗语说得好,‘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这歌声任他是人是鬼,只不睬他,他自然消灭。就是耿纯臣奏天子气,以今日看来,气在哪里?”炀帝道:“御妻言虽有理,只是朕心终有些狐疑不安。”

大家乱了一会儿,不觉一钩残月,早从东山上吐出。萧后见了说道:“此时月出,有四更多了。阁上风露重,请陛下且去安寝,管这些有声无形的事做甚。”炀帝没法,只得依着萧后,走下楼来。又吩咐众人道:“你们还要去寻,只怕到躲在草里或近水之处。”众内棚答应了,炀帝方退人寝官去睡。

众内相领了旨意,不敢怠惰,忙又上岸,到各处寻觅,就像见鬼的一般,东张张,西望望,你来我去,大家乱纷纷,只闹得大天白亮,方才住手。正是:

谣声岂出凡民口,字字分明上帝心。

寄语君王不须捉,举头何日不予临。

炀帝虽然去睡,这一夜毕竟恍恍忽忽,不能安寝。次日起来,萧后知道炀帝心下不畅,忙叫吴绛仙、袁宝儿来随侍。二人走到面前,略与炀帝说几句没要没紧的闲话。炀帝满肚皮忧疑,早不知不觉冰消了一半。正是:

见面即生喜,开言便不嗔。

君王何以乐?赖有解愁人。

绛仙与袁宝儿也不管炀帝心下有事没事,只是笑吟吟讲她戏耍的话儿。炀帝插在中间混了半晌,哪里还记得什么歌声。再过一歇,萧后排上酒来,大家欢饮一阵,便依旧昏昏沉沉,只思量快乐。欲心一荡,就如野马一般,何处去挽缰收辔?今日吴绛仙,明日袁宝儿,早起朱贵儿,晚间韩俊娥,或是这院夫人,或是那院宫女,炀帝在五百一十只大龙舟上,串来串去,就如穿花的蝴蝶,戏水的鸳鸯,无一日不甜蜜蜜在个中领略。这些美人,不是丝竹管弦,将炀帝迎来,就是锦绣绮罗,将炀帝引去。一路上穷奢极欲,比在西苑中更胜。锦帆过处,香气闻数十里远近。说不尽的繁华富贵。

正是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炀帝在龙舟中正天长地久的受用,早不知不觉的到了江都。众臣忙报知炀帝,炀帝大喜道:“朕的游兴,还未曾遍,忽然到了。有趣,有趣。此皆开河与龙舟之功也。”遂传旨,一面打扫离宫,一面收拾车辇,明日就要登岸。众官领旨,各各分头打点。

这一日百事俱整理齐备,到次日,炀帝依旧同萧后乘了逍遥宝辇,众夫人美人依旧坐了七香车,众内相依旧骑了马,众军土依旧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将车驾迎人离官。

原来炀帝前一次来时,带得人少,离富便觉宽大好住。这一回富娥无数,如何居住得下?炀帝与众妃妾一齐拥人,登时将一座离官,填塞得密满。炀帝与萧后住了正宫,众夫人分居了傍宫,吴绛仙、袁宝儿一班宠妾,俱住在后宫楼上,其余美人宫女,或是前轩,或是后殿,住不下的,连亭台池榭里都分散开了。

住便住了。炀帝十分不快。随即宣字文达、虞世基、封德彝几个心腹大臣来商议道:“这一所离宫,如何容得许多妃妾?朕当日原要在芜城中起造宫苑,因忙忙回去,故未曾如愿,今日台官既都到此,再无不起盖之理。卿等可从速料理,免教朕拥塞在此不畅。”

字文达道:“陛下明旨,臣等敢不竭力。但恐工户二部,及郡县钱粮一时不能凑手。”炀帝道:“不要拘定工户二部,不管天下,但有钱粮,俱可调用。如有违旨者,便拿来处斩。”宇文达道:“若得如此,便不难矣。但不知这宫苑要如何起盖。”

炀帝道:“也不要十分太大,只照西苑式样就罢了。只以速完为主。”

群臣不敢再奏,只得领旨而出,遂一面差人天下调取钱粮,一面审视地形,一面采选料物,一面召集工匠。

话休絮烦,左来右去,只苦了这一时的百姓。不半年,早又造成一所穷奢极欲的宫苑。原来这宫苑,就连在一处,前面是宫,后面就是苑,苑中也有十六所别院,苑外东边,因有一块闲地,形势极高,又盖了一所月观。进宫去的路上,又造起了一道大石板桥,苑旁边又挖了一个九曲池,十分有趣。后宋文人苏辙有诗一首,单感叹九曲池之事。诗云:

稽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寄哀音。

可怜九曲遗音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宇文达等造完了宫苑,忙奏知炀帝,炀帝大喜,随即乘辇来看。到了官苑中,只见楼台富丽,殿阁峥嵘,一层层都是锦装绣裹,一处处无非玉映金辉,也有十六院,又添出月观与九曲池,比西苑倍觉有许多幽奇景致。

炀帝看了,喜之不胜,随即传旨,将萧后与众夫人美人,一齐都移入官来。萧后原住了正官,众夫人美人,仍旧照十六院分开。惟吴绛仙独赐她住於月观,其余殿脚女,都发入月观,就当做官女供用。炀帝宫苑分派既定,便日日带领许多美人,各处去寻山问水,览胜探奇,无一时一刻能离了妇人与酒杯、丝竹。正是:

快心若个能知足,得意谁人肯掉头?

只待戏场收拾起,凄凄冷冷大家休。

一日正值三月三日,天气清爽,春光明媚。炀帝对萧后说道:“晋永和时节,但遇今日,大家小户,都要临水饮酒,以为修楔。朕与御妻,何不借这个名色,往江头游玩一番?也不虚负春光。”萧后道:“及时行乐,陛下之意最善。”随叫近侍打点酒肴,又传旨安排龙舟凤舸,往江头候驾。

炀帝与萧后同上玉辇,带领众美人,笙箫弦管,竟到江头来取乐。不期江中发起风来,波浪大作,不便上船。遂同到江楼上坐下饮酒,却观看那长江一派风景。

众美人歌的歌,舞的舞,炀帝欢饮了半晌。

忽见一只凤艚船,被风浪将缆绳掀断,竟流到江中间去了。又无人在船上支撑,随着风浪,一颠一播,再不能定。炀帝与众人看见,都一齐笑起来说道:“到也有趣。”萧后道:“何不叫人去救了回来?”炀帝道:“这样大风,如何去救?”

说不了,只见那只船,一头起,一头落,在波浪中就如跌跳一般。炀帝指着问道:“你们看这船播来播去,像个什么东西。”美人也有说像一只大鞋的,也有说像一片莲叶的。袁宝儿说道:“以妾看来,还像个大鲤鱼。”炀帝笑道:“果然还像鲤鱼。”萧后笑道:“既像鲤鱼,陛下何不钓它起来?”炀帝笑道:“钓到要钓,只是没这等长大丝纶。”一时高兴,遂提起笔来,就在江楼壁之上题诗四句。说道:

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意欲持竿往钓取,恐是蛟龙还复休。

炀帝题这四句诗不打紧,识者看来,以鲤鱼应着李渊,早已知是亡国的谶语,自家哪里晓得?炀帝题完,萧后看了,称赞不已,众美人复进上酒来,炀帝吃了半日,只等玉山颓倒,方才住手还宫。到了宫中,十六院夫人接住,依旧又弹丝品竹的欢饮。正是:

歌舞叉相劝,君王尚未醒。

莫言沉醉也,犹可伴娉婷。

一夜月色甚明,炀帝厌那些丝竹聒耳,遂同萧后与十六院夫人,带领了四五个美人,携了一尊酒,几个小盒儿,同到新造的石板桥上看月。此时夜已三更,一轮明月,正照着当头。炀帝道:“不要设座,就将锦鲲铺在桥上,大家席地而坐,更觉有趣。”众夫人都笑道:“果然有趣。”遂不分大小,都随便团团坐下。连袁宝儿几个美人,也赐她坐了。

大家清言调笑,欢饮了一会儿,炀帝说道:“我们这等清坐看月,岂不强似那些笙歌闹吵。”萧后说道:“此时若是玉箫吹一两声,却也无妨。”炀帝道:“月下吹箫,最是妙事,御妻想得有理。”遂对朱贵儿说道:“你可单吹一曲与大家赏鉴,吃杯酒儿。”朱贵儿笑笑说道:“我吹、我吹。”随取了一管紫竹箫,拿在纤手里,启朱唇,轻吞慢吐的吹将起来,悠悠扬扬,其实好听,真个是:

珠圆莺滑逗秋凉,别是风流宫与商。

几字细来青汉近,一声松去碧天长。

寒云漱齿声俱冷,白云调喉韹欲香。

不道无情三尺竹,月中吹出断人肠。

大家听了无不快畅。萧后道:“妾出的这题目何如?”炀帝道:“好题目。有此一曲箫声,我们桥头看月一段风流方才摹写得出。”萧后道:“这条桥叫甚名字?”炀帝道:“没有名字。”萧后道:“既没名字,陛下何不就今日光景起它一个,留以为后日佳话?”炀帝道:“说得有理。”

遂低头想一想,又周围数了一遍说道:“景物因人而胜,古人有七贤乡,五老堂,皆是以人数著名。朕同御妻与十六个妃子,连袁宝儿、吴绛仙、朱贵儿、薛冶儿、杳娘、妥娘六个,共是二十四人在此,就叫它做二十四桥,岂不妙哉?”

大家都欢喜道:“好个二十四桥!足见陛下无偏无忘之意。”遂一齐奉上酒来,炀帝十分快畅,接杯在手,饮满而酌。后唐人杜牧过此,吊其遗迹,作诗一首感之,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炀帝同众人尽量欢饮,只吃到十分酩酊,方才起身,同萧后携手踏月还宫。

自此以后,今日赏花,明朝玩柳,一日亭台,一日池榭,不多时,又将一所锦绣宫苑游幸厌烦了,一日驾幸月观,吴绛仙梳洗犹未完,炀帝遂走进房来,移一张椅儿坐在镜台旁边,看他画长娥眉。

绛仙笑道:“那些好看,劳万岁这般垂盼?”炀帝道:“看美人窗下画眉,最是美观。只可恨这些宫殿,盖得旷荡,窗牖又高又大,显不出你这般风流态度,若得几间曲房小室,幽轩短栏,与你们悄悄冥冥相对,便可遂朕平生之志。”绛仙道:“万岁要   制造几间却也容易,何消说得这样艰难?”

炀帝道:“制造几间,可知容易。难只难于没一个有奇思之人会调度。若叫外边这些臣子去造他,依旧盖些直笼筒的宫殿,有何趣味。”

正说未了,忽见旁边转过近侍高昌,跪在地下奏道:“奴婢到有一个朋友,常自说能造精巧富室,不知可中圣意?”炀帝道:“此人是何处人,叫甚名字?”高昌道:

“此人姓项名升,乃浙人,与奴婢原是同乡,奴婢因此晓得。”炀帝道:“既有此人,可就叫他来见朕。”高昌领旨,随飞马去叫。

项升闻旨,不敢迟留,忙跟了高昌来月观中见炀帝。炀帝随问道:“高昌荐你能制造宫室,朕嫌这些宫殿没有逶迤转折之妙,你可尽心制造儿间有韻趣的宫室,朕当重赏。”项升奏道:“小臣虽晓得制造,只恐不当圣意。容臣先画一个图样进呈,候万岁裁定了,方敢动手。”炀帝道:“这也说得是,只不可耽迟了。”

项升退出,遂连夜画写图样,直画了三四日,方才画完了,寻着高昌,同献与炀帝。

炀帝接了展开细看,只见上面画了一间大楼,中间却千门万户,有无数的房屋,左一转,右一折,竟看不明白是哪里出入。炀帝大喜道:“你这般巧心,朕有这样一所宫室,也不负为天子一场。尽可老死其中矣。”随先赏赐项升许多彩缎金银,专督其事。一面敕工部选四方的材料,一面诏户部发天下的钱粮,又差封德彝监督催办:“如有迟缓,即指名参奏,朕当严刑重处。”

项升同封德彝各有司,领了旨意出来,随即相视地形,动工起手。朝廷旨意一下,谁敢不遵?只得剜心割肝去支应。争奈这一次比前不同,内帑外库,俱已空虚。

天下百姓的膏血已尽,那里还禁得又起一场大工?只因这一番土木,有分教:干戈四起,盗贼蜂生,黎民保不得性命,朝廷坐不稳江山。这正是:

世乱自遭兵,民穷定为盗。

任有万木撑,江山要重造。

不知这场大工毕竟如何得成?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