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太平广记表
- 卷一·神仙一
- 卷二·神仙二
- 卷三·神仙三
- 卷四·神仙四
- 卷五·神仙五
- 卷六·神仙六
- 卷七·神仙七
- 卷八·神仙八
- 卷九·神仙九
- 卷十·神仙十
- 卷十一·神仙十一
- 卷十二·神仙十二
- 卷十三·神仙十三
- 卷十四·神仙十四
- 卷十五·神仙十五
- 卷十六·神仙十六
- 卷十七·神仙十七
- 卷十八·神仙十八
- 卷十九·神仙十九
- 卷二十·神仙二十
- 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 卷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 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 卷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 卷二十五·神仙二十五
- 卷二十六·神仙二十六
- 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 卷二十八·神仙二十八
- 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 卷三十·神仙三十
-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 卷四十·神仙四十
- 卷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 卷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 卷四十三·神仙四十三
- 卷四十四·神仙四十四
- 卷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 卷四十六·神仙四十六
- 卷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 卷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 卷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 卷五十·神仙五十
- 卷五十一·神仙五十一
- 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
-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 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 卷五十五·神仙五十五
- 卷五十六·女仙一
- 卷五十七·女仙二
- 卷五十八·女仙三
- 卷五十九·女仙四
- 卷六十·女仙五
- 卷六十一·女仙六
- 卷六十二·女仙七
- 卷六十三·女仙八
- 卷六十四·女仙九
- 卷六十五·女仙十
-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 卷六十七·女仙十二
- 卷六十八·女仙十三
- 卷六十九·女仙十四
- 卷七十·女仙十五
- 卷七十一·道术一
- 卷七十二·道术二
- 卷七十三·道术三
- 卷七十四·道术四
- 卷七十五·道术五
- 卷七十六·方士一
- 卷七十七·方士二
- 卷七十八·方士三
- 卷七十九·方士四
- 卷八十·方士五
- 卷八十一·异人一
- 卷八十二·异人二
- 卷八十三·异人三
- 卷八十四·异人四
- 卷八十五·异人五
- 卷八十六·异人六
- 卷八十七·异僧一
- 卷八十八·异僧二
- 卷八十九·异僧三
- 卷九十·异僧四
- 卷九十一·异僧五
- 卷九十二·异僧六
- 卷九十三·异僧七
- 卷九十四·异僧八
- 卷九十五·异僧九
- 卷九十六·异僧十
-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 卷九十八·异僧十二
- 卷九十九·释证一
- 卷一百·释证二
-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金刚经)
-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金刚经)
-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金刚经)
-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金刚经)
-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金刚经)
-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法华经)
-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观音经)
-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一(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二(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三(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四(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五(崇经像)
-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六(阴德)
-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七(异类)
-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八(冤报)
-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十(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十一(冤报)
-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十二(冤报)
-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十三(冤报)
-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十四(冤报)
-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十八(婢妾)
-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九(婢妾)
-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十(杀生)
-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杀生)
-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帝王休征)
-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人臣休征)
-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邦国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一
-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三
-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
-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婚姻)
-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讽谏附)
-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
-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幼敏附)
-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代族附)
-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杂谲智附)
-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 卷二百·文章三
- 卷二百零一·才名(好尚附)
- 卷二百零二·儒行(怜才 高逸)
- 卷二百零三·乐一
- 卷二百零四·乐二
- 卷二百零五·乐三
- 卷二百零六· 书一
- 卷二百零七·书二
- 卷二百零八·书三
- 卷二百零九·书四
- 卷二百一十·画一
- 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 卷二百一十二·画三
- 卷二百一十三·画四
- 卷二百一十四·画五
- 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 卷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 卷二百一十七·卜筮二
- 卷二百一十八·医一
- 卷二百一十九·医二
- 卷二百二十·医三
- 卷二百二十一·相一
- 卷二百二十二·相二
- 卷二百二十三·相三
- 卷二百二十四·相四
- 卷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 卷二百二十六·伎巧二
- 卷二百二十七·伎巧三(绝艺附)
- 卷二百二十八·博戏
- 卷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 卷二百三十·器玩二
- 卷二百三十一·器玩三
- 卷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 卷二百三十三·酒(酒量、嗜酒附)
- 卷二百三十四·食(能食、菲食附)
- 卷二百三十五·交友
- 卷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 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
- 卷二百三十八·诡诈
- 卷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 卷二百四十·谄佞二
- 卷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 卷二百四十二·谬误(遗忘附)
- 卷二百四十三·治生(贪附)
- 卷二百四十四·褊急
- 卷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 卷二百四十六·诙谐二
- 卷二百四十七·诙谐三
- 卷二百四十八·诙谐四
- 卷二百四十九·诙谐五
- 卷二百五十·诙谐六
- 卷二百五十一·诙谐七
- 卷二百五十二·诙谐八
- 卷二百五十三·嘲诮一
- 卷二百五十四·嘲诮二
- 卷二百五十五·嘲诮三
- 卷二百五十六·嘲诮四
- 卷二百五十七·嘲诮五
- 卷二百五十八·嗤鄙一
- 卷二百五十九·嗤鄙二
-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 卷二百六十一·嗤鄙四
- 卷二百六十二·嗤鄙五
- 卷二百六十三·无赖一
- 卷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 卷二百六十五·轻薄一
- 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
- 卷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 卷二百六十八·酷暴二
- 卷二百六十九·酷暴三
- 卷二百七十·妇人一
- 卷二百七十一·妇人二
- 卷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 卷二百七十三·妇人四(附妓女)
- 卷二百七十四·情感
- 卷二百七十五·童仆(奴婢附)
- 卷二百七十六·梦一
- 卷二百七十七·梦二
- 卷二百七十八·梦三
- 卷二百七十九·梦四
- 卷二百八十·梦五(鬼神上)
- 卷二百八十一·梦六
- 卷二百八十二·梦七
- 卷二百八十三·巫(附厌咒)
- 卷二百八十四·幻术一
- 卷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 卷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 卷二百八十七·幻术四
- 卷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 卷二百八十九·妖妄二
- 卷二百九十·妖妄三
- 卷二百九十一·神一
- 卷二百九十二·神二
- 卷二百九十三·神三
- 卷二百九十四·神四
- 卷二百九十五·神五
- 卷二百九十六·神六
- 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 卷二百九十八·神八
- 卷二百九十九·神九
- 卷三百·神十
- 卷三百零一·神十一
- 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 卷三百零三·神十三
- 卷三百零四·神十四
- 卷三百零五·神十五
- 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 卷三百零七·神十七
- 卷三百零八·神十八
- 卷三百零九·神十九
-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一
-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二
-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三
-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四
-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
-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 卷三百二十·鬼五
-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一
-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二
-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三
-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四
- 卷三百四十·鬼二十五
- 卷三百四十一·鬼二十六
- 卷三百四十二·鬼二十七
- 卷三百四十三·鬼二十八
- 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
- 卷三百四十五·鬼三十
- 卷三百四十六·鬼三十一
- 卷三百四十七·鬼三十二
- 卷三百四十八·鬼三十三
- 卷三百四十九·鬼三十四
-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六
-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七
-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八
-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 卷三百六十四·妖怪六
- 卷三百六十五·妖怪七
- 卷三百六十六·妖怪八
-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人妖附)
- 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一
-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二
-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二
-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虹附)
-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附)
-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沙附)
-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附)
- 卷四百·宝一
- 卷四百零一·宝二(金玉附)
- 卷四百零二·宝三
- 卷四百零三·宝四(杂宝上)
- 卷四百零四·宝五(杂宝下)
- 卷四百零五·宝六(钱、奇物附)
- 卷四百零六·草木一(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七·草木二(文理木附)
- 卷四百零八·草木三
- 卷四百零九·草木四
- 卷四百一十·草木五
- 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 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 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 卷四百一十五·草木十
- 卷四百一十六·草木十一
- 卷四百一十七·草木十二
- 卷四百一十八·龙一
- 卷四百一十九·龙二
- 卷四百二十·龙三
- 卷四百二十一·龙四
- 卷四百二十二·龙五
- 卷四百二十三·龙六
- 卷四百二十四·龙七
- 卷四百二十五·龙八
- 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 卷四百二十七·虎二
- 卷四百二十八·虎三
- 卷四百二十九·虎四
- 卷四百三十·虎五
- 卷四百三十一·虎六
- 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 卷四百三十三·虎八
- 卷四百三十四·畜兽一
- 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
- 卷四百三十六·畜兽三
- 卷四百三十七·畜兽四
- 卷四百三十八·畜兽五
- 卷四百三十九·畜兽六
- 卷四百四十·畜兽七
- 卷四百四十一·畜兽八
- 卷四百四十二·畜兽九
- 卷四百四十三·畜兽十
- 卷四百四十四·畜兽十一
- 卷四百四十五·畜兽十二
- 卷四百四十六·畜兽十三
- 卷四百四十七·狐一
- 卷四百四十八·狐二
- 卷四百四十九·狐三
- 卷四百五十·狐四
- 卷四百五十一·狐五
- 卷四百五十二·狐六
- 卷四百五十三·狐七
- 卷四百五十四·狐八
- 卷四百五十五·狐九
- 卷四百五十六·蛇一
- 卷四百五十七·蛇二
- 卷四百五十八·蛇三
- 卷四百五十九·蛇四
- 卷四百六十·禽鸟一
- 卷四百六十一·禽鸟二
- 卷四百六十二·禽鸟三
- 卷四百六十三·禽鸟四
- 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 卷四百六十五·水族二
- 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
- 卷四百六十七·水族四
- 卷四百六十八·水族五
- 卷四百六十九·水族六
- 卷四百七十·水族七
- 卷四百七十一·水族八
- 卷四百七十二·水族九(龟)
- 卷四百七十三·昆虫一
- 卷四百七十四·昆虫二
- 卷四百七十五·昆虫三
- 卷四百七十六·昆虫四
- 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
- 卷四百七十八·昆虫六
- 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
- 卷四百八十·蛮夷一
- 卷四百八十一·蛮夷二
- 卷四百八十二·蛮夷三
- 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 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
- 卷四百八十五·杂传记二
- 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
- 卷四百八十七·杂传记四
- 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
- 卷四百八十九·杂传记六
- 卷四百九十·杂传记七
- 卷四百九十一·杂传记八
- 卷四百九十二·杂传记九
- 卷四百九十三·杂录一
- 卷四百九十四·杂录二
- 卷四百九十五·杂录三
- 卷四百九十六·杂录四
- 卷四百九十七·杂录五
- 卷四百九十八·杂录六
- 卷四百九十九·杂录七
- 卷五百·杂录八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二·虎七
- 本章共 3.2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5-06
松阳人 南阳士人 虎恤人 范端 石井崖械虎 商山路 陈褒 食虎 周雄
松阳人
松阳人入山采薪,会暮,为二虎所逐,遽得上树。树不甚高,二虎迭跃之,终不能及。忽相语云 :“若得朱都事应必捷。“留一虎守之,一虎乃去。俄而又一虎细长善攫。时夜月正明,备见所以。小虎频攫其人衣,其人樵刀犹在腰下,伺其复攫,因以刀砍之,断其前爪,大吼,相随皆去。至明,人始得还。会村人相问,因说其事。村人云 :“今县东有朱都事,往候之,得无是乎?”数人同往问讯。答曰 :“昨夜暂出伤手,今见顿卧 。”乃验其真虎矣,遂以白县令,命群吏持刀,围其所而烧之。 朱都事忽起,奋迅成虎,突人而出,不知所之。(出《广异记》)
南阳士人
近世有一人寓居南阳山,忽患热疾,旬日不瘳。时夏夜月明,暂于庭前偃息,忽闻扣门声,审听之,忽如睡梦,家人即无闻者。但于恍惚中,不觉自起看之,隔门有一人云 :“君合成虎,今有文牒 。”此人惊异,不觉引手受之。见送牒者手是虎爪,留牒而去。开牒视之,排印于空纸耳。心甚恶之,置牒席下,复寝。明旦少忆,与家人言之。取牒犹在,益以为怪。疾似愈,忽忆出门散适,遂策杖闲步,诸子无从者。行一里余,山下有涧,沿涧徐步,忽于水中,自见其头已变为虎,又观手足皆虎矣,而甚分明。自度归家,必为妻儿所惊,但怀愤耻,缘路入山。经一日余,家人莫知所往,四散寻觅,比邻皆谓虎狼所食矣,一家号哭而已。此人为虎,入山两日,觉饥馁,忽于水边蹲踞,见水中科斗虫数升,自念常闻虎亦食泥,遂掬食之,殊觉有味。又复徐行,乃见一兔,遂擒之,应时而获,即啖之,觉身轻转强。昼即于深榛草中伏,夜即出行求食,亦数得獐兔等,遂转为害物之心。忽寻树上,见一采桑妇人,草间望之。又私度 :“吾闻虎皆食人,试攫之,果获焉。食之,果觉甘美 。”常近小路,伺接行人。日暮,有一荷柴人过,即欲捕之。忽闻后有人云 :“莫取莫取!”惊顾, 见一老人须眉皓白,知是神人。此人虽变,然心犹思家,遂哀告。老人曰 :“汝曹为天神所使作此身,今欲向毕,却得复人身。若杀负薪者,永不变矣。汝明日合食一王评事,后当却为人 。”言讫,不见此老人。此虎遂又寻草潜行。至明日日晚,近官路伺候,忽闻铃声,于草间匿。又闻空中人曰 :“此谁角驮?”空中答曰 :“王评事角驮 。”又问:“王评事何在?”答曰 :“在郭外。县官相送,饭会方散 。”此虎闻之, 更沿路伺之。一更已后,时有微月,闻人马行声,空中又曰 :“王评事来也 。”须臾,见一人朱衣乘马半醉,可四十余,亦有导从数人,相去犹远,遂于马上擒之,曳入深榛食之,其从迸散而走。食讫,心稍醒,却忆归路,去家百里余来。寻山却归,又至涧边却照,其身已化为人矣,遂归其家,家人惊怪,失之已七八月日矣。言语颠倒,似沉醉人。渐稍进粥食,月余平复。后五六年,游陈许长葛县。时县令席上,坐客约三十余人。主人因话人变化之事,遂云 :“牛哀之辈,多为妄说 。”此人遂陈己事,以明变化之不妄。主人惊异,乃是王评事之子也。自说先人为虎所杀,今既逢仇。遂杀之,官知其实,听免罪焉。(出《原化记》)
虎恤人
凤翔府李将军者为虎所取,蹲踞其上,李频呼 :“大王乞一生命 。”虎乃弭耳如喜状。须臾,负李行十余里,投一窟中。二三子见人喜跃,虎于窟上俯视,久之方去。其后入窟,恒分所得之肉及李。积十余日,子大如犬,悉能陆梁,乳虎因负出窟。至第三子,李恐去尽,则己死窟中,乃因抱之云 :“大王独不相引?”虎因垂尾,李持之,遂得出窟。李复云 :“幸已相□,岂不送至某家?”虎又负李至所取处而诀。每三日,一至李舍,如相看。经二十日,前后五六度,村人怕惧。其后又来,李遂白云 :“大王相看甚善,然村人恐惧,愿勿来 。”经月余,复一来,自尔乃绝焉。(出《广异记》)
范端
涪陵里正范端者,为性干了,充州县佐使。久之,化为虎,村邻苦之,遂以白县云 :“恒引外虎入村,盗食牛畜 。”县令云 :“此相恶之辞,天下岂有如此事?”遂召问,端对如令言。久之,有虎夜入仓内盗肉,遇晓不得出,更递围之,虎伤数人, 逸去。耆老又以为言。 县令因严诘端所由,端乃具伏云 :“常思生肉,不能自致。夜中实至于东家栏内窃食一猪,觉有滋味。是故见人肥充者,便欲啖之,但苦无伍耳。每夜东西求觅,遇二虎见随,所有得者,皆共分之,亦不知身之将变。“然察其举措,如醉也。县令以理喻遣之。是夜端去,凡数日而归,衣服如故。家居三四日,昏后,野虎辄来至村外鸣吼。村人恐惧,又欲杀之。其母告谕令去。端泣涕,辞母而行。数日,或见三虎,其一者后左足是靴。端母乃遍求于山谷,复见之。母号哭,二虎走去,有靴者独留,前就之。虎俯伏闭目,乃为脱靴,犹是人足。母持之而泣,良久方去。是后乡人频见,或呼范里正,二虎惊走, 一虎回视,俯仰有似悲怆。自是不知所之也。(出《广异记》)
石井崖
石井崖者,初为里正,不之好也,遂服儒,号书生,因向郭买衣,至一溪,溪南石上有一道士衣朱衣,有二青衣童子侍侧。道士曰 :“我明日日中得书生石井崖充食,可令其除去刀杖,勿有损伤 。”二童子曰 :“去讫 。”石井崖见道士,道士不见石井崖。井崖闻此言惊骇,行至店宿,留连数宿。忽有军人来问井崖 :“莫要携军器去否?”井崖素闻道士言,乃出刀,拔枪头,怀中藏之。军人将刀去,井崖盘桓未行。店主屡逐之,井崖不得已,遂以竹盛却枪头而行。至路口,见一虎当路,径前攫取井崖。井崖遂以枪刺,适中其心,遂毙。二童子审视虎死,乃讴歌喜跃。(出《广异记》)
械虎
襄梁间多鸷兽,州有采捕将,散设槛阱取之,以为职业。忽一日报官曰 :“昨夜槛发,请主帅移厨 。”命宾寮将校往临之,至则虎在深阱之中。官僚宅院,民间妇女,皆设幄幔而看之。其猎人先造一大枷,仍具钉锁,四角系绳,施于阱中,即徐徐以土填之。鸷兽将欲出阱,即迤逦合其荷板。虎头才出,则蹙而钉之,四面以索,趁之而行,看者随而笑之。此物若不设机械,困而取之,则千夫之力,百夫之勇。曷以制之?势穷力竭而取之,则如牵羊拽犬,虽有纤牙利爪,焉能害人哉! 夫欲制强敌者,亦当如是乎?(出《玉堂闲话》)
商山路
旧商山路多有鸷兽,害其行旅,适有骡群早行,天未平晓,群骡或惊骇。俄有一虎自丛薄中跃出,攫一夫而去,其同群者莫敢回顾。迨至食时,闻遭攫者却赶来相及。众人谓其已碎于銛牙,莫不惊异。竞问其由,徐曰 :“某初衔至路左岩崖之上,前有万仞清溪,溪南有洞,洞口有小虎子数枚顾望其母,忻忻然若有所待。其虎置某崖侧,略不损伤,而面其溪洞叫吼,以呼诸子,某因便潜伸脚于虎背,尽力一踏,其虎失脚,堕于深涧,不复可登。是以脱身而至此。其兽盖欲生致此人,按演诸子,是以不伤。 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危哉危哉!(出《玉堂闲话》)
陈褒
清源人陈褒隐居别业,临窗夜坐,窗外即旷野,忽闻有人马声,视之,见一妇人骑虎自窗下过,径入西屋内。壁下先有一婢卧,妇人即取细竹枝从壁隙中刺之,婢忽尔腹痛,开户如厕。褒方愕骇,未及言,婢已出,即为虎所搏。遽前救之,仅免。乡人云 :“村中恒有此怪,所谓虎鬼者也。(出《稽神录》)
食虎
建安人,山中种粟者皆构棚于高树以防虎,尝有一人方升棚,见一虎垂头搭耳过去甚速。俄有一兽如虎而稍小,蹑前虎而去,遂闻竹林中哮吼震地,久之乃息。明日往视,其虎遇食略尽,但存少骨尔。(出《稽神录》)
周雄
唐大顺景福已后,蜀路剑利之间,白卫岭石筒溪,虎暴尤甚,号税人场。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甲列队而过,亦遭攫搏。时递铺卒有周雄者,膂力心胆,有异于常。日夜行役,不肯规避,仍持托杈利剑,前后于税人场连毙数虎,行旅赖之。西川书记韦庄作长语以赏之,蜀帅补军职以壮之。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虽闻泛言,往往而有。先是西川监军使鱼全諲特进自京搬家,憩于汉源驿。其孀嫂方税驾,遂严妆,倚驿门而看,为虎攫去。虽驱夺得之,已伤钩爪也。仆尝行次白卫岭,时属炎蒸,夜凉而进。一马二仆与他人三五辈偕行,或前或后,而民家豚犬交横道路,山林依然,居人如昔,虎豹之属,又复何之?景福乾宁之时,三川兵革,虎豹昼行,任上贡输,梗于前迈。西川奏章,多取巫峡。人虫作暴,得非系国家之盛衰乎?(出《北梦琐言》)