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隋炀帝艳史』第十一回 泛龙舟炀帝挥毫 清夜游萧后弄宠

  • 本章共 6.7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6-09

诗曰:

君莫恃繁华,繁华没终始。

鹿台一旦体,三归千载耻。

秦破为长城,陈亡因结绮。

石家金谷园,岂不极华糜?

歌舞未曾终,身夷绿珠死。

汉主好神仙,金茎云外起。

丹药几时成?长陵高垒垒。

前鉴已如斯,后人可知矣。

何事愚君臣,荒淫不知止。

今古吊兴亡,叹息何能已。

话说炀帝因御道开得齐整,转觉銮舆仪仗不甚鲜明,又与虞世基商议道:“朕想天子至尊,出舆入辇这些卤簿仪仗必要极其华美,方可为万国观瞻。朕这些旧仪仗,都是先帝所造,日久败坏,行在御道上殊不壮观。卿可另制一副精工美华的,以为宸游之助。”

虞世基奏道:“这有何难?陛下只消降一道旨意,令天下郡县地方,不拘水陆禽兽,凡是毛羽可为氅眊之用者,都要献来。臣即命匠制造,以供上用。”

炀帝大喜,随传旨令天下进贡毛羽,有一郡一县不献者斩。旨意一出,谁不敢遵?忙得那些郡县官员,这里取翠鸟之羽,那里拔锦鸡之毛,罗网满山,矢缯遍野,各处俱搜求奇禽异兽不题。

却说江南乌程地方,有一座升山,升山之中,有一株松树,亭亭直上,有百丈余高,四围再无一个附枝。清阴散落,团团如盖。绝顶当中,正正的结了一个鹤巢,巢中有一对仙鹤,在上面饮风吸露,生雏哺子。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自以为深山高树飞去飞来,再无祸恶,不期被一伙寻羽毛的看见,便算计道:“稀奇毛羽哪里去寻?这对鹤羽拔将下来,到也精精致致,尽搪塞得过。”有几个道:“鹤羽虽好,只是这样高树,又无枝干攀援,如何上去拿它?”众人商量了半晌,内巾忽一个有见识的说道:“我们何必上去,只消将树斫倒,使可拿它下来。”众人都一齐笑起来说道:

“斫倒了树,他却不会飞去?”那个有见识的等众人笑完,慢慢说道:“兄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这树上既有鹤巢,定有小鹤在内。我们拿了小鹤,那大鹤心痛小鹤,自然不肯远去,再慢慢将小鹤引诱,何愁拿他不着。”众人道:“老兄之言有理。”便一齐捉斧轮斤,来伐松树。谁知仙鹤乃飞禽中通灵之鸟,见众人在树下商量伐树,便晓得为他身上这几片羽毛,真个怕伐了树,损伤巢中小鹤,便绕树悲鸣了几声,没奈何忍着痛,自将身上的几根氅毛都拔了下来,乱纷纷的坠到地下。众人看见,大家都惊讶起来说道:“有这等奇事?它如何便知要拔羽毛!这都是君王有福,神明来助。”也不伐树,都欢欢喜喜来见县官。正是:

也非君德也非神,自是仙禽善保身。多少聪明遭祸害,始知灵鸟胜于人。

众人拿了鹤羽,一齐来见县官说道:“君王有道,仙禽自献羽毛。”遂将仙鹤的事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心下明知是鹤怕伤子之故,只要贪图富贵,便依着众人,惊传作一桩奇事,以为祥瑞。一面赏了众人,便一面写表申奏朝廷说道:“民间有谣言,天子造羽仪,禽鸟自献羽。”炀帝览表大喜道:“朕非有圣德格天,禽乌如何献瑞?”便将县官大升三级。满朝文武得知消息,俱上贺表称庆。又值虞世基的仪仗舆辇俱已造完,炀帝喜甚,遂下诏各官俱于西苑赐宴。这一日炀帝穿一件织万寿的衮龙袍,戴一顶嵌八宝的金纱帽,高坐了七香宝辇,一队队排开这些簇新的卤薄仪仗,文武官员都穿了朝服,骑马簇拥左右而行。真个是花迎剑珮,柳拂旌旗,万国衣冠,千官护卫。但见;御烟缭绕金舆度,仙乐缤纷玉辇过。

莫向人前夸富贵,四方膏血已无多。

炀帝驾到了西苑,便传旨将御宴排在船上。炀帝自坐了一只大龙舟。其余风舸三五十只,令百官俱照衙门分开坐了。船行时龙舟在前,众风舸随在后面,一只一只的鱼贯而进。若是住了饮酒,龙舟却在中间,风舸都团团的绕在四面。炀帝引众官先游了北海,次登三神山,以览东京的形胜,然后才到五湖中细细赏玩饮酒。

须臾间,觥筹错落,音乐缤纷,君臣们尽情痛饮。炀帝吃到兴豪之际,对群臣说道:“今海内升平,禽鸟献瑞,朕与卿等君臣共乐,也是千秋的胜事。湖上这等风光,卿等文臣有才者,何不赋诗以纪之?”

众官俱各领旨,不多时,早有翰林院大学士:虞世基出位奏道:“微臣不才,俚言奉献。”诗日:

五湖风景异,天子圣恩偏。

敕赐陪宸宴,传宣泛御船。

鸟吹新管龠,花吐锦云烟。

愿作南山献,君王寿万年。

炀帝览诗大喜道:“清新艳美,学士之才也。”命赐酒三杯,自饮一大巨觞。酒未毕,又有司隶大夫薛道衡出位奏道:“微臣不才,亦有短章奉献。”诗曰:

圣主宸游日,花香鸟语甜。

回舟趋剑履,进食列梅盐。

水碧千秋鉴,山高万古瞻。

君恩如湛露,欢饮正厌厌。

炀帝览诗亦大喜。也赐酒三杯,自饮一巨觞。酒才毕,又有光禄大夫牛弘,出位赛道:“臣虽不才,亦有微言奉献。”诗曰:

四海承平久,君王乐事多。

仙禽来献瑞,北海静无波。

觥履交珠玉,笙歌杂绮罗。

小臣持献寿,花柳正婆婆。

炀帝览诗亦大喜。也赐酒三杯,自饮一巨觞。饮完说道:“卿等俱有佳作,朕为天子岂可无诗?朕也纵吟数首,卿等勿笑。”众文武皆齐呼万岁道:“愿观天翰。”

炀帝大喜,随命近侍展开纸笔,挥毫染翰,御制《望江南》八阕,单咏湖上八景云:

第一首,咏湖上月:

湖上月,遍照列仙家。水浸寒光铺枕簟,浪摇晴影走金蛇。偏称泛灵搓。光景好,轻彩望中斜。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枝花。开宴思无涯。

第二首,咏湖上柳:

湖上柳,炯里不胜摧。宿露洗开明媚眼,东风播弄好腰肢。烟雨更相宜。环曲岸,阴覆画桥低。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幽意更依依。

第三首,咏湖上雪:

湖上雪,风急堕还多。轻片有时敲竹户,素华无韵人澄波。望外玉相磨。湖水远,天地色相和。仰面莫思梁苑赋,朝来且听玉人歌。不醉拟如何?

第四首,咏湖上草:

湖上草,碧翠浪通津。修带不为歌舞缓,浓铺堪作醉人茵。无意衬香衾。晴霁后,颜色一般新。游子不归生满地,佳人远意寄青春。留咏卒难伸。

第五首,咏湖上花:

湖上花,天水浸灵芽。浅蕊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明霞。只在列仙家。开烂漫,插鬓若相遮。水殿春寒幽冷艳,玉轩晴照暖添华。清赏思何赊。

第六首,咏湖上女:

湖上女,精选正轻盈。犹恨乍离金殿侣,相将尽是采莲人。清唱漫频频。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弦闻昼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辇从群真。

第七首,咏湖上酒:

湖上酒,终日助清欢。檀板轻声银甲缓,醅浮香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春殿晚,仙艳奉杯盘。湖上风光真可爱,醉乡天地就中宽。帝主正清安。

第八首,咏湖上水:

湖上水,流绕禁园中。斜日暖摇清翠动,落花香暖众纹红。蘋末起清风。闲纵目,鱼跃小莲东。泛泛轻摇兰棹稳,沉沉寒影上仙官。远意更重重。

炀帝赋完,群臣朗诵一遍,尽称诵道:“宸藻淋漓,如金如玉,真帝王之雄才也。”各献酒一觞称贺。炀帝大喜,连饮了数觞,带着酒兴笑说道:“卿等莫道朕赖先帝绪余得为天子。便叫朕与士大夫赋诗作文同争高选,只怕这天子之位,也该是朕坐了。”说罂,又哈哈大笑。

群臣道:“圣才天纵,岂臣下所敢望也。”又各献酒一觞,炀帝亦命各赐一觞。

君臣们尽情痛饮了半日,俱各大醉,遂命罢宴。群臣谢了恩,众内相即将御船一只只俱撑拢岸边,群臣上了岸,俱穿花拂柳而去不题。

却说炀帝余兴未尽,又叫唤了一只小龙舟,折人龙鳞渠,到十六院来闲玩。众夫人听得炀帝驾临,各院中俱焚香奏乐,迎接銮舆。炀帝的龙舟沿渠而行,先到了迎晖院,早有王夫人带领着二十名美人与许多盲人,笙萧歌舞的将炀帝迎入院中。

炀帝说道:“今日赐宴,群臣不觉大醉。”

王夫人奏道:“闻陛下在龙舟中挥毫染翰,顷刻而成八咏,群臣愧伏,真天才也。贱妾等欲以一觞称贺,陛下还有兴否?”炀帝笑道:“既有才赋诗,安得无兴饮酒?”

王夫人大喜,随叫看宴。原来院中酒肴俱是伺候停当的,听得一声饮酒,奇品异昧,顷刻而集。炀帝同王夫人坐了,其余二十名美人都侍立在左右,轮换歌舞,次第献觞。忽然一个美人献上酒来,生得绰约如娇花,清癯若清柳,眉目之间,别有风情。炀帝看了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美人答道:“贱婢姓朱,小名叫做贵儿。”

炀帝道:“看你颜色鲜妍,声音娇滑,一定善歌,可单唱一曲朕听。”朱贵儿也不推辞,便手执红牙,轻轻唱道:

人生得意小神仙。不是花前,定是尊前。休夸齿皓与眉鲜,不得君怜也枉然。君若怜时奠要偏。花也堪怜,叶也堪怜。情禽不独是双鸳,莺也翩跹,燕也翩跹。

炀帝听罢大喜道:“你不独声音嘹亮,歌喉婉转,只这曲意儿,便字字动人,真美人也。”就将自己的洒杯递与左右,叫筛一杯赏她。贵儿接滔,谢恩而饮。炀帝又道:“朕今日御制《望江南》八首,你可谱出新声,教大家习熟,时常供应,免得那些陈腔腐调,逐日聒耳。”贵儿领旨。炀帝与王夫人又饮了几杯,依旧上小龙舟沿渠到别院去耍。

到了绮阴院,又有谢夫人带领众美人接住,到了院中,众美人献上酒来。炀帝也不推辞,接杯又饮。饮了数杯,偶回头看花,忽见南轩中香烟清美,一张瑶琴横在案上,炀帝便以手指着问道:“妃子一定善此。”谢夫人道:“贱妾性颇好此,但愧不精耳。”炀帝道:“可弹一曲为朕解醒。”遂起身拂了谢夫人,竞到轩子中坐下。

谢夫人不敢推诿,在博山炉中,又添了两块沉香。便拂金徽,整玉轸,噰噰的弹一套《关雎》。真个是高山流水,圣人的雅乐,与那些丝竹管弦,自是不同。怎见得?但见:

十指龙飞去,七弦风雨惊。

细疑飘梵籁,疏认度钟声。

石涧淙淙冷,秋空飒飒清。

始知君子乐,别有凤凰鸣。

谢夫人一弹再鼓,余音婉转悠扬,不绝如缕。喜得个炀帝笑容可掬,说道:“蔡琰胡笳,昭君琵琶,不过是胡俗之音,怎如得妃子瑶琴一曲,芳韵千古。”谢夫人道:

“陛下过誉,焉敢当此。”又邀炀帝去饮酒,炀帝吃了几杯,又乘了一驾小香车儿,到各院去游。在积珍院与樊夫人下了一会儿棋,又到清修院与秦夫人说了半晌话。

这院烧香,那院煮茗,只游赏到月上东山,方才传旨还宫。

到了宫中,萧后接住说道:“今日陛下赐宴群臣,为乐何如?”炀帝道:“今日饮酒甚畅。”就将群臣献诗与自家做词八首,一一说了。萧后道:“目今秋月正清,贱妾要陪圣驾到西苑一游,不知陛下允否?”炀帝道:“御妻要游,不可草草。明日趁此月白风清,须作一清夜胜游,方得快畅。”萧后道:“既作夜游,宫中这些妃妾,皆来到西苑,就带她们去看看也好。”炀帝道:“这个使得,明日叫御林军多拨些马匹与她们,骑在马上奏乐,朕与御妻从御道上一路看月而去,有何不可。”萧后大喜道:“如此最妙。”

炀帝道:“马上奏乐虽好,只是这些旧曲,殊不堪听。须得几章新诗,谱人笙箫。方不负此良夜。”萧后道:“陛下天才潇洒,何不御制一章,待妾叫她们连夜打出,以见一时之胜。”炀帝道:“御妻之言有理,待朕自制。”萧后大喜,随命看宴来与万岁爷润笔。就移席在露台前看月,炀帝一边饮酒,一边挥毫染翰,虽非七步高才,却也不惭倚马。须臾之间,早已信笔制成《清夜游曲》一章:

洛阳城里清秋美,见碧云散尽,凉天如洗。须臾山川生色,河汉无声,千树里一轮金镜飞起。照琼楼玉宇,银殿瑶台,清虚澄澈,真无比。夜良情不已,敕千乘万骑。纵游西苑,天街御道,平如砥。马上乐,竹媚丝娇;舆中宴,金甘玉旨。试凭三吊五,能几人不亏圣德,穷华糜。须记取隋家,潇洒王妃,风流天子。

炀帝作完,递与萧后看,萧后读了一遍,大喜道:“陛下宸思清俊,御翰淋漓,古今帝王,真不能及也。”炀帝道:“偶然试笔,何劳御妻过奖。”萧后随叫宫中能歌的,谱入清讴;善乐的,打入丝竹。连夜叫众人习熟,明夜要游西苑。炀帝又叫近侍眷了一纸,传与迎晖院朱贵儿,叫她教合院美人唱出,明夜马上来迎。吩咐毕,炀帝与萧后又在星月之下欢饮半晌,方才安寝。

次日二人起来,吃了早膳,便唤众官人来演歌乐。众官人歌声婉转,乐音清亮,早已习熟,炀帝大喜,便传旨叫御林军备马三千匹,一半官门伺候,一半西苑伺候。

这一日,炀帝因要作长夜之欢,也不到西苑去游,午膳时,二人在桂殿中吃得醉醺醺,依然入官去睡了。

不多时金乌西坠,玉宇无尘,碧天上早现出一轮明月。左右见月起,慌忙收拾夜宴,请炀帝与萧后起来去吃。炀帝与萧后被唤醒来,重新梳洗一番,换了几件新制的清倩龙衣,并着香肩,携了素手,走出官来。看见月色如银,银河淡荡,二人满心欢喜,在殿上略吃了些夜膳,便传旨去游西苑。

近侍们早已备下了一乘双位并坐玩月的香舆,上面是两个坐儿,四围帘幕尽高高卷起,舆上两旁,可容美女数人送进饮食。炀帝与萧后同上了香舆,又叫众盲人上马,分作两行,一半在前,一半在后,慢慢的奏乐而行。

真个天子有百神呵护,这一夜月色十分皎洁,照耀的御道上就如白昼一般,众宫人都是浓妆艳服,骑在马上,或抱鸾笙,或鸣凤管,一簇绮罗,十行丝竹,从大内直排至西苑。只疑是仙子临凡,真不羡人间富贵。但见:

笙箫一派宫中出,丝竹千行马上迎。

圣主清宵何处去?为看秋月到西城。

炀帝在舆上看见这等繁华,十分快畅。对萧后说道:“闻昔时周穆王,乘八骏马西至瑶池,王母留宴,一时仙乐仙女之胜,千古诧为奇谈。以朕看来,亦不过是如此光景。”萧后道:“瑶池阆苑,皆属玄虚,今夕之游,乃是真瑶池耳。”炀帝笑道:“若今日是瑶池,朕为穆天子,御妻便是西王母了。”萧后亦笑道:“妾若是西王母,陛下又要思量董双成与许飞琼也。”二人相视大笑。左右进上酒来,二人一边饮酒,一边谈笑。

须臾香舆到了驻跸亭,只见十六院夫人,带领着台苑官人,都在马上奏新制的《清夜游曲》,来迎圣驾。炀帝将十六院夫人都宣到面前,不许下马,就在马上,各赐酒一杯,分作两行,紧紧贴着香舆而行。其余宫女,俱照旧奏乐前行。

不多时到了西苑,五湖中的龙舟风舸,一字儿排在岸边。炀帝与萧后下了香舆,同上龙舟,十六院夫人也坐了十六只龙舟,其余的数千宫女,都上风舸,各船奏乐。炀帝叫先游五湖,众内相领旨,数百只龙舟风舸一齐往五湖中撑开,将满湖的月光波影荡得粉碎。船上的官人音乐递奏,这一船细乐才完,那一船清讴又起,一个个就像凌波仙子,一个个就如神女夜游。五湖中月下风光,更觉清幽澄澈。正是:

波光罗绮凌千顷,月影笙歌搅万层。

半夜龙舟来又去,只疑打破玉壶冰。

炀帝欢游了一会儿,又叫放人北海,北海中清风细波,水天一色。炀帝叫将船头向月掉住,十六只龙舟,围作一层,百十只凤舸又围作一层。十六院夫人一院院俱照次第,都到大船上来献酒为寿。众美人或是歌一回,或是舞一回,都逞妖娆斗颜色,百般的在筵前卖弄,炀帝与萧后欢赏不已。歌舞罢,就留十六院夫人在大船上同饮。

炀帝道:“朕得御妻这般窈窕贤淑,又有众妃子婉娈温柔,朕今生料不寂寞矣。”萧后道:“贱妾无状,全赖众夫人以慰圣怀。”众夫人道:“陛下与娘娘乃天姝帝子,德貌天成,妾等葑菲下体,蒙圣恩宠列小星,巳属厚幸,焉敢上比。”炀帝大喜。

大家共饮了几杯,叉叫移舟近岸上山,须臾船拢山崖,半夜里乘着月色,炀帝亲携了萧后,带领众夫人美女,慢慢的步上三神山来。到了一亭,便坐饮几杯。到了一榭,又欢呼半晌。到了蓬莱山顶上,真个天风清峭,仙露缤纷,一轮明月去人只好数尺。炀帝与萧后,在空中往来,俱觉体气欲仙。

萧后因说道:“五湖北海风景虽美,犹是人间滋味,此中清虚缥缈,别是一天矣。”炀帝大喜,又叫众美人奏一回细乐,音韵飘飘,如在天上。大家又欢饮了一会儿,方才下山。下得山来,再欲泛龙鳞渠,游十六院,不觉月已沉西,银河惨淡,天光欲曙矣。正是:

歌舞留人月易低,君王犹欲唱前溪。

不知此际贤妃妾,已认蝇声当曙鸡。

炀帝与萧后不知毕竟饮到何时方散,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